zpqz2010 发表于 30.1.2011 11:22:57

英国老教授的回忆

本帖最后由 zpqz2010 于 30.1.2011 11:23 编辑

英国老教授的回忆关愚谦
前文谈到我在英国山村遇到了久违的汉学家布朗老教授,他曾向我们回忆英国王储前妻戴妃的葬礼,心情非常激动地说:“你们都看了戴妃入殓的电视了吧?9月6日,星期六的上午,全国所有大电视台都在转播英国戴妃的追悼大典。我相信,即使在二战时期,英国人也没有滴落如此多的眼泪,象这次戴安娜死后那样悲伤。追悼日当天,凡是戴安娜的殓木马车经过的地方,处处都带来一片哭泣声。人们一方面哭戴妃,一方面哭谁来继承英国的王位?现在的王储?且听老教授一一谈来。伊利莎白女皇为了平息人们的怒气,也被迫出来站立相迎,宫顶也升起了半旗,这是英国宫廷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最最令人断肠的,是教堂追悼仪式中的英国现代流行音乐歌唱家、戴安娜的生前好友、ELTON JOHN 的演唱。另一个则是年1月份出访大牌银行前戴安娜亲弟EARL SPENCER的讲话。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1981年结婚的地方,仅仅十六年后,又在这里为她举行丧礼,这对英国王室来说,已是最大的难堪,再加上王室的沉默和无动于衷,更引起众怒,群众逼得女皇伊利莎白出来讲话,这更使王室雪上加霜。她那冷酷的、毫无感情的对前媳妇戴安娜一生的积极评价,虽起到一时平息众怒之效,但人们并不能完全原谅她。老教授喝了几口水继续说:ELTON JOHN出来的时候,仪式开始出轨了。他慢慢地从唱诗班的座位上站起来,信步走到三角钢琴旁,按下了第一个音键,唱起了他自己谱写的《英国玫瑰》。歌词的第一个句子是:“Good-bye England's rose,may you ever grow in my heart.”歌声是那么柔婉哀伤,歌词是那么令人断肠,尤其是当他唱到第二段时,他的声音在颤抖。这时,戴安娜的两个孩子,威廉和哈瑞再也不能抑制住已经控制多时的泪水,如大坝开闸,一泻如注。电视台的人遵守诺言,没有把这悲伤场面摄入镜头。岂止这两个孩子,教堂内外被这一首歌的感伤所牵动,已哭成一片。连我坐在电视旁,也不禁留下泪来……
“追悼会最后的一个讲话人,是戴安娜的亲弟弟、年方33、在南非做电视台记者的EARL SPENCER。他的讲话稿是唯一的、由自己撰写,没有经过审查和公布的。他的第一句话就一下抓住了人心,他说:‘我现在在举国悲恸,世界惊愕之时,作为一个痛苦家庭的代表,站在你们面前。’”

在布郎教授的讲话中,不时地影射着对王室的不满,他说:“SPENCER的妹妹戴安娜,是一个生来的贵族……她,在去年已经证实,要展示一个人的特别的魅力,并不需要一个王室的称号。”这句话恰恰是针对女王说的。女王在决定她和查尔斯王子离婚后,取消了她的“殿下”称号。按照英国王室习惯,公子、公主大可称之,但公子殿下、公主殿下,则是一个尊称,只有被王室接受的亲人才能领受。EARL SPENCER最厉害的两句话是:“‘我,也代表你(指戴安娜)的母亲和姐妹宣誓,作为你的亲人,将尽一切可能,把你教育的两个非一般少年的富有活力的方法继承下去,使他们的精神不能简单地在遵守职责和传统下沉落,而应是自由地舒展歌唱。’当他讲完以后,教堂外的广大听众首先鼓起掌来,掌声传到教堂内,教堂内的客人也不由自主跟着拍起手来,经久不息。事后一位记者这样写道:这个自1066年就开始建造的、肃穆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发生拍手的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悲哀的时刻,这说明EARL SPENCER的讲话是多麽勇敢和深得人心。
“追悼会的第二天,星期日,聚结伦敦的人有增无减,戴安娜生前所住的坎辛顿宫前的花海仍在不断蔓延,谴责王室的声音有增无减,要求王储查尔斯把太子之位立即让给威廉的呼声甚嚣尘上,急得英首相布莱尔迫不及待地在周日,就通过电视台表示对王室的敬意,并说,王室这一百年来始终不断地改革,也正在不断地改革下去,言外之意是希望老百姓高抬贵手,不要逼得王室太甚。”
“我估计,这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反应,毫无真凭实据,就好象个别欧洲电台猜疑,是阿拉伯人因不能接受异教徒,而出此毒手。我认为,即使真的如埃及人所说,也很难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因为这一事件,兹事体大,关系到整个西方的利益,西方政府也会抱做一团,不让它扩大。
看样子,“戴安娜之死”这英国历史丑闻的一页,很难翻得过去,今后在文学诗歌上也会出现歌颂戴安娜的杰作。”
布朗教授已年过七十了。他这一辈子的经历和我的大不一样,但是他是一个主持正义的人。我真想知道,他对英国这一百多年来的殖民史是怎么看的?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从一个英国政治家口中听到,他们对过去的历史有所忏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老教授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