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bai 发表于 11.1.2014 01:35:01

祠堂——伦理永驻的天地 作者:叶鹏

   祠堂,作为宗族祭祖的场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风雨莫测的惊恐,灾祸猝临的忧患,形成了古人祭天祈福的心理。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对神圣传说的敬仰,成为祠堂文化的滥觞。从自然崇拜到神鬼崇拜,从圣人崇拜到祖先崇拜,神鬼魅影逐渐淡去,人本意识开始抬头,祖先渐成赐福教化的力量,款款步入祠堂,旋即成为祭祀的主尊。祠堂,是礼乐文化的舞台、伦理永驻的天地。
    司马光在《文潞公家庙碑》中,曾简要综述了祠堂发展的历史,文曰:“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秦)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所。”殷商祭祀,礼仪未成定制,周代建立了完整的祭祖礼仪,确立了宗庙,为后世的祠堂礼仪提供了规范和制度。秦代专制,君权至上,臣民宗庙退避,至汉代方复兴。司马光接着指出,汉代建祠多在祖先坟墓一侧,以祭吊为主。到唐代,墓祠发展为家庙,远离祖墓,建在城内居室附近。故当时洛阳、西安两京,家庙林立,宗法礼制大行。到了宋代,民间祭祖已成习俗,祭祀场所置于居室之侧,甚至设祭拜厅堂于居室之内,称为祭堂或影堂。明清宗族祠堂盛行,规模扩大,在住处外择地另建,屋宇日臻豪华,职能日渐扩大,有些大家族的宗祠,旋即成为一方的标志建筑。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祠堂历经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宋代家祠、明清宗祠的演化过程,历久不衰,为中华民族的伦理心理,提供了一个相宜的展示舞台。亲亲尊尊,共仰祖德,伦理亲情,永驻不移。
    我国的祠堂,最普遍的是祭祖祠堂,体现了对家族祖先的崇拜。由于供奉对象不同,还有神灵祠堂和名人祠堂。祭祖祠堂,又称家庙、祖先堂,供奉家族的祖先。姓氏不杂的村庄,当地多修建一姓同宗的祠堂。民间祠堂,一般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规模不一。我国祭祖祠堂最为显赫的,当数北京的太庙,系皇家祭祖的场所,是明清两代祭祀先帝的殿堂。此外,声名远播的祭祖祠堂,还有山东曲阜孔氏的家族祠堂,它与孔府相邻,规模也很宏大。孔庙、孔府与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是祭祀孔子的家祠。当今,崇敬孔子已成世界缅怀东方古老文化的时尚,海外已经建立数百所汉语学习的中心,被命名为孔子学院,孔子已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当地政府也极力修缮“三孔”,旨在建成中华的礼拜之地——东方圣城。此外,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还有南京的夫子庙。只可惜,作为“天下文枢”的夫子庙如今已成为商业繁华的大市场。近年来,有关部门已意识到这种现象,正努力进行扭转。“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文庙周边,在展示地方风情的同时,更有待对儒学文化的宏扬。
    神灵祠则是对自然现象和神灵现象的祭祀,日月山川、神话人物等,都是立祠祭拜的对象,如山东泰安的东岳庙、河南济源的汜水庙……神灵祭拜,是圣人崇尚,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都是立祀祭拜的对象,他们传说中的发明创造和神功伟业,都已成为凝聚族群的伟大力量。圣人者何?孟子曰:“人伦之至也。”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最终依然是对伦理的崇尚,圣人是恪守伦理道德最光辉的典范,圣人崇拜实为道德崇拜。神灵祠堂,也在为伦理的神圣聚光。李白歌颂尧祠的诗词,如“尧没三千岁,青松古庙存”等,就是对尧帝爱民精神的歌颂。杜甫在洞庭湖边,瞻仰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湘夫人祠,也写下了“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碧水春风,表达了深深的礼敬。
最为五彩缤纷的祠堂,当数名人祠堂。名人祠堂,为崇高道德和丰功伟业树碑立传,谋臣勇将,贤士名家,技艺神术,烈女孝子……都在供奉之列。
    如“圣之清者”伯夷,“圣之任者”伊尹,均立有祠庙,他们的清高和尽责,都是崇高的道德楷模。而功业卓著的历史名人祠堂,在华夏大地上,也随处可见。温庭筠《苏武庙》诗曰:“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苏武出使西域,被扣一十九年,孤身放牧,风雪伴随,度过了漫长的苦难岁月。面对古祠高树,芳草萋萋,更加激发了人们对苏武的缅怀深情。于谦的《岳忠武王祠》曰:“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黄叶寒雨,青山荒冢,永记风波亭的血泪,与天地同在,永远吟唱着对忠魂的悼念!君不见,边贡《谒文山祠》中描绘的文天祥的祠堂:“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北京的文天祥祠,从西湖移来的大树,翠枝向南舒展,永葆对故国的眷眷怀念。在名人祠堂中,最闻名的,当数成都的武侯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的著名诗篇《蜀相》,引发了人们对蜀相祠堂的留恋神往。诸葛亮的功业智慧,使蜀相祠堂驰名中外,成为人们凭吊先哲的场所。
   岁月悠悠,后人迁徙,许多祠堂如今已处于荒凉之中,正如张籍在《山中古祠》中传递的信息一样:“春草空祠墓,荒林唯鸟飞。记年碑石在,经乱祭人稀。”远古的祠堂,虽已无人祭祀,可历史的记忆,恰恰在这荒野寂寞之中,变得格外凝重。
    我国内地的祠堂,在20世纪,曾遭遇多次冲击,留存日稀。四海漂泊梦,天涯游子心。近年来,由于海外寻根问祖的兴起,海外侨眷正是借助族谱祠堂的记载,来找寻祖根与血缘关系,祠堂已成后代子孙寻根的圣殿,思乡爱国的基地。现存的祠堂,作为历史的记忆,有的已成文物保护单位,亦或是旅游景点。同时,祠堂更具教化价值,祠堂壁上,多悬挂家训、家规,和成就卓著的先人事迹。传统道德的倡导,对当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勉自强等价值取向,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代祠堂,已日益淡去传统祭祖的功能,也远非家族内部诉讼的场所,村落中的祠堂,大多已成村民的公共空间,特别是成为文化娱乐的场所。规模较大的祠堂,门前往往建有戏台,逢年过节,邀请戏班,为村民演出。近年来,百姓增寿,祠堂往往成为老年活动中心。家族观念虽然淡薄,可民风民俗依旧,祠堂又成为民间婚丧嫁娶、祝寿庆典的最佳场所。祠堂凝聚着顽强的民族心理、伦理亲情,它必将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人愿意亲近的和谐天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祠堂——伦理永驻的天地 作者: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