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aib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丰乳肥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力作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5:00:1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第六十二章



1935年秋天,母亲在蛟龙河北岸割草时,被四个拖着大枪的败兵轮奸了。

面对着清凉的河水,她心里闪过了投水自尽的念头。但就在她撩衣欲赴清流时,猛然看到了倒映在河水中的高密东北乡的湛蓝色的美丽天空。天空中飘游着几团洁白的云絮,几只棕色的小鸟在云团下边愉快地鸣叫着。几条身体透明的小鱼儿,抖动着尾巴,在白云的影子上一耸一耸地游动着。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天还是这么蓝,云还是这么傲慢,这么懒洋洋的,这么洁白。小鸟并不因为有苍鹰的存在而停止歌唱,小鱼儿也不因为有鱼狗的存在而不畅游。母亲感到屈辱的心胸透进了一缕凉爽的空气。她撩起水,洗净了被泪水、汗水玷污了的脸,整理了一下衣服,回了家。
上官寿喜冲进屋,掀起破布一看,往后便跌倒了。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抄起门后捶衣服的棒槌,对准老婆的头砸了一下子。鲜血喷溅在墙壁上。这个气疯了的小男人,恨恨地跑出去,从铁匠炉里夹出了一块暗红的铁,烙在了妻子的双腿之间。

一股焦黄的烟雾蹿起来,烧焦了毛发和皮肉的臭气弥漫全屋。母亲惨叫一声,便滚到了炕下。她的身体弯得像弓背一样,在地上抖动着。

于大巴掌听到鲁璇儿被烫的消息,提着一支长苗子鸟枪便冲进了上官家家门。进了门他二话没说,对着上官吕氏宽厚的胸膛便搂了火。上官吕氏命不该绝,臭火。等于大巴掌换上一个新的引火帽儿,上官吕氏已经跑回堂屋关上了门。怒不可遏的于大巴掌对着门开了一枪。呼通一声巨响,数百颗铁沙子把门板上打出了一个碗口大的窟窿。屋子里,上官吕氏发出一声惊叫。

于大巴掌用枪托子捣着门板。他一声也不吭,只是沉重地喘着粗气。他的高大魁梧的身体,像熊一样晃动着。上官家的一群女儿,躲在东厢房里,胆战心惊地看着院子里的情景。

上官父子,一个提着铁锤,一个攥着火钳,在院子里走着歪歪斜斜的脚步,试图向于大巴掌靠拢。上官寿喜像小鸟一样扑上去,用钳嘴戳了一下于大巴掌的脊背。于大巴掌转过身,怒吼了一声。上官寿喜扔下火钳,看样子是想跑又软了腿。他的脸上浮起诌媚的微笑。“我毁了你这个杂种吧!”于大巴掌骂了一句,便抡起鸟枪,把上官寿喜打倒在地。他用力过猛,鸟枪断成两截。上官福禄提着大锤扑过来。他举起大锤,砸了一个空,身体被锤头的力量拽得趔趔趄趄。于大巴掌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掌,他便和儿子躺在了一起。

于大巴掌用双脚轮番踢着上官父子。为了踢得更为有力,他的身体不断的跃起。上官姐妹们看着这个“姑姥爷”,感到他正在进行着一场有趣的游戏。上官父子紧缩着身体,像球一样在地上滚动。起初,父子俩的嚎叫声一个比一个嘹亮,但一会儿工夫,就都不出声了。上官寿喜像只受伤的大蛤蟆一样,撅起屁股往前爬。于大巴掌飞起一脚,便把他踢翻在地上。

于大巴掌拾起上官家那柄把儿颤悠悠的大铁锤,高高举起来,对着上官寿喜的头,骂道:“狗杂种,我放了你的西瓜炮吧!”

在这危急关头,母亲拉开门,趔趔趄趄地走出来,她说:“姑夫,姑夫,俺家的事,不要你来插手了……”

于大巴掌扔掉铁锤,痛苦地看着像一株枯树似的鲁璇儿,难过地说:“璇儿……你吃苦了……”

母亲说:“我出了于家门,就是上官家的人,是死是活,您就别管了……”

于大巴掌的大闹,煞了上官家的威风。上官吕氏自知理亏,对儿媳的态度,有了好转。上官寿喜死里逃生,心中也存着一些对老婆的感激,减轻了对她的虐待。

母亲被烙伤的下体,腐烂化脓,散发着恶臭。她自觉不久于人世,便搬到西厢房里去居住。

有一天凌晨,教堂的钟声,把她从迷朦中唤醒。教堂的大钟天天响,今天听来格外亲。那嗡嗡的、青铜色的美丽声音,震荡着她的灵魂,在她的心里,激起一圈圈涟漪。我为什么一直听不到这声音呢?是什么东西堵塞了我的耳朵?她沉思默想着,身上的痛苦渐渐被忘却了。直到几匹老鼠爬到她身上啮咬她的皮肉时,她才从瞑想中解脱出来。那头大姑姑家陪嫁过来的老骡子,正用亲切而忧伤的老人般的目光,抚慰着她,启发着她,鼓励着她。

母亲拄着拐棍,拖着腐烂的下体,一步一步的,像攀登漫漫天堂路一样,走进了教堂的大门。

这天正是礼拜日。马洛亚牧师捧着一部《圣经》,站在落满灰尘的讲台上,对着台下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诵读着《马太福音》的有关章节:

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母亲听到这里,泪水落满了胸襟。她扔掉拐棍,跪在了地上。仰望着悬挂在铁十字架上的干裂的枣木耶稣那木呆呆的脸,泣不成声地说:“主啊,我来晚了……”

老太婆们都用惊异的目光打量着上官鲁氏。她身上的恶臭让她们皱起了鼻子。

马洛亚牧师放下《圣经》,走下讲台,双手扶起鲁璇儿。他的温柔的蓝眼睛里饱含着透明的泪水。他说:

“我的妹子,我一直在等待着你。”

一九三八年初夏,在人迹罕至的沙梁子上稠密的槐树林里,马洛亚牧师虔诚地跪在烙伤初愈的母亲身边,颤抖着通红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身体。他的湿润的红唇哆嗦着,蓝色的、水汪汪的眼睛与从繁茂的槐花中漏下来的高密东北乡湛蓝的天空融为一色,他断断续续地低语着:“……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鸽子……我的完人……你的大腿圆润好像美玉,是巧匠的手作成的……你的肚脐如圆杯,不缺调和的酒……你的腰如一堆麦子,周围有百合花……你的双乳好像一对小鹿,就是母鹿双生的……你的双乳,好像棕树上的果子累累下垂……你鼻子的气味香如苹果;你的口如上好的酒……我所爱的,你何其美好!何其可悦!使人欢畅喜乐……”

在马洛亚感人肺腑的赞美声中,在马洛亚温存体贴的抚摸下,母亲感到自己的身体像一片天鹅的羽毛一样飘起来,飘在高密东北乡湛蓝的天空中,飘在马洛亚牧师湛蓝的眼睛里,红槐花和白槐花的闷香像波涛一样汹涌。当马洛亚牧师的凉爽的精子像箭簇一样射进了子宫时,母亲眼睛里溢出感恩戴德的泪水。这一对伤痕累累的情人在窒息呼吸的槐花香气里百感交集地大叫着:

以马内利!以马内利……

哈路利亚!哈路利亚……

阿门!阿门。

阿……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9:54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一章


母亲怀着对上官家的满腔仇恨,把自己的肉体交给沙口子村打狗卖肉为生的光棍汉高大膘子糟蹋了三天。高大膘子瞪着一双牛眼,翻着两片厚唇,不分春夏秋冬,身上总披着一件被狗油涂得像铠甲一样的棉袄。无论多么凶恶的狗,见了他,都绕着弯避开,在安全的距离内,汪汪几声。母亲是利用到蛟龙河北岸挖中药的机会去找高大膘子的。高大膘子正在煮狗肉,母亲闯了进去。他横横地说:“买狗肉,还没熟呢!”母亲说:“大膘子,我是来给你送肉的。那一年听社戏时,你在黑影里摸过我,还记得不?”高大膘子红了脸。母亲说:“今日,我送上门来了!”

怀孕之后,母亲跑到谭家窝棚的娘娘庙里,烧香、磕头、许愿,把结婚时带来的几块体已钱全部贴了进去,但来年生产时,还是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上官盼弟。

母亲的第六个女儿上官念弟的亲生父亲究竟是高大膘子还是天齐庙里那个俊俏的和尚,连母亲也是后来才弄清楚——上官念弟长到七、八岁时,才用容长的脸儿、修长的鼻子、长长的眉毛证明了自己的血脉。

那年春天,婆婆上官吕氏得了一种怪症,脖子之下的身体上,长满了银灰色的鳞片,奇痒难挨。为了防上她把自己抓死,上官父子不得不用带子反绑了她的双手。这个铁打的女人,被怪病折磨得昼夜嚎叫,院子里的墙角上,梨树粗糙的硬皮上,都留下一些血淋淋的东西——那是她蹭痒时留下的痕迹。“痒死了呀,痒死了……”上官吕氏嚎叫着,“伤了天理了呀,伤了天理了,救救我吧,救救我……”

上官父子碌碡压不出屈、锥子攮不出血,为上官吕氏请医生看病的任务自然地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骑着骡子,跑遍了高密东北乡,请来了十几个医生,有中医,有西医,他们看了吕氏的病,有的开个药方走人,有的连方子也不开扭头便走。母亲又去请巫婆、神汉,求仙丹、神水,什么法子都试了,吕氏的病毫无起色,日渐沉重。

有一天,吕氏把母亲叫到炕边,说:“寿喜屋里的,‘无恩不结父子,无仇不结婆媳’,我死之后,这个家,就靠你撑着了,他们爷儿俩,都是一辈子长不大的驴驹子。”

母亲说:“娘,别说丧气话,我才刚听樊三大爷说,马店镇天齐庙里的智通和尚医术高明,我这就去请他。”

婆婆道:“别花冤枉钱了。我知道我的病根。我刚嫁过来那会儿,用开水烫死过一只猫,它偷食小鸡,我实在恨极了,想教训它一下,没想到竟烫死了,这是它来做祟呢!”

母亲骑着骡子,跑了三十里路,赶到了马店镇天齐庙,找到智通和尚。

和尚面白神清,修眉俊目,浑身上下,散发着好闻的檀香味儿。

他数着念珠,听完了母亲的诉说,道:“这位施主,贫僧坐堂行医,向来是不出诊的,回家把你的婆婆拉来吧。”

母亲只好赶回来,套上木轮车,拉着婆婆到了天齐庙。

智通给婆婆开了两个药方,一个让水煎内服,一个外洗。并说:“如果不见效,就不必来了,如果见效,再来换方子。”

母亲去药店抓了药,亲自熬煎,小心侍奉。三遍药吃罢,又外洗了两次,竟然止住痒了。

婆婆大为高兴,开箱取出钱,让母亲去谢先生,并换药方。

母亲在为婆婆换方子的时候,顺便请智通为自己诊治只生女不生男的症候,一来二去,话越说越深。和尚本来是个多情种子,母亲又盼子心切,二人便好了起来。

沙口子村的高大膘子在母亲身上尝到了滋味,便盯上了母亲。

有一天傍晚,夕阳西下,圆月初升,母亲骑着骡子,从天齐庙里赶回来。路过墨水河南的高梁地时,高大膘子闪出来拦住了她的骡子。

“鲁璇儿,你好薄情!”高大膘子说。

母亲说:“大膘子,我看你可怜,才闭着眼俯就你几次,你别得寸进尺。”

高大膘子说:“不要勾上小和尚,就忘了旧相好!”

母亲说:“你放屁!”

高大膘子说:“你瞒不了我,好便好,不好我就给你去吆喝,让东北乡的人都知道,你打着给婆婆治病的旗号,与小和尚偷情。”

母亲被高大膘子抱进了高粱地……

婆婆的病好了。但母亲和智通和尚有染的风言风语也传进了她的耳朵。

上官念弟呱呱落地,婆婆看到又是个女孩,二话没说,提起她的两条小腿,就要放到尿罐里溺死。

母亲扑下炕,抱住了婆婆的腿,哀求道:“娘啊,娘,发发善心吧,看在我侍候了您半年的分上,饶她一条性命吧……”

婆婆提着呱呱哭叫的女婴,压低了嗓门问道:“你说实话吧,和尚的事,可是真的?”

母亲犹豫着。

婆婆问:“说!这是不是个野种?”

母亲坚决地摇了摇头。

婆婆把女婴扔到了炕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9:3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章(3)


母亲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断墙的淡薄的阴影里,满身泥土,吸引来成群的苍蝇,像一条将死末死的狗。麦场边上,站着上官家那匹大黑骡子。婆婆上官吕氏,正挥舞着鞭子,抽打着偷懒磨滑的上官父子。这一对宝贝,抱着脑袋,像被打懵的狗,汪汪地叫着,左躲右闪。婆婆的鞭梢,无情地抽裂了他们的皮肉。

“别打了,别打了……”公公捂着脑袋,求饶道:“老祖奶奶,我们干活还不行嘛!”

“还有你,小杂种!”婆婆抽了上官寿喜一鞭,道:“我就知道,偷奸磨滑,每次都是你带头。”

上官寿喜缩着脖子说:“娘,亲娘,别打了,打死我可就没人给您养老送终了!”

婆婆悲凉地说:“指望着你给我养老送终?呸,只怕我的骨头被人当柴火烧了也找不到个人埋了。”

父子二人笨手笨脚地套上骡子,一个扶着撵杆,一个卡着木杈,打起场来。

上官吕氏提着鞭子,走到断墙边,艾怨地说:“起来回家吧,俺的个好儿媳妇,还躺在这儿干什么?躺在这儿给俺现眼?让人家说俺当婆婆的歹毒?拿着儿媳妇不当人待?你怎么还不走?还要我去雇一乘八人大轿抬你回去?嗨,这年头,儿媳妇都比婆婆大啦!但愿你能生出个儿子来,将来也好尝尝给人家当婆婆的滋味!”

母亲扶着墙站起来。

婆婆摘下头上的斗笠,罩在母亲头上,说:“回去吧,到菜园子里摘几根黄瓜,晚上炒几个鸡蛋给他们爷们吃。有劲儿呢,就挑几担水把那畦茼蒿浇浇。这哪里还像过日子的?还是那话,我是给你们挣的。”

婆婆唠叨着,往打麦场上走去。

这一夜,雷声隆隆。满场的麦子,一年的血汗。母亲忍着疼痛,拖着死沉沉的身子,与家人一起抢场。冰凉的雨水把她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当抢完了场回家爬到炕上,她感到,自己已经走到了阎王爷的家门口,催命的小鬼,抖着哗啦啦响的铁链子,锁住了她的脖子……

母亲下意识地弯腰去捡那已经跌碎的碗,就听到婆婆像刚从水中冒上头来的老牛一样哼哧了一声。一下沉重打击落在了母亲的头上,她一头便栽倒在地。婆婆扔掉沾着血的石头蒜锤子,像放炮一样地说:“砸吧,砸吧,全砸了吧,反正这日子是不想正经过了!”

母亲挣扎着爬起来,婆婆用蒜锤子砸破了她的后脑勺子。温暖的血流到了她的脖子上。她哭着说:“娘,我不是故意的……”

婆婆道:“还敢犟嘴?”

母亲说:“我没有犟嘴。”

婆婆斜眼看着儿子,道:“好啦,我管不了你了!寿喜,你这个窝囊种,把你的老婆搬到桌子上供养起来吧!”

上官寿喜明白了他娘的意思,他从墙边抄起一根棍子,拦腰一棍,便把我母亲打倒了。然后,他的棍子频繁起落着,打得我母亲满地翻滚。上官吕氏用目光鼓励着儿儿。上官福禄劝儿子:“寿喜,别打了,打死了,要吃官司的。”

上官吕氏道:“女人是贱命,不打不行。打出来的老婆好使,揉软的面好吃。”

上官福禄道:“可是你老是打我。”

上官寿喜打累了,扔掉棍子,站在梨树下,呼哧呼哧喘粗气。

母亲的腰和屁股粘糊糊的。她听到婆婆抽搐着鼻子骂道:“真她娘的埋汰,挨了几下子,就屙在裤裆里了。”

母亲双臂撑着地,倔强地昂起头,第一次用凶狠的声音回骂:“上官寿喜,你打死我吧……你不打死我,就是狗养的……”

说完了这句话,母亲便昏了过去。

半夜时,她醒了过来,一睁眼便看到了满天的星辰。在横越天际的璀璨银河岸边,1924年的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向人们预示着动荡不安的年代。

在她的身体旁边,簇拥着三个弱小的动物,那是她的来弟、招弟和领弟,而她的想弟,正在炕头上喑哑地哭泣,新生婴儿的眼窝里和耳朵眼里,蠕动着细小的蛆虫,那是绿头苍蝇们白天播下的卵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9:1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章(2)



阳光毒辣,像一片片白色的火在地上燃烧。麦穗和麦秆里残存的水份在愉快地蒸发着,母亲强忍着身体的痛楚,用杈尖挑起麦穗,翻动着它们,促使它们更快地燥干。锄头上有水,杈杆上有火,她想起了婆婆的话,有一千一万条不好处,但婆婆在村里依然是有着很高威望的女人。她办事公道,有胆识,仗义,虽然自家节俭到吝啬程度,对乡邻却很大方。她打铁打得好,对庄稼活儿,无论地里还是场里,都能拿起来。母亲感到,自己与婆婆比起来,真像狮子脚前的一只家兔。又怕,又恨,又敬畏。婆婆,高抬贵手吧!麦穗儿哗啦啦地响着,像金子铸成的小鱼儿,沉甸甸地从杈缝里滑落,脱落下来的麦粒,窸窸窣窣地响着。一只翠绿的、被麦穗儿带到场上的尖头长须小蚂蚱,展开粉红色的肉翅,飞到了她的手上。母亲看到了这精致的小虫子那两只玉石般的复眼和被镰刀削去了一半的肚子。去了一半肚子,还能活,还能飞,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母亲感动,她抖抖手碗,想让它走,但它不走。母亲感受到它的脚爪吸附在皮肤上的极其细微的感觉,不由地叹息了一声。母亲想起了二女儿招弟结珠的那个时辰,在姑姑家的瓜棚里,从墨水河边吹过来凉爽的风灌进瓜棚。瓜地里,银灰色的西瓜叶子间,躺着一个个圆溜溜的紫皮大西瓜。那时来弟还吃着奶呢。一群群的、也是这样的有粉红色肉翅的小蚂蚱在瓜棚周围咔嚓咔嚓飞动着。姑夫于大巴掌,跪在她的面前,很痛苦地擂着自己的头,说:“我上了你姑姑的当,我这心,一刻也没安宁过,我已经不是人啦,璇儿,你用这刀,劈了我吧!”姑夫指指搁板上那把闪闪发光的西瓜刀,流着泪说。母亲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五味俱全。她犹豫着伸出手,摸了一下姑夫光秃秃的头,她说:“姑夫,不怨你,是他们把我……逼到了这一步……”她的声音突然尖利起来,她对着棚外那些圆溜溜的西瓜——好像它们都是听众——说:“你们听吧!你们笑吧!姑夫,人活一世就是这么回事,我要做贞节烈妇,就要挨打、受骂、被休回家;我要偷人借种,反倒成了正人君子。姑夫,我这船,迟早要翻,不是翻在张家沟里,就是翻在李家河里。姑夫,”她冷笑着道,“不是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嘛?!”姑夫惶惶不安地站起来,她却像一个撒了泼的女人一样,猛地把裤子脱了下来……

福生堂家的打谷场上,四匹大骡子拉着碌碡,转着圈跑起来。长工打着响鞭,轰着骡子。那边是一片人欢骡叫,碌碡在麦穗上颠动的声音、骡蹄践踏在麦穗上的声音,混合在正午的阳光里,金黄的麦穗,在骡蹄下翻着辉煌的波浪。这边,上官家的场上,只有她一个人汗流浃背地忙碌着。麦穗儿被晒得噼噼啪啪响着,扔一个火星进去,便能引起满场大火。真是打麦子的好时辰。天上亮得像炉膛一样。场边的槐树耷拉着叶子。上官父子坐在荫凉里,张着口喘息,狗在断墙边伸着鲜红的舌头,哈达哈达喘气。母亲感到身上渗出一种腥冷粘稠的汗水。她喉咙里像要冒火了。头痛,恶心,头上的血管蹦跳着,仿佛随时都要胀破。下半身好像泡在水缸里的破棉絮,沉得拖不动。她是抱着一种死在麦场上的决心,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翻吧,翻吧!场上一片金光闪,那些麦穗儿仿佛都活泼泼的,成群结队、拥拥挤挤,万万千千的小金鱼儿,千千万万狂舞着的蛇。母亲翻着场,心里涌起悲壮的情绪。老天爷,睁开眼看看吧!左邻右舍们,睁开眼看看吧!看看上官家儿媳妇,刚生完孩子,拖着个血身子,就上了场,头顶着洒火的毒日头翻麦子。而她的公公和丈夫,两个小男人,却坐在树荫凉里磨牙斗嘴。查遍三千年的皇历,也查不到这样的苦日子哇。她自己把自己感动得泪水滚滚,忍不住呼噜呼噜地哭起来。泪眼朦胧,五彩的云烟从麦穗中升起。高得没有顶的天上,响起叮叮咚咚的金铃声。天老爷的车驾动了。笙管齐鸣,金龙驾车,凤凰起舞。送子娘娘骑着麒麟,抱着大胖孩子。在上官鲁氏昏倒在打麦场的一瞬间,她看到送子娘娘把那个粉团一样的、生着美丽的小鸡鸡的男孩投了下来。那男孩叫着娘钻进了她的肚子。她跪在地上,感激涕零地喊叫着:谢谢娘娘!谢谢娘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8:3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章(1)



吃晚饭的时候,上鲁氏失手打破了一个碗。她感到脑袋“嗡”的一声响,心里清楚地知道,倒霉的时刻来到了。

自从第四个女儿出生之后,上官家的天空一直是阴云密布,婆婆的脸板得像一把刚从淬火桶里提出来的镰刀,随时像要飞起来砍人似的。

根本没有“坐月子”这码事了。刚收拾完孩子,双腿间还淋漓着鲜血,就听到婆婆用火钳敲响了窗户。“有了功了是不是?”上官吕氏凶狠地骂着,“劈着个臊X净生些嫚姑子还有功了是不是?还让我四个盘八个碗的端上去侍候你?于大巴掌家教育出来的好闺女!有你这样做媳妇的吗?!我看你倒像是我的婆婆!前辈子杀老牛伤了天理,报应啊!我真是昏了头,瞎了眼,让猪油蒙了心,鬼迷了心窍,给儿子找了这么个好媳妇!”她用铁钳敲打着窗户,吼道:“我说你呐,你给我装聋做哑听不到是怎么的?”母亲哽咽着说:“听到了……”“听到还磨蹭什么?”婆婆说,“你公公和你男人,正在场上打麦子呐,放下扫帚拾起锨,忙得一个人恨不得劈成四瓣儿,你倒好,像那少奶奶一样,铺金坐银地不下炕了!你要能生出个带把儿的,我双手捧着金盆为你洗脚!”

母亲换上一条裤子,头上蒙上一条肮脏的毛巾,看一眼浑身血迹的女婴,用袖子揩干满眼的泪,拖着软绵绵的腿,强忍着剧烈痛楚,挪到院子里。古历五月耀眼的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睛。她抄起水瓢,从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咕咕嘟嘟灌下去。死了吧,她想,活着也是遭罪,自己把自己作腾死吧!院子里,婆婆正用乌黑的火钳,拧着上官来弟的大腿。上官招弟和上官领弟,瞪着惊恐的眼睛,瑟缩在草垛根上,一声也不敢吱,小小的身体,恨不得塞到草垛里去。来弟像杀猪一样嚎哭,孱弱的身体,在地上滚动着。“让你嚎!让你嚎!”上官吕氏凶狠地叫着,双手拤着火钳子,用她打铁多年炼出来的准确和强悍劲儿,一下接着一下夹着来弟的身体。

母亲扑上去,拉住上官吕氏的胳膊,哭求道:“娘啊,小孩子不懂事,饶了她吧……要夹就夹我吧……”母亲软软地跪在了上官吕氏面前。上官吕氏气哄哄地把火钳掷在地上,怔了怔,然后就拍打着胸脯,哭着:“天呐,俺的个天呐,真真把俺气死了啊……”

母亲挨到打谷场上,上官寿喜对准她的腿弯子抽了一杈杆,骂道:“懒驴,你怎么才来?你要把老子累死吗?”

母亲本来就腿软,冷不了地挨了一杈杆,不由自主地便坐在了地上。她听到被太阳晒得像小烧鸡一样的丈夫,沙哑地嗓子怒吼着:“别装死,快起来翻场!”

丈夫把那杆桑木杈扔在她的面前,摇摇摆摆地走到槐树下乘凉去了。她看到公公也把手中的木杈扔了。他骂着儿子:“日你个娘,你不干,老子也不干啦,难道这满场的麦子,是我一个人的吗?”公公也到了树荫下。爷儿俩拌着嘴,绝对不像父子,而像一对难兄难弟。

儿子说:“我才不干了呢!打这么多麦子,还是顿顿吃粗面。”

老子说:“你顿顿吃粗面,难道我就捞到吃细面了吗?”

母亲听着上官父子的争吵,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上官家今年小麦大丰收,方圆二亩地的打谷场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麦穗子。晒焦了的麦粒的香味,灌进了她的鼻腔。丰收总是带给农妇喜悦,哪怕她是泡在比黄连还苦的水里。母亲手按着地,很不顺利地站起来。她弯腰捡杈时几乎要晕倒,手拄杈杆勉强站定后,还感到蓝天和黄地像两个硕大的轮子,在倾斜着旋转,而自己的身体也是那样倾斜着,几乎站不住脚。腹部剧痛,刚刚卸掉重负的子宫激烈地收缩着,凉森森的腥冷液体,一股股地从产道里冒出来,濡湿了她的大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8: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九章



四姐上官想弟的父亲,是一个江湖郎中。

那是一个身材瘦削、鹰嘴鹞眼的青年人。他摇着铜铃,串街走巷,嘴里还吆喝着:“爷爷当过御医,父亲开过药铺,我辈穷愁潦倒,摇铃闯荡江湖。”

母亲背着一筐青草从田野里归来,看到那郎中正在给一个老头捉牙虫。他端着一个小铁盒,拿着一把黑镊子,从老头的嘴里,夹出了一些白色的小虫。回家后,她把郎中捉牙虫的事儿告诉了正闹牙痛的婆婆。

郎中让上官鲁氏端着灯盏,照亮上官吕氏的嘴。他用镊子拨拉着吕氏的牙齿,说:“大娘,您是火牙,不是虫牙。”

他摸出几根银针,扎在上官吕氏的手上和腮上,又从背囊中摸出一包药粉,吹到她的嘴里。一会儿,吕氏的牙便不痛了。

郎中在上官家东厢房借宿一夜。第二天又拿出一块大洋,要租借东厢房坐堂看病。婆婆一是因为郎中治好了自己的牙痛,二是看到了白花花的大洋,很痛快地便答应了。

他的医道的确很高明。

村中放牛的余四,脖子上生了一个疮,多年不愈,动辄流脓淌血,且奇痒难挨。郎中一看,便笑道:“曲曲小疮,好治。去找稀牛屎一泡,糊到疮口上。”

人们以为郎中在开玩笑。

余四说:“先生,拿着病人开心,伤天害理。”

郎中道:“如果信得过我,就去找稀牛屎,信不过我,就另请高明。”

第二天,余四提着一条大鱼来谢先生。他说,疮上糊上牛屎后,钻心要命地痒,一会儿工夫,钻出了一些小黑虫,痒也轻了。连糊了十几泡牛屎,疮口就收敛了。

“简直是神医!”余四说。

郎中道:“你这个疮,是个屎克郎疮。屎克郎见了牛屎,哪有不钻出来的道理?”

郎中由此声名大震,在上官家住了三个月。他按月交纳房租饭费,与上官家相处得很和睦。

上官吕氏向郎中请教生男生女的问题。

郎中为上官鲁氏开了一个药方:“鸡蛋十枚,用香油、蜂蜜炒食。”

上官寿喜说:“这样的药,我也想吃。”

母亲对这个魔魔道道的郎中充满好感,她溜进了东厢房,对郎中吐露了丈夫没有生育能力的真情。

郎中说:“那些牙虫,是预先放到铁盒里的。”

当他确知母亲怀孕后,便告辞走了。临行时他把行医数月的收入都给了上官吕氏,并拜了她做干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7: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八章(2)



母亲慌忙循原路退出时,才发现,苇塘中模模糊糊的,不知被人脚还是兽蹄踩出的小路纵横交错,她无法分清自己是顺着哪条小路进来的。她东一头西一头地瞎闯着,最后竟着急地哭起来。阳光从刀剑般的苇叶缝隙中射下来,地上累积多年的苇叶发出腐败的酸臭。她的脚踩着一摊稀粪,虽然恶臭扑鼻,却让她感到亲切——有屎就有人。她大叫着:“有人吗?有人没有?”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苇田里碰撞着,消逝在密密麻麻的苇杆之间。她低头看到,被自己的脚踹碎了的粪便里,全是粗糙的植物根茎,这才省悟道:这不是人的粪便,而是野猪、或是别的什么野兽的粪便。她又往前冲突了一会儿,便绝望地坐在地上,大声地哭起来。她感到背后冷飕飕的,好像在苇丛间有一双阴森森的眼睛在窥视着自己。急忙转回身寻找,什么也没有,只有苇叶纵横交错,顶尖的苇叶肃然上指。一阵微风,在苇田里发生,在苇田里消失,只留下一串嚓啦啦的响声。鸟儿在苇田深处鸣叫,怪声怪声,好像人摹仿的。四面八方都充满危险,苇叶间有那么多的绿幽幽的眼睛。碧绿的磷火跳到苇叶上闪烁着。她心胆俱裂,汗毛竖起,乳房硬成了两块铁。她的理智在逐渐丧失,闭着眼乱撞。她跑到浅水里,惊起了一群群伏在水面上的黑云般的蚊虫。蚊子毫不客气地叮咬着她。她周身都出了粘汗,吸引来更多的蚊虫。瓦罐早丢了,铁笊篱也扔了。嚎哭着乱跑,我可怜的母亲。就在她最绝望的时候,上帝派来了救星。他就是那个赊小鸭子的人。

他披着大蓑衣,戴着大斗笠,把母亲引领到苇田深处的一块高地上。这里的芦苇稀疏。中央搭着一个很大的窝棚。窝棚前拢着一团火,火上吊着一个铁罐子。罐子里溢出熬小米粥的香气。

那人把母亲引进窝棚。母亲跪下道:“好心的大哥,送我出去吧,俺是上官铁匠家的儿媳妇。”

那人笑道:“急什么?稀罕客人来了,总不能不招待吧?”

窝棚里有用木板搭起来的铺,铺上垫着防潮的狗皮。那人吹燃了薰蚊虫的艾蒿把子,说:“咬坏了吧?这里的蚊虫,能咬死水牛,何况大嫂这样的细皮嫩肉。”

艾蒿燃出的白烟,散出好闻的药香。那人从窝棚横梁上吊下来的筐篮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铁盒子。他揭开铁盒,抠出一些橙色的油膏,涂在母亲被蚊虫咬肿了的脸上,手上。母亲感到清凉的滋味沁入心脾。那人从筐里摸出一块冰糖,硬塞到母亲嘴里。母亲知道,在这万亩苇田中央,一男一女,那种事儿迟早要发生。她含着眼泪说:“好大哥,你要怎么着都行,只求您能把俺快点送出去,俺家里,还有个吃奶的孩子……”

母亲顺从地接受了这个高大男人。她没有痛苦,也没有欣喜。她只是祈盼着,这个男人播下的,是一个男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7: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八章(1)



二姐上官招弟,也是于大巴掌的种子。

连续生了两个女孩,上官吕氏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母亲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理:女人,不出嫁不行,出了嫁不生孩子不行,光生女孩也不行。要想在家庭中取得地位,必须生儿子。

母亲的第三个孩子,是在芦苇荡里怀上的。

那是招弟满月后不久的一个中午,母亲遵照上官吕氏的指示,去村子西南方向的苇塘边捞小螺蛳喂鸭。那年春天,来了一个赊小鸭的,是一个高大健壮的外乡人,肩膀上披着蓝布,脚穿一双麻鞋,挑着两笼杏黄色的毛绒绒的小鸭。他把鸭笼放在教堂门前的大街上,悠扬地吆喝着:赊小鸭喽——赊小鸭——。往年春天,有赊小鸡的,有赊小鹅的,从来没来过赊小鸭的。人们都围着那人的鸭笼,看那些粉红嘴巴、黄绒球般的可爱小东西儿。它们呷呷地叫着,透明的小掌片儿,笨拙地移动着。赊吧,赊吧,春天赊鸭,秋天收钱,出了公鸭不要钱。这是北京鸭,下蛋勤,当年下蛋,一天下一个,只要能喂上螺蛳小蛤什么的,一天能下两个蛋,早晨下一个,晚上下一个。上官吕氏率先赊了十只鸭,有人开了头,大家便一齐赊,两笼鸭,一会儿就赊光了。

赊鸭的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就走了。当天夜里,福生堂的大儿子司马亭就被土匪绑了票,花了数千大洋才赎回来。人们传说,那个赊小鸭的,是土匪的眼线,他借赊小鸭做掩护,探明了福生堂的底细。

但这鸭的确是好鸭,只养了五个月,便长得像小船一样。上官吕氏爱鸭如命,天天让儿媳去捞螺蛳,盼望着它们一天生俩鸭蛋呢。

母亲提着一只瓦罐,拿着一把绑在长杆上的铁笊篱,往婆婆指示的方向走。近村的水沟、池溏里的螺蛳,已被养鸭人家捞光了。婆婆头天去蓼兰赶集时,路过大苇塘,看到塘边浅水里螺蛳很多。

一群群的绿毛野鸭,在苇塘里游动着。它们扁平的嘴巴像铲子一样,把婆婆看到过的那些螺蛳全部吃光了。母亲感到很失望,后悔来晚了一步。她很担忧,知道回家后这顿臭骂是脱不了的。她沿着苇塘边泥泞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前走,巴望着能找到一块没被野鸭糟蹋过的水面,找到螺蛳,完成婆婆交给的任务。她感到双乳发胀,想起了扔在家里的两个女孩。来弟刚刚会走,招弟还不到两个月。婆婆把她那十只鸭子看得比这两个女孩还重。孩子哭成泪人儿,也别指望她能抱一抱。上官寿喜,很难说他是个人,他在外窝囊得像鼻涕一样,在他娘面前也是唯唯诺诺,可是对待老婆,却凶狠得要命。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两个孩子。每当受了他的虐待后,母亲就恨恨地想:骡子,打吧,这两个女孩,不是你的种。我鲁璇儿再生一千个孩子,也不是你上官家的种子。自从和于大巴掌有事之后,她感到无脸再见姑姑啦,所以今年的伏天,她没有回去。婆婆逼她去,她说:“俺娘家死绝了,你让我去哪?”看来于大巴掌的种也不行。她想,该寻觅个好男人借种。婆婆,丈夫,你们打吧,你们骂吧,你们盼吧,我会生儿子的,但生的儿子不是你们上官家的种,你们倒霉吧!

她胡思乱想着,分拨着几乎把小路遮没的芦苇往前走。芦苇嚓啦啦地响着,腥冷的水生植物的味道,使她生出一些灰白的恐怖感觉。水鸟在苇地深处“呱呱”地叫着,一股股的小风在苇棵子里串游。一只长嘴巴的野猪,在她前边几步远处,挡住了她的去路。长长的两颗獠牙,从野猪的唇间伸下来。它瞪着被刚硬睫毛包围着的小眼睛,仇视地盯着她,鼻子里发出威胁的哼哼声。母亲像喝了一大口醋一样,精神一震,不由地打了一个寒颤。她想:我怎么钻到这里来了?高密东北乡谁人不知?这万亩苇田深处,是土匪的老窝,连齐鲁游击司令王三呱哒的大队人马,也不敢贸然进入,前年剿匪时,把迫击炮架在路上,放上十几炮,撤退了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7: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七章(2)



姑父尽管年近四十,但顽性十足。他给毛驴挽上缰绳,任它驮着璇儿自由行走。他自己却在路边的草地上跑来跑去。他采来一把野花,编成一个花冠,戴到璇儿头上,说是给她遮阳。他在草地上追赶小鸟,累得气喘吁吁。他钻到草丛中,找到一个拳头大小的野瓜,递给璇儿吃。他说这是一个甜瓜,但璇儿咬了一口,苦得舌头都拖不动。他挽起裤腿,跳到水里,捉到两只像西瓜籽一样的小虫,捂在手心中,摇晃一会儿,喊一声:“变!”然后就把那虫儿让璇儿闻。“什么味?”璇儿摇头说不出来。他说:“西瓜味儿,这是西瓜虫儿,是西瓜籽儿变的。“

璇儿感到姑父真是个大孩子,很贪玩也很好玩。

看妇科的结果上,鲁璇儿没有病。

姑姑愤怒地说:“我去找上官家算帐去!明明她家的儿子是匹没生的骡子,却来磨难我们璇儿!”

但大姑姑走到大门口就折了回来。

十几天后的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姑姑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用姑父的锡酒壶燎开一壶酒。姑侄二人对面而坐。姑姑拿出两个绿皮酒盅子,放一个在璇儿面前,自己面前也放了一个。蜡烛摇曳的光芒把姑姑的影子投到后边的墙上。姑姑往酒盅子里倒酒时,璇儿看到她的手在哆嗦。

“姑姑,为什么要喝酒呢?”璇儿预感到要发生什么大事,忐忑不安地问。

姑姑说:“没什么事,下雨天,烦闷,咱娘两个聊会天儿。”

姑姑端起酒杯,说:“来呀,孩子。”

璇儿也端起酒杯,胆怯地望着姑姑。她看到姑姑的酒杯将自己的酒杯撞得颤抖了一下。

姑姑仰脖把杯中酒灌下去。

璇儿也把杯中酒灌下去。

“孩子,你打算怎么办?”姑姑问。

璇儿悲苦地摇了摇头。

姑姑又给她自己的杯子和璇儿的杯子倒上了酒。

“孩子,”姑姑说,“咱们认命吧。上官家的儿子不中用,已经对不起咱们了。记住,是她家欠了咱们的情,不是咱欠了她家的。孩子,这世界上,好多堂堂皇皇的事,都是在黑灯瞎火里干出来的。你听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吗?”

璇儿困惑地摇摇头,两杯酒落肚,她的头已经晕眩了。

就在这天夜里,于大巴掌上了璇儿的炕。

等到早晨醒来时,璇儿感到头痛欲裂。她听到耳边有人响亮地打着呼噜。她困难地睁开眼,看到姑夫赤身裸体卧在自己身旁。他的一只熊掌样的大手,捂在自己的一只乳房上。她大叫了一声,拉过被单遮住身体,呜呜地哭起来。于大巴掌醒来,像闯了大祸的小孩子,抱着衣服跳下炕,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姑姑……逼我来的……”

转过年来春天,清明节刚过,上官家的儿媳妇鲁璇儿,生了一个黑眼睛的、瘦瘦的女孩。上官吕氏跪在菩萨瓷像前磕了三个头。她欣慰地说:“谢天谢地,总算开了腚了。求菩萨保佑,明年送我家个孙子吧。”

她慷慨地煮了一碗荷包蛋,端到儿媳面前,说:“吃吧。”

上官鲁氏感激地望着婆婆的大脸,鼻子一酸,眼泪滚了下来。

婆婆看了看那卧在破布里的女婴,说:“就叫她来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4.8.2013 14:57: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七章(1)



过了麦收,雨季来临,按规矩媳妇都要回娘家歇伏天。结婚三年多的媳妇,大都手牵着一个会走的,怀里抱着一个吃奶的,挺着胀鼓鼓的奶子,挎着一包袱鞋样子,风风光光地回娘家。鲁镟儿可惨透了。她身上带着丈夫赠给的斑斑伤痕,耳边回旋着婆婆的臭骂,夹着个小包袱,红肿着眼睛,灰溜溜地回到了姑姑家。姑姑再亲也比不上亲娘,尽管她有满肚子苦水,也得自己咽下去,进了姑姑家门,还得努力做出笑脸来。

姑姑是何等锐利的目光,一眼就看破了,问:“还没有?”

璇儿被触到痛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扑扑簌簌落满胸襟。

姑姑沉吟着:“也怪了,三年多了,总该有个景了。”

吃饭时,于大巴掌看到璇儿胳膊上的青紫,骂道:“都民国了,还敢这样虐待儿媳妇,惹恼了我,一把火把上官家那鳖窝给烧了!”

姑姑瞪了姑父一眼,骂道:“饭堵不住你那张臭嘴!”

姑姑家的饭菜很丰盛,璇儿很馋,但吃得很拘谨。姑父夹了一大块鱼籽,放在璇儿的饭碗里。

姑姑说:“孩子,也不能全怨你婆婆家无理,人家娶儿媳妇,图得是什么?头一条就是传宗接代!”

姑父道:“你也没给我传宗接代,我对你不是很好吗?”

姑姑道:“你别插嘴好不好?这样吧,你备上驴,驮上璇儿,去县城看看妇科。”

璇儿骑着驴,走在高密东北乡水网密布的原野上。天上漂游着大团的白云,云缝里露出来的天显得格外的蓝。碧绿的庄稼和野草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地生长,狭窄的小路几乎被野草遮没。小毛驴儿颠颠地跑着,不时地把嘴巴伸到路边的野草里,去摘食一种紫色花朵。紫碗碗花儿,盛蓝酒,妞妞跟着女婿走。走啊走,走啊走,走到黑天落日头,草窝窝里睡一宿。抱一抱,搂一搂,来年生了一窝小花狗。儿时唱过的歌谣,远远地飘过来,又飘飘地远去了。璇儿感到心中无限的悲凉。路边的池塘连着沟渠,沟渠爬进池塘。一群群的小鱼,在透明的、淡黄色的水中漫游。鱼狗子蹲在草稍上,紧缩着脖子不动,突然像石头一样砸到水里,蹿起来时嘴巴里就叼着一条白亮的鱼。阳光很毒辣,大地蒸腾着水汽,到处都是植物生长的声音。两只咬着尾巴的蜻蜓从她的面前飞过去。两只燕子在空中追逐着交配。路上蹦跶着刚刚褪去尾巴的小青蛙,草稍上有刚刚孵化出来的小蚂蚱。刚出生的小野兔在草丛中跟随着母兔子觅食。小野鸭子跟随着妈妈在水里游动。它们粉红的脚蹼划破水面,在身后留下一道道波纹……连兔子蚂蚱都能生养,为什么我不能?她心中感到十分空虚。她仿佛看到了传说中女人都有的那只育儿口袋,悬挂在自己的小肚子里,里边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天哪,送子娘娘,求求您啦,送给俺一个孩子吧……她仿佛看到了送子娘娘粉团一样的白脸和脸上那两只细长的凤眼,她骑在一匹遍体鳞片、颔下生着须子、颈下挂着金铃的绿色麒麟上,头上笼罩着红云,脚下驾着白云,正在草原的上空游荡着。娘娘啊娘娘,把您怀里那个大胖小子给我吧,我愿意给您磕一万个响头。她被自己的虔诚感动得热泪盈眶,耳边仿佛就听到了麒麟颈下的金铃叮当着,降落到自己的眼前。娘娘将怀中那个大胖小子递到了自己眼前。娘娘和孩子身上香气扑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6.2024 04:4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