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春运也艰难!古代游子春节如何回家过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2014 03:5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说倒是影响不大,可以座全价飞机,或者自驾,只要有钱家总是可以回的。不过对于古人来说就没有这么好了。由于道路建设落后和交通工具简陋,许多人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当时诗人留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隋代诗人薛道衡有一首挺有名的诗,叫《人日思归》。诗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人日是正月初七,这说明薛道衡并未能及时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而是在外过年的。看看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诗中流露出了他心中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从侧面道出了古代春运回家难之现象。

  唐代诗人王湾也曾遇到了与薛道衡一样过年不能回家的情况。

  王湾是中原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有一年快过年时,他乘船到了今江苏镇江境内的北固山脚下,眼前水阔天长,独雁哀鸣,孤帆远行,再嗅嗅越来越浓的年味,王湾一下子动了感情,写下了《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了千古名句。

  为了解决薛道衡、王湾这类人在旅途者回家过年难题,创造欢乐吉祥的节日气氛,古代官府也会尽量不在快过年的时候安排外出公务。而相当于今天普通打工仔的外出谋生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秦代的高铁;硬木轨路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就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春运大巴;畜力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主要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轏车(古代一种轻便车,结构简单,车体材料档次也低。)回家就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6.2024 18:0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