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296|回复: 0

[其他] 抗战时中国军队的单兵装具 草帽草鞋最具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2017 0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所谓单兵装具,是指士兵所携带的个人装备,广义上除了枪械以外的所有装备都可以算入单兵装具的范畴。单兵装具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战类装具,如钢盔、军刀、手榴弹、防毒面具、工兵铲等;另一类是生活类装具,如军服、军靴、饭盒、水壶等。人们通常比较关注飞机大炮,而经常忽视单兵装具。但这些不被人重视的单兵装具,却同样可以反映出一支军队的装备水准和战斗力。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单兵装具是怎样的?

[url=][/url]

钢盔

提到抗战初期的中国军队,最著名的就是德械师了。“德械师”或者“德式师”的称呼都是后人起的,它的正式名称是“二十五年(即1936年)调整师”。当时配备德式军械的一共有18个师,外加教导总队、第2师补充旅(按照“二十五年调整师”的编制进行了整编),也就是说,真正的德械师只有20个师级单位。


德械师在中国军队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德械师最典型的装具就是德制M35钢盔。此钢盔于1935年定型,所以命名为M35,刚刚定型就接到了来自中国的大订单,有22万顶之多。德国军方决定首先满足中国的需要,就这样,中国军队成为了M35钢盔的第一批用户。M35是德军在一战时期的M17钢盔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采用了“热压”技术,所以比M17更轻便,对弹片的防护功能也更强。而且M35采用了全新的内盔,佩戴起来更加舒适。所以无论外形、材质、功能还是舒适度,M35都是相当不错的。


德国专门为中国制作的M35钢盔,在盔体左侧有青天白日徽。

到1936年,中国总共进口了31.5万顶M35钢盔,几乎将德国生产的M35全部购入。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央军部队基本上都配发了M35。但是现在不少抗战剧中,只要是国军就必戴M35钢盔,显然不符合史实,真正配备M35钢盔的部队在中国军队里的比例并不太高,而且到抗战中期以后,M35钢盔基本上在作战中消耗殆尽了。

其他中国军队的主流钢盔是英制MK-2型“托尼”(TOMMY)钢盔,它的外形像扁平状的锅子,又像飞碟,所以也叫“飞碟盔”。这是英国一战时期的钢盔,只能防止炮弹破片。在抗战时期,“飞碟盔”无论是抗弹性还是佩戴的舒适性,都已经明显落伍了。然而,即使是这样的过气型号钢盔,在中国军队中都是好东西了。


地方部队主要装备的是英国一战时期的“飞碟盔”

滇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越南的宗主国法国,所以装备了形状有些怪异的法制亚德里安钢盔。


滇军装备的法制亚德里安钢盔

在抗战时期,能配备钢盔的都可以算装备精良了,更多的部队根本就没有钢盔。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只有中央军以及一些技术兵种如炮兵、防空兵、装甲兵才有配备,杂牌部队几乎都没有装备防毒面具。遇到日军施放毒气,他们只能把毛巾浸湿捂住口鼻,这样能勉强对付催泪性质的毒气,而对窒息性毒气则毫无作用。

中国军队配发的防毒面具是德制1930式面具,后来也有少量国内仿制的。防毒面具通常装在帆布袋中,而不是像德军那样装在圆筒中。但是在一些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德械师士兵携带的防毒面具装在圆筒中,不过这些都是国内仿制的,仿制的圆筒增强纹是横向的,而不是德军所用的直向增强纹。


只有中央军和一些技术兵种才配备防毒面具。

军服

军服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装具,然而中国军队连军服都没有统一的颜色。中央军的夏季军服主要以黄绿色为主,冬季则主要是蓝灰色的棉军服。地方杂牌部队中,北方部队大多是蓝灰色军服,南方的两广部队是土黄色,云南的滇军则是蓝绿色。军服面料大多是最普通的土布,而将校呢则要到抗战胜利后才出现。相较之下,中央军的军服比较正规,好歹还有些政府军的气度。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国军军官穿着所谓的小翻领美式军服,还配上武装带。实际上,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从未配发过小翻领军服,即使是接受美式装备的驻印军,配发的也都是中山装式的传统中式军服。国民党军队采用翻领式的军服,是1959年之后才有的事情。


影视作品中的国军军官都是翻领美式军服加武装带,够帅气,但却完全不符合史实。

武装带起源于西方,最初也称刀带。军官在腰带左侧佩军刀,为防止军刀的重量拉扯军服,所以在右肩配置一根肩带,通过右肩斜向左侧吊住腰带,这加了斜肩带的腰带就是武装带。中国士兵军服上的皮带是窄皮带,军官是宽皮带,中央军和东北军的军官则是斜背武装带。不是所有的皮腰带都是武装带,武装带一定要有肩带,而且腰带还必须是宽皮带。


北伐时期佩戴着武装带的蒋介石,可以清楚地看到腰带是双排扣。

战争开始不久,佩戴武装带的军官就成了日军狙击手的首要目标,所以很快一线部队的军官就不再佩戴武装带,毕竟性命总比威风重要。只有高级将领在公开场合才会佩戴武装带。


抗战时期的周**(左)和叶剑英(右)都佩戴着武装带。

弹包

德械师配备的子弹袋是帆布制成的长形袋,可以放20个弹包,每个弹包里装一个五发子弹的弹夹,总携弹量100发,这个标准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绝对算是高配置了。别的部队最多也就二三十发,而八路军更是困难,主力部队打场阻击也只有五发子弹。

德械师中配备毛瑟驳壳枪的士官和下级军官,则配有专用的皮质弹匣包,可以装12个20发弹匣的弹包,用皮带扣系在后腰,然后由“Y”形肩带呈三点式支撑起弹匣包。驳壳枪手在着装时,先背上手枪套,再背弹匣包,把手枪套固定在弹匣包之下,这样在行军打仗时,背在身上的驳壳枪就不会乱晃。


德械师配备的驳壳枪皮质弹匣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4.2024 09:4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