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30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概况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6.11.2005 22:44:20 | 只看该作者
国名: 德国 / Germany  <br />首都: 柏林 (Berlin)  <br />时差: GMT+0200  <br />语言: 德语  <br /> <br /><br />德国,这个以汽车制造、啤酒和香肠闻名世界的国家,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史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深具争议性,但战后经济迅速恢复,仍维持欧洲强国的特色。而且高度发展的工业未曾影响地区性的发展,各区依然展现独特的风格:不论是风华绝世的国际大都会,神秘的阿尔卑斯林区、海湖畔度假胜地、或是具历史风格的地区,在在散发无可言喻的魅力。加上千年古老的历史,在每个大城小镇留下教堂、中古城堡等,十分的古色古香。 首都柏林(Berlin)有着急促的都市步调,想一窥德国的明日风貌,就该来这里走一趟:过去和未来、资本与共产主义的对比,强烈的风格令人难以抗拒。 南部的巴伐利亚则是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可以到阿尔卑斯山区(Bavarian Alps)、黑森林(Black Forest)还有哈兹山区(Harz Mountains)去健行、骑脚踏车、滑雪。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Munich)则是是欧洲最迷人的城市之一,这里有古老的巴洛克建筑、布置优雅的商店,炫丽流行服饰、一流的啤酒节,加上一年四季的展览秀,每年总是吸引大批人潮。 近年来的旅游热门路线是罗曼蒂克大道,这是一条规画良好的观光路线,由伍兹堡(Wurzburg)到奥古斯堡(Augsburg)。虽然这一带在数百年来饱受战争、贫穷之苦,却因此保留大部份的田园景观:青石路、古堡建筑,罗马温泉…在这里,彷佛走过时光隧道,回到古老的过去。参观金壁辉煌的新天鹅堡(Neuschwanstein castle),则让人得以一探疯子国王鲁威格(Mad King Ludwig)异于常人的品味。 另一条新兴的观光路线是由哈瑙(Hanau)到不来梅的童话大道,追随格林兄弟曾经生活过的城镇,拜访这个充满王子、公主、小矮人与巫婆的童话世界,可是很新鲜的收获! 最有名的食物不外是德国香肠、面包和啤酒。据估计德国香肠的种类超过1500种,连面包都有300种以上的选择,对于以米食为主的中国人而言,这未免有点不太可思议。啤酒可是德国人的主要饮料,无论是淡啤、黑啤酒或特淡巴伐利亚啤酒等,每种啤酒尝一杯,足够醉个好久! 德国的观光资源丰富而完整,加上大部份人民可了解英文,是初探欧洲者最好的入口。 <br />人口的90% 是基督教徒;回教徒有数百万人,而目前犹教徒只有3万人之谱(大屠杀之前有50万人)。 <br /><br />人口总数约8100万,外国人约有688万人,其中以土耳其人(190万)为最大族群,其次是从原南斯拉夫诸国来的移民。 <br /><br />日耳曼(German)这个民族的称呼大概是从公元前90年开始,指称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欧的民族。而「德意志」则是这些部族使用的语言,最后才演变成居住地的称乎,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国」、「德国」。公元8世纪,这个地区在卡尔大帝的统治下日益强盛。 罗马帝国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在公元前58年将疆域拓展到莱茵河。当时的日耳曼诸蛮族,在贺尔曼(Hermann)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于条顿堡森林(Teutoburg Forest)大败罗马军,大家也就以「条顿(Teuton)」之名来称呼这个民族。条顿民族此后成为罗马头痛的地方问题,数次的劫掠终于导致罗马帝国的败亡。 法兰克人趁着日耳曼诸族对付罗马人时,将势力伸展到莱茵河谷。三世纪时的查理曼(Charlemagne)帝国几乎统一了日耳曼诸族。虽说查理曼大帝带动了行政革新和文化进步,但帝国内部的继承问题,导致不敌外族入侵,于843年分裂,进入分治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俗称的欧洲黑暗时期,却是地方通俗文学兴起时,而日耳曼语的使用也逐渐带动民族国家的认同。这时期的文学内容主要内容为发扬骑士精神的故事,或是骑士与贵族女子的爱情故事 德意志民族直至十四世纪哈布斯堡王室( Habsburg)逐渐得势,日耳曼民族的国家定位也越趋明确。1538年,汉撒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形成,则整合了所有的日耳曼商业城镇。 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表论文向天主教会挑战,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先驱,也间接引发了三十年战争。马丁路德在文化上的贡献,包括重新翻译圣经,也造成了日耳曼方言的整合,标准高地德语(High German)就此诞生。 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只限于信仰活动,也引发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日后的30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 1618-48),是日耳曼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大灾难,导致人口锐减1/3以上,结束该战争的威思法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将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人数提高至300名,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威开始动摇。神圣罗马帝国至此已有名无实,但仍继续苟延残喘150年,政治实权则掌握在林立的地方小君侯手中。 18世纪初,在明君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的开明专制政权下,日耳曼诸邦中的普鲁士王国(Prussia)兴起,努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Wilhelm I)任命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为宰相。这位老练的政治家笃信铁血哲学,作风强悍。他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日耳曼民族国家,而藉由发动对外战争,是有效提升内部团结的最好方法。俾斯麦先促使北德统一,再藉由对法战争,激励北德各邦联的统一,终于形成德意志民族国家。1870年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德意志大获全胜,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Emperor Napoleon III)被俘,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虽说现在的德国以先进的工业技术傲视全球,但德国的工业化却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加速进行,在短短的40年间,便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然而独裁的政治制度却跟不上工业化的脚步,社会上因而产生严重的摩擦。为了化解国内的动荡情势,当政者再度藉由激进地向外殖民发展来移转焦点。此举造成德国在欧洲外交上的孤立,与邻国紧张关系不断升高。当时德国的军力在全球堪称第一,迫使英、法、俄三国不得不订定协约(Triple Entente)与之抗衡。 公元1914年,奥地利王储遇刺,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对抗法、俄、英的局面。新式的武器则造成史无前例的惨重伤亡。德国采取的潜艇无限战迫使美国也加入战局,令战争前期窘态毕露的协约国起死回生,赢取最后胜利。德国战败,德国国王逊位,成立威玛共和国。战后的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对德国订立严苛的赔偿,并削减德国军武能力。 公元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恐荒,加上国家巨额赔款,导致民不聊生,内政动荡。由希特勒(Adolf Hitler)领导的纳粹党(Nazis),得以藉民族主义获取大部份德人的认同。藉由多次选举及政治手段,希特勒终于在1933年1月,由总统兴登堡(Hindenburg)任命为总理,取得政权。 1935年希特勒开始施行种族纯化法(Racial Purity Laws),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权,禁止「亚利安人(“Aryans”)」与犹太人通婚。他巧妙地运用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的宗教仇恨和种族优越意识,凝聚大部份人的共识。1942-45年间,6百万名犹太人惨遭屠杀,这数字占当时欧洲犹太总人口的2/3,其中多数来自波兰及苏联。另有5百万名其它受害者──战犯、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弱智者及政敌,在纳粹集中营遇害。纳粹时代的暴行不只是惨绝人寰的悲剧,其恐怖程度远超过人类所能理解的范畴。 集大权于一身的希特勒,实行计划工业政策,解决德国的部份的经济问题,同时也强力扩展军备。希特勒更进一步片面废弃凡尔赛条约,摆脱赔款与限武和约,悍然吞并了奥地利,进而侵略捷克。同盟国(Allies)此时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尚采取姑息态度。 1939年9月,德国坦克部队开进波兰,迫使对波兰有协防义务的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然而德军的闪电战(Blitzkrieg)在短短时间内便几乎席卷全欧,到了1941年,只剩英国仍在负隅顽抗。6月间希特勒毁弃与俄国斯大林(Stalin)的盟约,以破竹之势入侵苏联。初期俄军虽蒙受重大伤亡,但闪电战终究不敌俄国的严冬,希特勒无视于德军的折损,坚不撤退,终于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一役成为东线战事的转折点。 德军自北非战场援助莫索里尼(Mussolini)失利后,便节节败退。1945年3月,盟军渡过莱茵河,4月俄军苦战之后攻下柏林,希特勒则在兵临城下之际自戕。 1945年7月,雅尔塔条约将德国分为东西占领区,分别由苏俄和英美托管,柏林则由二者共同管辖。但是战后苏俄与欧美各国关系渐趋紧绷,共管难度大增。1949年东德(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与西德(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政府分别成立。1961年苏俄更在冷战高峰期兴建柏林围墙 (Berlin Wall),以遏止年轻劳动力持续流失。 西德在英美等国的资助下,自1950年代起自战后的衰败中复苏,并迈向经济强权之路;东德则成为共产苏联的附庸。1985年苏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推行开放政策,最后形成苏联共产政府的垮台。1989年起东德境内的改革声浪大增,总理何内克下台,东德政治局也随即总辞,随即开放所有边境,包括分隔东西柏林的围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双方同意原西德制定的「基本法」﹐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统一之后的德国称号,共有16个州。与其说是统一,不如说东德由西德所吸收,概括承受。虽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可能得花上数十年的时间,才能使东西双方达到相同的经济水平,十年后的今天,德国人民仍在努力调适。如今德国在欧盟(European Union)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鉴于过往历史,德国人民对自己国家在国际社会应扮演的角色,不免尚有疑惑,这正是他们下个世纪的重要课题。<br />
2#
 楼主| 发表于 7.11.2005 23:18:16 | 只看该作者
氣候與旅遊季節<br />德國位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溫差不算大。降雨分佈平均﹐冬季平均溫度在平原低地1.5°C與山區零下6°C之間﹐七月份平原低地平均溫度為18°C﹐南方有屏障的山谷為20°C左右。較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上巴伐利亞一帶,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風。 <br /><br />5月到10月之間,氣候最舒適宜人,正是旅遊的好時機,但 7、8月旺季的旅遊價格也相較高。冬天的德國則進入冬眠,許多青年旅館會關門,博物館開放時間也縮短。所以氣候溫和而多雲的5、6月和9月最適合旅遊,遊客較少,天氣也不錯。但請記得6月是德國的學生遠足季,各旅遊勝地或青年旅館都可能擠滿學童。 冬季為滑雪季節,集中於11月-4月,以及12月中-1月中。 <br />
3#
 楼主| 发表于 7.11.2005 23:18:35 | 只看该作者
地理概況<br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面積357,000平方公里﹐南北直線最長距離876公里﹐東西最長為640公里。位於歐洲中央,有9個鄰國,自從東西德德國之後,這個中心地理位置尤為突出。 德國的地形異常多樣﹐秀麗動人,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以及遼闊寬廣的平原。從北到南可劃分為五大地形區﹕「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以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德低地」的特點是湖泊星羅棋布﹐丘陵起伏不定的沿海岸、高燥地、黏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肥沃黃土地錯落混雜。 北海海岸的低濕地一直延伸至沿海岸高燥地邊緣有狹長海灣、環礁湖等美麗的海岸。至於沿波羅的海地區有一部分是平緩沙灘﹐一部分是多岩的陡峭海岸。在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是被稱為「荷爾史泰恩的瑞士」﹙Holsteinische Schweiz﹚的低矮丘陵地。 「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將德國的北部同南部隔開﹐中萊茵峽谷和黑森窪地﹙die hessische Senken﹚是南北交通的天然準線,哈茨山﹙die Gebirgsinsel des Harzes﹚位於德國心臟地區,東邊是重要的森林地帶。 「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黑森林」﹙Schwarzwald﹚、奧登森林﹙Odenwald﹚和「施佩薩爾特山」﹙Spessart﹚。貫穿德國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樞紐--萊茵河,在賓根﹙Bingen﹚與波昂之間的峽谷中蜿蜒流過﹐再穿出萊茵頁岩山區。該山區的高地土壤較貧瘠﹐人煙也較稀少。 「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巴伐利亞高原的一部份,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大湖泊,以及遼闊的碎石平原。該地區的典型特徵是沼澤地、圓形山頂式的湖泊丘陵帶﹐以一些小村莊。 「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裡有許多風景如畫的湖泊﹐如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國王湖」﹙K&ouml;nigssee﹚以及加美許—帕坦(Garmisch-Partenkirchen) 或是Mittenwald等旅遊勝地。 <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2.5.2024 14:5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