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哥 发表于 7.5.2009 13:28:38

找了很就久了,终于找到组织了!

camus 发表于 7.5.2009 16:25:36

.....到底周五还是周日?

晨行 发表于 7.5.2009 17:12:46

周五下午3点奥林匹亚 Bierstube 门口

周日暂定1点学生城 室内体育馆门口

晨行 发表于 8.5.2009 09:52:00

本帖最后由 晨行 于 8.5.2009 11:20 编辑

发点儿经典理论给大家分享
太极拳论
王宗岳(山西人,其拳论由武式创始人发现后广为流传,精炼的语言常被各家引用。)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陈式虽然是源头,各代英杰倍出但是理论研究有限,典籍更是少得可怜,除民国时出版的陈鑫老先生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以外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太极拳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些印刷,音像资料。大多也就是讲解动作,普及拳架。

banruo 发表于 8.5.2009 14:14:44

支持, 也想参与.

李氏家族 发表于 8.5.2009 18:09:40

lz,今天收获很多。礼拜天是1点还是1点半?太极的开始几个动作还是挺难的,不知道今天学的几招对以后的招数是不是很重要,每天要练几次?

mig15 发表于 8.5.2009 21:59:52

本帖最后由 mig15 于 8.5.2009 23:03 编辑

今天有收获啊,自己手脚不太协调,但是老师很有耐心,最后还是学会了开始的招式啦,还要练习,感觉自己的动作很僵硬哦

晨行 发表于 8.5.2009 21:59:55

今天初次活动,天公作美!志趣相投者,一起锻炼更是让人愉悦!!周日再聚!!!
发觉大多数人都知道太极拳好,但是对于太极拳的的认识还很模糊。好在这是华夏文化接受起来还比较容易。
建议大家没事儿多看看太极拳的相关文章,这样一方面可以正确认识太极拳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兴趣。无论对于中国人自己还是鬼佬都可以把学习太极拳作为了解中国古老文化的最佳途径。

晨行 发表于 8.5.2009 22:32:11

本帖最后由 晨行 于 9.5.2009 08:06 编辑

46# 李氏家族

今天学习的是 陈正雷 (陈式太极拳当今 四大金刚之一)大师传的 陈式精要18式,虽然简练但是涵盖了太极十三势即太极拳的基本要素“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左顾右盼,前进后退 ,中定”。
初学时的难点在金刚捣碓 陈式有拳谚“会不会打太极拳,全看金刚大捣碓”。因此势包含了太极拳八种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所以今天我们花时间在这个势子上相对多些。之后的势子相对容易多了。这套拳对于中国人来说大概需要3-4次就可以顺下来了。
通过精要十八式大家可以:
1.练习基本功,
2.理解太极拳
3.短时间里可以学一套拳,方便平时自己锻炼,也可以检验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练,不会被冗长的架子拖累,半途而废,如果真的不适合或者没时间学习也至少学有所成。

6733 发表于 9.5.2009 09:40:33

很久就想找朋友交流一下,好建议!支持!能不能多介绍一些太极拳的理论和联系方法等等。。。。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 拳友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