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从乌烟瘴气到青山绿水,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KaiyuanEditor    时间: 8.12.2015 20:31
标题: 从乌烟瘴气到青山绿水,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的?
! y4 X+ }2 z( N$ v1 a8 c
应对新一轮的雾霾天,北京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也是迄今为止北京发布的最高级别的雾霾预警。

% t. l8 E9 f( Q; E; P& ?4 D- R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4 u/ q! z: Y4 S: R  y$ N- @
而我们对比德国。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

5 A- j* Q( T7 M/ z: K然而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德国也和中国一样,曾经饱受空气问题的困扰。经历了“先污染再治理”的痛苦历程,德国才换来今天的青山绿水。为治理空气污染,德国在法制建设、政策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 O  X9 x3 Z2 d3 C, {) ^* u) Q
鲁尔区曾经昼同黑夜
19世纪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开始了大规模采煤用煤,由此产生大量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0 }0 x+ U, ?5 Q) y) W) N
而从上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由于汽油和柴油燃料的采用,大量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以及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等有毒烟尘微粒,加入到了原有的污染物队伍中。

/ q( G7 q+ v& c" @1 T% {1 \/ G
随后的20世纪50年代,由于战后的重建和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产生了大量臭氧、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大气污染到了必须要治理的程度。其中污染的典型地区就属德国的工业核心区域鲁尔区。有报道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鲁尔工业区“空气污染严重到汽车无法通行、呼吸感觉肺疼的程度,整个鲁尔地区昼同黑夜,树木都被煤灰粉尘染成黑色,栖息在树上的蝴蝶竟也将保护色变成黑色”。

; d- O) Y0 R+ j( b2 I德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
德国推动空气污染治理首先得益于在法律上确立了极为系统、严格和详尽的规定。同时,德国也非常注重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层面上的立法合作,国际国内双重法律框架保证了德国空气污染治理的稳步推进。
这些法律法规,从三个方面为德国治理空气污染确立了法律依据:
第一确定了空气质量达标的标准
- M. o2 z+ Y' ]7 c5 O
第二确定了对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的限制性规定
5 \- R; e5 p* r: I5 l1 x
第三确定了最高排放标准
+ ?8 [. T4 C7 o
" \7 V+ S+ e' t
德国清洁能源转型战略
虽然德国的环保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德国并未满足于此,德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清洁能源革命。正在实行的“能源转型计划”(Energiewende),是一项国家能源系统改革战略,目标是减少德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并到2050年使可再生能源比重增至80%。目前,德国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 R% Y7 |- D. d
细节中看德国人的环保意识1. 垃圾分类处理8 V( x# ~: `6 T; L4 F) |6 d
在德国小住,你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环保意识相当深入人心,无时无处地都能体现出来,从每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特别是垃圾分类回收,资源的再利用,他们自豪地说,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已经有30多年了。德国各地基本都是4个垃圾桶,不同厂家的标准略有不同。依照他们做事的严谨态度,基本做到全民统一,无论哪里,这4个垃圾桶的款式、造型、功能和颜色基本统一,一些地区颜色上可能有点不一样,但差别不大,只是有大小规格之区分。
德国大部分州生活垃圾(Restmuell)为黑色桶。是不可回收的,不过需按大小容量付费,这样可以促使人们尽量减少产生不可回收的垃圾,尽可能把可再利用的垃圾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在扔垃圾的时候就做好分类。
9 h. g" H; _6 l3 H
另一部分“垃圾”是可以换钱的,比如啤酒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这个标准在德国各地都统一。这些瓶子上都标有“Pfand”,表明这些瓶子可以换钱。
依据瓶子的厚度和大小,每个瓶子大概可以换0.15-0.25欧元。在购买的时候,商店就会额外多收这部分瓶子的钱。退瓶子也很方便,在各大型超市前面都有一个机器,将瓶子逐个扔进去,机器会自动扫描瓶子,然后或者退回现金或者退回超市的现金抵用券。因为大家总会去超市购买东西,所以去的时候带着瓶子换钱,也没有增添太多麻烦,同时换瓶子带来了收益,也让大家乐此不疲地投入换瓶子运动中去。这另一方面也使得路边垃圾桶中再也没有Pfand的瓶子,节省了垃圾处理的工作量。从小小的细节上反映出德国人的文化习惯、环保理念。可以看出德国人已经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一个良好的习惯。
) t8 L; Q# Y0 x# b

* h6 g: y, ^7 g, K
2. 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 }# N  ]( o' L
最近,德国一家研究机构就塑料袋的使用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受访者当中,85%的人支持有偿使用塑料袋,也就是商家不再免费提供给消费者;半数受访者认为准备在购物时自己携带购物袋;只有不到3%的人表示,即便将来会收费,依然会继续使用塑料袋。

3 T& V. j" q/ ]8 n; U德国塑料袋的使用量相对较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德国人普遍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第二,德国政府对任何污染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针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但非常的健全,而且执法特别严格。
8 j) D! k+ j0 Z6 o7 g- d# S; R
3. 素食主义

9 F. v, O, {: j& x3 Q) W) n
肉类消耗在环境上的高昂成本十分惊人。除了森林被大量砍伐外,家畜家禽,特别是牛只得食用大量的谷类,一口肉背后所代表的谷类可以让贫民饱餐好几顿;动物大量的排泄物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人都是养猪业所造成河川污染的受害者;更重要的是,畜牧业是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畜牧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五分之一,其在造成气候变迁的恶行上甚至大于运输部门!
- l5 K3 R: @1 E
德国有着深厚的腌肉文化,超过一千种各式各样的香肠、火腿等肉类制品,在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因为体认到过量肉食对健康及环境的危害,德国平均每人的肉食量已经从1980年代后就持续下降。如果来过德国或者在德国居住过,vegetarisch(素食)或vegan(全素食)这样的词对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各种餐馆或者是超市,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更是掀起了素食的热潮。我身边的很多德国朋友一周甚至一个月只吃一次肉,他们跟我说,吃素是因为吃肉不环保,看来德国人重视环保的固执坚持,只要一牵涉到不环保,要他们舍肉吃素是如此的干脆不啰嗦。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www.kaiyu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