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渔梁坝和棠樾牌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21
标题: 渔梁坝和棠樾牌坊
这是一个谜语:二人下山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骑马一路行。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四个字:徽州朝奉。* S& {( H. L( w! o8 U1 f, X
按着国学大师胡适的说法,朝奉,原来指的是当铺中的工作人员,而徽州朝奉,则是一切徽州士绅和商人的泛称了。乡间的道路是乡土做的。就在这里,徽州朝奉走了出去。. n, S* u9 p& T& M
- i2 M; V( K% ]8 x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22
南宋淳熙《新安志》说,徽州是“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山限壤隔”,就是自为一体,独立成篇,“民不染他俗”,自成一家,别具一格。而徽州的地望,素有“吴楚分源”的说法。“吴楚分源”就是说到了这里吴和楚有了一个分界,徽州,是江南的风貌,徽州又是江西的风气。就像这沟通两岸的狮子桥,狮子桥始建于唐,原名“施氏桥”。由最早居住渔梁施姓家族所建,后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
9 S, S8 o; F; n7 i. r' E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23
黑白两色如果有声音的话,那一定是静与寂这两种声音。我们看到的徽州,是一个旧气的徽州,古意森森的徽州。徽州的这种旧气是本质的,自然天成的,仿佛一个家教很好的小姑娘,见了人总是笑咪咪地问好。即使是做了媳妇,做了婆婆,也是心平如水的样子,心里知道生活是艰难的沉重的,即使是这样,家教很好的小姑娘脸面上也决不露出半丝懊恼。
' ~! n+ z& x9 M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28
所以我们看到的徽州,是一个黑白的徽州。黑白两色应该是徽州最本质的灵魂了。黑是黑得彻底,白则白得坦然。黑色瓦面,白色马头墙;它的青石板路以及两旁紧闭的黑色木门;白色的门罩,残缺的砖雕;阳光下溪水泛出耀眼的光芒。比如这巴慰祖故宅,它建于初清,三进三合院。巴慰祖是清著名篆刻家、收藏家,被称为“歙中四子”。
# z3 [9 b7 M' |, S ]6 Q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29
巴道复运输过塘行是古代的货物中转批发机构,位于街道中心区,店、坊、宅一体。遥想当年,新安江上万轲竞流,徽商就是靠着新安江上的码头走向杭州,走向世界,然而随着皖赣铁路的开通,这一切都成了历史,50多年过去,单线的皖赣铁路也在现代化的高铁大潮流下没落了。
! [7 z/ c2 d& ~; S) x9 n' N0 Y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31
渔梁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
/ ]. y+ g- w8 B, K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32
“几层小阁傍山隈,六尺地重三尺开。游客不知人逼仄,闲评都说好楼台。”这是清朝人俞正燮《徽州竹枝词》中,有关徽州民居的句子。 2 J" `; ?* z% ?+ `, b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限定,使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建筑形态,产生了一种别致的生动。这样的别致和生动,得到了以后岁月的认可并和徽州人日常的生活,达成了默契,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沉淀为坚决的理念和程式,沉淀为焕发着熠熠光华的乡土文化。
3 M* {! Y* H. ~; H1 x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36
这样高低错落、起伏变化的山墙,就是徽州的“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显著而鲜明的一个标志,它以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演绎着徽州日常生活的从前以来。在徽州,无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富商豪宅,几乎千篇一律地建造了这样的封火山墙,最初,是为了防范邻居失火,殃及自家,渐渐地,马头墙成了徽州民居的装饰,成了徽州这一方水土上永久的风景。
( p6 M( V9 w* T7 h0 D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37
马头墙的别称是“五岳朝天”,这一个别称表达的应该是徽州人对天的敬畏和虔诚,也是徽州人对生活的自信和神圣。
' L) P- J# v0 G4 H$ v8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38
时间走到徽州这个地方,忽然不想走了,它任性地停在路边桥上,看风景去了。而生意还是要做的,几条船,成吨的货物都要通过新安江运送。古人有办法治理这条赖以生存的新安江吗?答案是肯定的,渔梁坝就是见证。它用每块重达吨余的青色条石垒砌而成,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和上下层之间插入石锁固定,使其成为坚固的整体。
, b8 F/ g4 D8 Z* X" n$ w#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44
时间走到徽州这个地方,忽然不想走了,它任性地停在路边桥上,看风景去了。而生意还是要做的,几条船,成吨的货物都要通过新安江运送。古人有办法治理这条赖以生存的新安江吗?答案是肯定的,渔梁坝就是见证。它用每块重达吨余的青色条石垒砌而成,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和上下层之间插入石锁固定,使其成为坚固的整体。
/ f. |3 ?5 @! N4 e6 {" J v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45
这样的徽州民居能够保留千年,全靠渔梁坝抵御新安江的潮水。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 安闲。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
% c' g, S% J5 Y D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47
渔梁古街仿佛存在于唐诗宋词之中。
- q6 z, j2 h) [. a7 w) P$ ^- k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48
渔梁坝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 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
2 a5 ~$ d7 t- L7 f8 v4 n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49
荡一叶扁舟,徜徉在如明镜的练江上。
5 I" R! J- s& h8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50
时光飞逝如电,令人触目惊心,而历史只不过是昨夜吊起的一桶井水,随意地冲洗着这些老式门板。
( t; c% a0 Z( T5 ?1 ^2 o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51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
7 O/ K U7 H; a0 i1 x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51
这古村落就像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画。
8 H) x# A. b3 z' M. r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53
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 R4 x# q& } ]8 U8 R j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54
被水环绕的村庄,静静地抵挡了千年的尘嚣。
; U1 A" a* ]- R; T8 O%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5:54
被水环绕的村庄,静静地抵挡了千年的尘嚣。
! ?4 ]& a- V5 z& a: s7 w; w1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0
让划船师傅在多景园附近放我下来,坐2路车去郑村。
1 b. V; F8 L [* p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0
有七重古老的门/关住了七百年的青春/七百种不同的故事/留下了七万道泪痕
有七重古老的门/关住了七百年的青春/门上闪耀着旧日的荣华/堆积着旧日的烟尘
锁住了七千个梦/锁住了七万个情/锁住无数无数孤独的灵魂
1992琼瑶阿姨来大陆旅游的时候,郑村的棠樾牌坊群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她在这里获得灵感,写下了小说《烟锁重楼》。
) M, I A' W5 f! y5 I% x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1
清懿堂是专门为节妇烈女建造的祠堂,这在徽州,甚至在中国也是少见的。 @+ v: x* R) g, p$ r* s% Q1 r3 u
清朝的时候,一位叫鲍启运的棠樾人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建造了清懿堂,后来人叫它“女祠”。女祠的建筑规模并不比同村的宗祠或支祠小,在布局上也类似其他的祠堂。但是,女祠的大门不象宗祠、支祠是正面敞开,女祠是在山墙上开一小的边门,进女祠不走大门走边门,这反映出建造者在家族观念极强的环境中的一种顾忌、一种妥协。 ! c2 `% a$ ^( {, J8 ^
立在严严实实,见不到一扇小窗的女祠前,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恍若隔世的复旧感,更主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徽州传统生活的理性认识。
; e! ?$ q4 I5 _# g8 j% [* B5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2
鲍氏宗祠敦本堂,又称万世公支祠,始建于明代嘉靖末年(公元1561年),清嘉庆六年(公元 1801年)重修。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大门前有石坦,坦上摆六角形旗杆磴五对,靠近祠堂有石阶数梯,皆青石板路面,祠门两壁呈八字形墙,满饰砖雕。整座祠宇结构简洁,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壮观,具有浓厚的徽州古建筑特色。
$ c7 I4 A/ B L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3
当年的徽州,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因为山地偏多耕地偏少,乡民们因生活的压力而背井离乡,出外做生意。渐渐地,徽州人因善于经商而声名大振,甚至还有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 L, O" F5 h9 C' |% u! L 而在“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的背后,却是“徽商不蹲家,经营走四方”的飘泊和无奈。
3 A( ~) @/ b9 Q. h3 i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4
牌坊,就是徽州人树在这一路风尘中的标志和符号。余秋雨在《牌坊》一文中这样写道:“青山绿水,长路一条,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牌坊。高高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高超,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干净。鸟是不在那里筑窝的,飞累了,在那里停一停,看看远处的茂树,就飞走了。这算是乡间的名胜。
夏日,凉沁沁的石板底座上总睡着几个赤膊的农夫,走脚小贩摆开了摊子,孩子们绕着石柱奔跑。哪个农夫醒来了,并不立即起身,睁眼仰看着天,仰看着牌坊堂皇的顶端,嘟哝一声:“悖家有钱!”走脚小贩消息灵通,见多识广,慢悠悠地接口。有一两句飘进孩子们的耳朵,于是知道,这叫贞节牌坊,哪个女人死了丈夫,再不嫁人,就立下一个。
村子里再不嫁人的婶婶婆婆多得很,为什么不来立呢?只好去问她们,打算把牌坊立在哪里。一阵恶骂,还抹下眼泪。”
; ]$ A8 r; k# t1 ?3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5
于是牌坊变得凶险起来。玩完了,也学农夫躺下,胡乱猜想。白云飘过来了,好像是碰了一下牌坊再飘走的。晚霞升起来了,红得眼明,晚霞比牌坊低,牌坊比天还高,黑阴阴的,像要压下来。闭一闭眼睛再看,天更暗了,牌坊的石柱变成长长的脚,有偏长的头,有狭狭的嘴。一骨碌爬起身来,奔逃回家。从此与牌坊结仇,诅咒它的倒塌。夜里,风暴雨狂,普天下生灵颤栗,早晨,四野一片哭声。庄稼平了,瓦片掀了,大树折了,赶快去看牌坊,却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被雨透透地浇了一遍,被风狠狠地刮了一遍,亮闪闪地,更精神了。站在废墟上。
/ k1 I* }5 A: K3 }/ {* M9 O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7
其实,无论余秋雨还是琼瑶,文人们都夸大了贞节牌坊的数量。棠樾牌坊群的七座牌坊中忠孝节义,只有两座是贞节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挑檐下的“龙凤板”上镶着“圣旨”二字,横梁正反各有一对浮雕雄狮,显得颇为英武。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并特地为其祖父立坊。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鲍灿“兵部左侍郎衔”。
8 g. i& I) V7 G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8
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是皇帝新批“御制”这座慈孝里坊。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日:“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又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3 ~9 P* w1 }9 G y: O8 g; c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09
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是皇帝新批“御制”这座慈孝里坊。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日:“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又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 N& r' I# }# V2 T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0
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县志记载,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在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
在电视剧《烟锁重楼》里看过无数遍的贞节牌坊,今天知道它的主人守寡50多年,真正站在牌坊下面时才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余秋雨笔下逃婚的乡村女教师,代表的是中国女性对于传统的逃避,贞节牌坊无疑写下了中国文化史最神秘最黑暗的一页。
H: @3 n6 T6 W$ p) h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2
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濑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想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便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 z/ E$ s; o( L) O: m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3
远远看去,这个亭子就像是一顶官帽。
" |& w' `& I3 C' j: R( i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4
据县志记载:嘉定人吴氏,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立”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琼瑶在《烟锁重楼》中为主人公写出一句台词:“不是苦苦的守,就是惨惨的死!”听起来真是惊心动魄。今天的人简直想象不出来,这些“节妇”们当初所度过的,是怎样一种岁月!琼瑶听说当地有一座“孝贞节烈坊”,是用来集中表扬徽州地区的节妇烈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人!可见当年的徽州,守节已经是一种“理所当然”,建牌坊也成为了一种风气。听说,有父亲逼死女儿,只为了要博一个“贞节牌坊”,其走火入魔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些牌坊并不仅仅是由石头砌成,而是用血与泪砌成的。
8 t, y( |; U+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5
鲍逢昌孝子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才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亲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母亲服用后果然痊愈,族人便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
' F. q& [. f% q S" V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6
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的鲍象贤尚书坊,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 c; [9 P; l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7
天色已晚,鲍家花园来不及细看,就看一副盆景吧。
, A% U. g0 k; u1 _! R) a+ K0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8
关于毛豆腐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 [6 m* z4 z5 s d; L+ W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18
关于毛豆腐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 C; V. y4 c6 d, v/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20
徽菜名品臭鲑鱼,俗名“臭级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臭鲑鱼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各地。此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
, X+ S, i; Z! [2 ]- y
& Q3 p6 ^& \3 [ k" U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20
太平桥又名河西桥,民间俗称寡妇桥,是一座纵列式法券大型联拱石拱桥,长268米,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古石桥,有“千里江南第一桥”之誉。太平桥位置在徽州府城西门潮水门外,府属西四县(婺源、祁门、黟县、休宁)均由此入城,南宋端平元年(1234)始建浮桥,名为庆丰桥,明初架木桥,弘治年间改为石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原桥身与分水垛用红色粉砂岩砌成,桥面与栏杆用青色泥灰质角砾岩,1969年桥面与栏杆被洪水冲毁,后将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两侧悬挑加筑人行道和架装栅栏。桥中心原有桥亭,亭内北面供奉佛像,两旁立碑记,1949年后拆除,碑记移至太白楼。
% T9 O% n2 p,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5.12.2015 16:28
入夜了,徽州古城再一次沉沉睡去。
' F+ l/ ?$ J5 R: |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www.kaiyuan.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