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别行政法译丛》计划书) Q' y# t# t" \) ~; @' P
' b; T. z+ a3 o+ H 一、总体设计* M6 X( d2 O+ p- M' b- ^
$ G2 H1 E4 B5 v6 j o 5 N& {1 i1 w# j; N5 c1 o& a
《德国特别行政法译丛》将组织翻译和编辑6-12册德国特别行政法资料,一方面为了推出“特别行政法”概念,说明行政法教学和研究有必要在巩固一般行政法教研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一些重要的行政领域,毕竟一般行政法理论是为了指导具体(特别)行政法域的工作,好比合同法总论是服务于合同分论的;另一方面想尝试发展一种新的、对于中国读者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的翻译外国资料的形式,即除了介绍相关德国法域的框架和理论外,翻译者需要结合国内读者需求,自己或在作者的指导下编译核心案例,便于中国读者作“扬弃”处理。由此,本译丛必然具备第三个特点,就是翻译者必然已经是或者有志于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本译丛不仅因为偶然的兴趣,而是持续性工作的一部分。
7 D0 F7 V8 t8 a0 a; p, |+ I% E
$ M* b1 X7 a- C+ }/ o: X& e% @9 r2 K# D! F7 L6 N
为了方便项目启动,译丛分为两期,第一期以Walte de Gruyter出版社的经典教材《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第14版)作基础。该书包括以下七章:(1)社区法/Kommunalrecht,(2)警察和秩序法/Polizei- und Ordnungsrecht,(3)经济公法/Oeffentliches Wirtschaftsrecht,(4)建筑法/Baurecht,(5)环境法/Umweltrecht,(6)公务法/Recht des oeffentlichen Dienstes,(7)街道法/ Strassen- und Wegerech。第二期的内容取决于国内法律需求,以及是否找到合适的编译者和德方指导老师。可能的内容是社会法、金融行政、航空行政、医事行政、司法行政、教育行政,等等。. `) X4 t( S, |* ]% P2 \
4 O: V* T9 c* X, l1 u* e7 ?( \4 Q
$ J: g( O/ b- x; J
6 N3 W/ e0 e3 J: K ~9 m二、策划和编译梯队: |# }: Z, S- i# g
. \0 [, W$ ~4 X B9 k7 q7 ~+ F! @2 g 本译丛的策划人和主编为北航法学院德国法研究中心主任黄卉副教授,各书编译者基本上是我国未来公法领域尤其行政法领域的青年才俊,不局限于学界人士,如果现在或将来的职业落实在实务部门,并无妨碍,只要爱好学术。
. q0 {# j7 o3 P4 m. u \+ c1 ] 目前建筑法、环境法、公务法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李泠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泮伟江、王铠博士承担,其余各章人选还在联系和商谈中,欢迎加盟。第二期在时间上可以同时启动,所以欢迎有兴趣加盟者提出设想,如果没有合适的指导老师,我们可以帮助联系。
三、德国合作者
; g) |" E1 ]- ^0 d) C5 d9 n% F& h
本项目的德方合作单位或个人非常重要,首先需要De Gruyte出版社的配合,他们将帮助解决版权,以及协助策划人联络原文作者给予译者专业指导。其次,需要德国专家对本项目有总体上的把握和指导,目前德国著名公法学家、自由大学法学院的Philip Kunig教授已表示愿意提供支持。第三,也是很关键的,就是需要争取德国基金会的支持,之所以关键,还不仅仅在于翻译不挣“学术工分”所以需要一点补偿,更为了提供翻译者恰当的机会以严格把握工作质量,以及能够在国内著名出版社顺利出版。
四、国内出版社/ h% ~, V/ u' Y3 n$ l
本译丛将与国内著名出版社合作,目前已有很好的联络。
五、工作条件和报酬' v1 v8 Z6 ^( ?1 l8 S
目前常规的学术编译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几乎都是由兴趣支撑。这也是本项目一定要专业人士承担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出版社一般不愿意支付稿费,而是采用版税方式。项目策划人、德方指导教授以及出版社将一起努力基金会申请。但需要申明,是否能获得以及资助是否充分,还都是未知数。可以保证的是,策划人将尽最大能力争取最好条件,并且,可能涉及的资金将是公开和透明的,尤其策划人的公款支出。
六、工作时间表
+ y5 v( h/ J. M1 W/ h0 _- H
) m0 C" i( S, f! m1.2009年谈妥版权和出版社问题,确定第一期编译者和部分二期编译者。联络基金会。
; ]. r( Y. ~: L) L/ o; p; s7 E
2.2010年-2012,完成第一期出版,启动第二期。
+ p% g" b$ L8 ?5 H4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