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禅话]缘起性空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禾    时间: 27.6.2010 21:51
标题: [禅话]缘起性空
选自“星云禅话”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慧,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鼻子是你吗?’‘不是!’‘舌头是你吗?’‘不是!’‘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那么“意”,是真正的你?’‘也不是!’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弥兰陀王一愕,勉强回答:‘不是!’‘门是房子吗?’‘不是!’‘砖、瓦是房子吗?’‘不是!’‘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也不是!’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弥兰陀王恍然大悟!弥兰陀王悟了什么?‘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那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一切假因缘而生,一切是自性空。缘起性空,应该就是禅!
作者: Pamina    时间: 28.6.2010 11:33
观法无我。
作者: yorckpan    时间: 28.6.2010 12:06
何为缘起,何为性空,小禾师兄,能多讲讲吗?
作者: 小禾    时间: 28.6.2010 19:10
我智慧不够,不敢胡说耽误大家。

请懂的师兄发言吧。
作者: Pamina    时间: 28.6.2010 20:01
师兄发了一个大问,我说一下自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作抛砖引玉吧。

“缘”可以解释成“条件”,“性”指的是“本性、本体”。

宇宙万象、人生境遇的呈现均是“因缘”(本性、条件)聚合的结果。正如一颗种子(因),需要有适合的水分、阳光、空气、养料(缘)才能发芽一样。缘聚则现,缘散则灭(满足条件,结果就会被人们看到;条件变化,不再充足,原先的可以被看到的就消失了)。

虽然因缘聚散,可以显示出了千变万化的事物和人生境遇,但是其本体确是空寂的。“空”指的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它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被观察到,就像易经告诉我们的“世界不变的规律是它一直在变化”,佛经里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正因为本体的“妙空”,才能有无限的可能性,千变万化,以及让人难辨真假的世界。

如果想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并不是总结所有的表象,而是从某些现象深入下去挖掘到呈现这些表象的本体。只有了解了本体,万物的变化多端、人生的无常才能被真正理解,无常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本性”。

叶曼老师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电”(本体)和“电器工作”(起用):电不能被凭空观察到,只有当电使电器工作,发热、制冷、发光、发声……时,人们才知道这里有电,正因为电本身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接到不同功能的电器上才能起到各种不同的功能。“电”相当于这里说的“性”,“不同构造的电器”相当于“缘”,“电器的功能”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性”和“相”是不分离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离开本性不可能产生现象,离开现象的本性就没有任何意义。但人们通常只看到多变的“相”,并为之执着,而总是不能幡然醒悟,看到不变的“本性”。

如果真正理解了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就不会有烦恼、痛苦了,外相(名利权情生死)总在变化,没有一样能抓得住,唯一不变的“本性”却不需要我们去向外追求,只要向内发现就可以了。得到其实便是失去,无所得才是最圆满的“得”。

虽然尽力想把其中的意思讲出来,但是有些地方还是言不及义,欢迎师兄们指正、讨论。
作者: yorckpan    时间: 28.6.2010 20:51
本帖最后由 yorckpan 于 28.6.2010 21:53 编辑

佛经里没有“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是某某法师发明出来的

因果本身就是依附于缘起、空性而存在,万法当然也包含因果
作者: Pamina    时间: 28.6.2010 21:25
回复 6# yorckpan


    多谢师兄指出。

那是不是连因果变化也空了呢?那岂不就是断灭空了?对佛而言没有因果了?
作者: Pamina    时间: 28.6.2010 21:31
虽然佛经中没有直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但师兄说是“某某法师发明出来的”,可见师兄对这句话不认同了。
作者: yorckpan    时间: 28.6.2010 21:47
先将我理解的“缘起行空”回复了,我的理解和Pamina师兄差不多,
《中论》曰:“诸法不自生,是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即讲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这是缘起。
因为世间万物都不是自生,那有生必有死,他们是无法保持永恒的,比方说人有生、老、病、死,宇宙也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这在佛教里认为他们的自性为空,所以是性空。
作者: yorckpan    时间: 28.6.2010 21:56
回复 7# Pamina


这个问题我不直接回答,推荐你看一本书《忏悔的理论与方法》,重点看无生忏这个话题。我这里引用其中一小段话

    取相忏与作法忏都是建立在有恶业(罪业)的前提下,来从事忏悔的。因为有恶业——承认自己造了恶业,所以,必须忏悔,以求消除恶业。这种观念,似乎天经地义般,不觉得有什么错;然而,仔细探究起来,就会发现是有问题的。

  既然有恶业——恶业是存在的,那么又怎么能够灭除它呢?反过来说,如果恶业是可以经由忏悔而得灭除,那么,这恶业就不是真正的恶业了;否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既是有恶业的存在,又说恶业可以经由忏悔而灭除,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存在的,就不可能灭除,它会永远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存在。恶业既然能够由忏悔而灭除,那么,恶业的存在并非是真实、不是有自性的存在。如此,恶业不过是个虚幻的东西;虚幻的,才能够加以灭除。

  但是,恶业既然是虚幻的,也就是空的。空的还用忏悔吗?因此,只要我们了解到恶业的真相,知道恶业的不实,无形中,恶业就消失了,不必我们再去忏悔。所以,常被忏悔者引用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注二)这段偈所表达的就是无生忏的道理。

  无生忏和作法忏、取相忏不同的是: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罪业的存在,以达到不见罪业,也不用忏悔的境界,而自然达成了忏悔的目的。这就需要智慧了,在智慧的观照之下,才能够照见诸法实相,了知罪业不可得,作者、受者更是不可得。所以,无生忏是依慧而设立的。
作者: Pamina    时间: 28.6.2010 22:54
回复 10# yorckpan


    也许是因为所修法门不同造成的差异吧。师兄如此答复,多少明白了你的真实意思。

若是没有一定佛学基础知识的人,看到这样的论点可能会产生误解,容易将佛经中的“空”看成是断灭空。金刚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若在未见性之前就否定因果之说,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虽然我知道师兄绝不是这个意思。

刚才也试着查一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最初出处,没有找到,不过对于这句话的解释观点还是很统一。“禅”不着空、不着有,这个境界是极高的了,若还“着有”,那“因果”是空不了的,“六道轮回”都空不了;若是“着了空”,那就是小乘自了汉了,“焦芽败种”。

师兄的意思我已经明白,因为不希望其他看帖的人误解,所以说明下。

多谢师兄提点,阿弥陀佛!!

晚安!
作者: 游侠    时间: 28.6.2010 22:59
阿弥陀佛!

法师说话,常常也不是很严谨的。不过,其意思,我觉得在这里倒也没什么错。
因果,在这里就是指缘起,而不是指因或果。在俗諦来说,你说他“空”,就容易误解。确切点说,应该是“非空非有”。“以真空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故,因果之万法一如。”

还没有证到“空”时,我觉得,还是不要把因果也空了为好。

存在的,才可能灭除它。虚幻的,就无所谓灭除了。观其空性,其目的并不是灭除它,而是改变自己。

从根本上否定“业”的存在,那是修行到很高程次时的境界吧。一步步来吧。至少,我是不敢自认有那慧根。所以,我也远离“金刚乘”,“最上乘”,等等需要甚深慧根的法门。
作者: 丽霞    时间: 29.6.2010 02:29
这样的说法太抽象,一般不好理解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07:14
回复 12# 游侠


    阿弥陀佛!师兄所言甚是!

心向大乘,修行还是要从小乘着手。
作者: yorckpan    时间: 29.6.2010 07:49
本帖最后由 yorckpan 于 29.6.2010 09:28 编辑
阿弥陀佛!

法师说话,常常也不是很严谨的。不过,其意思,我觉得在这里倒也没什么错。
因果,在这里就是 ...
游侠 发表于 28.6.2010 23:59



    如果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第一个空当名词理解,第二空当动词理解,可能就是师兄这个意思吧,我也同意。

    的确,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
作者: yorckpan    时间: 29.6.2010 07:56
回复 11# Pamina


    阿弥陀佛!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09:04
回复 16# yorckpan


    阿弥陀佛!
作者: 游侠    时间: 29.6.2010 09:07
回复 13# 丽霞


    师兄这话指的是哪个说法?

云里雾里的。。。哈哈。
作者: 游侠    时间: 29.6.2010 09:11
另外:随喜赞叹各位师兄打理这个板块,发帖讨论有意义的问题。
作者: 丽霞    时间: 29.6.2010 10:53
回复 18# 游侠


    把空性理解为常见的分子和原子理论再去考虑就好理解了。万物皆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当然还可以划分为更小的粒子,这里就不用说了。就好比在沙滩用沙子可以捏出很多东西,但是捏完之后,毁掉它,就又回到沙子状态了,什么都没有了。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10:59
回复 19# 游侠


    是,这个版块自从yorkpan组织了学佛小组以来挺有生气,每天都有更新。

希望游侠师兄也经常来,你的回帖总让我又不少启示。因为我习气重,很性情中人,而师兄比较冷静客观,从上次激励咔嚓事件中师兄的立场上看,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了。

希望这个版块能越来越有声有色,大家参考“六和敬”,共同学习进步。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11:47
本帖最后由 Pamina 于 29.6.2010 12:48 编辑

回复 20# 丽霞


    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根性选择比较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学习佛法。通过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的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佛法。如果师兄有兴趣可以看看这套纪录片《优雅的宇宙》,“弦论”的确越来越接近佛说的宇宙万象本源。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虽然不学佛,但是他们追求真理,追求至道的精神还是非常令人感动和钦佩的!
作者: 丽霞    时间: 29.6.2010 11:57
回复 22# Pamina


    呵呵,佛学就是科学,佛学的所有理论都可以用物理、化学和数学来解释通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12:09
本帖最后由 Pamina 于 29.6.2010 13:13 编辑

回复 23# 丽霞


    为了与世间的“科学”区别开,还是说“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佛法”比较合适。佛法可以渡我们到彼岸,但目前的科学做不到,因为科学始终是在“妄想、分别”的。佛法最终是大圆满的,没有对立,没有“能知”与“所知”的对立;而科学总是有“所观察、所研究的人的意识”与“被观察、被研究的对象”,所以科学证明不到佛法的最高境界。
作者: 丽霞    时间: 29.6.2010 12:47
回复 24# Pamina


    那就实修吧,讲道理就像吃饭,实修就像从地下上天,不容易啊。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13:24
回复 25# 丽霞


    极是极是

阿弥陀佛!
作者: 丽霞    时间: 29.6.2010 13:28
回复 26# Pamina


    那就您拽着我共同进步吧,呵呵
作者: jong    时间: 29.6.2010 14:02
"缘"不是求来的, "悟"不是学来的.
作者: Pamina    时间: 29.6.2010 14:15
回复 27# 丽霞


    呵呵,师兄很幽默哈。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www.kaiyu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