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倡议:昨天听完于丹的报告,大家都来写个感想吧。。。 [打印本页]

作者: 时间的灰烬    时间: 7.7.2010 14:11
标题: 倡议:昨天听完于丹的报告,大家都来写个感想吧。。。
本帖最后由 时间的灰烬 于 7.7.2010 23:59 编辑 " `* ]# ^' ?% v) Z2 R
. N0 n$ c+ R/ ^+ ~& D3 x  w

9 I( {  g! e; F欢迎补充。。。。。。自由发言。。。。。。当然等看完德国对西班牙的球赛以后。
( [3 s9 ?# R# h9 k* \
1 h$ N( N7 j6 J
) h9 ~+ b' z( ]( f! Z感觉能够汲取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个过程就是很难得的了,如翻越无数的大山,涉无数的大江或许略有小成。。。修身难,齐家更难,治国平天下非我辈不能有行非常之功而有非常之成。
9 z, J- a2 R$ X) p5 W# z9 q而且能够将各国的文化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之中,这非一日之功,更需要时间来历练。感觉作为工科学生,我觉得欠缺得太多太多。
9 [  ]  Y( @0 @
& ]- X. j8 u; Q9 {- D3 ^怎么就不能再出现个孔老夫子,对我们因材施教,砥砺成学,各所为才,于斯始盛。9 x5 y  D1 _# z, o$ e, E
的确,在这个漫长凄凉的求索过程中,我感觉好孤独无助。
作者: jiuri1225    时间: 7.7.2010 14:20
讲座很赞,最后那么自发热烈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诠释~~  ; V8 E+ q: w( ^
黑板的问题很搞笑,到后来明显于丹已经豁翎子要求擦黑板了,可惜没人理会。$ ~. k. A4 A9 T& Y) J+ z
最后提问的两位,问题一没听清楚,问题二没事找事,我觉着怎么也不像是学生自发提问~~
' A2 Z5 \$ T, s% W4 B: C7 M% Z  c
纯属个人观点~
作者: 郁彼北林    时间: 7.7.2010 14:24
唐主席擦黑板很专业,赞一个!
作者: xuanzhi089    时间: 7.7.2010 14:26
这个讲座是讲什么的?
作者: 轻轻她妈    时间: 7.7.2010 14:38
呵呵,也期待啊。。。。。。。虽然没去也想看看其他人的看法啊!
作者: Wenninew    时间: 7.7.2010 17:44

9 m* u6 P& w  g: V- s/ L问题一没听清楚
: v- d, u9 a$ T) J$ ?jiuri1225 发表于 7.7.2010 15:20
7 \1 t* G6 r/ a7 g

) `& y' ~3 r* F% I' w, xme too!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7.7.2010 17:46
讲座很赞,最后那么自发热烈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诠释~~  0 P2 Y6 U; e* p, E, L
黑板的问题很搞笑,到后来明显于丹已经豁翎子要求擦 ...
& q6 S% V8 S; w4 m4 \0 `jiuri1225 发表于 7.7.2010 15:20
) Z2 y& J$ Z% {5 \+ ]- i0 l- e

$ W$ s: e* i* o6 M
" C; U* g. w3 D, t    问题一的帅哥不是托儿~~~~我作证,咔咔
作者: lika    时间: 7.7.2010 18:22
问题一我也没听清楚,虽然坐在帅哥旁边
作者: lika    时间: 7.7.2010 18:41
本帖最后由 lika 于 7.7.2010 21:01 编辑 & l4 V; B9 x) T6 }  d$ S& S

) _! ?- }4 W1 _! K0 H2 D那个“恭,宽,信,敏,惠”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4 H* A: n. X8 y2 _, R
以前一直以为是“温良恭俭让”。, m, H6 z+ v' b8 x
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德国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感觉很自私。慢慢觉得,人,的确要聆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所谓“中心为忠”吧。只有自己开心,心境调理顺了,才能平和的对待,处理周遭的人和事吧。
7 t- M( O+ k, \8 g: f4 A0 R5 ]( [+ h. c' ~/ [
教授讲“知人”那段的时候,我的心有被触动到。觉得,她有用心,用感情在讲。
  s$ c: B8 P1 O4 C, G+ t& _% ^$ d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式去对待在乎的人,结果却不是对方能接受,或者想要的。/ X9 W+ v0 H! U1 n& {: n5 ?
我想,生活中,肯定发生过吧。因好心或善意却引起了误会,或者伤害。
* D# a( t% N" r' Y( ], Y* l7 u: r& X; ?1 W
登泰山那段也很有意思,各种文化,思想,到达一定的高度,的确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
6 G4 g# C, E3 l) v: T* _9 j而大家探索,前行的路径,却又可以是大不相同的。8 w1 \2 n" x4 A2 Z  k) I6 K
( I8 T3 H1 |: _6 \5 T
感触还有很多很多。。。
& i6 M5 R% K: R她真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智慧的女人。, W# w7 J& m: d6 v3 u& M6 i/ W
昨天去听,觉得很开心。! i3 ]  {" a& l: W5 _8 {& ?
最后大家的掌声,响了那么久,那么久,
7 A6 T/ A# T- L8 g( c好久没听到这样的,发自这么多人内心的的掌声了
作者: 阿香    时间: 7.7.2010 19:00
总体来说, 非常棒
8 ?6 ^! I6 e$ O
( h: c2 m1 t2 K% s) h3 y很有内涵
0 |- C5 C; C6 Q9 v
' h; |& o1 b5 F. M& l; @多举行一些这种活动
作者: 笑对人生    时间: 7.7.2010 19:11
看来俺错过一次心灵感化的机会。
作者: ilydy5800    时间: 7.7.2010 19: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ZTT    时间: 7.7.2010 19:53
人,的确要聆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所谓“中心为心”吧。
$ t- {( J$ Z7 glika 发表于 7.7.2010 19:41

7 ~4 U) Q" N  P6 z/ s* T* s
8 ?7 {5 M1 p5 k0 ]4 ]1 N- c, V8 t" F* x1 K/ }  P; q* X  C
    是不是“中心为忠”?
作者: ZZTT    时间: 7.7.2010 19:57
我并不是否定于教授,只是觉得她讲的这些东西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做到那样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先填满这段时间的真空。
1 l4 s# R" g; d/ E1 z1 ]9 tilydy5800 发表于 7.7.2010 20:46

, T% [8 ^" s1 N. I- @$ k) c2 f$ K; K( U4 F
应该不止你一个人有这个看法。还有别人也觉得,于教授讲的有时有点太理想化、想当然
! {, D2 G& D# V/ L0 p# O4 D3 _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讲座还是令人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的
作者: lika    时间: 7.7.2010 19:59
是不是“中心为忠”?' b5 N0 s- u# a) g2 {- P$ c
ZZTT 发表于 7.7.2010 20:53
& F; a* M& O4 P% l0 v9 |5 v
) R9 I; ?0 P" Z( o1 C9 M) d; _
- o) U6 u$ c  U, Z8 z
    啊。谢谢。
6 i7 h# A& v% h$ `+ {, n写错了。。。真是惭愧啊。
作者: ilydy5800    时间: 7.7.2010 2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7.7.2010 22:08
本帖最后由 dahuludekeai 于 7.7.2010 23:10 编辑
  `+ z# i4 R  z8 \) n; C
那个“恭,宽,信,敏,惠”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 C. a) L: ]9 o# D# K* j' L) J以前一直以为是“温良恭俭让”。: r$ M% m( B+ |; m9 B+ h
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 ...* q. O1 e) V. |& _9 [5 I
lika 发表于 7.7.2010 19:41

6 b0 a, R. H/ E) Z
+ u! o# K+ G0 R. O
$ ?1 W7 v! U1 b# T( Q) k    “温良恭俭让”也是论语里面的五德
/ M6 j" X* y- ]4 k: R6 Z1 zhttp://baike.baidu.com/view/209436.htm
作者: icyicy    时间: 7.7.2010 22:27
回复 14# ZZTT 6 p7 h( f" z# M9 P
3 D% ~6 a, J! S$ x+ v
. L  ^! d# `6 ?: C$ ~
我到觉得离我们挺近的。很多东西是看起来远,实际上是存在在你每天生活行为处事之中。有时他并不是不在,而是你还没有察觉到他的存在而已。
作者: wonderfu    时间: 7.7.2010 22:47
听完于丹老师的讲座,很佩服她的热情和身上那股劲儿。于丹老师博古通今,口才风度都很好。她讲到的人生境界比较理想化,要努力修炼才能达到。生活其实很现实,比如她讲'仁'提到的'恭',我的理解就是谦让和低姿态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样的处事原则不一定能够行的通。5 U6 K, e( V$ F( n- q$ C" S+ r5 i; f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最受到启发和触动的是于丹老师抒发的那种诗意和浪漫的情怀,那种追求人生美好境界的审美角度。无论生活如何的现实和残酷,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聆听心灵那份追求美好和诗意的向往,发现生活中的美。
作者: 8284940    时间: 7.7.2010 23:01
回复 1# 时间的灰烬 # i% d+ s- w+ f0 Y$ o6 d

2 i9 l+ q) t  A* M你是想找到自己的孔老夫子吧?
作者: huanong    时间: 7.7.2010 23:04
本帖最后由 huanong 于 8.7.2010 00:07 编辑
; q! ?, Z8 a, f2 l9 N$ c4 }2 A- A) t: ]6 E# L! p8 b+ T, `1 K+ U
说句泼冷水的话:
+ ~8 s% Z& h( Q' T0 E. Z8 U于丹讲的儒道释在德国不好使。
6 u5 c( N4 ?2 P) z( _我们自己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如果你按照于丹讲的观点在德国就会发生严重问题!
0 B# ?+ K% J4 ]因为德国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这一点在德国呆久了的人最能明白。
2 B1 {0 d' N, K# T0 g* @2 F. y& O' s) H" t/ d  _  q% |6 `. }
欢迎讨论
作者: 8284940    时间: 7.7.2010 23:11
回复 21# huanong
+ i, q( ^5 N7 q: X) r" P+ L2 @& w9 G6 q7 L  ?* m
他不是给德国人讲的吧?
作者: 时间的灰烬    时间: 7.7.2010 23:14
回复 20# 8284940 ! L4 q; D" m- r
: @* p) V+ h6 X" J% g" O( W. q

1 Y. j) ?. V" Z% \; }$ w   
1 r/ X) Y. V# N8 {$ \8 }9 q" \, Q: o1 A3 z$ _* t
嘿嘿,世间已无孔夫子。。。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7.7.2010 23:38
听完于丹老师的讲座,很佩服她的热情和身上那股劲儿。于丹老师博古通今,口才风度都很好。她讲到的人生境界 ...
+ d$ W8 {. P' c$ nwonderfu 发表于 7.7.2010 23:47

( F2 }" x4 x7 R
" k0 @8 d  ^3 V  n( {% C: k/ X
5 p# B) ?# H/ H7 J1 _' @    “恭”是要和“敏”“慧”结合,并不是一味只讲“谦卑”。
作者: wahnsinn    时间: 7.7.2010 23:46
求视频
作者: icyicy    时间: 8.7.2010 00:18
回复 21# huanong 7 F2 z7 Z9 m6 ?4 z- K2 V

2 c' Q9 b, C) w% [  P" A+ I0 G* k6 z) H# |) v% y& V  `) F
正如于丹讲的,每个文化都是自己的approach, 方法和强调的东西不同,最后表现出来的外观就显得很不一样。由此影响到为人做事的行为,也就让各个民族显得有文化差异。! F8 [  i) e  M  N( W5 \4 W( p
但是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是相同的,并不觉得到西方社会就完全不适用。也许不是表面上的能完全照搬,但是如果你对一个文化真正理解的话,你会利用这个文化内在的东西,让他帮助你的生活,无论你身处何地。比如她昨天讲的关于人的生活态度,年轻的心态,赤子之心,内心的追求和兴趣,我觉得西方文化仿佛更鼓励这些,这点还是很一致的。至于禅的一些思想,我个人觉得挺好,当然也许老外比较难以理解。但是话说回来,你已经被铸造成了一个中国人,无论你怎么入籍拿绿卡,在世界人民的眼中你还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不是靠国籍社会或者生存地域来定义的,真正定义你的就是你的文化,所以它是根深蒂固的,是你无法摒弃的。也许这个非常东方的部分,老外无法利用或理解,但是中国人却可以参考这些智慧,不是表面的体现,而且让它成为内心的一种辅助。这些智慧表面看似跟西方现代社会很不相同,但是却在内心之中帮助你做人做事。无论你身处何地,如果你够聪明,就能自然的由内而外体现和运用,让文化对你够成极大的帮助。
作者: huanong    时间: 8.7.2010 00:30
回复 22# 8284940
, n1 \9 {0 `1 F& c( g. e  `2 Y+ i! @8 G+ S

. L% k( f7 r" J& k3 [+ @# c# F1 G    但是听讲座的人生活在德国
作者: huanong    时间: 8.7.2010 01:00
回复 26# icyicy
5 U; q: ?! u" Q$ Y
$ `6 n1 u% [' i$ |% O
7 }9 D) o& e/ D    很好的体会!
作者: 9tmare23    时间: 8.7.2010 01:12
于丹的讲座?为啥我就错过了捏。。。
作者: kater    时间: 8.7.2010 08:07
各个国家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文化,不要强扭着比中国的这个德国的那个,就像于老师说的,道路是不同的,目的是一样的!并且每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不管中国这个德国那个都是教育大家与人为善5 z0 [2 x9 D+ s1 N
" q9 f: r& h! u8 K# q. L: Z& e
打个吃的比方:每顿饭你得吃米饭才能饱,他得吃面包,他得吃土豆,他必须得有玉米老肚子才满意,我只要有多多的新鲜蔬菜就O了,,,那妹妹说:“俺顿顿就吃肘子”,,,吃什么因人而异,各人习惯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舒服的吃饱
作者: nancy_xie    时间: 8.7.2010 08:30
错过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听
作者: gexixiyingming    时间: 8.7.2010 08:55
哎,选择了看球的人飘过。。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8.7.2010 09:18
本帖最后由 dahuludekeai 于 8.7.2010 11:00 编辑
# v% u1 F6 R" l4 r% ^6 n2 e
各个国家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文化,不要强扭着比中国的这个德国的那个,就像于老师说的,道路是不同的,目的 ...' m1 t5 _6 V2 I( b' l+ ^( _) L
kater 发表于 8.7.2010 09:07

3 U5 D& J: I  O% P! F) \+ Z) \7 L6 O6 O5 V8 x
: G& x" k$ M6 K$ f* c; [
    同意这个,而且她讲的是比较本真的生命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 \1 y) g" z; v    这些基本的东西在各个文化背景里面都是相通的。3 ?8 h7 P+ R* v
( m! ~3 W" I8 j9 p, l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也是因为它描述的时代背景可能已经不同,但是里面相通的是人类朴素的感情:8 s! o# d& K! E8 ]

" f# v; |( g/ _. p    就像我们即使从来没有去过瑞士,也会对《海蒂》里面的可爱的小姑娘莞尔一笑,
+ _% E" G7 }" e& l0 Z" R* ~3 U5 R    即使从来没有去过法国,也会对《巴黎圣母院》里面貌丑心美的敲钟人心存怜惜,' n5 a; I9 w3 a; R
    即使生在80年代90年代,也可以对《红楼梦》里面的痴情人物泪盈于睫……2 L6 N( h1 a* o' l# i

* c) q% I6 }4 g) [; u    就像罗素说的人生追求,. y- t  E( l- r% ^% M# `1 {
    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k. X) N0 j- P2 ^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5 r. y$ @# c2 U/ ^3 h    我们现在听来亦觉得动人心弦。   
3 |4 y: e7 t5 ~: P! \% ^
' P- n- l5 M. }# t0 Z3 U5 s: k    比如说“仁爱”里面的“恭信宽敏惠”,* ?( V4 V1 B, Q3 W5 H; U; Z& W
    其实你用来形容西方世界里面的道德楷模,也是成立的,
& l9 n* S, M+ E# N0 x, y    比如昂山素季、特雷莎修女之类的人物。  i" t5 b7 D5 j: k% o+ F
1 A+ z, _7 B+ }9 ?) q
    社会之所以是社会,不管是曾经有过茹毛饮血还是弱肉强食,/ s- g$ n& F7 F: b% X. |- t
    伦理道德,必然是让这个社会正常发展的维系的纽带。
/ j; S% s9 q0 C    比如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曾经不幸中枪,生命垂危,
3 ?8 K. z& C1 X1 Z; e$ B1 P& [    但是,他稍微康复一点,就走到监狱,面对枪击他的土耳其凶手,
/ m+ _4 B! _1 V" F5 P1 T7 P    握住他的手,来表达宽恕和祝福。
8 a* T# ^3 H4 R3 @" e# J8 c( D& i0 u
    类似的例子太多,但是我想说,在基督教中的“爱里没有惧怕”,就是我们说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3 P0 ?' C4 e3 ]6 N9 n
    西方文明里的“忏悔”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  a5 b' H" z& |# o
    ……2 |: S4 j) j$ R0 k! u
    这些东西不是孤立/敌对的,而是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卷里面遥相呼应的。
+ P% ~9 p3 K9 B( \
, R1 g2 g( Z5 D' P    就像于丹打得比方,登泰山,从前山/后山都能登顶,
" g! y6 l. o1 E    如果你在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上站到了一定的高度,看到的东西是相通的。
- [" \" U3 d& V. l4 j  C    如果你只看到了在中国讲究低调,西方更鼓励个人精神之类的问题,
! ~2 L9 l  s* ^5 Z7 e    这些我想说那你的角度可能也太表象了,只能说明你立足的高度有待提高。! I3 C; K- ]9 H1 |& A
    如果比较表象的话,那么京文化和沪文化都有很多差异,对吧?  }5 E4 T$ ^: g& ~. n' {! v
! s6 w; Y# F! \/ U+ r' ?
    昨天,我有一位非洲同学,她是虔诚的基督徒,& @8 \4 F# S6 S
    在教育一个巴西同学不要“以文化不同”为借口背着在家乡的老婆胡搞的时候,说尼日利亚当地有一句谚语,
. K+ x4 o! c0 S' D) [    说成英文就是:“All the good people of this world are similar.”
" _7 u% w% e( X' D    我听了感到非常震撼,原来,
- M3 g1 A( |+ Q; U" Y- ]    小到个人道德,好的美的东西都是如此相似的;
0 c! T" m3 {4 b* C/ ^: P8 N    大到民族/国家产生的文明,能千古流传的不是最铁腕的权利或者最诡诈的谋术,而是最柔软最真的爱和信任。
作者: lika    时间: 8.7.2010 09:53
同意这个,而且她讲的是比较本真的生命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 A4 k9 X  n+ g- `    这些基本的东西在各个文化 ...: x2 {( f; a1 i" w
dahuludekeai 发表于 8.7.2010 10:18
! x9 ^3 q2 y1 w

+ m9 x4 O  e, [7 L) G! D$ A( n! `- i' G5 p8 v8 _. K6 B& A( D
    啊,姐姐写的太好了。
作者: 8284940    时间: 8.7.2010 09:53
回复 33# dahuludekeai
% r- |+ g1 L$ I# x6 K$ @) v2 ]! i! I5 R
呵呵,你这帖子写得都有于丹的风格~~~
作者: lika    时间: 8.7.2010 09:57
回复  dahuludekeai
) \! c/ W4 b( [" G) Y
2 m5 g" B* Q' F, f% y$ D8 d7 a; d呵呵,你这帖子写得都有于丹的风格~~~' k9 }2 ~7 `$ m6 t2 Z1 N
8284940 发表于 8.7.2010 10:53
; p$ U. U* |4 n- v, g
+ |4 L, M* E3 i: `5 Q/ M, i
8 u7 S9 }/ _3 k0 M
    她俩都是聪明人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8.7.2010 10:00
回复  dahuludekeai
; z( |1 \, P/ {7 J
0 {% h2 t" d1 r1 b呵呵,你这帖子写得都有于丹的风格~~~
2 b. f, o' R+ z3 M7 a8284940 发表于 8.7.2010 10:53
! B/ J) V1 m" U& b' a6 Q+ G" b! J

" }: {0 a( D0 f
' O( J. p4 e; V' u    木有,不敢当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8.7.2010 10:01
她俩都是聪明人
- f7 Y: `/ z. i$ j  _4 llika 发表于 8.7.2010 10:57
) l7 e  c3 o! y$ v( g0 y9 G4 S" E

. l$ k. E9 u7 A7 V7 ~! |( z; \8 g; v, K) }$ \
    哎,小姑娘嘴太甜了,你过奖了~
作者: monica115    时间: 8.7.2010 11:57
听说7月13号还有一场,在什么地方?
作者: ZZTT    时间: 8.7.2010 11:59
听说7月13号还有一场,在什么地方?
) S2 }$ j" |: W" `; cmonica115 发表于 8.7.2010 12:57
4 ~. d% ]6 O6 l

5 P7 o! Z  p- S8 t5 b7 p7 T0 T! q& Q3 f
    于丹已经回国了吧?主办方不是说于丹6号的讲座,7号早上慕尼黑飞柏林、柏林飞北京吗?
作者: xuanzhi089    时间: 8.7.2010 12:13
看了大多数人的评论, 觉得这次讲座基本上都是废话, 就是讲的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就是再讲一遍, 大家觉得太理想化, 鉴定完毕
作者: ZZTT    时间: 8.7.2010 13:43
看了大多数人的评论, 觉得这次讲座基本上都是废话, 就是讲的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就是再讲一遍, 大家觉得太理想化, 鉴定完毕
6 p2 {0 }+ K" Q; r. w$ oxuanzhi089 发表于 8.7.2010 13:13
, T* [! u3 g8 i% W- U
你都没亲自去听,就敢随便现身做鉴定啊?还完毕。。。
作者: UCL    时间: 8.7.2010 13:4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很难雅俗共赏。
+ ^1 x6 ?5 t) Y. T; l
  B4 S% V* y9 ?6 M8 D支持开元!
作者: xuanzhi089    时间: 8.7.2010 13:45
以前法轮功的人讲的也不错, 有什么用啊? 就是一种煽动能力的展示而已
作者: ZZTT    时间: 8.7.2010 13:53
以前法轮功的人讲的也不错, 有什么用啊? 就是一种煽动能力的展示而已
6 i4 e+ _: h) s3 Dxuanzhi089 发表于 8.7.2010 14:45
( t( s. q+ t( ^$ K; E8 F

6 D3 j' {( a! j- q! L3 j1 ^$ c# I2 p9 ^1 x+ z, m
哈哈,我想起于丹讲的苏东坡与佛印那段儿啦
作者: xuanzhi089    时间: 8.7.2010 14:02
基本上, 这种讲座就是一种精神传销
作者: MJ520    时间: 8.7.2010 18:36
还是来这学习点知识实在。
作者: MJ520    时间: 8.7.2010 18:37
同意这个,而且她讲的是比较本真的生命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 k3 D* f+ \: b6 A; \    这些基本的东西在各个文化 ..., _# \9 ~' O% W; w: L' V$ d
dahuludekeai 发表于 8.7.2010 10:18
7 O' G' o7 p; \. T7 }
恩,有道理!顶!
作者: 阿香    时间: 8.7.2010 18:46
百家讲谈里面, 只欣赏于丹( d! E7 O. m) i4 y1 X

  ]. b8 n% ~# c其他人的分格,不是俺的菜
作者: dahuludekeai    时间: 8.7.2010 19:12
哈哈,我想起于丹讲的苏东坡与佛印那段儿啦- }1 C) c  N, O( A+ o% h/ j
ZZTT 发表于 8.7.2010 14:53
; v& m/ E- `; R/ O. U% k! M

1 D& g' f3 a' a4 |! n0 R$ N( U看看这大哥的发言,属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E2 o5 y: c% `$ q) {. b
    http://forum.kaiyuan.de/viewthread.php?tid=460862&extra=page%3D1
作者: ZZTT    时间: 8.7.2010 19:43
对了,摄影大师呢?那天一劲儿地咔嚓,也上载一些帅哥美女让我们看看呀
* h, I# a% V4 J# f- ^; q3 |+ q不过说实话,帅哥美女可真没几个
作者: 随缘44    时间: 8.7.2010 21:31
那天晚上那个主持人据说是一个演员 叫什么名字来着?????
作者: ear25    时间: 9.7.2010 09:49
那天晚上那个主持人据说是一个演员 叫什么名字来着?????
5 i3 R0 X2 P* r% D$ r/ g0 I随缘44 发表于 8.7.2010 22:31
, O4 I$ u* n, H* v% q, D

' h) |* G$ E! ]5 X5 [; H, h- H& T0 {9 T4 r2 z# A
    范轩吧,应该是欧洲时报的编辑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4:55
本帖最后由 gaomichael 于 9.7.2010 15:56 编辑 ) \& L4 }6 P: `( K* d* l
那个“恭,宽,信,敏,惠”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 k  X  |+ e2 H以前一直以为是“温良恭俭让”。2 ^2 c  O" Y, B3 L5 |! C- _1 g
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 ...
# e" i/ q6 {! G) b6 Q( y* Olika 发表于 7.7.2010 19:41

* a+ T  e) g: F; e8 U2 H: S9 G) [$ G6 G9 x* b# m+ {

2 f- R- V# U2 X    中心为忠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于丹也没那样讲。中心说的是心要正。君子日三省乎己:为人谋而不忠乎,。。。这个忠的意思是你是不是心正,把心摆在中间,没有歪门邪道,不是说要以自我为中心。(我现在用上班时间发帖子就违背了这一条。对不起老板,我深刻检讨!)! q6 F  U" o+ O1 h! o7 v0 u$ d3 i
$ N6 D$ A9 t8 V: p3 G
另外,我对于丹的演讲很满意。讲得很好,演得也很好。就是对她的迟到很有意见。迟到35分钟,不短了!虽说都是别人组织的,但迟到的是她。首先她应该提前弄清楚时间安排,和组织者协调一下,不要迟到。其次,迟到了要亲自说明,消除误会。孔子他老人家说的“日三省乎己”的第二省即是“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守时是守信的重要方面。完。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00
回复  ZZTT 0 `9 z' ?* y; v$ b! q3 \
  q. d- T- C8 F) U. b# n
% ^5 h9 v4 F/ Z
我到觉得离我们挺近的。很多东西是看起来远,实际上是存在在你每天生活行为处事之中。有时他 ...
. F! g- ~: s7 aicyicy 发表于 7.7.2010 23:27

9 J; _1 e7 G, _2 I6 M: G! g. o0 i9 `7 I( W: ]8 A4 V, ^
3 ~* U2 d5 B! V  m3 f8 [
    顶!我觉得和我很近。一点而也不理想化。看来俺和80后有代沟了。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07
说句泼冷水的话:
* }1 q- J5 h) q! R& b* E' s/ K于丹讲的儒道释在德国不好使。
  o" P) K$ \% c: A6 b" D0 m& s& E* g我们自己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如果你按照于丹讲的观 ...1 Z5 g9 B$ n$ K: I0 R0 c
huanong 发表于 8.7.2010 00:04
  e, {/ H8 W# k' V+ s
: g; z% A/ F; e) ?. t# N7 m" ^

1 u1 m! A- W& t3 H) Y    我在德国待了9年,感觉她讲的对于和德国人相处也都适用的,像“日三省乎己”,推己及人,忠信,还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我觉得,不论何国,何种文化,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一样的。大家都喜欢别人对他好,都喜欢被尊重。将心比心,和德国人交往,没有什么问题。会出现问题的是,在具体操作上,你不知道怎么做会让德国人喜欢,这就涉及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了。比如,你夸一个中国女孩白,那不错,如果夸一个德国女孩白,至少效果没那么好,虽然没拍到马腿上,但也不是屁股上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他们现在崇尚古铜色皮肤。
5 r3 G. R# N+ Z  i/ V- z' c7 Q
* _4 f: X' ^  J2 j, K你说的不适合的地方,可以列举出来,讨论讨论啊。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09
求视频+ m1 a' s6 c2 X) D" z
wahnsinn 发表于 8.7.2010 00:46
6 H3 I" z2 C- w5 W, U

/ I$ W3 z: E9 s5 D  v, B- w* _. ^" q5 K, t: _0 G5 B4 c
    我有录音,你要吗?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11
回复  huanong . T( Y( F- t' a8 c! J& h

; [. K' F* m+ ]' @6 k8 \& G. s
5 G5 a4 {9 i0 S7 ~3 ?正如于丹讲的,每个文化都是自己的approach, 方法和强调的东西不同,最后表现出来的外观 ..." }- b& w5 N2 k; |- q9 ^' z
icyicy 发表于 8.7.2010 01:18

% i2 C, i/ v3 C# A. e1 a. ~% X, Z$ M5 e  H- j: L

7 s4 v- d) b' x# H: o, z    力顶!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12
看了大多数人的评论, 觉得这次讲座基本上都是废话, 就是讲的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就是再讲一遍, 大家觉得 ...
, H9 F7 ~, a2 e: i+ jxuanzhi089 发表于 8.7.2010 13:13

& h, ^% \# R* S" i, i. h9 G5 \# Q
) i% \3 z' V, K# \
    屁话!踩死!!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14
本帖最后由 gaomichael 于 9.7.2010 16:18 编辑
) D8 z4 W& \/ O, Y5 `1 ]
哈哈,我想起于丹讲的苏东坡与佛印那段儿啦; c: x5 N5 z- a3 \& [' ~% A6 \3 n- G* P
ZZTT 发表于 8.7.2010 14:53

+ y1 h; ^- l( O4 W2 Y* `0 a! T
" `# O- |% ]0 H+ E: X  q6 ~- x/ _4 O8 j4 U) c; f7 R
    哈哈哈哈,xuanzhi089可能不知道那段。: J) e2 {; x; \  y( A, U

% }: o4 d" G1 h- I是酱紫的:你眼里看到的,就是你心里有的。不过xuanzhi089怕是理解不了。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9.7.2010 15:17
百家讲谈里面, 只欣赏于丹1 D$ O- p" G! f$ I, V( b1 T
9 p' L, J, q# U9 k, w# ]
其他人的分格,不是俺的菜
( D# R; p' o, a& F% Z9 N& }% C6 C阿香 发表于 8.7.2010 19:46

) S, K/ H  V& ?; D* G
( [, N0 c8 z* J$ ]6 q4 h3 a( |9 P! ]
% R( H: F. t6 m  K) {/ J: c    南怀瑾讲得论语,也很好。并且很全面。他老人家比起于丹来,那可是牛大了。
5 u6 x" L# ^8 L5 k: l南怀瑾全集的第一本就是。很厚,我利用2年上厕所的时间看完了。还想再看遍。
作者: 时间的灰烬    时间: 9.7.2010 15:59
回复 61# gaomichael
) q+ g. x+ ]) E
% \" R2 b' L& E& C( u& Q4 I2 N
4 h6 g4 B: ]# t: q* r0 ]3 O1 ?    的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和李泽厚的《论语新读》都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论语。
" \9 w6 i" B( y$ c
$ Q" x& z) f8 P% U/ g) j/ W, I1 j* k建议大家收藏研读。
作者: icyicy    时间: 9.7.2010 21:49
回复 55# gaomichael ) w" [% d  u6 H% H5 a
6 Y) ~& Y: E$ a+ |

# k/ \+ M& a5 l- k; {    ) Q) o5 J  H+ O! v3 |1 S
哈哈,谢谢捧场。我也80后阿,我坐你右边~" P* ~1 s$ N' o8 _  |7 C$ P; u
Btw, 如果你有全的录音给我一份吧,我录的中间缺一段~~
, @: P/ ^0 w, V不是你跟80后思想有代沟,是这里很多80后还没长大。正如于丹所说,年轻和成熟都是生理年龄无关,关键看你对世界的态度。
作者: icyicy    时间: 9.7.2010 21:49
回复 61# gaomichael 7 {: d" o- Z' ?+ ?; M- j
, U% V, {5 h9 V) `) G. P  v$ l1 O) v
赞”上厕所“。。。
作者: 穷二代    时间: 9.7.2010 21:56
回复  gaomichael
( B2 W& E1 e3 {( n9 Z4 t' t9 `9 B0 y7 g* g- |9 V* R6 r

) y! W1 u8 x. h" s: P    的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和李泽厚的《论语新读》都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论语。% A% x- X$ v. n' O! Z

7 l; D7 C0 k# Y+ O1 `9 F8 [  ?建议 ...  `) K7 A/ a* v4 P9 h- a, f
时间的灰烬 发表于 9.7.2010 16:59
. p0 y, Q4 Y6 ]. B" S$ B
7 G. e1 M( K! P0 M  t3 d, g% V$ n" t4 V
# `8 R( d* G9 v: [, t
   谢谢推荐,看看去~~~
作者: lukehero    时间: 10.7.2010 10:00
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于教授回答得也很精彩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11.7.2010 12:50
回复  gaomichael
3 L% e% f$ z) K/ G, N  f
# q. u& l, ^/ v# p/ z, f' W: B* x/ v$ }1 M) R6 R
    ! x% t: m' g0 v' d$ M2 z- A
哈哈,谢谢捧场。我也80后阿,我坐你右边~
& X# s$ N$ O& g: }+ k: QBtw, 如果你有全的录音给我一份吧, ...0 M# r& x7 ?( X: {* ~' x
icyicy 发表于 9.7.2010 22:49
! n1 p+ _8 I5 D  f

) L3 H7 S% J) I, r- f. F* Q$ r2 w6 H2 E5 J, h
    icyicy MM,我当然知道你是谁。你总玩你的iPhone,当然录不全了:-) 不过我的也不太全。前面2分钟没录。' n( \* [; r  F# K- Y
WAV文件200多M,我怎么给你?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11.7.2010 12:52
回复  gaomichael
  ]  W6 |7 g; u$ n/ p4 j) t, ?! c1 L( y  v% ?
赞”上厕所“。。。
4 K1 v' I9 k# ^7 a+ B8 Ricyicy 发表于 9.7.2010 22:49
; Q6 z% R* F3 a( F

3 m" F" T) G% G. w' u$ h' P% K& K% Q+ q% V+ R7 v
    哈哈。这是我的厕所文学。我家厕所里一直放着1,2本大部头。我上厕所又慢,所以这些时间还是蛮多的;-) 你不妨也试试。
作者: icyicy    时间: 11.7.2010 13:29
回复 67# gaomichael 3 `- m: }; q9 {) k" k  B( f" t
1 M! W+ H: E3 G3 T; A  l* O( m$ n
- N: ]! u9 {1 K
我一直看我iphone是因为我发现中间有一段他自己停了。我podcast放得太多所以空间不够了:)不过幸好我发现了,所以后面还是录上了。20M确实有点大。。缺2分钟没关系。你那儿网速如何?如果还成的话压缩一下用yousendit给我?如果不行的话改天我找你吃饭直接考给我吧,哈哈~~我还剩几周了,保持联系阿~
作者: icyicy    时间: 11.7.2010 13:30
回复 68# gaomichael
/ T; J3 f$ C) l7 b9 B% _0 C; F3 T* E& h$ O* e" t- Q) ?3 @" p1 }

: t  d9 N6 {" G2 k1 n6 \ 我其实一直都放的。但是后来我发现一旦有书上厕所就更慢。要出个门需要更久时间。。。。。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11.7.2010 14:07
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于教授回答得也很精彩2 m) H# y; t  d: C
lukehero 发表于 10.7.2010 11:00

; E5 U) Y+ A* J4 F- c8 C  j% G* ^4 R" i: N* v. p2 H5 V
: z, f" K1 {# U# S; B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德国前一段时间抨击中国抄袭行为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可惜那个同学没有把孔子的原文说出来。其实我本来也不记得原文,刚刚查了查,现在是酱紫的:1 Q; d3 Z, }( L

7 B* U* e* X/ n. X% n  A" N德国人抓住的那句话是:"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他们的解释差不多是:"Was nicht kopiert wird, ist es nicht Wert." (http://www.karad.de/Kopieren_in_China.html) (Fuck!!) 对这句话的解释,萍聚社区上有大量评论。有兴趣大家可以狗狗,用关键字组合诸如:"china kopieren Konfuzius",会出来无数。
4 ^+ E! Q- d- r9 `0 y7 R. x# X1 V2 _& p( `! _  L% t) J: {4 j" f
论语原文是:"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意思是,子张问孔老师,怎样算真正的善人。孔子就告诉他了。% E& K+ s  O$ y% k# N
$ k" q4 A- a+ Q: E* d
孔子的回答是什么呢?按照德国人的翻译,是:你要想做善人,就要去拷贝别人的东西。逻辑上通吗?自诩为逻辑学强大的德国人,给断章取义成这样的翻译,真他妈的不脸红!
) ?% w7 u7 r' ~) y9 z% V1 Q
% K& L  I- {2 }) c6 b; }. L这句话太简洁,确实不好解释,连南怀瑾先生都说解释起来很麻烦。他说的是,"践迹",就是留名。做好事要留名,让大家知道。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想的是要让大家知道,让人家表扬他,那就不是善人。"入室"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进入房间,而是说做事摆样子。那些假装做好人的人,一般都一本正经,说话做事假装善良的样子。那个"室"就是一个框框。南怀瑾的解释一句话就是:“要做好人,就不要想着要留名,也不要给自己定框框。”+ B8 P1 F6 X; P

( q0 u! z7 H2 ~4 ]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里面提到"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就是孔子这这句话的意思。各位看看,德国人的解释是什么他妈的狗屁。真佩服他们的创意!!!!如果孔子的话改成"不践迹,不入于室",按照德国人的狗屁逻辑或许还能说得通些。
作者: gaomichael    时间: 11.7.2010 14:09
回复  gaomichael
1 y/ h1 U4 L9 p1 ], Q
- G' \7 H. Z. f+ v$ n3 M: V& i- e5 M4 q" t* G
我一直看我iphone是因为我发现中间有一段他自己停了。我podcast放得太多所以空间不够 ...
) ^, Z8 X' i2 e6 Picyicy 发表于 11.7.2010 14:29

; f7 S* E+ U1 @% C8 [  ]4 ~- j' D3 I, I
/ X  x9 T# {: P5 I
    不是20M,是200M。下周中午可以一起吃饭。我拷给你。
作者: icyicy    时间: 11.7.2010 16:17
回复 72# gaomichael
; {; ]( g8 h# G# S  x3 W' i- q: g, K. N2 z9 b' _) \- V
* c6 j: Z9 |* |* e- c# @
我中午都比较悬,上班很忙,而且我们比较远。如果你weekdays晚上有空就叫我吧。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www.kaiyu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