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中西对话% ]: I6 | l P1 K, R3 b# E- x
文 扬 ) R) I R% X4 b# Y3 }* D3 p _2 J
教皇看新闻,得知春节期间的中国大地又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为了回家过年,千辛万苦,跋山涉水,不顾一切,其场面之盛,大大超过任何一种宗教朝圣。 * s4 }* T# h) T' s/ p0 T) n1 `9 t
教皇百思不解,中国人家里到底有什么?圣恩浩荡、全知全能的上帝,无数教义,无数神迹,都不能把中国人从那一桌年夜的吃吃喝喝和那一家老小的絮絮叨叨里召唤出来?
: c! o% j# P- W s% y l/ u Z拿起电话,教皇接通了中国人的老天爷,劈头就问:中国人的终极信仰就是家么?为什么不信神?不敬神?
0 J0 C+ Z! X, V& Y' Q; p" X老天爷被问到这个问题不止一次两次了,顺口回道:早期的中国人也信神,周朝以前,各部族也都有各自的上帝,人模人样,能说会道,和你们现在的宗教差不太多。中国人不再信人格神,改信自然的天,是后来的事。 " x# w! }. @, Z
教皇:别的民族都没发生过这种大转变,从亚当夏娃直到今天,多少冲击、多少诱惑,连地球是圆的、人是猴变的这种科学教的颠覆都挺过来了,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中国人就像集体成了精似的全都世俗化了?
3 b; k7 _+ s* a# N3 p老天爷:说来话长,简要地说,与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和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这两个人有关系。周公制作了周礼,孔子建立了孔教,前后几百年的时间,中国人就全脱胎换骨,里外一新了。
/ g3 r8 P% S" ~* Z教皇深感震惊,但表面上还保持镇定,继续问道:周公做了什么?孔子做了什么?
4 a' p4 z; C2 v2 H' l) [老天爷:周以“天命”的名义灭商,从此以后中国不再有与天齐名的神,所谓“巍巍乎,唯天为大”。周公依据“天道”制作了一整套规范各种社会关系的礼,从父子直到君臣,当时曾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如此繁文缛节的制度文明,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了。这一套周礼,让中国人有了一套基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不再需要靠鬼神崇拜来支撑道德了。 5 I+ K. j4 c! W! o
教皇:但古代中国人不也还是信神信鬼么? # S" U+ K T, ?; I5 O/ h
老天爷:信神,也信鬼,但却“敬而远之”,一是“敬”,二是“远”,这就是孔子的贡献。《论语》中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6 Z# _. E1 y. q R! }2 `/ W
教皇:孔先生怎么能这么说话?!不信人类生而有罪就算了,把死后升天堂与神共享永生极乐这么大的事也丢在一边?
2 z F7 |9 P! k4 @ j老天爷:《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庸》中说,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什么意思?既然人道和天道合而为一,人生的所有追求,所有意义,所有目的,也都包容在天道之中了。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以行与事示之而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足够了,并不需要一个死后升天永生极乐之类的终极信念作为精神支撑。
3 l, y) G; ?) m2 f教皇:我一直搞不懂中国人身上那种特有的从容和知足从何而来,听你这么说,有点明白了。但这能够解释中国人朝圣一般的春节回家过年吗?
8 V% G/ O& b$ s5 s9 Q. i1 z* ~: m9 v老天爷:春节回家过年是个文化传统,其根源当然在“天人合一”的古老天道文化之中,但并不一定是出于这种观念上的自觉。然而,通过这个传统如此顽强的传承延续,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始终如一,也可以看出中国天道文化顽强的生命力。现代中国人的家,其实已经没什么了,过去具有的那种深厚的地域联系、氏族联系,也都越来越淡了。可它毕竟还是人道文化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就这样,一方面不是神本主义,另一方面也不是文艺复兴以来与神本主义对立的那种一味强调个人的人本主义,最后就还是中国人自己的“家本主义”。 2 G- |/ c. l( G6 _8 i( b' a
教皇:谢谢您的解释。愿神与中国人的家同在! g0 N: G; Z0 Y1 j: y$ M' B
+ U6 z2 ^. Q# p8 L老天爷:也祝你春节快乐!▊ 5 m: A- i1 g/ m; m# Q
2011年2月2日
; T2 a8 V2 {2 K% F) ?! C% T# E& w2 l-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