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開悟覺悟明心悟 本性見性是佛性(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5.2018 07: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goblin_i 于 25.5.2018 08:26 编辑

开悟觉悟明心悟 本性见性是佛性——卢台长2018年5月18日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摘要(上)
2018-05-19


佛心佛情胜有情,菩萨慈悲传爱心。开悟觉悟明心悟,本性见性是佛性。(掌声)


感恩伟大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龙天护法,感恩各位嘉宾、法师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佛友们、义工们,大家晚上好。


能够和大家相聚在新加坡,让我们沐浴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中,共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文化和佛的智慧精髓,通过佛法让我们明心见性,脱离人间的凡尘染着,共同铸造人间的心灵净土,让我们再次感谢观世音菩萨,法喜充满。(掌声)


当今社会天灾人祸不断,每年的车祸死亡人数超过了50万人,伤残是1000多万人,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万人死在车轮底下,受伤者达到5亿人,相当于发生了一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死于火灾的人数每年平均是7万人,由于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为50.2万人,艾滋病死亡人数是31.2万人,每年因为忧郁症自杀的有100万人。在2017年,大西洋上连续十次的强台风造成了百万人的伤亡,地球遭遇的台风、洪水、暴风雪、大火等卷走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人民的家园瞬间被夷为平地。


我们在人间要靠菩萨保佑,要靠自己的修心修行来铲除心中的危险和对物欲的追求。因为我们人往往追求名利、物质,我们放不下房子、车子、孩子、妻子,所以我们过多的贪爱和欲望织成了一张一张的网,把我们的心紧紧地缠住,让我们沉迷在五欲六尘当中不能自拔。很多人每天活在恐惧、悲伤和忧郁当中,有多少人痛苦烦恼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活在虚幻和假设的现实生活当中,却认为一切幸福和快乐都是永久的、真实的。


实际上,我们一想不通,虚幻的世界就可能会遮住我们的真如本性。就在上个月,澳大利亚墨尔本19岁的中国留学生胡某,在墨尔本一条的小巷当中被别人殴打致死。这起冲突是怎么回事呢?也就是因为一个小青年看上了对方的女朋友。


人的一生,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我们今天业由心造,境由心转,我们想通、想明白、想开了,我们也就放下了。想一想,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多少事情放不下,但是现在再回想起来,又是那么不值得去伤害自己的年轻时代。所以我们不能在伤害自己中度过一生,不能再让自己已经受伤的心灵经受更多的苦痛。学佛人要看破这个有色的世界,那是一切皆空。要懂得借假修真,在无常的人间,我们要把握当下,修出色界,悟出当下菩萨的般若和空境,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掌声)


佛法,那是一种无上的智慧,它是解决我们人间所有烦恼的良方;佛法能够让我们断烦恼、破无明,成为人生奋发向上的航标。今天,我们乘上了观世音菩萨的法船,要学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精神,将佛法传遍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懂得爱国爱民、遵纪守法,让每一个人都能念经、学佛、修心、吃素,心无罣碍,自净其意,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真谛。(掌声)


一个男人坐在一堆金子上面,还继续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的人讨金子。佛陀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了双手,佛陀看着他说:“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财物,难道你还要祈求什么吗?”这个男的说:“唉!虽然我拥有了这么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感觉到满足,我想要更多的金子,我还要祈求爱情、荣誉、成功。”佛陀听他一讲,慈悲地从口袋里抛出了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佛陀从这里路过,见那个男人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他已经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钱财,但是他还不满足。佛陀跟他说:“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所有,难道你还要祈求什么吗?”“唉,佛陀啊,尽管我拥有了这么多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满足。老人家,请您把满足赐给我吧。”佛陀笑道:“你现在需要满足,是吗?孩子,那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学会付出吧。”佛陀开示,叫他把金子送给衣食无靠的穷人,把爱情送给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失败者,把快乐给忧愁的人。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个个感激而去,这个男子笑了。佛陀问:“孩子,你现在感觉到满足了吗?”他说:“满足了,满足了,原来满足是藏在付出的怀抱之中!”(掌声)


当我们在一味地祈求的时候,得到了这个,我们又想那个,永远不懂得满足。当人们付出的时候,他会为自己人格的圆满而自豪,他会为对众生有所奉献而快乐,众生向他投去感激的眼光,他会法喜和满足。感恩佛陀,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满足。人生有舍就会有得,所以称为“舍得”。人的欲望很难满足,只有舍,境界才会上升,才会知足。


记住台长说的话,从生到死有多远呢?呼吸之间,你一口气上不来,可能你就走了。从迷到开悟有多远呢?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呢?在无常之间,刚刚还爱得很深,突然之间就恨得很深。那么从古到今有多远呢?在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呢?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呢?天地之间。(掌声)当欢笑变成了争吵,当得到后又要面临着失去,当希望变成了尘埃,当一切到最后是不可得,人生是多么悲伤、无常,你还要醒过来啊。


就在去年的12月13号,新西兰奥克兰一名女子在结婚几个小时之后,不幸死于脑膜炎球菌病。新郎非常伤心,他对报纸说,新娘的死亡对他来讲是一个悲惨和震惊,幸福的婚礼还没有办,却将举办不幸的葬礼。


我们天天活着,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每天活着要好好地感恩,因为我们今天还有眼睛,还有鼻子,还有耳朵,还有思维……想想有多少人是残疾,有多少人在病痛当中受折磨。我们要感恩,要知足,当你知足之后你就会非常地快乐。(掌声)


在上大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到一个老教授的家去做客。那时候,这些年轻人豪情壮志,高谈阔论,仿佛世间他们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老教授在边上听着,一直不参与他们的话题,等大家热情一过,老教授对几个学生说:“同学们,如果你们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颗比较细,我考考你们,做个测试,你们会砍哪一棵树?”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大家一想,红松比较珍贵,“那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不值钱。”老教授笑着再问大家:“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是弯弯曲曲的,你们会砍哪一棵啊?”大家觉得疑惑,就说:“如果这样,那我们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做不了什么东西。”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继续问大家:“杨树虽然笔直,可是由于年份太久,中间都空了,你们会砍哪一棵呢?”虽然他们搞不懂老教授葫芦里卖什么药,大家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那就砍红松,杨树都空了,没什么用。”老教授紧接着问:“红松虽然当中没有空,但是它扭曲得很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孩子们,你们砍一棵啊?”大家想都不想,“老教授不知道说什么,我们自己说吧。那就砍杨树吧!”“都没什么用,都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说:“可是杨树上有个鸟巢,有几个小鸟正躲在鸟巢当中,你们砍哪一棵啊?”终于有人说:“教授,你问来问去,叫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你条件的变化让我们转变思维,你到底想测试什么,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有人问问我,你们到底为什么要砍树啊?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但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你们想取材,你们当然就砍杨树;如果你们想做工艺品,你们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提着斧头到山上去砍树嘛。”(掌声)


老教授继续说:“刚才听你们海阔天空,纵论天下之事,无所不在你们话下。可是你们毕业之后进入了社会,有许多摆在你们眼前的问题,你们只顾每天去解决问题,忙忙碌碌,而忘记了你们最终学习的目标,所以你们常常会做一些人间没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只有在心中确立了目标,有了人生的目标,你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外在条件和现象所迷惑,你才不会偏离正道。这就是我的测试,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掌声)


一个人学佛,应该确立自己学佛的目的,你到底学佛想要成佛救度众生呢,还是你要求自己在人间有更多的福报?你是想让众生闻得佛法破迷开悟呢,还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和高贵呢?学会看破放下,离苦得乐,不仅自己解脱,而且你还能发出大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掌声)


很多人学佛,先是钻在:我今天先念什么经,明天再念什么经;先做哪类善事;怎么样才能多累积功德;这个人我去帮助他,那个人我不想帮助他,因为他业障很重,我要替他背很多。有选择条件地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你只会功德有漏。要学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你才能不忘初始心,拥有菩提心。(掌声)


六波罗蜜讲的忍辱精进,是末法时代解决烦恼的智慧。现代的人,什么事情就为自己想,碰到一点事情就想跳,不能忍耐、不能体谅别人,连夫妻之间也是争吵不休,永远觉得自己是有道理的,最后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同时也伤害到自己。


就在今年2月,42岁的连云港女子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之后就失联了。她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打工”。几天后,当别人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沉在几十公里外的一处蓄水池里,而杀害她的人竟然是她的同居男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同居的男友要杀害她吗?就是因为这个男友整天玩手机,这个女孩子整天讲他不要一天到晚玩手机,两人发生争执,结果她就被对方掐死了。你们想一想,现在人的脾气有多大、脾气有多不好。


在澳大利亚南澳有一个女子脾气非常暴躁,没有忍耐心,非常急,情绪经常失控。在2016年,因为她3个月大的孩子一直在哭,她情绪失控,就不停地拿摇篮去晃她的孩子,最后这个孩子被她晃死了,她摇死了自己的孩子。



2#
 楼主| 发表于 25.5.2018 07:40:20 | 只看该作者
祝大家學佛精進!福慧雙修!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德國佛教文化協會 合十

德國佛教文化協會網站:http://www.buddhistische-kultur.de/
德國佛教文化協會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buddhistischekultur
盧台長博客: http://www.bloglumasternet.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5.2024 01:0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