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历史书上的甲午战争 zz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4.11.2002 22:02:28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历史书上的甲午战争 <br>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Nov 24 10:36:55 2002) WWW-POST <br>  <br>长崎中国水兵冲突事件 <br>  <br>日本和中国的关系自台湾琉球问题以来便产生了不和,再加上朝鲜问题使两国间的感情更 <br>加恶化,天津条约(明治十八·四)避免了在朝鲜的日中势力之间的冲突。但在明治十九 <br>年八月,在长崎,中国水兵和日本巡查之间发生了乱斗事件。当时中国由引以为自豪的名 <br>舰定远、镇远(德国造,主力舰)号,再加上威远、济远号4艘军舰所组成的北洋舰队, <br>在水师提督丁汝昌的率领下于明治十九年八月入长崎港停泊,十三日,登陆的一名中国水 <br>兵遭到暴行,为此日本巡查被带到了中国领事馆。十五日,中国水兵多人登陆与日本巡查 <br>发生冲突,日方4名水兵和2名巡查死亡,双方都有许多负伤者。这次事件后,即谣传中舰 <br>将大举增援,使日本国民与中国感情产生了隔阂。日中两国委员在长崎县厅进行了会审( <br>九·六~十二·六),但不顺利,井上馨外务卿将交涉移到东京,继续和中国公使徐承祖 <br>谈判,最后于明治二十年二月八日发表声明,对冲突事件两国政府各自按本国的法律进行 <br>公平处理。长崎事件在交涉中进展困难,但最后总算是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br>  <br>  <br>  <br>围绕朝鲜问题的日、中、俄三国 <br>  <br>朝鲜开国后,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加快了与其交涉的步伐,经过壬午、甲申两 <br>次政变,在朝鲜的中国势力明显优于日本。明治十八年十月中国在壬午兵变之际,让软禁 <br>在中国的大院君(国王高宗之父)回归朝鲜。高宗和闵妃及其一族为了对抗大院君,采取 <br>了亲俄政策,明治十九年八月缔结了俄韩密约(第一次),企图依赖俄国排除中国的势力 <br>。根据李鸿章的指示,作为宗主国驻在朝鲜的代表袁世凯对朝鲜的要人施加压力并命令他 <br>们取消了与俄国的密约。而在韩国宫廷内部因闵妃派和大院君派的对抗,时而倾向于中国 <br>,时而倾向于俄国,再加上日本在朝鲜的行动,朝鲜半岛成为日、中、俄三国势力角逐的 <br>舞台。 <br>  <br>  <br>  <br>防谷令事件 <br>  <br>在向朝鲜的输出方面,日本与中国相比处于后退之势,明治十八~十九年,是8∶2的比率 <br>,日本占优势,明治二十三~二十四年下降到6∶4(明治二十六年几乎相等)。日本从朝 <br>鲜输入米谷。明治二十二年十月,朝鲜咸镜道的观察使赵秉式以欠收为由,发布了禁止道 <br>内谷物运出的防谷令,日本商人已经买好的谷物也被停运。关于谷物禁运处置,在朝鲜的 <br>日本人民贸易规则(明治十六·七签署)第37款中规定,朝鲜的地方官如在1个月前预先 <br>通告日本方面,即可加以实施,因此防谷令不能说是违法的,但由于地方官的延误,向元 <br>山的日本领事进行通告时已迟于所规定的提前1个月。虽然第二年解除了防谷令,但由于 <br>购买了大豆的日本商人已因防谷令受到损失,于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6.2024 12: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