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1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语堂语录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1.2004 11:58:50 | 只看该作者
两脚踏东西文化<br><br>  两脚踏东西文化<br>  一心评宇宙文章<br>            ──《我的话》<br><br>彻悟与痛苦<br><br>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br><br>            ──《吾国吾民》<br><br>稀罕<br><br>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br>有。<br><br>                 ──《吾国吾民》<br><br>倘无幽默<br><br>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br>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br><br>                  ──《一夕话》<br><br>倘无女子<br><br>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br>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br>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br>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br><br>                 ──《金圣叹之生理学》<br><br>人之渺小<br><br>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br>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br>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br><br>                 ──《苏东坡传》<br><br>悠闲的情绪<br><br>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br>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br><br>                    ──《生活的艺术》快乐哲学<br><br>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br>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br>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br><br>                    ──《生活的艺术》<br><br>笔和锥<br><br>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br>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br><br>                   ──《生活的艺术》<br><br>与古人面谈<br><br>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br>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br>意见。<br><br>                 ──《生活的艺术》<br><br>警醒迟钝<br><br>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br>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br><br>                  ──《生活的艺术》<br><br>可怜的世界<br><br>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br>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br>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br><br>               ──《生活的艺术》<br><br>最美的时候<br><br>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br>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br>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br><br>                   ──《生活的艺术》<br><br>乘船的旅客<br><br>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br>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br><br>                ──《生活的艺术》<br><br>热情加智勇<br><br>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br>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br>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br>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br>避免环境的摧残。<br><br>                 ──《生活的艺术》<br><br>死了三次<br><br>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br>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br>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br>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br><br>                  ──《生活的艺术》<br><br>旷达的幽默家<br><br>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br>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br>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br><br>                ──《生活的艺术》<br><br>刻板<br><br>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br>平凡、刻板,而无聊。<br><br>                  ──《生活的艺术》<br><br>想做另一个人<br><br>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br>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br>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br><br>               ──《生活的艺术》<br><br>老年之美<br><br>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br>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br>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br><br>                 ──《生活的艺术》<br><br>不近人情<br><br>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br>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br>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br><br>                   ──《生活的艺术》<br><br>旅行家<br><br>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br>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br>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br>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br><br>                   ──《生活的艺术》<br><br>蚕<br><br>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br>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br><br>                    ──《生活的艺术》<br><br>和土壤相亲<br><br>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br>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br>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br><br>                   ──《生活的艺术》<br><br>温饱黑甜<br><br>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br>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br>皆奢侈。”<br><br>                 ──《生活的艺术》<br><br>过客<br><br>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br>而是过路的旅客。<br><br>                    ──《生活的艺术》<br><br>美人鱼<br><br>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女人<br>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br>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br><br>                   ──《生活的艺术》<br><br>
2#
发表于 3.1.2004 12:04:31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3.1.2004 12:19:24 | 只看该作者
那就看京华烟云去吧。<br><br>若为女儿身,定为木兰也。道家的女儿。不错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2024 18:3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