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701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文谦:任何政治人物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2.1.2006 20:39:18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高文谦:任何政治人物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br />2006年1月12日9:35:36(京港台时间)<br /><br /><br />多维记者吴小雯/在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大陆官方在北京、南京等地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外,还高调推出《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一书,介绍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为周恩来辩诬和正名”。香港《星岛日报》为此发表文章,说这是为了反击高文谦写的《晚年周恩来》中提出周是文革“帮凶”的观点,并说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张宏喜撰文不点名地指高文谦是“中华民族的败类”。<br /><br />为此,多维访问了旅居纽约的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晚年周恩来》作者高文谦,以下为访谈摘要:<br /><br />高文谦:我曾传话给北京<br /><br />多维:您对《星岛日报》关于《晚年周恩来》的报导有何评论?<br /><br />高文谦:我看到了多维网和博讯网转载的星岛日报的报道,其中博讯网使用的标题是“官方新书为周恩来辩护,斥高文谦民族败类”,赫然在目。扣这样大的帽子,凸显对方的恼羞成怒,理屈词穷。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只是想把“文革”浩劫的历史真相告诉国人,以史为鉴,避免今后重蹈覆辙。出书之前,我曾传话给北京:《晚年周恩来》只是目前已经出版的众多评周书籍中的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总是越辩越明的。<br /><br />曾长篇论战<br /><br />多维:星岛日报说,《晚年周恩来》“出版之后北京一直保持缄默”。<br /><br />高文谦:事实上并非如此。去年香港左派杂志《广角镜》刊登了署名“司马公”的长篇系列文章,批《晚年周恩来》一书。为此,我写了《把历史的知情权还给民众》一文,发表在《当代中国研究》上,对“司马公”提出的责难一一做了回应。多维网和《多维月刊》转载了双方的论战。<br /><br />关于这场论战的是非曲直,我想自有公论。就连网上着名的亲中国官方写手“冼岩”在看过双方的论辩后,也评说道:“仅从争论双方所引用的论据和所作推理看,也不难看出双方的高低真伪之别。高先生无论在资料的扎实还是解释的合乎情理方面,都明显高于对手。”<br /><br />刘武生何许人<br /><br />多维:《周恩来的晚年岁月》是不是这场论战的延续?您认识作者刘武生吗?<br /><br /><br /><br />《中共历史的见证──司马璐回忆录》新书发布会。《晚年周恩来》作者高文谦发言。(多维社)<br />高文谦:在“司马公”败下阵来的情况下,躲在马甲后面的中共官方史学的御用文人只好真人露相,推出《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一书。所谓“为周恩来辩诬和正名”,实际是继续维护周恩来这尊中共神坛上的偶像。<br /><br />我认识作者刘武生本人,他是在“六四”后出任周恩来研究组组长的。我和为此书写序的金冲及先生也很熟,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多年,了解他的为人和文革中的历史。我希望这本书是严肃的,能够以理服人,而不是像“司马公”那样躲躲闪闪,避重就轻,掩盖歪曲历史真相。不过,作为官方史学的御用学者想这样做也难,因为毕竟要端官家这碗饭。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等看后再作回应。<br /><br />《晚年周恩来》留有余地<br /><br />多维:我们曾经访问一些看过《晚年周恩来》的读者,包括官员,他们多认为您的这本书很平实,并没有“狠批”周恩来。高文谦:客观、公正地评价政治人物,是每一个历史学者追求的目标。我在写《晚年周恩来》时,本着“既不讳过,也不苛责”的原则,并没有把周恩来全盘否定,而是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审视考察,是留有余地的。凡是不带偏见的读者都会感受到这一点。<br /><br />正因为如此,一些读者认为我对周在文革中的罪错辩解开脱过多,评价不到位。对此,我的想法是,《晚年周恩来》一书只提供准确可靠的史实,至于对周恩来的评价,应由读者本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结论。人们在看过《晚年周恩来》一书后所呈现的多元的看法和评价。这正是在我预料之中的。<br /><br />回应张宏喜<br /><br />多维:前中国驻纽约领馆总领事张宏喜在《世界知识》杂志上撰文说:“有那么一两本书说,周恩来是中国造神运动中所造的一尊神,要把他从圣坛上请下来。根据我在纽约工作的经验,我可以断言,有些所谓的作品不过是几个中华民族的败类,在想置我们于死地的具有特殊背景的某机构的操纵下炮制出来的”。虽然没有点名,但他所指却是呼之欲出。对此,你如何回应?<br /><br />高文谦:实际上,张宏喜先生对我不指名的谩骂攻击还不只星岛日报所转载的那些。我到《世界知识》的网站上看了张的全文,文中没有指出一处《晚年周恩来》在史实上存在的错误,满纸文革式的污言秽语,极尽诋毁攻击之能事,诸如“敌对分子”,“满口喷粪、胡说八道”,“仰仗洋人鼻息”,“拿几个臭洋钱讨生活的家伙”,等等。<br /><br />张宏喜先生如此不顾身份,破口大骂,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他这样气急败坏,好象被挖了“祖坟”一样,正说明《晚年周恩来》触到了疼处。<br /><br />我的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在香港一直高居畅销书榜,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在网络和书摊上屡禁不止。尤其是在党内老干部和知识分子中间,人们在私下争相传阅,影响很大。在学术界也得到好评,认为是当今大陆领袖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好的一本。如北京丁东先生表示:“最近几年,来自海外而对大陆读者在思想深层发生影响的,首推高文谦的着作。”<br /><br />北京有些人对《晚年周恩来》一书又恨又怕,可是又拿不出史实来反驳《晚年周恩来》书中的内容,所以只好搞人身攻击这一套。可笑的是,这位张宏喜先生不敢指名道姓,怕对自己所说的话承担责任,只好采取含沙射影这种下作的手法。<br /><br />愿与张宏喜在法庭上对证<br /><br />多维:您写作《晚年周恩来》是否得到海外政治机构的赞助?张宏喜先生对此似乎有所暗示。<br /><br />高文谦:不同观点可以讨论,但不能诬陷。我想请问张宏喜先生,你敢站出来对你所说的话负法律责任吗?你敢把所说的“想置我们于死地的具有特殊背景的某机构”指出来给大家看看吗?我很愿意与张宏喜先生在公开的法庭上对证。<br /><br />我到美国来,曾经在哈佛等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后来在纽约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没有任何政治机构赞助过我。如果说有的话,只有一个政治机构试图阻止我,不想让我写《晚年周恩来》,那就是北京官方。<br /><br />张宏喜身为堂堂的一个前驻外大使,竟然如此谎话连篇,一副恶霸作风,实在是给中国外交队伍的脸上抹黑。由这样的人做外交工作,是国家的耻辱,又怎么能取信于人?真不知身为“新中国”外交“教父”的周恩来在九泉之下对这样的不肖弟子作何感想!<br /><br />我想强调的是,任何政治人物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与大陆官方史家论争的实质在于:是否还中国老百姓对历史的知情权。由于官方的垄断和阉割,中国现代史和当代史存在着太多的黑洞和谎言,有意制造整个民族的失忆症。解构虚假的历史,重新评价本国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正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历史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发表于 12.1.2006 23:03:2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想有一些是事实,但是标新立异总是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吧
3#
发表于 12.1.2006 23:08:27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13.1.2006 00:56: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cuffett+12.01.2006, 23:00 --><div class='quotetop'>QUOTE(cuffett @ 12.01.2006, 23:00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草庵居士之类的人物也是这样说他们自己的<br /><br />《晚年周恩来》,全书充斥着一种彻底否定,打倒周的论调。作者置周一生诸多伟大成就于不顾,着意刻画周在毛与其他政治人物的斗争中如何自保,暗示否定周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其巨大的人格魅力。作者的论调具有民运写手的一贯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的特点。 <br /><br />客观地说,作者文笔功力不弱,又以其能接触未解密历史文档的特殊资源,该书尚可一读。唯其人心术不正,有为人立传之名而无公正客观之笔调,有编史鉴今之心而无做人基本之良知,实在遗憾。<br />[right][snapback]859663[/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我看过,从来没有觉得书里充斥什么彻底否定的论调,<br />所谓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巨大影响力并没有被否认。相反在大陆从来是被官方刻意高估,通过造神运动来使周恩来成为人民心中共产党的一个符号。说白了只是在利用周恩来,树造一个婊子的牌坊。全书的重点在于填补被大陆官方刻意隐瞒的历史事实,并不需要将歌功颂德复述一遍。<br /><br />凭高在党史研究室多年研究工作的经历,全书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可信度,很多材料甚至来自大陆已经公开的资料。说人心术不正,你恐怕还不够资格。要是这样评判,中共的宣传笔杆们更没有一个心术正得了的。<br /><br />我知道很多人崇拜周恩来,甚至到了超出理性的程度。这些人从感情上不能接受周恩来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我们是要尊敬周恩来的人格,能力,和巨大贡献。但是他是有很大局限的,同时它本身也是那个体制和那个历史格局的受害者。以其能力,在开放的政治环境中能取得成就必然大得多。但其历史地位却始终脱不了毛泽东的附庸,又扮演助燃剂,又扮演救火队员,矛盾重重。
5#
发表于 13.1.2006 07:35:41 | 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文革中的周恩来:&quot;没有总理,文革的结果会更糟;没有总理,文革也不会持续这么长&#33;&quot;
6#
 楼主| 发表于 13.1.2006 23:51:46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cuffett+13.01.2006, 19:46 --><div class='quotetop'>QUOTE(cuffett @ 13.01.2006, 19:46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共产党何时刻意把周恩来塑造成神了,如果靠塑造就可以保住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那毛泽东到今天还是神了。<br /><br />高在当时研究室工作了很多年,就能代表书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可信度,那为何现在政府的政治宣传大家都不太信。香港出的那本讲厦门远华走私案黑幕的书,你看了信不信,那还是赖的口述报道呢。我对周恩来,或者说对政治家都没什么过分的好感,只要是政治家,就必须服从政治上的规则,全世界都一样。只不过各个国家的政治游戏规则不一样罢了。但是,写书之人的心术如何,读者没有资格说,谁有资格。那你有资格评价周恩来吗?笑话。<br /><br />想让人把自己的书当史实看待,首先自己要有个中性的心态去写。<br />[right][snapback]860348[/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话要说清楚,书写的意思不符合你心中周恩来的形象,你就归结为写书人心术不正?<br />一个人讲话发表观点,说不同意,反驳就是了。偏要说对方心术不正,这不是典型的中国式政治攻击吗?<br />要是不靠人为塑造,再高尚的人的事迹同样知道的人不多。雷锋列宁你学过没有?不人为加以宣传能保持这种形象吗?<br />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形象,特别是在这种先入为主的形象是由一种在粉饰历史的动机下塑造起来的情况下。<br />高的书与其说是写周恩来,其实笔墨花费了很大一部分在毛泽东身上。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干了很多错事,那在毛泽东身边这么紧密的周恩来就能一尘不染的当圣人吗?本来就是一条船上的,可能吗?<br />高的书结尾已经说得很清楚了:<br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本书的写作目的有两个:其一,重新评价周恩来,剥掉涂抹在周身上的油彩,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其二,揭露大陆官方刻意遮掩的文革黑幕以及高层政治的荒谬、黑暗和凶险,直挖共产政治文化的老根一-皇权专制主义。实际上周本人既是这种政治的参与者,也是这种政治的受害者。以期引起海内外学术界乃至大陆民众对文革这段历史的关注,检讨反思这场浩劫的制度根源,推动大陆自文革后换汤不换药的政治体制改革。<br /></span></span><br /><br />没必要要求周恩来当圣人,还原其历史面目也不是为了攻击他。在于深刻揭露中共政治的荒谬及凶险,并帮助后人反思文革历史。在这种环境下,周恩来是做得很好了,否则不会受人爱戴怀念至今。<br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共把周恩来塑造为神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那个年代的荒谬,为人治找合理依据。回忆起那个年代,人们常常会说,哎,还好有周恩来阿。于是又一次掉进人治的陷阱里。<br />推动文革历史的反思,就是要让中国人知道,政治人物必须有合理的规则约束,否则碰上好人如周恩来者还不错,碰上坏人就会无法无天,生灵涂炭。不管有多少个圣人,人治都必须让位于法治!
7#
 楼主| 发表于 14.1.2006 13:39: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cuffett+14.01.2006, 11:38 --><div class='quotetop'>QUOTE(cuffett @ 14.01.2006, 11:38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说作者心术不正就是中国典型式政治攻击?那他写的那本书也可以算的上是中国典型的政治攻击了。我看书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不会仅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怎么样。我是从作者写书时的心态看。他希望大家把书当历史来看,涵括了大量外人不知的资料,却又同时参杂了大量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不说是不是主观臆测吧,这是为人立传该有的思想?你说共产党宣传周恩来就是设了一个人之的陷阱,那美国宣传罗斯福,林肯总统也是设一个人治的陷阱了。我不明白共产党在哪里把周塑造成神了,承认周的功绩,不代表就是把他当神看。你简直在滥用神这个字眼。<br /><br />现在讲的是这本书,不用动不动就喊口号,上升政治高度。人治是要让位法治,但是这就能代表高写的书是史实?柴琳也动辄民主,张口就是法治,但那能说她做的那些事就是对的?高说他要解开文革时政治高层的黑暗,资料是有,可当时那些事情发展都是他想的那样,他的观点就是那个年代的历史?我不会仅因为观点不同就否定一个人,也不会因为论点相近就接受他的观点。<br /><br />政治问题我不想在这说。我不喜欢单纯谈政治问题,政治必须和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看。我们两观点最大的差异在于,我认为共产党已经在改良,社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你认为共产党必须下台中国才会好起来。民主法治是发展大方向,恐怕九成九的中国人同意。问题是怎么走到那里,就是考虑的着重点不同了。<br />[right][snapback]86096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但愿你能“不会仅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怎么样“,少用用诸如“心术不正”之类的主观臆测。<br />另外,说周恩来就行了,你非要扯到什么不相干的柴琳身上。非要泛政治化,我就告诉你,我们俩的观点最大差异在于,你看得到中国的现状,但认为凭着共产党为了维护统治作出的鸡毛蒜皮的小小改良就能把中国逐步带进先进国家之列。而我认为,中国要进入先进国家,中国人要改革自新,就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以此作为指导进行改革。靠现在疯狂挖掘中国经济发展资源,以大代价推动GDP的增长,却故意忽略政治体制改革是行不通的。<br />至于共产党是不是还继续执政,首先其在宪政民主的机制下不可能一手包天,第二也要看他们是不是能“与时俱进”了。从现实来讲,共产党也很会“与时俱进”,意识形态上已经比以前大大放松,随着中国人自己的觉醒,共产党会不会被抛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转变。<br /><br />泛政治化到此为止,口舌之争无益于事。
8#
 楼主| 发表于 14.1.2006 13:42:07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barbarossa+13.01.2006, 07:35 --><div class='quotetop'>QUOTE(barbarossa @ 13.01.2006, 07:35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文革中的周恩来:&quot;没有总理,文革的结果会更糟;没有总理,文革也不会持续这么长&#33;&quot;<br />[right][snapback]859829[/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这是该书对文革史评述中很核心的一句话,个人认为。<br />
9#
发表于 19.1.2006 11:29:48 | 只看该作者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10#
发表于 30.3.2006 18:21:17 | 只看该作者
建设历史大厦的人,是不在乎自己身上沾上点脏的。伟人就是伟人,随便你认同不认同,改变不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0.5.2024 22: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