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唐诗楼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3.3.2010 16:12:1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行路难》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解】: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
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评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
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
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
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
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
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3.3.2010 16:12:25 | 只看该作者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
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他也是一个学道
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
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平乐:平乐观。

【韵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
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
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
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评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
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
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
“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
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
“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
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
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3.3.2010 16:12:37 | 只看该作者
《兵车行》
作者: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解】:
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冲。
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
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
9、县官:指官府。

【韵译】:
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
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
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
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
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
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
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
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
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
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
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
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
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
你没听说吗?
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
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
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
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
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
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
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
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
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
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
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
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
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
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
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
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
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
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评析】: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
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
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
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
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
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
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
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
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3.3.2010 16:12:55 | 只看该作者
《丽人行》
作者: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解】:
1、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为”;
2、叶:彩的花叶,彩是妇女的发饰;
3、鬓唇:鬓边。
4、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5、腰:这里作腰带解;
6、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
7、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8、杨花句:旧注以为指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
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后人有
“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又暗合诸杨之姓及兄妹丑行。
9、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
(见《汉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红巾,妇女所用的红帕,这
里是说使者在暗递消息。

【韵译】: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
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
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
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头上戴的是什么呢?
翡翠片花叶直贴到鬓角边。
背后缀的是什么呢?
宝珠压住裙腰多么稳当合身。
其中有云幕椒房的后妃至亲,
皇上封为虢国和秦国二夫人。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
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吃腻了犀角的筷子久久不动,
鸾刀切着细肉丝空忙了一场。
宦官骑马飞来却不扬起灰尘,
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
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姗姗来迟的骑马人踌躇满志,
到轩门才下马步入锦褥茵亭。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
使者象传情的青鸟勤送红巾。
气焰熏灼不可一世天下绝伦,
千万不要近前担心丞相恼怒!

【评析】:
诗是讽刺杨氏国戚之奢侈淫乱,侧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开首十句
是描写上已日曲江水边踏青的丽人如云,体态娴雅,姿色优美,衣着华丽。“就中”
十句,具体写出丽人中虢、秦、韩三人,她们器皿雅致,肴馔精美,箫管悠扬。“后
来”六句,写杨国忠之炫赫,意气骄恣,势焰熏灼。
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
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3.3.2010 16:13:06 | 只看该作者
《哀江头》
作者: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解】:
1、江头宫殿:《杜臆》云:“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后来毁坏了,所
以到唐文宗时,读了杜甫这首诗,“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
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旧唐书·文宗纪》)
2、霓旌:皇帝仪仗中一种旌旗,缀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南苑,即芙蓉苑,因
在曲江东南,故名。
3、昭阳殿:汉成帝时宫殿,赵飞燕姊妹所居,唐人诗中多以赵飞燕喻杨贵妃。
4、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5、啮:咬,衔。
6、勒:马衔的嚼口。
7、清渭两句:马嵬南滨渭水,是杨贵妃死处,剑阁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经。借喻二
人一生一死,了无消息。剑阁,注见卷三《长恨歌》。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
杨贵妃,意即死生。

【韵译】:
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
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处漫行。
江头宜春苑芙蓉苑都紧锁宫门,
杨柳轻柔菰蒲娇嫩苍绿为谁生?
想当年銮驾游猎来到了芙蓉苑,
苑中的花树似乎焕发异样光彩。
昭阳殿杨太真是最受皇宠的人,
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御车前矫捷女官人人背带弓箭,
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
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
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
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
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
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
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
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虏至长安。次年写此诗。诗旨在哀悼贵妃之死。因
不敢直言,故借当年行幸江头以为题。
诗的开首先写作者潜行曲江,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进而追忆贵
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上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
全诗以“哀”字为核心。开篇第一句“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接
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
字为题,以“哀”统领全面,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诗人在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
时,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因此,我们说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
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诗的结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以“哀”起写,事事是哀。哀极生乐,写李、杨
极度佚乐生活;又乐极生悲,写人死国亡,把哀恸推向高潮。这种由眼前到回忆,由
回忆到现实的过程描述,给人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情深
情长,凄切哀悯,含隐无穷,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3.3.2010 16:13:19 | 只看该作者
《哀王孙》
作者: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解】: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
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
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
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
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
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
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韵译】: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
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
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
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
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
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39:19 | 只看该作者
卷五、五言律诗

--------------------------------------------------------------------------------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作者: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解】:
1、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
2、: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邑大夫,孔子出生于
此,后迁曲阜。氏邑,人地。
3、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
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4、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
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不通畅。
5、今看两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
之间。……予殆将死也。”殷制,人死后,灵柩停于两楹之间,孔子为殷人之后,
故从梦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两楹奠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韵译】:
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
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
先圣诞生于邹氏邑,后来迁居曲阜;
这宅院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宫府。
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 
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
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评析】: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
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
子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
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
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39:31 | 只看该作者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
写尽无眠。

【韵译】: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评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39:42 | 只看该作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39:55 | 只看该作者
《在狱咏蝉·并序》
作者: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解】: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
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2、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
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
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3、曩时:前时。
4、将:抑或。
5、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缀诗:成诗。
7、西陆:指秋天。
8、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
于晋国军府事。
9、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0、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
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
的诗句。

【韵译】: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
是受案听讼的公堂,
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
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但听讼公堂在此,
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
秋蝉鸣唱,
发出轻幽的声息,
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
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
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
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
它蜕皮之后,
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
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季节变化,
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
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
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
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
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
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
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
遭难被囚,
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
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
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
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
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
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
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
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
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
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
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
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评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
狱,诗作于此时。
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
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
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
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
冤狱未雪之恨。
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0.5.2024 17: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