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唐诗楼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2:25 | 只看该作者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解】:
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
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
谈到天明。

【韵译】: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
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
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评析】: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
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
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
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
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2:36 | 只看该作者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2:47 | 只看该作者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
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
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
别绪,感人肺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2:59 | 只看该作者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
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
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3:12 | 只看该作者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注解】:
1、此道:指金光门。
2、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
3、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4、近得:指拜左拾遗。
5、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
6、移官句:这里固指贺兰进明之进谗,其实也多少含有对肃宗的牢骚。岂至尊:岂
出皇帝之意。
7、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

【韵译】: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
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
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
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
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评析】: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
随肃宗返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
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
老”自责。不忍去君,留恋故职,见得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3:24 | 只看该作者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
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
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3:36 | 只看该作者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
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
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
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
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3:47 | 只看该作者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
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韵译】: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
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
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
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
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
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
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
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评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
依,自不待言。
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
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
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3:58 | 只看该作者
《别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解】:
1、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2、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3、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
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韵译】: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
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
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
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
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评析】: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
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
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
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
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7.3.2010 13:44:09 | 只看该作者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
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
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
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
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0.5.2024 19:0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