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李毅博士的个人空间 https://www.kaiyuan.info/?300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李毅中山大学社会学演讲

已有 219 次阅读26.8.2014 03:12

李毅中山大学社会学演讲

美国社会研究方法论革命述评


http://sociology.sysu.edu.cn/show.php?id=194
中山大学社会学论坛系列之五十五
主讲人:李毅 伊利诺大学社会学博士、独立研究员
题目1: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变革
时间:2008328日(周五)下午3:00-5:00
地点:艺术楼404
主办单位:中大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
http://sociology.sysu.edu.cn/show.php?id=195
中山大学社会学论坛系列之五十六
主讲人:李毅 伊利诺大学社会学博士、独立研究员
题目2:中国社会分层模式
时间:2008329日(周六)上午9:00-11:00
地点:艺术楼307
主办单位:中大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

美国社会研究方法论革命述评(提纲)

 

一. 中华民族需要方法论

 

2006

GDP

(十亿美元)

人均GDP

 (美元)

世界

48,244

7,000

1.美国

13,201

44,190

2.日本

4,340

35,787

3.德国

2,906

35,204

4.中国

2,668

2,001

5.英国

2,345

39,213

6.法国

2,230

35,404

7.意大利

1,844

31,791

8.加拿大 

1,251

38,951

9.西班牙

1,223

27,767

10. 巴西 

1,067

5,717

11. 俄国

986

6,850

12.印度 

906

797

13.韩国

888

18,395

14. 墨西哥

839

8,066

http://www.nationmaster.com/encyclopedia/List-of-countries-by-GDP-(nominal)

http://www.nationmaster.com/encyclopedia/List-of-countries-by-GDP-%28nominal%29-per-capita

 

. 美国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变

 

1. 帊森斯/米尔斯

 

2. 定量社会学方法论怎样成为主流?

Keen , Mike Forrest . 2004.  Stalking sociologists: J. Edgar Hoover's FBI surveillance of American Sociology. New Brunswick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巴比

以前的精典

 

3. 定性社会学方法论的回潮

扭曼

现在的精典

Lieberson 的文章

Manoney 的文章

 

三.巴比

 

定量方法论就是整个方发论. 最后加了个定性的尾巴

理论是从那里来的?  逻缉与观察 

逻缉与观察怎么能产出理论?

 

.  纽曼

 

定性与定量, 对等, 有机结合

1-2  定量与定性不同

3-3  理论的分类与种类

6-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1

研究者从检验假设开始

一旦研究者置身于数据,就开始把握和探索数据的含义

2

概念以不同的变量的形式出现

概念以主题、主旨、概括和分类原则的形式出现

3

在收集数据以前,对测量方法进行系统的定义和标准化

测量方法为每项研究量身定做,每个研究项目或不同的研究者都有独特的测量方法

4

数据以精确测量的数字的形式出现

数据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出现,来自于文件、观察、和记录

5

理论主要是解释因果关系的,主要来自于演绎法

理论既可以解释因果关系,也可以不解释因果关系,主要来自于归纳法

6

标准化的研究步骤,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以重复

研究步骤具有特殊性,很难重复

7

分析过程是使用统计学和图表来检验假设

分析过程是从证据中提炼主题或概括,组织数据以呈现出一个条理分明而一以贯之的图景

来源: Neuman, 145

 

.  Lieberson 的文章

 

The standard for what passes as scientific sociology is derived from classical physics, a model of natural science that is totally inappropriate for sociology. As a consequence, we pursue goals and use criteria for success that are harmful and counterproductive. Even those dismissing such efforts use the standards of physics as grounds for their objection. Although recognizing that no natural science can serve as an automatic template for our work, we suggest that Darwin’s work on evolution provides a far more applicable model for linking theory and research since he dealt with obstacles far more similar to our own. This includes drawing rigorous conclusions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rather than true experiments; an ability to absorb enormous amounts of diverse data into a relatively simple system that did not include a large number of what we think of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absence of the prediction as a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adequacy of a theor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a theory that is incomplete in both the evidence that supports it and in its development…

Evolution employs a set of powerful mechanisms to help one understand finer and finer parts of the story. In doing so, it helps the theory deal with the variety of specific types of causes that operate in various circumstances but are not always factors…

In other words, how do you set standards that enable one to separate the wheat from the chaff? We have no immediate answer here, but a conviction that part will be intuitive, as it always is, and part will require us to develop clearer thinking about when the evidence trul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when it is irrefutability inconsistent, and when we have to say that “the evidence is not all in…”

Often scientific pursuits and sociological pursuits are much more intuitive, scattered, nonlinear, informal, and trial–and–error tha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suggests…

One of the great accomplishments of Darwin was that he narrowed the problem down to a specific question…

It deals with a massive problem, to be sure, but it is structured in its own way with a modest number of principles rather than a virtually infinite number of possible variables

Finally, a theory that focuses on the nature of a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rather than each individual unit within the population, is a simplifying theory that enables that investigator to avoid what is best thought of as the noise or static in the observations.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ypes of causes that is typically ignored in sociology, even though it is a central one. Essentially i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eper underlying causes that lead an event to occur even in the absence of the immediately cause…

Evolution does not view all causes as poetically equal, but rather operates with a casual hierarchy so that broader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for narrower conditions to operate. As a consequence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ightly between basic and non–basic causes. (Lieberson and Lynn, 2002)

 

 

所谓“科学的社会学”的标准,源于古典物理学,是一种完全不适合于社会学的自然科学模式。其结果是,我们所用的手段对我们追求的目标有害无益、适得其反。甚至那些摈弃这种手段的人也将物理学作为他们的基础。尽管意识到任何自然科学都不能自动成为我们社会学工作的样板,我们建议,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远为合适的模式,用来结合理论与研究,因为他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遇到的困难的十分相似。其中包括,要基于调察数据而不是实验数据来得出一丝不苟的结论;要有能力处理大量多样化的数据,把他们放进一个相对简单的系统,这个简单系统不包括一大堆我们称之为自变量的东西;能否预测未来不作为检验理论是否完备的标准;在支撑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证据都不充分时运用理论的能力。

进化论运用了一套强有力的机制,使我们对事物的了解越来越全面细致。这样,它有助于理论处理各种特殊的原因,原因在不同环境中有所不同,在不同环境中各种原因的作用亦不相同……

换句话说,你怎么样能够设立一个标准从而使一个人有能力分辨麦粒和麦壳?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可以肯定,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直觉,一向如此;这种能力的另一部分,要求我们对什么时候证据确实与理论相符合、什么时候证据是前后矛盾的、什么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证据根本不存在”,有一个清晰地思考……

通常,与已经发表的文献所展示的完全不同,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都更具直觉性、更为零散、更加非线性、更加不正规,是个不断失败、不断研究的过程……

达尔文的一项伟大成就是将大命题归结缩小到具体问题……

毫无疑问,进化论致力于一个巨大的命题,但进化论的结构中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原则,而不是一大堆数不清的可能的变量……

最后,一个着重于总体分布的本质而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理论,是一个简洁的理论,这个理论有助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避免所谓的喧嚣停滞

社会学总是忽略不同原因之间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基本上,那些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表面上与事件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进化论并不认为所有的原因都发挥相同作用,而认为这些原因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等级序列,所以宽泛条件的存在是狭隘条件起作用的必要前提。因此,严格区分基本原因和非基本原因至关重要。(Lieberson and Lynn, 2002)

 

.  Mahoney 的文章

 

Comparative–Historical analysis is appreciated for its contributions to substantive knowledge gener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s are not widely taught in graduate school…Because many statistical researchers have not been exposed to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s, they lack the background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this work. In addition, the advice they do offer to comparative–historical analysts is sometimes not appropriate. The remedy to these problems involves assigning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ology a more important place within methodological circles. A first step is for statistical researchers to recognize th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not the only or necessarily the best way to generate valid causal and descriptive inferences; in fact for many research questions, one can and will be better with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s. (96–97)

 

比较- 历史分析由于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有显著贡献而备受推崇……美国研究生院普遍不教比较-历史方法论……因为许多搞统计研究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比较-历史方法论,他们缺乏理解和评价比较-历史研究的背景。因而,他们对比较-历史研究所提的建议有时并不恰当。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包括在方法论领域中给予比较-历史方法论更重要的地位。第一步,是要让搞统计研究的人认识到,对于建立有效的因果关系或者描述推论,量化分析不是唯一的或者必然最好的办法;事实上就许多研究课题而言,比较-历史方法能够、而且应该是更好的解决办法。(Mahoney96-97)

 

 

.  贝费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http://www.fs2you.com/zh-cn/files/b295a157-a076-11dc-a178-0014221f3995/

http://www.jysls.com/thread-36919-1-1.html

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5700/book_22596866.html

http://sshtm.ssreader.com/bookinfo.aspx?ssid=10340279&lib=14

 

 ============================

 

毋容讳言,目前中国社会学方法论著作,从体例到内容,主要是借鉴美国有关论著。既然要借鉴,搞清楚美国有关背景情况,对中国有利。十几年来,美国社会研究方法发生了大变革。这个变革,来源于美国社会学对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方法的反思。美国大学讲授社会学理论,主要讲欧洲人,基本上不讲美国人,因为美国没有什么人可以讲。2000年,美国社会学会全体会员,投票选举一位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不论去世的还是在世的,沃勒斯坦高票当选,而主流美国社会学此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不承运沃勒斯坦属于社会学。

      为什么二战之后美国社会学不出理论?是不是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研究方法出了问题?美国2002年《社会学年鉴》的开篇,发表了李伯森和林的一篇长文,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李伯森(Lieberson是哈佛社会学系老教授,这篇长文开宗明义,要总结批判美国、西方二战以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经验教训。文章的题目充分表达了这篇长文的主旨:“Barking up the Wrong Branch: Scientific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 Model of Sociological Science.” (走错了路:社会学要走另一条科学之路)。全文要点如下:

 

所谓“科学的社会学”的标准,源于古典物理学,是一种完全不适合于社会学的自然科学模式。其结果是,我们所用的手段对我们追求的目标有害无益、适得其反。甚至那些摈弃这种手段的人也将物理学作为他们的基础。尽管意识到任何自然科学都不能自动成为我们社会学工作的样板,我们建议,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远为合适的模式,用来结合理论与研究,因为他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遇到的困难的十分相似。其中包括,要基于调察数据而不是实验数据来得出一丝不苟的结论;要有能力处理大量多样化的数据,把他们放进一个相对简单的系统,这个简单系统不包括一大堆我们称之为自变量的东西;能否预测未来不作为检验理论是否完备的标准;在支撑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证据都不充分时运用理论的能力。

进化论运用了一套强有力的机制,使我们对事物的了解越来越全面细致。这样,它有助于理论处理各种特殊的原因,原因在不同环境中有所不同,在不同环境中各种原因的作用亦不相同……

换句话说,你怎么样能够设立一个标准从而使一个人有能力分辨麦粒和麦壳?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可以肯定,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直觉,一向如此;这种能力的另一部分,要求我们对什么时候证据确实与理论相符合、什么时候证据是前后矛盾的、什么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证据根本不存在”,有一个清晰地思考……

通常,与已经发表的文献所展示的完全不同,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都更具直觉性、更为零散、更加非线性、更加不正规,是个不断失败、不断研究的过程……

达尔文的一项伟大成就是将大命题归结缩小到具体问题……

毫无疑问,进化论致力于一个巨大的命题,但进化论的结构中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原则,而不是一大堆数不清的可能的变量……

最后,一个着重于总体分布的本质而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理论,是一个简洁的理论,这个理论有助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避免所谓的喧嚣停滞

社会学总是忽略不同原因之间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基本上,那些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表面上与事件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进化论并不认为所有的原因都发挥相同作用,而认为这些原因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等级序列,所以宽泛条件的存在是狭隘条件起作用的必要前提。因此,严格区分基本原因和非基本原因至关重要。(Lieberson and Lynn, 2002)

 

    李伯森在这里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二战以后逐渐统治美国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刊物的定量问卷调查研究。认为这种研究对建立宏观社会理论“有害无益、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研究方法好一些呢?历史比较法受到更大的重视。200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马哈尼(James Mahoney)和鲁施迈耶(Dietrich Rueschemeyer)编辑的《社会科学的比较历史分析》(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2004年,美国《社会学年鉴》发表了马哈尼的长文“比较历史方法论”(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ology)。这篇长文全面综述了比较历史方法论的发展演变,指出社会学的主要重大成果都是从这种方法得出来的,并严厉批判了美国社会学界对比较历史研究方法的错误态度:

 

比较- 历史分析由于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有显著贡献而备受推崇……美国研究生院普遍不教比较-历史方法论……因为许多搞统计研究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比较-历史方法论,他们缺乏理解和评价比较-历史研究的背景。因而,他们对比较-历史研究所提的建议有时并不恰当。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包括在方法论领域中给予比较-历史方法论更重要的地位。第一步,是要让搞统计研究的人认识到,对于建立有效的因果关系或者描述推论,量化分析不是唯一的或者必然最好的办法;事实上就许多研究课题而言,比较-历史方法能够、而且应该是更好的解决办法。(Mahoney96-97)

 

      为什么美国主流社会学在二战之后逐渐走上了定量问卷调查统计的道路?2004年,基恩(Mike Forrest Keen出版了《围堵社会学家:胡弗的联邦调查局对美国社会学的监视》(Stalking Sociologists: J. Edgar Hoover's FBI Surveillance of American Sociology一书。美国社会学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米尔斯的时代,历史比较研究是很强大的。由于当时美国社会学思想偏左,美国社会、美国政府的一部分右翼人士,特别是胡佛的联邦调查局,使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使用政府科研基金的导向,把美国社会学从历史比较方法为主,转变到定量问卷调查统计为主,改变了美国主流社会学的左翼倾向。

      转到定量研究为主之后,美国社会学的定量研究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精深的程度和阶段。其代表作就是巴比的《社会研究实践》[1],是定量研究的大师之作。在最近几版,加入了很少的定性研究内容,但只限于实地调查,不承认历史比较研究。从定量问卷调查统计,怎样进到宏观社会学理论?这本书语焉不详。巴比的体系不纳入定性研究,显然没有与时俱进。

      十几年来,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2],逐渐取代了巴比,成为新的代表作和经典。在体例上,这本书把定性与定量,等量齐观,篇幅上大体各占一半。在理论上,这本书对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这四者的地位、作用及四者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这本书的第一版比李伯森和马哈尼的文章早了十年,对美国、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的转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纽曼这本书,李伯森、马哈尼的两篇文章,代表了当今美国、西方社会研究方法的前沿和高度。

     

 学习、研究、借鉴美国社会研究方法论,是为了最终建立为中国服务的中国自己的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巴比、纽曼、李伯森、马哈尼,都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正确的社会思想、社会学理论、社会政策是从哪里来的。几年来,反复对比了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在这个问题上,个人认为,毛泽东的《实践论》,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要深刻得多,全面得多,高明得多。 正确的思想、理论、政策是从反复的实践中来的。思想、理论、政策正确与否,只能由反复的实践来检验。不是一次、两次、三次的实践和检验,而是循环往复的多次实践、多次检验。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应该以毛泽东的社会认识实践论为指导。为此,本书第二章“社会学理论”第三节“毛泽东社会认识实践论”全文引用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重要篇章。

    毛泽东特别强调实事求是。中国古代社会认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与以史为教是一脉相承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就提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寄居岳麓书院时,岳麓书院就有“实事求是”这块匾额。实事求是,就要反对教条主义。194221,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动员全党整风的报告,“整顿党风、学风、文风”,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易名为“整顿党的作风”,严厉批判了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

 

   他们一不会耕田,二不会做工,三不会打仗,四不会办事。。。。。。只要你认得了三五千字,学会了翻字典,手中又有了一个什么书,公家又给你小米吃,你就可以摇头晃脑的读起书来。书是不会走路的,也可以随便把它打开或者关起。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比大师傅煮饭容易得多,比他杀猪更容易。你要捉猪,猪会跑,杀它,它会叫,一本书摆在桌子上,既不会跑,又不会叫,随你怎样摆布都可以。。。。。。。 那些将马列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老实对他说,你的教条没有什么用处,说句不客气的话,实在比屎还没有用。我们看,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呢,既不能肥田,也不能肥狗,有什么用处呢?(原文见《整顿三风二十二个文件》)

 

中国总值要重回世界第一并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自主创新。实事求是,实践检验,反复实践,反复检验。一切为我所用,反对一切教条,包括所谓的普世价值。

 

 

1社会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定性研究主要有两种:历史比较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和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社会科学不常用,因为人不是老鼠,作试验不方便。科学研究还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很重要,应用研究更重要。任务带学科。科学研究还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研究还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的纵向研究,按空间排列的横向研究,个案研究。

2社会理论可以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所谓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是不同的方法论。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理论不同,在选择题目、收集资料、取舍资料、解释资料的所有方面都不同。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研究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面对相同的资料,新自由主义和新左派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3、推理的进展能够超越事实而不误入歧途,是极罕见的事情。人类主要凭借机遇或其它,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和科学。逻辑仅有助于证实并确立在庸俗观念基础上的谬误,而于探求真理无补,因而弊多利少 。逻辑学是希腊在学校辩论、集会辩论、法庭辩论中发展起来的。辩论双方的输赢与真理在哪一边毫无关系,辩论双方抽到那一边,就全力论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根本就不在乎真理在那一边。逻辑学上的正确性与确实性,与创造性思维完全无关。逻辑推理常常有碍于接受新的真理, 与经验法相比,不仅运用推理做出的新发现寥寥无几,而且科学地发展常因以推理为依据的错误教条而受阻碍。

4、推理有两种,归纳法,演绎法。归纳法,就是从个别事例到一般原则,从事实到理论。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个别,把理论运用于具体事例。归纳可靠程度不够,但富于创造性,从搜集到的事实出发,可以引出好几种可能的理论,相互矛盾,所以这些理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甚至可能全部不正确。演绎法把一般原理推广到其它事例,就不可能导出新的概括,因而不可能在科学上做出较大的进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受原始前提制约的,原始前提正确,结论就正确。在数学、物理、化学中,基本前提较为牢靠,附带条件可较严格地规定和控制,因而推理对数理化的发展起了更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科学中,由于每一种现象、每一个条件都非常复杂,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所以前提是不明确的,因而演绎推理不可靠。 推理对新发现没有什么作用,但在科学研究的其它方面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求证新发现。

5在科学研究中,个人判断的依据是科学鉴赏力,是想象力、直觉、机遇。唯有科学研究的技术细节,在纯客观、纯理性这个意义上才是“科学”的。尽管看起来十分荒谬,但事实上: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

6.自然科学发展四阶段理论,是否正确,能否应用到社会科学,能否应用到社会学,可以研究。从这个理论出发,当今西方社会学,在2008年之后,似乎处于危机阶段和革命阶段,准备迎接一个中国总值世界第一的新世界。当今中国社会学,总体看来,似乎处于第二阶段的开始。当今中国社会学的一、二十个主要分科社会学似乎分别处于第一阶段的结束或第二阶段的开始。

7十几年来,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逐渐取代了巴比,成为新的代表作和经典。在体例上,这本书把定性与定量,等量齐观,篇幅上大体各占一半。在理论上,这本书对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这四者的地位、作用及四者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可以说,纽曼这本书,李伯森、马哈尼的两篇文章,代表了当今美国、西方社会研究方法的前沿和高度。

8、中国总值要重回世界第一并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自主创新。实事求是,实践检验,反复实践,反复检验。一切为我所用,反对一切教条,包括所谓的普世价值。

 

名词解释

 

问卷调查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

        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实验研究法研究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实践活动,来观

        另一个(或几个)现象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变动情况,从而认识该现象的本质和发

        展变化规

实地研究法:可以蹲点,可以开调查会,可以个别访问,可以参与观察,也可以四者结合

         起来。参与观察,比如为调查农民工状况进工厂打工,或为调查监狱状况伪装成犯人 

         坐牢。

历史比较研究法 对一个重大或较为重大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情况进行比较研

        究,从而得出这个社会现象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中文推荐阅读

 

1.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        范伟达,《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        冯成志、贾凤琴主编,《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

8.        [] 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 邓津、林肯,《定性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一卷:方法论基础

第二卷:策略与艺术

第三卷: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第四卷:解释、评估与描述及定性研究的未来

10.     []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

11.     []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英文推荐阅读

 

Neuman, W. Lawrence. 2006.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6th ed.  Allyn

and Bacon.

Lieberson, Stanley and Freda B. Lynn. 2002. “Barking up the Wrong Branch: Scientific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

Model of Sociological 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8: 1-19.

Mahoney, James. 2004.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0:81-101.

Mahoney, James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 2003.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lanty, Gerard and Engin E. Isin (ed). 2003.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Sage.

Keen , Mike Forrest . 2004.  Stalking Sociologists: J. Edgar Hoover's FBI Surveillance of American Sociology.

New Brunswick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 Babbie, Earl. 2007.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1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

[2](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第6版,英文版),2010,人民邮电出版社。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5版,中文版),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李毅博士 26.8.2014 03:13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回复 李毅博士 26.8.2014 03:13
在美国《亚美导报》发表:
1.《李毅评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
原载美国《亚美导报》2013年12月6日A2版
http://yamei-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13/12/A2-120613.pdf
2.《许志永对当今世界的基本判断是错误的》
原载美国《亚美导报》2014年2月7日A4版
http://yamei-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A4-020714.pdf
3.《李毅点评左中右对薄熙来审判的不同看法》
原载美国《亚美导报》2013年9月6日A4版
http://yamei-today.com/zh/2013/09/06/左中右对薄熙来审判的不同看法/
4。《李毅有关重庆模式的三点看法》
原载美国《亚美导报》2013年9月6日A2版
http://yamei-today.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A2-090613.pdf
回复 李毅博士 26.8.2014 03:13
审核未通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7.6.2024 21:3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