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解毒中药的个人空间 https://www.kaiyuan.info/?1048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7个新发现哪一个有用

热度 7已有 844 次阅读6.5.2010 08:21

27个新发现哪一个有用

    生命科学关系到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地球的生存环境。小学的常识课和中学的生物学都涉及到它,谁能够想得到生命科学的主要内容错误百出,老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全世界都信以为真执迷不悟。地球的灾难与人类的悲剧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生命科学的错误和盲区可以归纳为27个,分述如下:

一,食物链与反食物链问题。

生物群有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他们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吃动物的动物叫食肉动物,吃草的动物叫食草动物,草和动物皆吃的叫杂食动物。微生物分寄生菌和腐生菌两类,寄生菌是变相的“吃”动、植物,腐生菌类吃植物或动物的尸体。植物永远是被食者,极少数植物吃动物(如猪笼草等),生物相吃的现象叫食物链,弱肉强食天经地义,好像没有反抗斗争。实际上不是这样简单,不吃不能活,被吃活不成,那会没有斗争?您死我活如火如荼,一刻也没有停息过生死斗争。追逐打斗躲避是明斗,仅存在于动物之间,暗斗的方式是产毒与解毒,称为化学战争,这才是主要的,存在于生物三界之间。以植物为例,植物的化学成分最为复杂,大致分为两大类——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前者是自身生长和繁育后代的需要,后者是防御武器,适应环境、化解毒物和防止动植物伤害。

但是植物的防御能力必定有限,否则就是植物的一统天下了。动物和微生物要生存,产生解毒(消化)能力是谋生的前提。同样,这种解毒(消化)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表现在动物的食源有限,微生物的寄生体也有限。

部分动物也产毒,有进攻与防御两项功能。所有动物的消化能力也可以看做是另一类解毒形式,这个问题涉及到“毒” 的定义问题,后面会提到,这里暂不解释。

寄生菌也分为两类,一类不破坏寄生体的细胞,对生物无害或有益,另一类破坏寄生体的细胞(统称腐蚀),是有害菌,对植物叫病害,对人或动物叫致病菌,致病菌的包膜含外毒素是腐蚀物质,包膜内的内毒素能够引起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以病毒的DNA为最可怕,它能够与生物体的DNA结合成为病毒的后代,由于它受到细胞膜保护,药物不能直接杀灭它。好比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里。但是,危害动植物的细菌(包括病毒)只占庞大微生物群体的极小部分,它们能危害的动、植物种类也是有局限性的。

上面谈了生物三界之间的产毒与解毒的化学战争,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化学战争。

动物以毒物为武器看得分明,毒虫产毒防鸟兽吃,毒蛇蝎子产毒是进攻武器,河豚鱼产卵期产毒是保护后代,兽类打斗时吼出的气体有毒,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明明是反食物链为什么不认识?

不同植物、微生物之间有争夺地盘的斗争,某些植物有排斥非同类植物生存的本能,艾蒿、车前草等植物密集的地方其它植物便不能生长,类似于细菌的撷抗作用,某些细菌、真菌、放线菌占优势时其它菌类不能存活,抗生素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这些虽然不能够说成是反食物链,但是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斗争的普遍性与残酷性。

低等生物利用毒物的频率高于高等生物,杂食动物的解毒能力高于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反刍动物高于非反刍动物,食性杂表明它的消化酶种类多,消化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毒物质。

生物不会停留在一个进化水平上,进化的动力就是生存斗争,除了形态变化以外就是生物化学成分的增加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的提高,产毒与解毒的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谁吃谁的关系好像没有变化,被吃的生物在变,吃的生物岂能够不应变乎。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的化石形态上找到了生物进化的轨迹,李德敏的反食物链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原动力。可否这样认为:食物链是从表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反食物链是辩证唯物主义。

二,植物净化空气靠什么?

植物能净化空气人人皆知,是靠吸收吗?朋友!考虑好以后再回答。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叶面能吸收营养成分,不等于能吸收毒气,一切结论要用实验证实。二氧化碳对动物是有害气体,对植物是营养成分,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把其中的碳结合成有机物而释放出氧气,到了夜间植物又吸收氧气完成营养物的转化而释放出二氧化碳。吸收与释放不是均等的,因为一部分碳元素被利用了。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够说明植物能够吸收毒气。我们做进一步分析:植物吸收毒气干什么用?是分解了、利用了或是排除了?利用了毒气中的那些元素或化合物呢?固然,植物体内会有某些矿物成分积存,这些积存与吸收量等同吗?植物没有排泄系统,毒物或毒物所含元素那里去了呢?

那么我们利用反证法来说明问题。

我们已经从干枯的植物中找到了解毒物质,提取14种植物的解毒物质合成一种解毒剂——《解毒灭微药酒》,此药可以化解10万余种毒物,根据是什么?

能够杀灭芽孢的药就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把腐生菌杀灭以后便使它失去腐蚀作用,对致病菌杀灭以后使它失去致病性。微生物有多少种?超过10万种吧?不同微生物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皆不相同,蛋白质也不尽相同;

对含氮、氨、胺类有毒化合物都有解毒作用,如二氧化氮、杀虫米、氨水、尸腐胺、三甲胺等等;

化解甲醛、丙酮、氯仿、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等的毒性。

怎样实验证实一药解万毒?

光谱实验,质谱实验,化学性能实验,小白鼠中毒毒性实验,气味实验等等。光谱实验比较简单易行,气味实验最简单,不需要仪器,靠嗅觉感受,具体方法如下:把能够闻到气味的毒物放在广口瓶子里,上面罩一层纱布,把解毒灭微药酒喷洒在纱布上,用鼻子嗅闻,会有两种现象出现,一种是闻不到毒物气味和解毒灭微药酒的气味,两种气味全消,另一种情况是两种气味同时存在。物质不变气味不变,这个定律是无法推翻的。假若毒物的气味淡薄,可以加温,增加毒物的挥发量。用各种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一致。

合成解毒灭微药酒的14种植物皆是对人无毒的植物,分别提取它们的次生代谢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成为一种合剂,合剂对小白鼠和人类无毒,但是对微生物是剧毒,对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解毒能力极强,以无毒解剧毒是医学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消除空气污染的法宝。

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上恒定,科学家一致认为,氧气在减少,二氧化碳在增加,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增高,对人类有害的气体在剧增,也就是令人担忧的空气污染问题,靠植物吸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呢?出路来了,就是利用植物提取解毒剂,植物是再生资源,可以人工栽培,提取其次生代谢物的工艺简单,成本低,还地球一个清新不是梦。

空气解毒剂的发现过程。

1975年为了破译《千年古尸不腐之谜》,我着手研究纯植物消毒剂,历时三年1978年研究成功,在实验消毒剂防腐过程中偶然发现它有除异味作用,鱼不腥了,羊不膻了,腐肉不臭了,许多物质的怪味不见了。种豆得瓜,无心栽柳柳成荫,除臭与解毒是同一个产品的功能,纯植物消毒剂与纯植物解毒剂同时出现了,鬼斧神工!什么原理呢?不是氧化作用,不是还原作用,也不是络合作用,是植物特有的有机化学反应,像叶绿素一样神奇,人力不可为也!中医的“四性五味”理论解决不了问题的,西医的有效成分提纯方法也不管用,什么方法管用呢,生物的相生相克理论,利用嗅觉的功能,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叫做《气味学》,请在中药创新网(www.zycx.net)上查看,学术理论栏目有一篇《走出生命科学的误区实现人类自救》一文,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漫山遍野的植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有待人们去发现。

三,凡生物皆有嗅觉,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不仅动物有嗅觉和语言、植物有、微生物也有,动物有嗅觉是不言而喻的,多数脊椎动物的嗅觉是鼻子,蛇的嗅觉是舌头(信子) ,昆虫是嗅觉是触须或是别的部位。植物的嗅觉是叶面上的气孔,微生物的嗅觉是外膜上的蛋白质,通过隧道实验可以推理微生物嗅觉的存在。

实验方法:

两个装有同种细菌的器皿分别放置在空气隧道的两端,一个器皿里是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另一个器皿里是没有产生抗药性的细菌,逐渐发生抗药性传递,两端的细菌都有抗药性,假若空气隧道用纸板隔开,传递抗药性不会发生。

传递渠道分析:

声音传播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因为纸板不隔音。

光线传播的可能性可以排除,用透明玻璃做隔板实验也不发生抗药性传递。

只有气味传播抗药性不能够排除。也就是说,细菌可以接受气味,气味是物质,产生抗药性的细菌与没有抗药性的细菌的蛋白不同,气味也不同,细菌能够感受出来并引起化学变化,所以说细菌有嗅觉功能。

生物界的嗅觉器官的结构是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隔行如隔山,我们且不去理会它,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生物的嗅觉的功能。

动物嗅觉的功能是觅食、求偶、记路线、划疆界、辩毒、识别亲族和辨别敌人,进攻或防御等。植物的五种气味语言和两种作用,五种语言是:邀请语言、警告语言、驱赶语言、求救语言、应答语言。两种作用是:解毒作用与灭菌作用,微生物的语言我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传递抗药因子。这些功能后面还要仔细解释。

不懂得生物界的气味语言就好像不懂得外语,无法与它们交流信息,不能够和它们交朋友;不懂得气味语言就不能够培育、管理、使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懂得气味语言就不能够充分利用植物战胜微生物、昆虫、空气污染,就不能构建生态平衡;不懂得气味语言就无法认识植物药的真正价值,中医药就必然停留在历史水平上;了解生物界的嗅觉功能,学会使用气味语言,才能走出生命科学的误区实现人类自救。读完全篇文章之后就会认可上述观点。

嗅觉是生物界的感觉器官之一,高等动物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器官齐全,各司其职,返工合作协调大脑完成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低等动物不完全具备五种感觉器官。植物的感觉器官的研究尚无定论,微生物的感觉器官的研究仍是空白。气味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动向。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是一个了不起的新发现,开创人类与动物、植物交流的新纪元,对生命科学研究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生物释放气味有两类,一类是非意识的释放,是物质自然挥发的结果,另一类是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节制地释放,它是生物进行交流信息活动的行为。

关于第一类情况,生物界与非生命物质没有任何区别,生物是高复合物,其气味也是复合的,同种生物有共性,同族同宗生物与非同种同宗之间有差异,个体之间也有差异,单个生物体在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的生长生活环境或生理病理变化都会有微妙的区别,这就为气味的利用提供了巨大空间。生物的排泄系统也产生气味,如汗腺系统、呼吸系统、粪便排出等。

第二类情况更复杂,是生物的自主行为,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把气味作为语言使用的,另一种是作为进攻或防御武器使用的,这在后面第八个问题里讲解。

五,任何生物的嗅觉仅有一定的感知范围,与其生存需要相关,对生存有益的物质的气味与嗅觉的关系叫正相关,对生存有害的物质的气味与嗅觉的关系叫叫负相关,生存不需要也无害的物质的气味往往是该生物的嗅觉盲区。有些物质生物需要它但是处处都存在不需要刻意寻求的也是嗅觉的盲区,比如空气和水,但是沙漠之舟的骆驼需要找水,它能在80公里以外闻到水源的方向。

生物的嗅觉器官能够感知气味,感知的范围很奇妙,与听觉器官不同,听觉器官接受范围由频率和振幅大小决定的,一般人的接受频率是每秒20~2000周,振幅大小因人而异,有耳聪与耳背之差异。人的视觉观察范围的光的波长,不能观察的短波叫紫外线,不能观察的长波叫红外线。听觉和视觉的感知范围可以用数值界定,是物理量,嗅觉的感知范围不能用物理量界定,生存的需要是决定因素,是先天的遗传基因主宰一切。正是由于这一点,生物的嗅觉对天然物的气味的判断率极准确,对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的毒性缺乏判断力,往往根据已知的物质气味的相似性做出判断,会出现误差,失误以后大脑会修正错误产生新的记忆,也就是学习提高过程。动物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够告诉同类,老鼠吃鼠药中毒以后就会告诉伙伴,伙伴就能够间接识别毒物。人类也有类似情况,一氧化碳的气味成年人感受不到,是因为闻的多了,浓度不高没有死人,婴儿对一氧化碳敏感,闻到就哭闹不止。人的嗅觉老化比耳聋眼花快。这些例子本文第十二还要讲的。

六,气味是物质的主要外部特征,是最能代表本质的东西,是生物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人类对气味的利用出于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重识书本知识而轻视动物本能,由于没有建立嗅觉科学,不了解嗅觉的重要性,造成人类嗅觉器官的严重破坏和退化,英国生物学家研究得出结论,人类的嗅觉基因有62%丧失原来的功能。本人以为原因不外乎一下几点: 1,人类战胜了猛兽没有天敌要防;2固定的婚姻关系求偶素丧失作用;3,食物不需要靠嗅觉寻找;4烹调技术掩盖了食物的原味;5,常年生活在毒气包围之中嗅觉被严重破坏;6,相信书本知识不相信自身感受。

七,嗅觉是毒物鉴别器,是生命守护神,生物三界皆如是。 气味分为两大类——香与臭。字典上的解释过于简单,“好问的曰香,与臭相反”,“不好闻的曰臭,与香相反”。为什么“香”为什么“臭”的动力没有讲清楚。应该这样解释:“对人有益的物质散发的气味使人感到愉悦,这种嗅觉感受曰香,对人有害的物质散发的气味使人感到厌恶,这种嗅觉感受曰臭”。不同的生物有自己的香臭标准,没有这种辨别能力生物就不能存活,实验称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看似简单的问题几人知晓?不建立嗅觉的科学,不相信嗅觉消息的重要作用,不保护嗅觉器官,这是人类的悲哀!

八,气味是生物三界的共同语言,同界生物之间、不同界生物之间都使用气味进行交流。

单一物质有气味,混合物质有气味,生命体也有气味,万物皆有气味。生命体有嗅觉,气味是生命体对气态物质的感受,没有嗅觉便没有气味的概念。感知气味,释放气味是生物的本能,生物体对嗅觉的利用率远远高于对视觉、听觉、触觉,人类应该充分利用嗅觉,懂得生物的语言,扩大信息来源,增加知识,增长才干。

九,不存在非气味物质,在绝对零度以上时任何物质都有分子逃逸到空气中,人感受不到它不等于不存在,而是忽视了其它生物也能感知气味。正如光有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声有次声波与超声波,都不是以人划线的。气味物质的提法不够严谨。

十,没有气味相同的两种物质,物质不变气味不变,物质改变气味必变。气味有互补性,互补气味就是能起化学变化的两种气味,一旦相遇必起变化,两种气味同时消失而产生新的气味。颜色有互补性,全色(白光)滤去一种颜色剩下的颜色就是互补色,两种颜色混合以后出现调和色,这与波长有关,气味互补没有数值关系。它的存在可以用植物的解毒机理解释。

十一,植物的五种气味语言和两种作用,五种语言是:邀请语言、警告语言、驱赶语言、求救语言、应答语言。两种作用是:解毒作用与灭菌作用。

邀请语言就是给其它生物发出请求信息,花儿开了,邀请昆虫猜谜,顺便帮它授粉,瓜果熟了请鸟兽来尝,顺便播撒种子。

警告语言就是不准碰我,我有毒!昆虫鸟兽闻而避之。

驱赶语言就是把来犯者赶跑,动物接触它或者吃了它,它的气味变浓,动物闻之逃之夭夭。例如薄荷、番茄叶、艾蒿等等植物,人手触摸它以后气味就浓烈。许多瓜果不成熟时气味难闻,虫鸟避之。

求救语言,当树木虫灾后它的驱赶气味产生不足,昆虫不退却时,遭灾树木就发出一种虫咬的特殊气味,向周围周围同种树木求救信号:大家来帮助我驱赶害虫吧!

应答语言,周围同种树木闻见求救语言后也发出驱赶气味,昆虫受不了就逃之夭夭。柳树最团结,互助精神好。

十二,动物利嗅觉达到以下目的:觅食、求偶、记路线、划疆界、辩毒、识别亲族和辨别敌人,进攻或防御等。

觅食,动物觅食靠气味是不言而喻的,鸟语花香就是这番景象。这种能力很强超乎人们想象,可以远征记公里。骆驼可以在80公里闻到水源。野猪能够闻到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茎。

求偶气味是雌性动物发出的雌激素,仅同类的雄性动物能够闻到,传播距离与动物的分散度有关。记路线、划疆界、辩毒、识别亲族和辨别敌人,进攻或防御等是常识,不必赘述。

十三,  毒与非毒是相对的,不能以人划线,不同的生物物种有不同的毒与非毒标准,能消化吸收的物质叫食物,无毒,不能够吸收或吸收后又能够排泄掉,且不影响生理功能的叫无害物,能吸收会破坏生理功能的叫毒物。毒与非毒是相对的,还表现在与人体的耐受性有关,表现为特异体质和过敏体质。物极必反,酸性物质是人体需要的,酸度过高会腐蚀细胞和破坏电解质平衡。食盐是人体需要的,咸极则苦,细胞内外盐分要平衡否则细胞会失水或膨胀,有益的物质过量反而有害;

十四,消化是一种特殊的解毒过程,消化酶可以称为解毒物质。消化酶少了不仅影响吸收,腹内食物会腐败变成毒物。食源广的动物标志它进化程度高,食源窄的动物标志进化程度低。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表示它的生存能力强,解毒能力强,进化程度高。羊吃百样草,它的适应能力就强,防病能力也强。这是一种新提法,把灭菌和消化并入解毒范围。

十五,产毒与解毒的斗争贯穿生存斗争的始终,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达尔文从化石的形态变化中找到了生物进化的轨迹,笔者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斗争使用最多的武器是化学武器,形体变化、组织器官的增加与完善看得分明,前者瞬息万变,后者历经沧桑。微生物个头小,变异快,变异就是进化。

十六,味苦性寒的中药材抑菌灭菌力强是一种误解,生物碱味苦性寒,对多种动物有毒,出乎意料的是芳香植物反而抑菌灭菌力最强,这又是作者的又一个伟大发现。中药研究搞错了方向,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用错了药,所以中药斗不过抗生素,其根源就在这里。这看似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殊不知它是中医药史上的里程碑,口头禅“芳香开窍”迷惑误导了中国人几千年有五千年中医药历史的中医药没有产生消毒剂,也没有出现抗生素,西药抗生素把传统中医药打的落花流水,几乎赶下了历史舞台。不无遗憾的是,无毒的全谱的不产生抗药性的植物抗生素出现33年,竟然不能够被批准为新药,因为它违背了中药药理,超出了药典的规定,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论等等中医经典里没有论述。可惜呀!万物之尊的人类竟然没有植物聪明。

十七,植物是最好的防虫灭虫药。利用植物的气味驱虫是最好的农药。昆虫和大动物一样都是利用气味辨别食物的,若把它不吃的植物打成浆喷洒在要保护的植物上,会飞的昆虫闻之而逃匿,不会飞的拒食饿死,无毒农药就是漫山遍野的草木庄稼。一种植物的防虫能力有限,多种植物就能够合成广谱农药。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害少,混交林少虫害,单一树林和农田虫灾多,缺少不同植物联防之故。

十八,动物和微生物对单一成分毒物容易产生适应性,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失败的根源即在于此。单一成分的药物容易产生抗药性,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的抵御了病虫害,动物吃植物吃者恒吃,不吃者恒不吃,这样才保证了生态平衡。

十九,解毒药物能杀灭体外的细菌病毒,也能杀灭体内的细菌病毒,通过临床证实,体内消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化学高水平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但是不能够用于体内抑菌或灭菌,不能够当抗感染药使用,抗生素的作用不是直接杀灭细菌病毒,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撷抗作用控制致病微生物。植物消毒剂是利用化解致病微生物的毒素的原理杀灭微生物,可以用于体内灭菌消毒,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药物,从此,消毒的概念就要更新了。为医学开辟了新纪元。

二十植物之间也有拮抗作用。当有些植物在一个地盘占优势时,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长,如野菊花、艾蒿、车前草等。这与细菌间的拮抗作用一样道理。起拮抗作用的物质不是单一化合物,把它提纯为单一成分后撷抗作用不能持久。抗生素的发现和利用带来的利弊难以评说。细菌间拮抗作用犹存而抗生素则严重失效,可见药物提纯幷非良策。

二十一,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进化分野过程形成纲、目、科、属的亲疏关系,微生物当中有亲属关系,所以用细菌制细菌不会有全谱抗菌的。

以多种植物的制剂方可以全谱灭菌。对微生物是致命的物质恰恰对动物无毒的植物制剂,人们把“毒”的概念理解为单纯对人有毒,把“无毒”理解为对人无毒,忽视动物与微生物的差异,所以医学研究进入了死胡同。

二十二,嗅觉不会疲劳。把“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解释为嗅觉疲劳是错误的,因为嗅觉的产生是化学反应,当大脑接受一种气味信号一段时间之后,这一信号就自动屏蔽掉了,准备接受新的信号,当老信号的强度突然变化时,大脑又会做出反应。视觉疲劳是因为长期注视目标造成的,视力不专注眼睛不会疲劳。

二十三,气味是一种分子波,具有波的三要素:发生源,放射性,可接受性。传递速度与分子量成反比。受风的影响,但是能逆风传播。气味是一种分子波,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与光电磁波或声波都不相同,这两种波是能量波,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气味波在真空中是扩散,速度最快。

二十四,味是一种感受,气味是嗅觉感受,口味是舌头味觉的感受,品味、滋味和韵味是心灵的感受,都是气味的“味”的延伸。

二十五,气味与口味的关系。两者同是感受,同是化学反应受体不同。舌头辨营养,鼻子辨毒,鼻子为口把关,食物进口以前鼻子先闻到味,难闻的东西就拒食,鼻子长在口上方即为此。猫、牛、狗、猪的嗅觉区延伸到鼻端,表面布满粘液利于扑捉气味分子,温度低减少粘液挥发。食道与气管为什么要有交汇处会厌?已经入口的食物或咽下的食物有怪异气味时,气味可以通过会厌到达鼻腔再次感受有无毒性,决定吐出或呕出,这叫二次把关

二十六,香与臭有量的界限,香极则臭,臭味极淡则香。麝香近闻极臭,远闻则香。柳桂花开花季节树下臭如大便,远闻芳香扑鼻。化工产品香蕉水淡时香浓时臭。

二十七,癌症因毒而生,癌症因毒解而消。

正常细胞受到毒物攻击有可能造成细胞繁殖机能失控,抑制细胞繁殖的功能丧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即基因突变。体外实验证实,用广谱解毒剂浸泡过的离体癌组织在培养基中不会增殖。临床实验证使用外擦法法可以治愈体表癌症,用雾化吸入法可以治愈肺癌,用灌肠法可以治愈肠癌,用内服法可以治愈体内癌症。解铃还得系铃人。

 

 李德敏  xflidemin@yahoo.com.cn  qq759649177  电话0377-6896228913523673781

www.zycx.net  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学研究所。办公电话0710-3515449

 

给全国大学校长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校长阁下:

贵校的学生在入校以前都在高中学过生物科学,教材里的错误观点会贻误终生,不论学生现在学习什么专业,生命科学的误区像病毒一样不断侵蚀他们的机体和麻痹他们的神经,阻断了接受信息的渠道,必须指出,嗅觉获得的信息远比视觉听觉获得信息的总量要多,因为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比学习一门外语有价值,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健康是事业之本钱。希望贵校补上《气味学》这一课。一篇短文,两小时课程。每个学生会感激您一辈子,阁下本人也会受益。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5.2024 07:1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