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东西两厢谈之一:东西,越来越一样喽!
[打印本页]
作者:
欧洲新报
时间:
13.10.2009 15:10
标题:
东西两厢谈之一:东西,越来越一样喽!
本帖最后由 欧洲新报 于 13.10.2009 16:13 编辑
' Y; Z0 x! j% d% t+ [
. A+ W% q# f0 V, Q( a- k
林栋甫3.jpg
(47.71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13.10.2009 15:10 上传
林栋甫
是个很“个”的人。
, f) u( X8 D X- N* v
外形“个”。清瘦高挑,患过小儿麻痹症,左腿有点瘸;喜剧明星脸,缀着两撇小胡子;光头铁青,皮肤黝黑,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拿捏着尺度,穿的得体讲究,时髦光鲜;加之烟斗在口、酒杯在手,五十多岁“高龄”,却一直把持着上海滩女人眼中“品位男人”、“新好男人”的大位。
P, u9 G8 q m: E" w
思想“个”。与画家的梦想无缘,便当过工人、做过教师,从译制片演员切入到艺术行,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记者、演员、节目主持人,甚至开起了不错的饭店、酒吧,七七八八的身份重合交错。经历,决定了他的深邃、睿智。
7 G% F2 B) `# Y% {7 d
行动“个”。“努力工作,为了休假。”每年携娇妻乖女来欧洲游历,偏爱德国汉堡,一待下来便十天半月走不动,而不在乎别人狐疑的眼光:德国好玩?
5 a# \! m. Z, w3 i: h7 i1 H
走地久了,故事也多。故本报特邀先生在此开栏,讲讲中国的、外国的奇闻趣事,权作为生活加点佐料。
$ D/ ~6 l9 W+ \& ?
——本报编者
) w: ` _9 t9 U" z. h
8 s4 P- n# o+ v6 D: S
东西,越来越一样喽!
6 Q- ]7 [, L2 b# C) B7 L: J
林栋甫(中国上海)
! S6 j$ W0 C3 H1 u* M! ]
. v( v4 R) N5 \' l- M
其实,我没有给自己一个沉重的历史使命,多到西方去看看、比较一下东西方的差异。就像村里的人要进城、城里的人要下乡,基本都是吃饱了撑的————出去寻找自己身生活中所欠缺的。
+ K4 p8 a& a1 f0 `+ v# o
我虽常常到西方来,但就不愿去泰国、越南等。为啥?稍稍有些伤感,经济、文化差异使得这些国家国民在西方人面前不自信,大街上有太多在被亚洲穷国宠坏的“洋人”:满嘴俚语脏话,随意闯红灯;拎着酒瓶、短裤背心,炫耀出身上一处处纹身,左拥右抱地搂着亚洲姑娘……看着这些,我很不舒服。
! W7 ?$ [ g, u$ D
我喜欢到欧洲这些地方,当地人自信、自然地生活着,不会因为游客的到来而打扰到他们的生活轨迹。他们能去的地方、能做的事情,游客也可去、可做,当然你要有足够的银子。我说不出东西方有多少不同,因为人类的基本情感是相同的,打一下都会痛、刺一刀都淌血。
+ d6 V5 _4 @' T3 j c& D2 Q0 e
可能是做了多年配音演员的缘故,对西方并不陌生。在上海开第一间酒吧的时候,所有光顾酒吧的老外们,都觉得开酒吧的不是外国人、就是外国回来的人。其实,那时候我还没出过国。可见,东西方人对生活的感觉和追求,常常相通。
0 m" f& n- }% u+ B! l" n3 L
尤其现在,东西方越来越融合。虽然在上海,但我们的房子不再叫斜土路
97
弄,而改头换面为泰晤士小镇、罗马花园、佛罗伦萨公馆,房地产楼盘广告上恨不得把中文都写成拼音,来标榜自己的高贵和洋活;今晚没什么吃的,全家就商议:我们去吃西班牙餐好了呀!
- ?( }2 y; ~0 V N _
在西方,餐厅多是安全的、安静的,昏暗的灯烛下食客们小声地交谈和用餐;而中国,餐厅里永远热热闹闹、喧闹熙攘。为啥呢?因为西方人手里都拿着刀,“守卫着”自己的盘中餐,所以气氛低沉紧张;而中国人,都忙着用一双筷子灵巧地给别人夹菜,所以气氛热烈喧闹;西方的餐厅里,现在都不能吸烟了,其实大可不必,执了刀叉之外
,哪还有一支空余的手可以拿烟?
. m; L9 `6 D, J
虽然说不出有什么不一样,但走久了、见得多了,你会发现还真不一样,起码是对人的态度。欧洲人都愿伸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明白别人也要伸展个性,而伸展个性需要空间,所以大家都会相互留个空间,就构成了彼此的尊重。
% r5 h2 J2 E+ w5 g# G
在中国,目前我们很强调法制,那是因为我们的法制还不够健全。但即便法制健全了,也还不是一个高级社会,因为法制只能维护和规范一个初级社会,而对人性、个体的充分尊重和爱护,才会达到一个更高级别的和谐社会。
3 m; q) C/ o( g3 j0 y3 t: v* A; y
9 l, R- X) U/ C' W g
我享受自己的生活
% Z. N2 R' t. W3 M' D9 D [0 B
连续十六年、每年都到德国、欧洲来休假,这种生活方式恐怕是多数国人都不能理解的。但我并不考虑别人如何理解,如果太多地考虑,我们就丢失了自己;庆幸的是,正因为太少考虑这些、所以更多地留住了自己的生活空间。
0 e0 q$ `$ o; v3 C( K& d
我跟太太的生活态度很实在:努力工作,为了休假。休假,我们享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首先,离开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基本没人再打电话烦我们了。另外,我们努力工作、攒点钱,基本都花在休假上了;回家以后,再接着努力工作,为下一个轻松的假期做准备。
, N1 k8 W9 n( }: y9 q7 t
人们会觉得,你们的生活方式怎么如此奇怪?我会回答:我们休假,一定是寻找自己生活环境中所没有的东西,好的空气、自然环境、人文气息……比如,我们每年必来的汉堡,走路不出五分钟,肯定就能找到一个安宁的地方,草地、水流、花朵、丛林,可以让你独享;而这些,在国内高楼林立、道路交叉的环境中,你很难寻到这份适意和安宁。
& A2 {5 H, F2 C7 u7 k$ ]" O' W
很多人会问我:你到底在找什么?我想,其实,就是寻找一份久违的轻松自然、舒适快乐,就是在简单地享受生活。
; O! F5 z( z! { j3 U
我不想为P&C、 ANSONS做广告,但第一次进店挑选服装时,一个50多岁、穿着同元首一般的绅士店员接待了我。他礼貌地问:您是不是随便看看?即便随便看看,这里也不是您的尺寸,您的尺寸在那边!在他的引导下,我发现了94号这个尺寸,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我林栋甫穿着如此好看的西服,简直天衣无缝!而且,在今后好一段时间里,我留意了世界各地的时装店,只有德国才有这个贴身的94号。这个,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享受!
( w; P" h( g1 J) N
) E c" f1 _: ^4 H
在德国,朋友不是宣布的
8 y1 ` M9 O+ E& ?* O3 H0 }9 Q# U% p o
同一个美国人交往,可能在一句悦耳的话之后,认识仅仅两分钟的人便会紧紧地搂着你说:你就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身体!
* h: s8 y7 D& _. w* k* U
认真的德国人不是这样,他们同你作朋友不需要宣布,而会通过一系列普通的接触接纳你成为朋友。他们会邀请你到家里吃饭,会介绍家人朋友跟你认识,会拿出家里珍藏的老照片和你分享……而且,一旦接纳你成为朋友,就会是恒久的、忠诚的。
c3 n1 E/ m7 U0 b2 V
我所接触的德国人,让我感觉到:他说的,是他想的;他做的,是他承诺的。可能我们中国人太多地警告自己:不要轻信,不要轻言,以至于我们对谁都要留一手、防一脚;不管谁对我们好,我们都会心中生疑: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为什么啊为什么?即便这仅仅是个善意的友好,我们已经不能接受仅仅是因为好感而简单产生的友好了。
( [: C' a2 W5 L7 e) z' i6 Y: N! n- G; g$ b
而在德国,他尊重你、欣赏你,然后就会把你当作朋友、愿意为你做许多事情。
0 r0 `4 ^5 o8 W4 F @" z. d
A) J' T" y# g
“同同”的故事
* ]9 V/ _- I4 K7 n6 p7 `
旅途,总少不了故事。今年的旅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几天前在汉堡经历的,那盛大的、欢愉的同性恋游行。
! a G5 m( {9 m0 m' I5 p
我莫名地冲动着,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生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个性都得到了自由的伸展,他们有这样一个节日、那么的潇洒和快乐。老实说,我体会不了同性恋的生活乐趣,但我尊重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乐趣。
_9 E5 n# y0 V* }7 M( }. C
在路边,看到一对对同性恋人相拥、相吻着走过,一辆辆彩车开过去,路边围观的人们随着音乐扭动身躯、欢呼祝贺,我感动的要流泪了!他们同样获得尊重,同样享受社会的权力和义务,我觉得特别欢喜。他们没有被社会所遗弃,而且勇敢地站出来声张自我,值得从人性的角度来颂赞。
$ h0 C1 H, y8 W. u! B; X8 |
经历了那天的游行之后,我们全家人给同性恋者取了一个亲切的昵称————“同同”。我们期望天下的每一个人,都能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作者:
kaizuan
时间:
19.10.2009 15:30
本帖最后由 kaizuan 于 19.10.2009 16:34 编辑
2 s- z; w, K* g0 C
) f o! M' L' Z, t1 K$ f
给你一根中指怎么样?德国人会在你落难时踩你一脚,这就是你所谓的真朋友。。
( k w1 q* H7 |) J& B* b" T0 |
林栋甫,上海人,知道。
作者:
JIMMY_ZHANGMING
时间:
29.10.2009 13:07
honestly, you are quite a character, even though I don't agree with everything you said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www.kaiyu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