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慕尼黑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 Munich)再次邀请到摄影专家吴敏安老师与慕尼黑的广大中国摄影爱好者们进行交流。& _" h9 q; ?3 x# i( f
3 D) ^0 Q/ E& v; k
上个月28日,不少慕尼黑的中国留学生有幸参加了由吴敏安老师关于摄影设备器材及其使用的讲座。这位在德国从业多年的专业摄影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精彩的讲解给参加的同学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本月18日,吴敏安老师受慕尼黑学联的邀请再次开讲,主题为摄影的审美鉴赏与创作。. a+ U2 G# u5 ^/ |0 G& o
, [/ f, j* g6 V9 [这次讲座的主办地仍然在慕尼黑工大的同一间教室,尽管慕尼黑学联根据报名的先后顺序及对讲座的意见建议对参加人数进行了限制,但是实到人数仍然远超过名单上的人数,大家的热情可见一斑。6 w; X `1 I) [* m9 G
7 P/ o9 i1 H* G$ A% x7 ]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吴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早期的摄影作品,之后吴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摄影创作的三要素,最后吴老师向大家拿出了自己的一些近期作品现身说法。
2 B; M1 \/ q! ~$ j1 s9 v0 T! j* V# n
在第一部分,吴老师向大家展示的大多数是纪实作品。精准的曝光,鲜明的层次,和谐的构图让大家马上感到专业水准的与众不同。吴老师还把上次讲座上为大家拍的集体照经“移花接木”的处理之后大幅冲出,给大家做了展示。9 w: T# j8 M* n
6 i3 q7 ?( z9 Y# k6 X第二部分是关于影调、构图和内容这三大摄影创作的要素,虽然理论居多,但经吴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不觉得枯燥。同学们不仅认识到这三要素对观看者欣赏作品的重要性,更学到了怎样在摄影创作中主动地利用这三要素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8 [+ T* T3 L$ x. o
( T4 @2 Q, k! @* o! l l 接着在第三部分,吴老师把自己参加一次摄影评委会评比的作品拿来给大家一饱眼福。这些作品与之前的纪实作品有着截然的不同,那就是它们作为艺术摄影作品包含了大量作者本人的观念。“同样的作品你们之前肯定没有见到过”吴老师很自信地说。确实,画面脱离了具象的景物,抽象到一定的程度,并加入了大量的个人色彩,成为一种他个人的“视觉符号”。, K9 ?# Q/ |& r" c# ^ }
. d2 ^/ ]5 O8 ?% u/ O2 q
+ p @1 p0 w' U1 I4 f0 w “我眼中的拜仁” 大型摄影展览预告: m5 d b' w" ?9 X5 M% p
* f ]1 i- p+ ?. W) Z* p1 ~ ?1 o: R q0 D2 U
为期各三个小时两次讲座在众多参与者的意犹未尽中告一段落了,而我们也仍将继续努力更进一步满足大家对摄影艺术的热情,让更多的人更加痛快地过一把瘾:由吴老师牵头,CSSA-Munich慕尼黑学联及其他相关机构联合主办的摄影展览已经在酝酿和筹划之中,其主题将定为“Ich bin in Bayern”。
& C" c8 Z1 D$ L
' X5 I) Z7 ]" d: z& p) j( v( k 此次摄影展览将有可能得到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Hanns-Seidel-Stiftung 以及其他一些著名公司的支持与资助,它将面向所有在巴伐利亚州的学习、工作或居留的中国同胞,在“Ich bin in Bayern”这样一个主题下,旨在通过镜头及画面展现我们中国人眼中的Bayern。我们欢迎和希望广大朋友们届时拿出你们过去,现在及不久将来的作品,在这样一个专为你而设计的舞台上表现你的思想和视角。展览之后,我们将力求能够在精选作品的基础上编成画册出版发行。
( I' T R u& U
7 R- k$ k# k5 U 展览活动正在紧张筹划和预备之中,具体的安排我们将在稍后公布。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对这一想法和计划献计献策,让我们一起做得更好。9 T! ?6 l! ^% S. [) C& Q
) L# ~ q5 Y9 a+ H9 X慕尼黑学生学者联合会
: d+ W( D+ y J4 R8 s5 H: D: `CSSA-Munich e.V.4 H, ~3 f1 n; j h% A5 l A
6 X3 B9 I4 p$ j4 W r0 I x8 Q, Q
/ j$ S9 [' L$ N1 d8 e! T
: F! N, R3 G5 b+ x[ 本帖最后由 慕尼黑学生学者联合会 于 20.8.2007 22: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