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宜早不宜迟———欲以减税提高薪资* n, v( @7 ^% g- `
; V8 j5 P& r/ |* Y- |
) V+ q+ m- {0 s8 z/ I* B
; X& n ~8 v2 a9 n5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闻世震、吴晓灵率调研组兵分两路,分别选取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省市进行密集调研。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分别展开调研。/ ?& F! ?; K7 H" d }5 p
, d9 U. |. j7 l1 N随着调研和各部委讨论的推进,本报记者从相关部委了解到,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已接近完成。
! H* c% E9 a# j/ v( ? 0 w4 k8 T: J& ?2 L6 A0 v; {1 z* y& t
“目前,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制定者更多关注初次分配领域。”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名人士对记者说,改革方案将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市场对初次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 t& D( W6 H9 c1 l) R3 Y2 t! T7 ]
4 X0 m5 S8 f! o3 }$ m: S吴晓灵曾透露全国人大调研的一个重要结论,即建议减轻竞争性行业企业税负,腾出空间给员工增加工资,是为“化税为薪”。记者从人社部得知,此建议亦得到部分部委官员的赞同。3 B4 M; \, w3 t) r! u" c: ^" g
) S! a. R! u: o$ Q( q
建议也引发各方热议。记者近期在企业中调查了解,大部分企业主认为目前税负过高,因此对于减税表示赞同,但觉得“化税为薪”的操作性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则对企业能否自主加薪、及“税转薪”的落实监管心存质疑。
# T! i! S* p, A/ I% {: ?2 G% B
' y' k5 Q8 k! A9 V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则向记者提出,应将“化税为薪”流程倒过来——政府应鼓励企业增加员工薪酬,并据此对提薪的企业采取税收减免,是为“提薪让税”。! C7 o( M% n. A r2 \" h. f2 l* [
- \' r, v4 z6 ^' W5 D& q' N“‘化税为薪’的自主权在企业手上,但‘提薪让税’的主动权在政府手上。”叶青表示,应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结合起来,并行不悖。2 D9 m q0 Q9 \1 x* g/ w
' R" Z' P5 x; }% Z1. 企业税费之重8 i( Y% J* L$ G! K
4 S: i9 u. L- T! G“结构性减税对应的往往是结构性增税。”苏州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因应对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税收征缴的力度。/ |) N% b4 f# e, b( l/ H" b1 h' h
7 D2 Q0 [ Q8 X7 y刘经理是陆家嘴核心区一家公司的老总,说是老总,其实手下就四个人,他的业务却遍布整个上海,甚至很多海外客户:因为他的业务是帮人注册公司。
6 ^6 q; @' z! |: a7 e& w* I 4 v+ e% Z7 N& }$ ]- o6 c9 S; ^5 g
这个地道的上海人有一句口头禅:生意不好做,该省的就要省。# Y r3 O7 o) A
7 J& ?$ K8 N2 B0 G) O6 k
他说的省钱就是指“如何逃避重税”,在其看来,这也是注册公司的各类老板最关注的问题。: H5 c4 _+ `2 ]; D" U" Q$ K4 n
7 O1 A9 Z. t0 C' G& g x B
也正因为此,刘经理对上海崇明、松江、嘉定这些偏远地区都非常熟悉,因为“在那里注册公司可以少交很多税。”+ n* F1 g: q* i7 r8 O0 V, D }, ?
4 o- k" `2 V' O9 P# v6 |: x
按照刘经理的一般做法,他总是劝客户注册在郊区,因为市区税负很重,“做贸易的客户我都劝注册在香港或者英属的一个维京群岛,那里税收更低”。, b5 t! C& \1 J+ C
1 G* I- v% V) y |$ G" M( A& i! ?
在刘总看来,国内的企业税负的确较重,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以前私企普遍采取一些方法避税,但现在上海全部在推行税控机了,很难操作了。”
M# `0 b$ x0 ]& T/ k2 Z: P/ U+ d 4 y# G+ w) Y5 b1 r
事实上,不仅仅是刘经理所说的中小型企业税负严重,大型企业也普遍反映税费严重。$ k3 q! f P" _
2 s& p6 e9 q6 k4 }
淮南矿业集团是一家大型企业,是全国520家大型企业集团和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在册职工高达 12万多人,直接从事工业生产11万多人,工程技术人员3377人。
* v- ?3 z/ G( c / P" M/ z! A% } s
在安徽省政府官员对淮南矿业集团调研时,据一位参与调研的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淮南矿业集团方面反映税负较重。
3 w( o9 x% [% T/ z! z0 u# d# n* l8 U & u0 L0 I4 k' l, R0 T& i, S
“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加工制造等行业,起到积极的减负作用,然而对采掘业特别是煤炭行业不仅没有减负反而在增负。”淮南矿业方面如是说。 r3 B! r. v) |. T
+ |% ]* Q4 C& w+ v: E( U1 \2 x
这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增值税允许抵扣,加工贸易企业有进有出,有进项税也有销项税,两项抵扣,实际缴纳税负理论上可以是零;而淮南矿业作为资源类企业,其煤炭等是产品,不是买来的,销项税多,进项税少,基本无法抵扣,实际税负就相应加重。
+ e3 t3 _/ t- c9 O7 Q# h2 w% P% T , \, I# W/ E# f: h [$ M
据全国人大代表耿加怀公开的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增值税率仅为3.41%,而其调研的十家煤炭企业实际增值税负更高,2007年、2008年平均实际增值税负分别为10.4%、10.7%。- O# U/ V- @( V3 r$ o. [5 G
4 j5 x0 E9 W/ x而到了2009年之后,煤炭企业税负进一步加重,到了2009年,税率上升到了17%,这就使得煤矿企业税负压力大了很多。
4 r$ L9 F7 s" W* j
7 W" }, y% `- U4 R7 a4 K0 a“结构性减税对应的往往是结构性增税。”苏州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因应对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税收征缴的力度,使危机中的企业苦不堪言。& C8 f& t8 U% H3 u8 B
$ d0 J7 S& ?1 O1 C. U7 Q
此外,在人大财经委和人社部等提出的调研建议中,更多的是提出将税负降低,以促使企业提高工资,并没有提到企业的“费负”,这一块也是企业的负担大头之一。
0 T8 a/ u/ w1 S1 o 7 l$ Q( t( K% t( D& u& }
不为外界关注的质检给部分企业带来的负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0 i" O" h5 K3 w2 ?8 A ) O0 e5 H1 v' z- r' C1 G
华东地区某省组织了政府人员对下属国企进行了常规调研,结果发现企业竟然普遍反映质检“检测过于频繁,检测种类过多,收费过高,企业不堪重负。”+ \' E; ]/ a) R; c9 `
# n- c. X* g$ a$ _7 v, Q, j
这次调研有一个结果:生产型企业中70%的企业反映质检部门的问题,一是检验检测的必要性,二是收费的合理性,而这两者都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g5 Q1 m7 ^) ?1 q& i v3 B
1 x9 W' m" j. n0 L“一个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企业,一年的各项检测费用上百万,质检是我们这次督查中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部门。”参与其中的一位官员如是给本报记者举例说。事实上,仅仅将税降低只能部分降低企业负担,而更大的负担则是企业的收费负担。# @4 F/ f3 F0 h; K$ Q- p# {0 d7 w- U
7 c) l# W+ a: h+ `; n8 f. l
“费不规范的多,企业不可预见。企业预算中无法准确计量,而税,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做好预算。”上述参与调研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
% P, p( Z5 X. J, T# E% B + D c J" o n |5 Q
即使对于再严格的税收,一般企业都有相应的合理避税手段,但对于收费而言,则企业根本无法逃避。
% H. T; {" p) t. r
5 A* `5 \' D A$ o6 k2 i1 [3 g2. “化税为薪”实操:如何让左口袋的钱到右口袋?; k _ c2 w7 [: T9 o: k. D
! j* Y1 `/ C# Z& R; ]6 q
接受采访的几位官员和学者均认为,吴晓灵等人的建议很好,就是左口袋右口袋的道理。但问题随之而来,谁能够确保将左口袋的钱就真正能够转到右口袋呢?
0 S& j2 z3 T2 \5 k( R `+ P 6 X p: w5 _3 j# q( Q0 ~5 E
初次分配领域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配调节,同再分配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分配调节息息相关。而后者的制度设计,往往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 P# L9 M) d) R/ }! Y# g4 U( T ' d# s( v* @* l& x: Y' O/ w6 E0 Y4 h
对于“化税为薪”的方式,常州市红阳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蔡女士表示,根据她的经验,国家减税幅度不可能太大,而政策到了中小企业层面上效用就更小了,在企业其他成本都在上升的时候,企业会否有动力给员工加薪,存在疑问。2 f# |" B: D: _& \$ M
: g% N- `7 t$ H, U* l6 _8 Y
蔡女士的公司是按照计件方式计算工人薪酬。在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下,提高计件薪酬即意味着直接提升产品制造环节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提升薪酬,就意味税收要有相应的返税比率,而这个比率国家一般是不可能为企业根据其制造成本而单独制定的。" G4 \% u* w7 E6 v8 f# c; ?
3 }3 c; @& c; s3 y6 R' h- a“我们规模小,税收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相应的减免空间也不大,但是如果强制提高工资的话,我们的成本压力就会增加很多。”蔡女士说。 p& d1 J' z9 a2 ]: G: p. e
; r2 W+ ?& f9 ]8 e
而且,大公司是按照制度化的管理,返税程序容易操作,中小企业比较灵活,业绩起伏很大,不好计算和操作。
: ]( }5 Z& B9 c6 ]8 E f/ i' A
/ w+ f' x7 t2 U5 P“‘化税为薪’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大型公司,特别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型企业。”蔡女士说,大型企业一年税收上亿,按比例进行税收减免后,就有很大的数额,而由于大型企业的业绩相对稳定,因此将减免的税收拿出一部分改善工人薪酬,可行性较强一些。* n9 `1 b- _/ y5 A* i* d4 k6 W& }
不过,业界担心,由于大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很大,如果仅在大型企业中实行该项政策,又会引发社会对于垄断国企本已高企的薪酬水平产生质疑。
& L# U7 H2 O7 c" h, ]& G9 D7 ?
1 u. l. a" s5 z! o' T7 |: A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则对企业能否自主减薪、及“税转薪”的落实监管心存质疑。
5 }3 C# c% d' I ? 5 A: r. y) k! U" @+ z: A
江阴市宝宏毛纺有限公司业务部门的一位员工表示,目前的收入结构是基本工资加提成。“工资归工资,税收归税收,减免税收只是减免公司老板的税收。”这名员工认为,最后能否体现在提升员工工资上,很难说,不太可操作。
! q j, T) T% [$ r
' f2 [8 R6 Z& V& r“交税是强制性的企业交税,但加工资是企业自主的行为和权利。”他说。2 Y6 @4 T8 e% [5 `2 `7 W: ^
5 a, P2 E6 _, ~: t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同意通过初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思路。“政府通过减免企业税收,在初次分配环节,少收一点,给企业多留一点,让企业有动力为员工加薪。”
4 c! R$ b' r4 M& ^9 x $ b" [8 O2 X* H! A( }; g# Y7 @) n
不过他同时强调,这有两个前提,首先政府要有意愿和决心为企业减税,第二政府监管不能缺失,这个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6 t, ?/ x) c6 p9 N! e5 z2 ?3 Q- i- L
( t# O2 b/ t% C' C接受采访的几位官员和学者均认为,吴晓灵等人的建议很好,就是左口袋右口袋的道理。但问题随之而来,谁能够确保将左口袋的钱就真正能够转到右口袋呢?由于税收是再分配,工资等是初次分配,而事实上,正是现实中,初次分配主动权太多,部分导致工人工资一直上不去。; ~/ ?3 T) \1 B6 x! q
1 q8 C1 u4 {5 A# ~- q
一位官员就对本报记者举例说:比如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行往往靠企业自主执行,但很多企业根本不执行。
: ]9 K/ \; J9 p0 I, ~+ F
: T% A. e _' \3. 主权落在政府:“提薪让税”比“化税为薪”更好操作?
, z1 Y/ b0 V B ?) }* r% K' f
9 g4 X$ s: u6 }“化税为薪”的自主权在企业手上,但“提薪让税”的主动权在政府手上。这是根本区别。
6 n. ]1 ~1 T& B; @" m+ a/ I
$ e- k' n# b1 i7 ]$ b3 P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由于政府掌管再分配而非初次分配,“化税为薪”的方式不太可行,还不如直接提高基本工资、并减免个人所得税的效用大。" E5 ^% h+ X, i+ T' s z
! T9 P* v4 X) V l: W/ k3 t s/ O“或者,将‘化税为薪’换一种方式来实施,鼓励企业增加工资,然后根据工资增加的幅度酌情减免企业税收。”叶青认为,改为“提薪让税”的方式,操作性更强一些。
5 e5 J" ^8 R8 `9 _+ y/ H
- u6 A2 U8 A0 u) j! f( ~' z! S“化税为薪” 的自主权在企业手上,但“提薪让税”的主动权在政府手上。这是根本区别。
& i* i4 r" q( E. n1 K) `
1 d3 a- n* X, p此外,叶青建议,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通货膨胀的速度,每年调整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 k6 X3 }) C9 p0 |9 I
+ n, N* u5 [0 {5 e( ], Q
目前,上海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达1120元/月,但其他地方明显过低,比如深圳才900多元。
2 ]# w. [/ f8 Z m, j3 h3 x& R
5 [6 n5 l5 z( m5 e2 l3 R“要让工资跑赢CPI,否则即使收入实现倍增,也仍然无法完成分配改革的使命。”具有统计学背景的叶青强调,要将最低工资标准同通货膨胀率相挂钩。* ?/ N/ P& P2 Q* ^ U; r
( |# E! h, [3 G* p* r2 ?2009 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27.68% ,同年中国GDP增长8.7%。去年,官方报告的CPI统计数据是-1.9%,但是从货币发行量和乘数因素考虑,过去不少年份的真实通货膨胀率都很高。3 e5 g4 U: ?. y# g/ h
3 t# C: H: I) n' V" h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殷醒民亦认为,实行收入倍增计划的前提,是看是否挤掉了通货膨胀的水分。
( A: l) Q# _/ k, }7 ~7 U! W
5 z: Y8 `2 I0 b {6 [除了跑赢CPI,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居民收入还要跟上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步伐。
/ q' E$ Q0 Q: d1 |) t # _* f( Q7 ] o
湖北省统计局对近年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与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幅度进行调研,结果发现,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地方财政的增长。
( U: q1 g# g4 k: S0 `6 P
+ Z% R8 y! Y4 g2001年—2007年,湖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为 15.6%,而同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4.7%,滞后于地方财政增长0.9个百分点。7 A: j7 C g7 O' q
# B! q+ Q( {: ]; P( {! M9 j( L4. 破局之路:中央要多切出一块?7 o7 C( F) ~/ J5 c# ~
! {+ Z$ f$ o* J* X“拖得越久,改革的边际效益就会下降,到时候想做就更加困难重重。”这位官员表示。7 X d7 i1 |! a8 i, M& _
+ j, `9 F. i& s. n- m
从今年“两会”前中央提出研究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起,已将近半年时光。( g, I; E4 D2 t( I
9 K- ?3 z0 D& b% Q/ h5 g1 [随着最近人大、政府部门的密集调研,社会对于改革的期待重新被推上浪尖。但这项已在事实上纠结多年、进展缓慢的改革,如何破局成为关键。
0 b4 c a" \3 B: _ 6 f' n' l& m7 v+ [2 H9 z&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认为,改变分配制度必须从经济运行机制入手,先转变发展战略,继而进行制度改革。+ T X1 I- y# O+ p
$ v5 A+ d4 e# V7 b! i# D$ z5 {# _“目前不少地方的十二五规划还是以投资为主,追求大产业大平台,如果政策没有往收入分配方面倾斜,总是对资本让利,将导致资本收益与劳动者收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姚先国说,是经济运行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问题,调节收入分配必须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方面实实在在地迈出步伐。/ H: u+ Z" T+ Z/ R* b9 T+ h9 h: Z3 N- \5 ^
; B0 V2 `0 X5 M4 P
而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权重取舍问题,不少专家均认为,应从再分配阶段入手,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起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层面。 e( P# S9 o9 o
% T, v ]4 I3 D4 S
“收入分配改革,中央政府要承担起主要角色。”李炜光认为,这是由央地政府的职能分工决定的。从责任归属以及财政收入的支配权力来说,中央财政都无疑要担负起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角。0 k$ B' H0 ^. O+ }+ a5 f" S
! G/ S: c' B8 Q/ W0 H# {# T3 S
在政府职能分工上,中央政府负责宏观经济和社会分配调节作用,地方政府则负责为本地提供公共服务。5 S5 q4 @# ]$ g3 X
3 |: C# {) t. a
此外,由于以往央地的财事权分配关系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累累。而在另一方面地方投资冲动下,地方债务的猛增也表明,地方政府即使要推动改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A3 t% w* I) Z! c2 t
2 _% f- t1 w0 H2 t6 |3 B
无论改革如何行进,加快改革脚步和加大改革力度,各方认为是当务之急。
$ u- E9 d N0 A) b
6 z( U4 O& r2 b; ^4 C$ w/ O“目前的分配问题非常紧迫,现在还处在调研和讨论的阶段,讨论无非是协调各个利益集团进行分配的过程。”李炜光直言,不少利益集团,尤其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不要应再盘算如何在改革中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0 ?) N9 G( l7 X. W. I
: X' O/ K7 f3 l% X
一位地方官员亦警告,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执政者和普通民众的隔阂正逐渐形成,“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再拖了,必须要马上做、而且要大力度地做。”! \& }3 x4 ?; C! h8 X; L- S
% a" X" | @' K6 l8 \这位官员认为,现在中央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后,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首先持观望态度,而不再马上响应。因此收入分配这一块如果中央后续改革力度仍然不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就会弱化改革的效应。2 I/ a+ m* p* O7 \ Q
% }) ]* S8 c; r0 e“拖得越久,改革的边际效益就会下降,到时候想做就更加困难重重。”这位官员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