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首期在德留学人员心理健康讲座在海德堡举行2 c4 T. U( m5 k
(海德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供稿 记者张伟特)
7 s$ l9 j5 J* H
3 [5 B0 m" D% v$ f f' U+ L5月28日,由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教育处、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教育组在多年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中国留德学生心理讲座和辅导”系列活动在著名的文化和学术重镇海德堡拉开序幕。该系列活动旨在针对全德约3万多中国留学生所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业的预防、干预和改善。作为该计划的首场活动,在主办方“海德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VCWSHD)”和“在德华人心里协会(PACG)”的精心组织下,位于海德堡大学的讲座现场吸引了来自德国巴-符、黑森、莱-法、萨尔、北威、下萨克森等中国学生以及中国驻德使领馆的老师们的参与。
3 H E2 v1 D. K: Z5 Z7 X3 P
* O& N% {. m1 }" J讲座由在德华人心理协会会长,海德堡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徐佳主持。教育处一等秘书何康林博士代表驻德使馆教育处对2011年首期面向留学人员的心理健康讲座举办表示祝贺,感谢海德堡学生会、在德华人心理协会为筹备这次活动付出的辛勤劳动及各位报告人的精心准备。随后,海德堡学联主席赵竑博代表学联向远道而来的各地学者和学子表示欢迎,对系列活动第一站选在海德堡表达感谢。
( \3 U1 G* {7 o3 a$ Q2 N. Y
+ A C) \; |- @- H" m! F; |全程活动由两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由三位心理专业领域的报告者分别作了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主题报告,覆盖如何认识个人的心理、如何管理心理压力、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等主题;第二环节由两位曾留学德国的首屈一指的中国心理学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旭东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施琪嘉教授和学生们互动,让出席者体验和感受系统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技术的分析和干预效力。专业性心理知识的讲座、有趣的互动小游戏和高水平现场辅导干预引起参与者的热烈兴趣和踊跃参与,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让人反响强烈,充分展现了现代心理学和治疗技术的独特魅力,活动整整持续四个多小时。/ t+ Y$ c, f3 m4 e8 L* {& m
) ?4 c; N6 _: I$ v t; w1 v
在第一环节的讲座时间里,来自图宾根大学的博士生胡笑晨、特里尔大学硕士张樱及弗莱堡大学宋杰博士分别作了题为“认识我的心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维护”的报告。胡笑晨通过名人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心理疾病(如抑郁与躁狂、焦虑与恐惧、强迫与成瘾、精神分裂等)的症状及在德国获得心理支持的各种有效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赢得心理治疗的时间;张樱则通过自身留学经历,分析了心理压力的成因、反应以及化解压力的实用方法,特别是其介绍的心理压力管理战略方法中的“SMART管理”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宋杰博士通过自己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向大家介绍了从情绪、心理和社会三个角度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实用方法,如体育运动,呼吸和冥想、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短期性方法,以及改变想法、与人交流、时间管理、提高能力等长期性方法。
2 R. G, o2 a- d+ e
- U+ y, v8 g% A' i在第二个环节的时间里,曾留学德国海德堡的赵旭东教授,作为将西方心理治疗技术(家庭治疗技术、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引入中国并奠定中国现代心理治疗基础的学者,以其二十七年的教学和临床咨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他所了解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大家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得到非常多的启发。而施琪嘉教授作为第一个在德国进行精神分析培训的中国精神分析师,他为欧洲的精神分析治疗技术的成功地中国化作出突出贡献。他以独有的演讲风格和引入印象深刻的人格形象,对现场提出存在于同学们身上的各种棘手的心理问题一一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涉及到创伤、自杀、自我、网瘾等等问题。两位教授特有的学者风度和识见深度深为同学们所折服。1 n% I( D/ W" a) {9 L+ S: q; u
4 z- t1 {2 P j& I' u6 A, _本系列活动首场取得巨大成功,不单在同学之中引起激烈反响,还吸引了当地的德国新闻媒体的关注并获得积极的评价。活动反馈信息显示,九成参与者认为此次活动对情绪调节、增进自我认识、释放心理压力、理解他人行为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并希望能够继续举办类似活动。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德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非常之大,正如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何康林博士在活动致辞之中所提到的情况:据他们教育处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中国在德留学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50%左右的学生有较大心理压力,仅2010年教育处所处理的严重心理问题就有近20起。因而充分调动在德华人心理专业的各种资源,面向全德中国留学生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以及重点培训部分学生干部和同学以让他们帮助身边的同学成为中国驻德使领馆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 Y$ C6 W2 x5 Y7 g
0 X5 `! @ ]$ C# a' e本次活动,得到海得堡学联赵竑博等和在德华人心理协会徐佳等的精心准备和安排。柏林使馆教育处何康林老师、黄联平老师,法兰克福总领馆教育组郑杨老师,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理事长张国华出席活动,团联会李世远、曼海姆学联朱伟峰、霍恩海姆学联杨帆、卡鲁学联孙晓欣、特里尔学联王健、吉森学联刘仁仪、汉诺威学联孔繁捷、萨尔学联邢玉纯等率队参加活动,凯泽斯劳滕学联、格尔木斯海姆学联、图宾根学联对活动也给予大力支持!+ w+ s; v7 ^9 s# s+ o& B
. v6 b4 b, ^. X/ z) S6 t' i4 K# i( n+ i+ X8 A, H5 F
特别感谢:
% Y/ P2 [* {6 J6 F2 S
7 t$ Q5 J( g! K1 ^# \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 s* l0 W* k& [) k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
1 r( r6 _2 b3 \) X! B汉诺威学联
2 F/ I3 S u8 m/ K3 V# v$ R卡尔斯鲁厄学联. s9 C! ?8 D' V7 i" b4 X$ w
特里尔学联9 I: z' H/ f7 e/ I
吉森学联
" A! {2 x8 q; ?: y霍恩海姆学联- S! W7 u' q3 u1 E# }$ R9 W
萨尔布吕肯学联
1 Y( m. x( z! g) N3 K6 ^曼海姆学联
: Z5 z6 n7 b4 {2 ^8 d; }7 h8 g凯泽斯劳滕学联
: ^" r+ y: T0 f3 e8 D) |. ~格尔木斯海姆学联
F! v6 E" B! I- |5 }0 j7 _图宾根学联, r( t9 ^+ ]! n6 N9 c, D9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