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扬
. _( q8 ]# x" S
$ ?# B, W1 a0 H+ E1 |2 N2012年台湾大选顺利结束了。8 D$ W/ }7 B) M: U5 J5 h* u/ v
获胜者马英九在胜选致辞中说,“这是我们一条追求和平与繁荣的台湾路线的胜利”。落败者蔡英文在败选致辞中说,“虽然我们很努力,但是,我们要完成最后的理想,这条路比我们想象得更漫长”。
' Q+ t' n! f' Z; |8 I两人都提到了“路”,都表达了大选的胜败主要不是人的胜败而是“路”的胜败这个意思。马英九胜了,脚下的路显得宽广通达;蔡英文败了,她说我们距离山顶还差一里路。
$ s. Y% o K2 T8 y得票的结果,51.6%对45.6%,似乎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就是这样了,即便是马英九的政绩再好一些,马吴配的得票也高不到哪里去,即便是苏嘉全的丑闻再多一些,蔡苏配的得票也低不到哪里去。
9 T" N9 z+ E: K4 L4 W0 ~/ e归根结底,这就是在台湾社会中铺开的、以中国大陆为地标的、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平常的时候,这两条路总是被层层叠叠疏疏密密的“议题”树荫遮掩着,令人们很难看清,到了大选投票的时候,其轮廓和走向就显露出来了。. K$ I5 g" r- X# Z! d/ M
马英九的蓝色道路,脚下这一段很明确,叫做“不统不独不武”,但远方目标很模糊,不敢说终极独立,也不敢说终极统一。* ]' g* Z+ |% ^. C5 y
蔡英文的绿色道路,远方目标很明确,就是台湾独立建国,但脚下这一段很模糊,怎么往独立的方向走,没有路线图。
2 b. X6 |) E0 ~' G1 g. z蓝色道路,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或民生主义,或和平主义,靠强调眼前、强调实惠、强调安全吸引人。民众中只图平平安安过好日子多挣点钱的人都看得明白,听得清楚,一解释就跟着点头,一挥手就跟着走。
, X% e f* M$ t) s9 A( s绿色道路,本质上属于彼岸主义,或激进主义,或冒险主义,靠眺望远景、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吸引人。民众中生性不安份一定要追求点政治理想的人会受其感召,追随其后,听到口号就跟着激动,受点鼓舞就干劲冲天。0 x9 \% o2 t6 A8 T
再简化一点。蓝色道路,也可以叫“企业型”,把整个台湾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GDP多少,通胀率多少,失业率多少,只要逐年有改善,就是正确路线,就可以继续往下走。
% ^3 F( E; r- o) ]' d, L# ~绿色道路,也可以叫“事业型”,把整个台湾当作一个事业来奋斗,理想是什么,主义是什么,政体是什么,只要说辞上能打动人,就总有人跟着走,就可以继续前进。
' t7 c( ~4 ^4 w) Y+ p# a! f一般来说,民众中这两种人——只图平平安安过好日子多挣点钱的人,和生性不安份一定要追求点政治理想的人,都会各占一定比例。在任何一个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都不可能只有其中一种类型的人而没有另一种类型的人。* U f- V6 w& }( ^* f
在经济学和心理学中,早有“风险厌恶型”对“风险喜好型”的二分法,据此做出的经济行为预测常常很准确。不难设想,按照类似的科学方法,也可以在民意研究中做出“经济实惠型”对“政治追求型”,或“企业偏好型”对“事业偏好型”之类的基本划分,一旦测出了民众中不同类型的比例,也就比较容易设计政治议题,取得理想的支持度。* m% r5 L# K% T/ O7 x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台湾民众中“经济实惠型”(同时也是企业偏好,风险厌恶)和“政治追求型”(同时也是事业偏好,风险喜好),大概是一半对一半的比例。因此,蓝营和绿营各自所代表的道路哪一个比较吸引民众,全看选前这段时间哪一边的吸引力更大一些。
+ N9 D2 V4 J. Z. }若大陆在经济方面加大了力度,代表“经济实惠型”的蓝色道路就更吸引人一些,蓝营领导人就上台;若大陆在政治方面加大了压力,代表“政治追求型”的绿色道路就更吸引人一些,绿营领导人就上台。. W9 l" D2 H# B7 Y- x
关注这个规律,恐怕比关注具体的领导人、具体的政策表述更有意义。. f3 g- @" W! ]5 K+ ?) [" f& B$ F
民主政治的经验,总是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为此,要感谢台湾人民。▊, I9 N: @0 j; y6 U+ h% M5 z
2012年1月16日
; q+ W3 p! {) G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