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038|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慕尼黑PK 北京、上海——来德两月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11.2007 13: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慕尼黑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尤其是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如此令人心动的自然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德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亲近自然,更加热衷于运动。在这些方面,北京、上海存在太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也会影响两地跻身世界超一流的大都市。希望政府能够风宜长物放眼量,少盖房子多绿化,为北京和上海在世界舞台上的长期竞争积累资本,也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 l' S7 e8 r8 o- r2 ? X9 T# Z1 H7 U8 C; F 不过就其他方面而言,慕尼黑也存在诸多不足。我来了两个月,最受不了的是这里的服务行业缺乏以客户为本的意识,响应速度很慢,服务质量不高,性价比很低,比如电信、银行、商场等。当然,国内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我和德国同事开玩笑:以后不要再批评中国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了,看看德国的电信行业,就知道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了。 ! o! u4 I2 N9 {0 l7 x0 Z. s8 }9 O h9 H- t 另外,德国的纳税比例很高,加上同样高的物价水平,在慕尼黑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也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以打工一族的中产阶层为例,我拿德国同事与北京同等层级同事的购买力进行了一下比较,比如日常必需品、住房、交通、通信、餐饮、娱乐等,发现德国同事在这些方面的购买力与北京同事有着不小的差距。$ V/ D" R- [! j- |' P( h3 V, l 9 ~1 f1 v& c/ h) U1 V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种比较没有考虑养老和教育这两大因素。养老问题是国内的一个重大隐患,政府目前的措施远远无法保障未来需求的,估计短期内也不会有显著改善。在教育方面,我不太了解北京、上海的平均教育开支状况,因此无法将其计算在内。 6 x+ I$ a$ v: m e$ L! L$ E7 S7 s. P$ E) F% V 不过,北京和上海在养老与教育方面的成本劣势,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弥补,主要是目前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丰富的就业机会。国内目前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均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在德国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而北京、上海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高素质就业者供不应求的状况,也使得两地高素质就业群体(打工一族的中产阶层)面临很小的就业压力,同时享受着较高的薪资涨幅,这也是在慕尼黑无法企及的。 1 B: o" y* }6 ^( h9 i" t' h& R1 W2 i! G, A: V! x 因此,结合目前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北京、上海中产阶层的实际购买力应该高于慕尼黑的中产阶层,同时北京和上海的高速发展也给其中产阶层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7 K R T8 f6 Z, m( z" Q5 ` d0 x# W$ ~+ o" _, L3 L" v5 E9 F基于以上讨论,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将自然环境因素放之次席,对于在慕尼黑打拚的中国同胞来说,尤其是高素质、高学历就业群体,回到北京、上海发展,不失为一个更优化的选择。* g: j0 m# K$ E) b% S$ z / i- l2 [! |& A6 I7 B个人观点,难免有失偏颇,供大家拍砖之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8.11.2007 13:23:3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年薪15万算中产阶级的话,北京的中产阶级比这里活的艰辛的多,不可同日而语。0 H5 q, j5 r$ Z6 s# X* p9 a 他们是被zf盘剥的对象,拿着其实不多的钱过着所谓有“品质”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6 q: i0 B2 K Q7 w, I6 c $ y0 p$ b1 k" x7 d3 Kanyway,日子再苦还是要回去,讨厌这里一成不变,一潭死水的生活。 7 O7 D3 k0 @8 Q& u$ V5 z$ I & R* {/ A% Y2 q6 `7 o[ 本帖最后由 amyamy 于 28.11.2007 13: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8.11.2007 13:54:11 | 只看该作者
德国稳定的工作,导致了这里相对无聊的生活。国内竞争的激励,造成了如果不处在高层,那就得做牛做马。各有利弊。所以,普通人,那还是在德国好;情商智商都高的,那就回去报效祖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8.11.2007 14:08:03 | 只看该作者
德国有钱都没地方花,指娱乐美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8.11.2007 14:24:57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目前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均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 f8 B# n; J" j实在没同感, 1 s; x; M* n- i0 i: @8 M3 z P6 a# j# H0 X i& ?& V+ G“在教育方面,我不太了解北京、上海的平均教育开支状况,因此无法将其计算在内。” N) ^+ c) }8 t9 P2 v3 O! V( Q 一笔巨大的支出就这样一带而过了...$ S9 {8 b" J& H$ ?0 ?5 j % r7 _8 m$ i; C; \1 ` lz都是感性的比较,缺乏数据的支持,难以立论* G3 ^$ k5 X. E. g, i: p 0 @4 F: f. m1 t& ` K, Q$ C 另外,上海的自来水的味道很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8.11.2007 15:27:40 | 只看该作者
想长寿还是呆在慕尼黑,也许到时候可以工作到70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8.11.2007 16:08:48 | 只看该作者
同问, 如何定义中国的中产阶级, 如何定义德国的中产阶级, 8 r: ]4 }( I( B4 E5 a; _' R/ P9 ?+ k, D2 @- s; K- A- l3 l 除了餐饮,没觉得中国的住房、交通, 服装,娱乐比德国便宜。能长寿还是呆在慕9 q3 ~% I* C' @! n# S+ S 尼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8.11.2007 16:10:1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乌鸦问题,我觉得德国这边的电信服务商并不是垄断,而是存在竞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8.11.2007 16: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8.11.2007 16:17:26 | 只看该作者
2个月了解不了什么东西的。。。。。再呆个10年再发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8.2025 11: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