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6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king或者wandern所需要的初步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2009 20:3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造成膝盖病症的原因及对策
8 `3 T; h2 n$ J+ i; x+ K9 s
参加户外活动这么多年来,听说下山时膝盖常痛已常见不鲜,粗略估计可能有近一半的驴子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十年前有一次上到梧桐山好汉波也是因膝盖外侧痛,要同伴架着肩膀下山的。记得2001年上七娘山下山时也曾出现过下山膝盖痛,回到家下楼梯都很成问题。为此,什么狗皮膏药都用过,什么祖传药酒、活络油、正骨水等都只能是治本不治标。有时天气变化膝盖都会有反应,膝盖伤已成了我走挑战线路的最大顾虑。2002年用酸痛灵做了两周的疗程,症状基本消失,但强度大的活动走到末段还是能感觉到一些隐患。于是,我开始观察和总结了自己平时的走路习惯和方式,后来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调整走路的姿式惊奇地发现这种症状慢慢消失了,这两三年都没有出现过下山膝盖痛的症状。这是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也许对某些有用,由于本人未从过医,有说错的地方大家提出来就算是探讨吧。 ; B* r" o/ A/ }: r2 |
    一、造成下山时膝盖痛的原因
6 s2 Q+ K9 L* K+ D这种膝盖痛的病状有些帖子上说叫是髌骨下滑囊炎,听说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状呢?大体上应该是以下三种情况造成的。一是长时间超负荷行走造成;二是过量负重造成;三是下山时不正确的姿势或奔路造成。还有就是本身就有些旧伤引起等原因。总的来说都是属于冲击性过大造成的劳损慢性伤,一旦发现一般都比较严重了。
0 v3 e% B% V5 v  H& v. H9 E4 A  ^    二、膝盖伤的治疗
% X' [! e1 O; Y; a    一般发现病状时很多人都会用一些喷剂、药酒、药膏等治疗,这些药品只能起到暂时缓和的作用。1 o5 H' G7 ?9 W' o* j
    物理治疗也只能是起到治标的作用,休息一段时间可能有一点效,但以后走狠了症状同样还会出现。
: ^- @2 h( c' N  h+ ~/ n, w+ @: v    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个关于这方面的手术治疗的电视,介绍说很成功,但国外的治疗费用好像是要上万美元。
6 m: w1 D. J" C3 ^( S% h    我个人用过十余种药物,感觉最有效的还是酸痛灵,其次是香港产的黄道益活络油。酸痛灵价格比较贵,在国内要买一百多元,两周基本上治愈了我的旧伤。活络油擦完感觉很舒服,但治疗效果也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
- F, L( E3 N$ x; h4 K( o( s    每种药物对每个人的疗效是不同的,酸痛灵我介绍过很多人用,有人用了说好,也有人用了说没什么作用。我觉得药物治疗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去。   Z& U1 g7 b( G: ?( S
    三、膝盖伤预防 7 [) C# {$ l* e% a  l+ s3 q
    预防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吧 ' i* n) p5 _) G; }5 ]  }' L
一是走路的姿势,这是十分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特别是下山的时候,有些人喜欢跑着下山,有些人喜欢跳来跳去,这些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最直接原因。正确的方法是,下山或走较陡的山路时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这样造成的冲击性会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势减少几倍或十几倍。特别是负重时更应该注意这种行走姿势,要不然过不了多久你的膝盖就会向你提出抗议。参加磨房很多的活动,我有时候会观察了一下别人的拉磨姿势。今年3月7日踏青活动,在从大燕顶到大水坑时,我和PAN走在最前面,半小时就跑到了大水坑。我看PAN的下山姿势就是下蹲着跑的,这样能把下山造成的冲击力减到更小,我当时问了PAN有没有试过膝盖痛,他说没有,可见行走的姿势对膝盖的保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u/ ^. Q8 E! n二是正确对待科学的负重,过量的负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的伤害是脚膝关节和腰等。负重的标准在很多帖子上都说得很清楚,大至就是负重不要超过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路程较长的拉磨不要超过人体的四分之一。具体情况要视个人的自身情况而定,不要用教条的形式去理解。长时间的徒步拉磨负重要尽量减少,要作适当的休息,可以配用护膝和登山杖。 # B7 F# C9 [0 ]  g0 a  y+ Q/ @
    三是平时多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特别是脚部的锻练,一定要循续渐进。个人觉得太极拳的步法对膝盖的锻练有较好的效果,在行走时可以使步法更轻盈。
& Z8 ]9 c1 u0 W' t* N四是为保护你的膝盖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去拉磨,尽量避免没必要的比猛斗快。也没有必要去做猛驴,非要背得比别人的背包更重。
2#
 楼主| 发表于 1.4.2009 20:39:44 | 只看该作者
大量运动 教你喝水 8 G* }8 K& g" h2 x# G% v

( `$ t, x+ f" X$ }0 ]周末约几个朋友去郊外爬爬山,出一身透汗,呼吸点新鲜空气,那叫一个爽!平时,怎么也要挤出点时间,放下工作和应酬,把车一溜烟地开到体育馆,从后备厢中取出运动装备,打他个几小时的球,同样的痛快淋漓。玩到兴起时,哪里还顾得上喝水。打完球后,走起路来腿就像灌了铅。+ J0 _$ S0 ?/ S' w) C& m
夏季运动时,人在大量出汗后会感到口干舌燥、脚步沉重、体力下降、肌肉抽筋,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这都是运动脱水惹的祸。% @0 x" }1 G* W: \# c5 H
运动脱水 常常发生
, o" v8 T+ r% p" o9 p4 y运动脱水是指人体因运动而大量丧失水分和钠、钾离子,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导致体内大量失水而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0 {+ Y5 p' W0 G
运动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在35摄氏度时每蒸发1ml汗,就会散发0.58千卡的热量。温度越高,运动强度越大,或运动时间越长,血浆的水分损失也越多。研究发现,当体液丢失达到1%时,运动能力下降、中暑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恢复减慢。当体液丢失达到2%时,运动成绩会下降30%,还有可能出现中暑和运动损伤。, t) q( K5 ^8 ]. o- Y
运动补水 小口地喝- y; ~2 m9 Y1 Z9 R  G( R% Z( m4 g
体育比赛时,运动员在比赛暂停或下场休息时都会做两件事,一是用毛巾擦汗,二是喝水。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运动员喝水时都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而不是咕咚咕咚大口地喝。这是有其道理的。. D% J7 [: S6 @- U
运动补水 不渴也要喝
! {! P7 V6 r0 \1 y1 g# q运动医学研究发现:为防止运动脱水,在运动前、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都必须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而不是在运动中感到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说明你已经开始脱水,此时再补水已经有些晚了。在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应追加补150ml-250ml运动饮料,以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血糖,从而延长运动时间,延缓疲劳的发生。
' R3 f( `: a5 T5 ?$ @运动补水 要提前喝5 _3 d8 i- Y2 ]7 _6 o, l" a
美国运动医学专家认为,人们在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运动饮料,而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更应补充750ml-1000ml的运动饮料,增加体内肌糖原、肝糖原储备和血糖来源。
" g$ L7 r, b9 l+ t* O6 u" r运动补水 结束后还要喝
/ s' I! T, s  b, [在运动结束后的6-12个小时内仍要继续补水。补水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至少补充1500ml电解质运动饮料,这样做可以加速恢复体内失去的水分、糖分、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这样才能促进肌糖原迅速恢复,消除疲劳,从而达到有效纠正脱水的目的。  \! k; g3 d- N# Z6 w& R0 V  v# F
运动补水 能喝与不能喝
' y$ Y# o/ X$ I2 \1 \运动中出汗并不仅仅是水分的丢失,随汗液一同排出体外的还有钠、钾等电解质,因此,运动补水应选择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适量糖分的运动饮料,而不是简单地补充一般清水、纯净水和矿泉水。运动补水就得这样“讲究”才行。
8 ?2 P' p+ ~8 p" \. o, k# y5 _9 J运动饮料所含的适量的电解质和糖能加快人体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单纯补充清水无法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因为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会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使人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得到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一般的矿泉水虽然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但因缺少适量的糖分,也无法满足运动补水的需要。而在运动后饮用碳酸饮料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其所含的气体会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如果过快且大量饮用碳酸饮料,还有可能引起胃痉挛甚至呕吐等症状。运动过程中也不应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类饮料,因为,过高的糖分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还会造成胃部不适。因为茶或茶饮料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有一定的利尿和脱水的作用,会进一步加重体液的流失。此外,咖啡因还对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不利于疲劳的恢复,因此,茶饮料也不是运动补水的最佳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4.2009 20:44:34 | 只看该作者
徒步行进的节奏和技巧
9 j$ u* t% F/ x. U/ k: ?# L
6 X. }: d2 g2 c4 H长途跋涉除了良好的体能和坚强的意志外,合理的节奏和科学的技巧就显得优为重要了。常言道“不怕慢,就怕站”,龟兔赛跑寓意即在其中。* o1 c) p% t% Z* B( c' r" e# i9 J& L
  节奏的掌握:5 L2 W  ?' b# m; h( w4 C
  部队在队列行军时要求每分钟116步,即是一种节奏。行进时合适的节奏,不仅可以合理的保存体力,还可以迅速使疲劳缓解。驴友们在负重徒步穿越时,切忌忽快忽慢,忽而狂奔、忽而长时间的休息。一般而言在走平路时,应匀速行走5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爬山时应坚持2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当然,这只是就一支队伍来说。就本人的感觉,休息应以身体还没有感到发凉为宜,否则容易感冒。在爬山时,体力消耗过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这时应稍停片刻,待呼吸放缓,心跳减慢以后再继续前进。6 {, w% J4 m; ?' t" O+ P$ E
  山地行走的技巧:
& K' m5 S& E" f% L  面对山区复杂的地形和路线,不能光埋头走路不抬头看路,要合理的选择前进的方向和路线。记得一段登山要诀“要走不要跳,要匀不要急,走路不走坡,走硬不走软,前紧后松,快去慢回。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本人认为讲得还是有道理的。以五台山穿越为例,在山顶间行走时,由于视线开阔,不会迷路,许多路段可以直切。但是直切往往会遇到比较大的高度提升,消耗大量的体力,在高海拔地区尤为明显,这时就应灵活的选择,在缓坡时直切,然后迅速回到前人走出的道路上,即可节省体力,而且速度还快。
8 J: r' _7 \/ {3 j  在陡坡攀爬时,谢公屐的道理应该很好的加以应用。上山时,应选择脚跟落在坚硬突起石块上,使整个脚掌在局部形成平面;下山时则相反,前脚掌应选择突起的石块作为落脚点。这样既可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节省体力。另外,在较陡的山路上,每迈出一步,都应脚踏实地,因为如果脚下滑动,你要保持平衡,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4.2009 20:46:08 | 只看该作者
膝盖损伤的诊断和预防、恢复整理综合贴
9 l& L# n( V% ]! F) y# y" c7 m+ \7 H) H2 h8 g% }9 \2 b0 J5 ]
大腿骨或叫股骨与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上面还有膝盖骨也是大家知道的叫髌骨构成了膝关节。在股骨和胫骨之间有两个大的软骨盘,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适安放髌骨,能非常满意供髌骨在糟内上下移动,这些关节表面的软骨能吸收震动,承受压力,直到它们出现毛病。软骨,特别是半月板,在运动时,是人体最易受伤的部分。
+ k( Y9 [* }% h" {+ w
0 y6 Z8 b* M9 y7 @2 ~7 Z症状:
! k! b% t* m0 z) s* K6 }) P# r膑尖部开始有酸胀不舒,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疼。其规律为,开始活动时疼痛加重,活动开后疼痛减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上下楼梯、下蹲起立、负重行走、用力踢球等),凡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时,都会出现膑尖部的疼痛。病情较重的患者,在平常步行时也出现膑尖处的疼痛。患者感到膝发软无力,走路容易疲劳,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负重物行走。
2 s* u( h' w6 z/ \在膑尖处有明显的压疼。触摸时,可感到膑腱附着处有肿胀、钝厚的改变。有些患者可以摸到增生的骨刺尖。作伸膝抗阻试验、半蹲试验时,膑尖处出现疼痛。无论慢性或急性腘肌损伤,主要表现是蹲下或起来时,或在上楼、爬坡时,腘窝部出现疼痛,其性质可以是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大部分慢性损伤者表现为钝疼,急性损伤者则是剧烈或较剧烈的撕样疼或牵扯样疼。4 P8 L8 ~9 ?5 P1 i7 J0 x
检验方法:0 A* C* q* y9 S; G/ J
1、平躺于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双腿伸直坐在床上,双腿一定要伸直,否则没有感觉),用手的虎口对准膝盖上延,拤住,保证膝盖不能前后移动,然后大腿用力,如果感觉到明显疼痛就是膝盖内软组织损伤了,如果疼痛剧烈,就是软组织老化了; d0 y1 B% O3 f4 S% @' y8 I# F4 Z
5 j! |+ T( A/ ~4 X+ }- l3 ?" f0 j
2、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托患膝,让患者做伸膝动作,另一手置于踝关节前侧施以阻挡力。出现膝前疼痛则为阳性。用来检查伸膝装置的劳损和髌股关节的退变,根据髌骨上缘、髌骨尖、髌韧带部以及髌骨后等具体出现疼痛的部位可以进行进一步诊断。伸膝装置的劳损可以在膝关节任何伸屈度进行检查,髌股关节的退变则须在屈膝45°-90°时进行检查。
# L! v  G$ T) o* U+ o+ p3 @+ s4 H( P% i" x: J- h/ @  q3 z
形成原因:
, m5 z: d' ^! A, c由于人体骨骼的结构特点,当腿步弯曲时膝盖内的软组织密实接触,润滑液体不能很好的保护膝盖,长时间负重登山,造成膝盖内硬性摩擦,导致软组织老化。登山、骑自行车、爬楼等等,长时间膝盖弯曲的动作都会导致软组织老化。
" [3 N& T8 x2 V* N( [+ z% J. K/ f
3 ^* E  ~4 Q+ S  o% P0 ~治疗:
+ S( i+ j! j" U$ V6 z0 B$ Q& e: u1.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f+ X' U5 i: p: z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疗,即关节镜外科处理,那包括插入不锈钢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软骨片。这种流行的新手术方法可让人手术后一周内恢复运动能力。
6 E5 c. Y, a! P' D( X* V6 J  ^3.理疗之外还可以用中药外敷、按摩( q  f9 ?: [. j* ~% U8 [; ~
4.恢复措施:双腿伸直平坐于床上,腿部保证平直的情况下,用力抬高,反复一百次。注意!不能双腿同时,要分开进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当双腿伸直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距离最大,软组织之间就能产生一定的空间。腿伸直用力上抬,实质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润滑液压入膝盖软组织之间的空隙,给软组织补充营养,长时间如此可加强软组织的耐磨性能。
  f5 v3 o6 Z& K
2 P0 [0 ^, A: f- O预防:
, i& ]+ O7 T  D' H加强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的锻炼,用处在什么地方?用处不在于让你爬更远的山,而是在于让你就算是在下山的时候也能保持旺盛的体力。很多损伤都是发生在体力不济的时候,当大腿劳累的时候,你走路时便会不自觉的锁关节,锁关节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脚踝扭伤,以及腰肌劳损。
3 @4 J3 F1 B- }% T" k1.训练前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运动量,损伤的发生最常见于疲劳或精力不足的时候。( L/ S; k  x; A3 ?4 x% q
2.跑步时注意跑步姿势,不要只用某只脚的一侧着地;
  `% s) U, T2 J$ }# @6 d3.注意运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盖受到来自脚下的直接冲击。下山过程中为了防止膝关节承受压力增大,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以缓冲膝关节的压力。登山运动过程中结束后可对膝关节进行局部按摩,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防止其僵硬。4 B- w% v1 I3 G& A# Q5 T
4.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Z. w4 r4 i$ c( O5.平时注意膝部保暖,特别在夏天,不要贪凉;
4 a* m0 I0 ]3 O% G# t$ V6.运动后对腿部肌肉热敷或中药按摩。
' h; D0 U- R  R* _+ d4 c7.负重拉练时,特别是下坡时,避免膝盖受到冲击;
6 w% a" ~0 [, o+ r1 k0 Q8.肌肉的发达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6 B& I0 f/ }8 f( \4 Z# J
9.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8 V# r0 K# J& G! J9 i0 r7 f
10. 伸展拉长的腿筋及髌股关节,有利减少膝损伤的机会- d5 G3 n( K/ i8 E( K9 ~

, X! N8 b1 k, |0 y5 k
) ]+ `5 L8 [- M; H损伤发生后的恢复注意事项:/ Z) i/ U2 _1 Z
有些人往往在膝关节损伤以后,放弃了体育运动,其实得不偿失。运动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从长远的效果看,不锻炼的人肌肉萎缩和关节退化的速度更快,锻炼则能有效减缓萎缩和退化速度。进行膝盖耐力锻炼的原则是,要在最大程度减小关节负荷的情况下,加强肌肉和骨质的锻炼。) d/ S" p3 E3 M& m8 E
1、直腿抬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让大腿上的肌肉收紧、绷直,与床成45度夹角,每次维持1秒钟,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复50次。持续练习,对加强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很有帮助。
2 p1 @; k( k0 }! t' ^0 \# N; t5 W2、贴墙蹲起是另一种有效保护膝关节的方法。背靠墙而立,脚后跟离墙1只脚的距离,在两膝盖间放置一只球(可以是篮球、足球),夹紧球,身体沿墙壁缓慢下蹲,直到膝盖与小腿成90度直角,默数三秒,再慢慢直起身体。因为背部贴墙,支撑了一部分体重,膝盖受力相对比较少,因此较安全。坚持每星期运动2至3次,每次重复15次。( d- J4 z8 k8 C& }3 k0 F
3、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7 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绳的技巧,用脚底的前端着地,就能降低对身体的冲击,这样膝部既得到了锻炼又保证了安全。
  a3 _2 v2 M0 p3 h7 D$ u* d3 N$ j. `4、坚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环,但力度要适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4.2009 20:52:42 | 只看该作者
水泡和对脚的保养
0 a* _* S- g4 a1 |$ t% Z  c& {
& F. a) V; g7 p水泡实际上是摩擦过热造成的。一小块皮肤因摩擦生成的热量不断增多,最后出现一个充满液体的小泡,充当在受伤部位上的密封保护物。就像所有的损伤一样,预防胜于治疗。一旦你感觉有个地方不断变热,通常在脚上或踝关节处,立即换双袜子(你应该在背囊容易拿到的位置放上一到两双备用袜)。另外,现代登山供应商提供了一系列的药膏,在水泡刚开始的时候就控制效果会很好。一旦有任何迹象表明水泡正在形成,立即使用这些药物。
- [" v( Q5 i$ ?: Z& _6 c! q( a; S6 v
  不幸的是,即便采取最好的防范性措施和现在的处理方法,选拔过程的严峻性仍会有出现水泡的可能。处理水泡的基本方法是,用一块橡皮膏贴在上面,然后不去管它。水泡的出现是有一定目的的,它们为受伤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气密泡,防止我们受感染。一旦这些水泡破了,那么尘土和细菌就有可能进到受伤部位,水泡就变成脓了。选拔常常会导致大量的水泡出现,这就开始削弱脚的灵活性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它们挑破,或者切开,来恢复运动。; W/ S2 R* K4 Q" r, b+ E, O  d
# ^+ L& ?2 |  v# j$ N
  要切开水泡的话,必须拿一个已灭菌的针,(灭菌的方式有浸到酒精里面,或在开水里煮上10分钟,或是放在火苗上烧一会儿,即便你用的是事先包起来的医用针。)在水泡最下面的点刺破它。然后用一条绷带轻轻地把里面的液体挤出来。千万不要把外表的皮扯下来。然后,用一块有粘性的橡皮膏粘在伤口上,然后就可以了。, y; N+ q2 f( k1 B7 y, r, A/ Z% D; A' v
' b' R& n" u  J
  水泡并不是在选拔中攻击你双脚的惟一问题,另一个就是肿脚。在累人的每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时你的脚所承受的压力已经使它们肿得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行走的时候你对此束手无策。但是晚上停下来的时候,你可以用在冷水中浸湿的布敷在上面一段时间,以降低原有的肿涨,然后睡觉的时候保持双脚高于头部的高度。这样会减小脚和脚踝的血液流量,抑制进一步的肿胀。- D, n& t' b8 j$ ~1 J
" k$ J, s8 q6 C  A
  治疗扭伤的脚踝。A)让病人平躺下来,把脚踝抬起,超过头部的高度(这可以减小腿上的血液流量,而这正是肿胀的原因);B)用一块在冷水中浸湿的或是包着雪的布把脚踝包起来——继续保持这个姿势15分钟;C)把脚踝用绷带紧紧地包扎起来(不过不要紧到脚指甲都变白的程度),恢复阶段继续保持离地的姿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4.2009 20:5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4.2009 21:08:09 | 只看该作者
健行, 远非走路这么简单的!
' `2 G& f4 I$ E7 D+ q; |/ M! r7 \( F. r; x
“健行”,是健步行走运动的简称。作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运动,健行正在为更多的人所热中。如果你也正准备加入健步行走的队伍的话,那么有关这项运动的一些注意事项有必要提前“预知”一下。  在准备健行前应细密思考,周详规划,多方搜集专业健行的信息。向专业人士请教先进的健行经验,备妥所需的必要装备,但不可过于繁重,以免消耗个人的体能。
1 V" D0 N4 x, Z$ c# n5 j
/ p. c9 Y$ t) T$ M" D. H# j/ |  从事活动时应结伴同行,并要听从领队人员的指导,切勿个人单独行动。活动过程中,宜应养成随手做笔记的习惯,因为通过对时间、地点、天气的详细记录,可以很好地帮助你进行活动定位与应变。喜欢在深山做健步行走运动的爱好者们就更要切记这点,因为每年均有山难事件发生,分析其中原因,大多是因为当事者欠缺专业知识与有关信息。) Y8 V& `8 z$ f: E' U# G1 U0 o* S

2 a' t1 j! r1 q" {  此外,夏天阳光强烈,对皮肤有害,又因温度高容易中暑,所以应避免在空旷的路面行走。+ ^; {# _7 x1 t# C

) B/ E! R8 v1 ]4 u  长途健行出发前应该先做热身运动,活动筋骨,待热身以后开始起步,步伐不要太快,保持平均速度,呼吸配合脚步,并常做深呼吸,适当的较快速的心跳,以及血液循环的加快,肌肉的放松,都有可以使人感觉到运动的喜悦。一般人参加团体健行活动,应选择适当的与自己体力负荷相适的程度,量力而为。2 H3 p( }2 a3 p9 r! ~( }6 p

7 T, v. S- q0 M0 I9 J9 q. l+ P  在进行健步行走的运动时,要注意腿部肌肉不可过度疲劳,更要保护膝关节和踝关节,避免扭伤,上坡或下坡都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休息,但休息时间不宜过长,维持自己自然步调也很重要,过快或过慢都会增加疲劳。! z: \% @; G4 C( s6 H3 f
& Y  {/ S* o8 Z( A+ z
  同时还要学会放松心情,欣赏沿途景色、鸟语花香、野外的气息,可增添路上的兴趣。健行既然是项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因而应该切忌冒险逞强,应以安全为优先考量。1 q' s% ^2 E' j# v

1 D! P7 i. r7 z& E. p8 `% i* w1 `0 j  以下为您介绍三种健行活动时的行走技巧:
- Z6 L9 f$ j5 Y
8 J' e+ K, y. r0 N0 u; w  一、调气和上坡步法) y  ~7 c" i( A" A  w5 L
" `0 `% G4 |. I
  呼吸与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健行方法,尤其是背重装走坡地----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接着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方法上攀;
: c$ _  E) ?- s4 J6 ]- K' r; B3 O  Z3 P- T( W* G( e
  倘若依此规则上攀陡坡数步,即感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伐缩短,然后继续遵照上述的呼吸方法;! X3 K' m" P2 ^* d: |! g! N
1 \& t5 f* U! y5 S7 M
  如果一开始行走陡坡两三个小时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已经成功地掌握了这项调气步行的方法了;
) P) u3 F1 P  K) ]9 J' F3 ]( ]. D+ [4 y+ W" ?! O. u
  如果爬的是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时,则需一吸一吐再往上移动一小步的方式前进;
' c- y) J) F' l( r+ x% Y1 l; e2 w
; B% k5 O: I# @. e! Y) ]  另外提醒你,吸气时需用力地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气可以增加,调气也能做得更好,高山症发生的几率也会降低。
7 N$ m1 s$ k  g+ w* x$ c& \0 E- R# j/ {5 @6 q9 }$ z
  二、休息步4 ?( u" r" b6 T

5 Y$ K; u/ O8 O8 o+ X  这种步法是每上一步,后边的脚一定要打直,只有将大腿打直,身体的重量才能完全由腿来支撑,如此才可以让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许的休息;反之,膝盖如果没有打直,那么腿部的肌肉就很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大腿抽筋的现象。
1 W- u/ e& F5 H$ K+ a+ p- j& `( q7 i
  三、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B# b: q0 J/ |0 _7 Z

5 L8 ?0 @8 h' k7 }( B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将鞋底完全接触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方能更加省力地行走于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采用横行步伐或脚尖用力过大,反而会很费力。若遇较陡的碎石坡,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将鞋平推入碎石中,或推出一个便于踏踩的平台;下坡则可利用脚跟下踩的力量,让碎石坡出现一踏足点后,再继续移动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径上的石块来进行上坡或下坡,让自己如行于平坦的地面般自如舒适,这不失为一项实用的步行技术。但在利用石块时,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脚踝扭伤!倘若您能勤加练习,熟练后就连会滚动的石头,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1 d! W$ f9 F/ g- Y0 K. m
$ E, L% l  N" y, y: @6 U
  水泡处理法:; {7 E; }6 k' x$ t. {% T

7 R: t) ]  ^; F4 }6 Y5 E2 }  健行活动后常发生脚起水泡的情况,这里介绍一个实用的医疗方式。把医用贴布剪下比水泡大3倍面积的一块,再将贴布中央剪一和水泡相同大小及形状的洞,套贴在水泡外围,如此垫高水泡四周,才能让水泡不再被磨擦,当然就不会再继续被摩伤,接着再用透气纸胶带封住水泡及加强固定,经此处理后,疼痛就会慢慢好转。
: I  Z$ _# w+ ?2 d+ J
( V. W+ _0 l$ T6 b% s  E+ a  当您行走山径时,只要发现双脚有任何一点不适或疼痛,就该停下检查;若还没有长出水泡,则赶紧将疼痛的部位贴上透气胶带即可防止;若已长出水泡应立即使用干净的贴布按上述的方法进行处理,便能立刻行走自如。提醒读者,有水泡产生不要将其刺破,以免被细菌感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3.4.2009 19:5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3.4.2009 22:2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4.4.2009 12:47:35 | 只看该作者
经典!
, N0 [3 j; Z' |/ c8 W! q关于治疗膝关节疼痛,你有没有试过德国这边的药?哪一种比较好?我个人觉得voltaren还不错。1 O% ~; c, g% g' T4 v
另外,你用的是哪个品牌的酸痛灵?6 {! Z/ t, Z& ~+ f
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7.2025 12: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