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思想: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 Q. J8 Q: c; g% | 活动目标:
* K: _/ |" ], d+ f; u V5 l4 S# I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 h5 E& a8 }1 y% J
2、通过过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0 j) N: Y) t- o7 K2 x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 B' ~5 U* S- R* [# O W" d 活动准备:
; g. ]4 J! y$ `! Y7 h 1、歌曲:《但愿人长久》。
& X6 A0 j9 V. @# }7 G7 t2 S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 A1 i) [/ @" Z2 H) L( A1 c# M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 F2 J2 o6 s' e( W7 G4 y
4、学生带好月饼。
9 H) j3 ?# O" V1 J# O 活动过程:
* N" [ y+ A' f. L 甲乙: “话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6 a5 p7 I, S& h; u0 L' R 甲:( ),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 P, }/ i0 B) j4 r 乙:知道!明天是中秋节。
L# T4 K( y) L7 y# m$ {/ r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 $ o+ u2 D7 w- C8 g1 [( Z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3 v) j$ V E2 Q0 ^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 j# z! U& d. u; T5 c* c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 n! Z! k" e$ j) `4 R
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 n+ N9 i9 }8 M( p' l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0 M; G4 a' { Z! N' ~ 甲:下面请各小组把自己拿手节目送给大家。 B, S0 B: b' }+ ^" 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 F- X8 W/ K* G% y/ s0 o% n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久) ' f1 @1 Q8 }( G
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 _% ^' a B' P( _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 t$ Q4 H5 @) k; s& t
甲乙:《话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7 B, c, ?* W2 D [% V8 ~
附:
! G: P* i& E" W7 e 名俗吃月饼 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深圳新洲装修公司,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U3 ]' q1 Z* s3 u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深圳平湖装饰公司,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深圳装修公司,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4 A0 U) O8 c6 U" v T4 G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 F! s t& R- K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7 g5 z1 w& |, Y" }$ B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 m1 _$ q! G& V' ]. e$ l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A+ D$ g2 p1 |8 K7 {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V0 Q4 d$ n; J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 V0 V0 w+ P9 L' ~& e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1 K" ~4 ]7 K# m 赏月 5 _9 w) Z$ H' q/ o. I m" |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深圳沙头装饰公司,《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 @4 G9 t' f y/ u: I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 s: ^- D1 I! }( I% \6 l) |3 z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3 V% [9 s& n: v ?0 N- i# V% f 吃月饼
: q2 E7 t9 M2 E) O" M# T3 y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 h- W. ~$ d4 G" J0 F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深圳竹子林装修公司,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 H' k; m8 X k; t) l& N8 g# X }! O0 U 水调歌头
: y3 ?' ?- w8 u( J 苏轼 3 K. r( f( l6 [9 i Z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相关的主题文章:
$ K& } e2 K* o2 k8 L2 b, S& M0 ~, l 7 d4 H# ^; S. e: D, i% M
, q' I/ u7 ^. b6 d+ r& Y
离开你会否比1起更好?每天爱你多1些!.
5 E% i, | ^5 Q: @8 E: c # L* ?# U3 i' W$ y8 n
张道一(1603-1694)
; `. |$ H* W7 i: p( R+ g; i8 c" B5 U- E / R% g' [6 H" P
%E6%8B%BF%E7%A0%B4%E4%BB%91%E6%9B%BE%E7%BB%8F%E8%AF%B4%E8%BF%87+%E2%80%9C%E4%BB%BB%E4%BD%95%E5%87%BA%E8%89%B2%E7%9A%84%E6%88%98%E4%BA%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