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做股市大赢家 杨百万股经奉献
2 e: \) H1 J2 m# A
2 x5 X& s3 ^: \$ a 0 X8 g- _" R5 E, n/ O
`9 `8 I" J `: Y4 v
作者: 杨怀定
! O2 {& S" `' w. a0 G# I0 p8 sISBN: 9787305050206. p- P: M! f7 }; E1 S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u, @: S( H# z. G3 r出版年: 2007-4-1
3 I! `( B& ~; _) q0 ?2 R. F! C
% `9 c$ B6 a7 l4 H6 Y8 A
: h# @: t$ ?) E7 u: @8 \下载地址:http://bonds.hotlabel.cn/yangbaiwan.rar
y- M9 [2 E/ P$ D: e8 q 建议使用讯雷下载 更方便 更安全 更迅速
( Q" v& P" W ~0 }) g' l9 l- X9 |. W. g4 z6 y, [. B
^% R" h& [) C B. H8 I2 _
8 I/ L4 n5 p. `. E5 V- i& u& |" D0 w& L0 y* V; O( R
简介 * b& s! B7 [( P. f1 g
3 ~ U D& `+ F) Y" N1 k4 I! W8 u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但永远没有毕业生。随着市场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变化,投资理念、操作策略及操作技巧都会有相当的发展和变化。2006年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解决了诸多问题后,迎来了第四个波澜壮阔的大牛市,除了相当多的老股民坚守在证券市场享受到了不菲的大牛市成果外,股市的赚钱示范效应也吸引了不少有投资兴趣的新股民的加入。我相信有部分精英会沉淀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大浪淘沙更多的是众多的参与者或是过眼烟云。其中有不少新股民有了解证券市场的要求,也有就读于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的愿望,而各地的财经分校多如牛毛,纸上谈兵的不少。我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较早实践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中的成功者,近二十载积累了大量的读书札记和有感而发且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些心得,在友人范荷英老师的鼓动下斗胆汇集成小册,和新股民试作交流。" i x+ [) B+ H4 U/ X( F
证券市场风云变幻,股市跌涨无常,如何在市场中把握机会,成为赢家,更是中小投资者关心的话题。《要做股市赢家——杨百万股经奉献》集本人多年股市经验为一统,对于股民而言,不但要正确应用书中的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而且在投资理念方面的探讨与价值,也同样是不可低估的。以平常心看待股市,手中有股,心中无股;以时间换空间,处变不惊,宁静致远。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 z! E) a) }6 T 我想说的是,每一种正确的方法都可以赚钱,赢就是高手,它们之间没有矛盾,虽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我在使用技术分析的同时,也很重视其他分析,很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所有的方法。这就好像武器的用途不同一样,每一种武器对杀敌和防身而言都是有用的。对我而言,我只能紧握已经被自己证明了的武器,走在股市的常胜道上。多一种武器就多一分机会和安全,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方法。如果我勤奋一点,也许可以再多掌握一种方法,那样获利的机会就更多。但是我已经知足了,或者的确是精力有限,毕竟股市不是全部。
) L6 k% _9 @2 {; L' R2 w2 ^ 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谦逊不自负是必不可少的。在股票市场中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不要过于自负。实际上,对于任何股票商品,没有人能够彻底地了解。任何价格的决定,都依赖于千万投资者的实际行动,都将会反映到市场中。如果因一时的小赢而趾高气扬,变得非常固执,漠视其他竞争者的存在,则祸害常会在不知觉中来临。在股市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输家。因此,投资者要懂得这其中的道理。 ! ^! B v. c9 ^4 n) ]1 o4 q. T0 `
成功者的理念经验往往相似,失败者却各有各的不同。本文试作抛砖引玉,以期望没有围墙的财经大学、民间马路分校越办越好,以壮大中国股市的中坚和基础。理念技巧如有大同小异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并恳请各位高手和精英勿见笑为上。
6 E1 j9 e# V6 a) |! m; N) e' R. u# X6 A
作者简介 " |8 c7 {8 C1 j
@( _6 U, Z4 ~- l+ k
杨怀定,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真名杨怀定,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个还活跃于证券市场。$ M8 h# V. S" P
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在199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