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在网上看到《21世纪经济报道》对贾璋柯的采访,如下:4 f% c8 @4 _; H/ j& F7 W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80116/ds/200801140115.asp / T" L" q) Q: s5 H0 ~5 Q
5 |- T3 x3 I' u读罢,有种奇怪的感觉。 3 O$ x6 x) ~" V" v
+ `: J2 A. J* d" F1 j《21世纪经济报道》算得上是国内有深度的报纸之一,贾璋柯也算得上是国内有思想的导演之一,可是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访谈,基本停留在常识性的层面上。
( z1 m9 j: ?! y7 D& w- d; x: |
) s" U( \+ v" C8 ~# R0 I& ?1 u o我所说的常识性,主要是指类似于狗咬人的普遍性与无需证伪性。窃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常识性的问题应该以共识的方式存在,是无需讨论的。可是现在,国内有深度的报纸之一与有思想的导演之一正襟危坐在一起,以一种社会良心的姿态,严肃讨论狗咬人式的常识性问题。我忍不住问: why make such a fuss?
) I% ^: z w; ~6 S' I" d, N/ D' T$ k! ]
想了想,出现这种状况,或许有以下两种原因:# o$ v$ N& s" a
1,我们的社会病了,而且病得不清,需要进行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 f3 F! U% K1 w# U
7 W1 K( A. d4 D+ t& e2,掌握话语权的群体中的某些小群体,为了标榜自身与其他同样拥有话语权的小群体之间的差异,而采取的一种差异性策略——既然你们都在说人咬狗,我们就来说说狗咬人。这无疑也是标榜自身先进性的最保险方式——辨无可辨,当然绝对正确。 ( S: D9 @* ~$ L' E; R$ E
- j2 n( {# Y* C$ O5 {& |; z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我的感觉病了,就像张萌萌早年的一首歌:“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为我的感觉病了。”
+ E# f0 y, N9 N% x+ A8 {" V
3 ^% F! K3 I8 B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感觉病了。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在前两种情况同时成立的情况下,第三种情况一定成立,因为病态就是个体相对于群体常态的非常态。
, e1 F9 F* }0 {8 k' W/ r7 L f( e: f0 A9 c5 W5 Y, h3 }) b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我的感觉病了。* p& u) B+ u l' w
0 R8 y8 o2 B: m/ N! e' d! {) o[ 本帖最后由 dylan 于 16.1.2008 19:22 编辑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