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7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新报》:中国,请跳个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4.5.2010 11:44: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当世界各个强国在“世博”舞台上轮番表演之后———我们也想呼喊一声:中国,请跳个舞!; C' u- u/ v/ }0 _: n

7 t5 s9 K- i1 D1 f  _% `; K7 d$ y; e4 `7 ^4 N' @

当世界各个强国在“世博”舞台上轮番表演之后,我们也想呼喊一声:


% Z; P1 g! i1 G5 y* u7 a/ M5 N

           中国,请跳个舞!

                 

               本报主编 范 轩

9 ]7 f) f  T$ ~5 a' q+ t

   

3 f' Q% K+ `; A2 h# X


. ?% {  G- X) v! a
虽然在说上海世博,但此处略去了规模宏大的场景,而是希望人们能从陆士谔老先生看起……


6 }1 i5 F( }1 |

历史中,往往有惊人的巧合。如果不是今日梦境真实再现,人们怕是已经遗忘了那些曾经的梦幻。

' ^* |, s1 G: ?; @3 c# a

                  对“博览会”的认知

笔者年幼的时候,曾听过一个故事,算是对“博览会”最初的启蒙。

" L4 q. v4 A" o; \' s

当时父亲与几位同事在家里酌饮,那个年代家宴的规格不可能很高:菜肴无非是摊鸡蛋、炸花生、鱼罐头之类,但气氛都很热烈,因为通过“特供渠道”购买的正宗茅台酒每瓶仅售8元人民币,好酒的香蕴掩盖了政治、经济、民生等等一切压力,成为人们兴奋的唯一理由。

! x4 ~3 q# E1 Y. g: B

每次酌聚,父亲一个因“博学”而屡屡遭难的穆姓朋友,都是席间的焦点。这位受到“专政”的穆叔叔,在机关里打杂时几乎一言不发,而在家里却总是滔滔不绝、发挥自如。在被他强灌了一小口茅台、辣的鼻涕眼泪齐奔时,他对我正色道:这可是人间玉液!不但在中国有名,就是在外国也是好东西!想当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土里土气的中国展品很受冷落,尤其是盛在褐色陶罐中的茅台酒,根本无人问津。而会场的一个中国人不慎失手将一罐茅台酒打翻摔碎,顿时酒香四溢,会场里的参观者们纷纷寻香而来,茅台酒就在世界上出了大名!


6 g5 Z- j. Y5 z0 J

那时,除了阿尔巴尼亚、赫鲁晓夫、西哈努克亲王,并听不到太多的“洋名”,所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懵懵懂懂地进入记忆、成为笔者对“博览会”最初的认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当代很长一个历史阶段中,距“万国博览会”都极其遥远;直到2000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前,很多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概念都很缺位。


0 U* Q; O) F( s, M; g" f

百年前的预言

凡事,皆有定数。整整百年的一个中国“预言”,也并非生拉硬套、而是黑纸白字的写在那里。


1 Y6 ]7 D2 {0 S! y0 `

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在当时的进步启蒙杂志《新中国》上预言万国博览会将在上海浦东开幕。由此,世博便成为一粒种子,埋藏在已经觉醒的国人心中。

& X* v# E: K3 t3 a

今天,世博会终于垂临上海、走进浦东的时候,我们才忽然惊叹“世博先师”陆士谔在百年前便拥有的丰富想象和浪漫情怀。在晚清那个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里,他却在幻想小说中写下这样的故事:主人公陆云翔在读《项羽本纪》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时光荏苒,“万国博览会”要在上海浦东举行,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参观,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隧道电车。有趣的是,为此还发生过争执,有的说应该造在地下,有的说应该造在高架桥上,争论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声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终于万国博览会在“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的浦东隆重开幕了。陆云翔在梦中与妻子手牵手前去参观,他兴冲冲,急忙忙,参观中还不慎绊了一跤。

/ y/ G4 g) f8 {( s1 c$ |! V

陆云翔跌醒后,方知梦幻一场。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而他却回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如此耐人寻味的结局,似乎宣告了百年后上海世博的必然。

/ ^+ e; @5 F) i; I' @

                 曾经的“巴拿马”

. o& [# t% f9 f, T5 ]/ t

其实,就在陆士谔精彩勾划的几年后,中国人就着手染指了一把“世博”;而且,参与程度之深、规模之大,是很多国人立足今日都不可想像的。


  N5 x( p2 \% e) `- V' T) {" ?

史料记载,1912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即将开通(巴拿马运河区当时由美国统治),美国定于1915年2月,在西海岸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届时欢迎各国踊跃参加。当时美国政府是西方列强中最早承认袁世凯政府的,还特意为此事派代表游说中国参展。虽说政局动荡,但北京政府还是将此事作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件大事。由于措施得力,两个月内在19个省共征集了10多万件参赛商品。


7 H+ P& L4 D' G- Y, S4 D

中国是一个贫穷国家,虽然有意在此次赛会一显身手,但只得到24万美元的参赛经费,这些经费包括大宗场馆建筑、转运、陈列装饰、保险、报关等一切与参赛有关的支出。但工作人员没有气馁,他们精心设计,将中国展品分为9个陈列馆展出,还仿照中国传统宫廷建筑风格搭建了中华政府馆,分为正馆、东西偏馆、亭、塔、牌楼六部分,雕梁画栋,飞檐拱壁。


$ n& m9 m0 O1 W5 e3 O# l4 |

最后,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整个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


- H6 Q; }* ]  @; g/ H

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但紧接着就是政相混乱、战火纷飞,中国从世界博览大舞台上长久谢幕了。

1 l3 b8 Y) i8 q

                 中国,请跳个舞


0 l7 M1 v  J0 y3 q

当然,从各种渠道,我们也能听到质疑“上海世博”的声音:有无必要举办?能带来何种实惠?是否过于劳民伤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以海外华人的视角来做些探究。


: _5 L2 W7 s( t! P

以德国为例,它毫无争议地占据着世界制造强国、出口大国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会展王国”。法兰克福、汉诺威、莱比锡、科隆、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柏林、汉堡……城市不分大小、位置,一概承担着世界上数项重头的会展任务。全球150个重要的专业展览会中,有120个是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最大知名展览公司中,有多个是德国的;世界最大的展览中心中,有多个设在德国。数据显示了德国在世界会展业的“老大”地位。


% F' e  i+ z( b# d/ c

可是,德国缘何热衷于会展业呢?德国人从100年的会展历史中尝足了甜头。德国社会普遍认为,会展业是工业发展和商业文明不断前行而必然催生的;用德国人的话说,博览会是一种投入少、效益高、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产业。它不仅仅能够为主办方带来场租、管理等直接收益,同时会拉动建筑、物流、规划设计、人力资源、咨询、旅游、餐饮、服务、零售等多个行业盈利、发展;当然,对城市的形象建树、文化推广更具有不可估量的间接意义。


: r2 ~/ c2 K2 F8 t7 F

所以,在中国会展业尚欠发达的情况下,上海却投注巨大力量承接了一场世界上最重大的超级展会,其功用与意义便在不言之中了。当世界各个强国在“世博”舞台上轮番表演之后,我们也想呼喊一声:


7 `+ b: F1 b, k- f% z

中国,请跳个舞!


% Y2 y( \- I" q4 u4 @7 U

                 幸运的机会


  c0 |# p4 w" Q) ^# ~. U  S

正筹划,该如何到世博去开眼,机会就来了。


7 V+ j6 S+ \6 v% ~

2010上海世博开幕前,《欧洲新报》受到中国新闻社邀请,作为“海外有广泛影响的20家华文媒体”之一,前往中国上海采访报道;而其中对世博采访的安排,也是多角度、全方位。这不仅是一次新闻采访的时机,也可视作祖国给予本报的一项荣誉。本报代表将善用此次机会,不但真实、客观地做些宣传,也将中肯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8 j1 ?8 X- h( X: V4 R. ~( W! ^; h

GOGO!一起去世博,瞧瞧跃动的中国,感知多彩的世界!

2#
发表于 4.5.2010 13:5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4.5.2010 15: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7.2025 04:5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