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心主义
4 I, }& s- Q7 T1 ~% L
$ j/ D: v; t/ n; Q" u4 r4 U1 w
! I4 `7 c' [6 ^% F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一种概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世界观。近代以来这也被认为是很多民族都具有的种族主义的表现。 在政治方面,中国中心主义是中国历代王朝对外关系的核心。汉族聚居的区域为世界中央,而华夏之外的民族被称为“化外之民”或者“蛮夷”(史称“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2 y% C. ]7 p/ m- v/ ~- \6 g9 x1 J# W
1 i4 H7 @) K( ?) Y" A
' o- I* o2 a7 O s* k- @0 o
8 B# r: ~/ t, F0 n# |( F0 w4 h中国的皇帝是天子,中国的皇朝是“天朝”或“上国”,而其他民族和中国的关系是贡国和属国的关系,其首领只能被称为王。在东亚历史中,很少有挑战中国在东亚外交的统治地位的例子。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东亚外交系统在清朝末期逐渐衰落,致清末由于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中心主义论点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一状况导致了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及之后的戊戌变法,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的外交壁垒,中国则转向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平等互助性质的外交方针,但随着九十年代中共为延续其自身统治合法性而引发的民族主义思潮,使得中国中心主义再次抬头。 在一些东亚国家和民族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和中国的关系占据了重要地位。日本圣德太子在给隋炀帝的信中写道:“日出之处天子致日落之处天子无恙”,这也成为日本国名的由来。被中国统治千年的越南的名字,源自中文的“百越之南”,是以和中国南部之间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 在文化方面,中国中心主义表现为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长期是文明中心,对邻近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影响巨大,所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比中国低等,极端者甚至拒绝承认其他文化的价值。 , q2 T; b/ w# b6 @! C
" U- g- [! U$ a3 Q! q$ a3 r2 [4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