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887|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评:对维基解密网站打个问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2.2010 21:2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12-02 08:38      环球时报
  因曝光美国机密文件,“维基解密”在世界声名大噪,其创始人阿桑奇被媒体冠上不畏强权的“黑客罗宾汉”称号。但细究维基解密,种种疑点又若隐若现。一个最大的问号是:一个“专揭美国丑”的网站,在西方真能生存下去吗?

  历史上与西方的国家利益和秘密“过不去”的组织,从未被西方主流社会接纳过,西方著名的非政府机构都与行政当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反主流的民间组织,基本处于社会的边缘,没有谁产生过持续、大范围的影响力。

  今年异军突起的维基解密几次“刺痛了”美国,7月该网站公布了9万多份阿富汗战争文件,近日又曝光了25万份美国外交文件,后一次行动甚至被称为“全球外交的9·11”。然而我们注意到,维基解密揭的这些“短”,对美国来说或者是些陈芝麻,或者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新闻,美国很快就消化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务院已经公开谴责维基解密,但它的谴责只是增加了后者的全球知名度。双方的拳脚都未向对方的心窝踢,像是花拳绣腿,让人觉得它们彼此有某种默契。

  互联网是美国创立的,如今的域名根服务器都在美国,谷歌、脸谱等影响了世界的网站都是美国公司,美国还从来没在互联网上吃过政治的亏,维基解密用什么让世界相信它是一个例外呢?

  维基解密宣称在全球有大量“志愿者”,能够无偿得到文件。但它一下子拿到世界第一情报大国美国的几十万份“机密文件”,中情局只逮住一个23岁的一等兵,这个故事让很多情报界的人听上去“像是传说”。

  因为一点怀疑,就断言美国政府在与维基解密上演一场“苦肉计”,未免过于轻率。但对用美国“机密文件”突然走红的维基解密留个心眼,对于中国
这样的国家却是必要的。

  或许成熟的西方社会,对自身土壤生长出来的维基解密有着天然的免疫力,它给西方带来的好处,有可能很快超过它最初带来的麻烦。今后真正面对维基解密挑战的,将是社会承受力相对脆弱的非西方国家。如果维基解密的权威得以确立,它在西方只是逗逗乐,在非西方世界,却可能通过“解密”真假难辨的文件颠覆一个国家。

  此前有媒体披露,阿桑奇在启动网站之初,就致函潜在的投资人称:“该项目主要靶子将是俄罗斯、中国和中亚等专制国家”。希望这只是他当初为了拿到钱“随便说说”。

  信息全球化正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卷入,然而对信息的控制力及承受力,各国大不相同。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传播和控制信息的绝对制高点,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在信息世界的位置不断上升,但仍处于相对的低处。因此第一,我们在西方强大的信息能力面前不能做“不设防的国家”;第二,我们要通过继续的改革开放提升信息能力,避免永远做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弱者。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2#
发表于 7.12.2010 21:16:15 | 只看该作者
Paul 发表于 7.12.2010 17:09
回复 wohnung 的帖子

也有消息说,因为奥黑前段时间的政策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所以被修理了~

现在都以利益为主了
就是现实,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7.12.2010 17: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ohnung 的帖子

也有消息说,因为奥黑前段时间的政策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所以被修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7.12.2010 14:5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ohnung 于 7.12.2010 15:03 编辑

妈的!
一下子又是前任副总统
搞三搞四,说环保
让全球开个24小时的电视机

这个家伙就是个记者嘛。。。
不好好当记者居然当恐怖分子

都是想出风头的笨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7.12.2010 14:10:12 | 只看该作者
美司法部长称将依法追究维基解密创始人刑责

12月7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有关对大量公开美外交电文的“维基解密”网站展开搜查一事,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于美国当地时间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不仅限于旨在取缔间谍的有关法律,通过运用广泛的法令来追究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刑事责任。

  而搜查这一课题有悖于保障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若外交电文等秘密文书的泄漏属言论自由的范畴,就有可能无法将其判定为有罪。这是令美国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7.12.2010 13:3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7.12.2010 13:39 编辑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被捕 被指涉嫌强奸

12月7日电 据外电报道,英国警方12月7日表示,“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于当天遭到逮捕,他被指涉嫌强奸。

  据报道,伦敦警方在一份声明中称,现年39岁的阿桑奇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上午9时30分左右在伦敦一间警察局现身,其后遭到了警察的拘捕。阿桑奇将于当天稍晚时出现在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

  声明写道:“12月7日上午,基于瑞典当局对朱利安-阿桑奇涉嫌强奸的指控,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引渡和国际协助处(Extradition and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Unit of 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将其逮捕。”

  之前报道称,本月2日时,瑞典警方对阿桑奇发布了新的国际通缉令,这个通缉令适用于英国。英国警方已经接到了将阿桑奇引渡到斯德哥尔摩进行审判的请求。

  但在伦敦的阿桑奇律师罗宾逊说,阿桑奇可能将抗拒回到瑞典,他担心瑞典方面会将他交给美国司法单位。罗宾逊指责瑞典追缉阿桑奇的行动显然出于“政治动机”。

  罗宾逊还表示,任何对阿桑奇的逮捕令都不会影响维基解密网站继续公布持有的25万份密件。

  阿桑奇被指在今年8月对两名瑞典女子进行了“强奸”和“猥亵”。瑞典检控机构11月18日签发了针对阿桑奇的逮捕令,阿桑奇提出了无罪的抗辩,但瑞典上诉法庭上周驳回了他的请求,裁定他有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6.12.2010 20:50: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不着急,越是爆炸性的消息越在后头呢

今天不是又爆出来澳大利亚的前任亲华总理怂恿美国对咱们动武吗?
http://forum.kaiyuan.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9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6.12.2010 17:28:36 | 只看该作者
德刊解答美国外交电报泄漏事件六大疑问

11月29日讯 29日晨超过25万份美国国务院外交电报在网上曝光,由于所披露文件内容过于敏感,美国甚至全球外交因此蒙上阴影。对此德国《明镜》周刊就“维基解密”公布美国国务院机密外交电报一事的五大最常见疑问进行了解答,以下是相关问题及解答。

  这些文件的内容是什么?

  “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文件包括251287份美国驻全球各地使馆、领事馆或者代表处发给美国华盛顿国务院的电报和近8000多份国务院发给全球各地驻外机构的指示。

  只有一封电报发自1966年,大多数电报发自2004年及以后,美国于2004年建立了SIPRNet,电报的数量随着时间不断增加,今年头两个月发出的电报数量就达9005封。“维基解密”未能获得在这一时间段之后的电报。这些电报的文字量是相当于《明镜周刊》66年来所刊登的文字总量。

  《明镜周刊》、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和西班牙的《国家报》对“维基解密”提供的电报进行了阅读、分析和核实。每封电报都包括日期、作者、地址、保密等级和报告文本内容。电报文本还经常提及线人的名字,《明镜周刊》及其网站因此决定不公布大部分电报,我们所刊登的电报或者电报节选中对人名和其它细节进行了技术处理以模糊线人的身份。当然,如果线人的身份非常重要,具有政治意义的话,我们未对他的身份进行保密。

  大多数电报由大使、领事或者他们的工作人员起草,包括他们对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分析、访谈、对有关人员决定和事件信息的背景材料。电报在许多情况提供了具体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和个人信息情况。

  这些材料来自何处,材料的爆炸性如何?

  如同“维基解密”先前获得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日志,这些电报也是通过美国SIPRNet(保密IP路由网络)发送的。这一美国政府网络被用于传送保密级别可达“机密”和“秘密”的材料。美国政府称,机密材料如果被公布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维基解密”未获得被列为“绝密”的电报。

  约半数使馆电报不是秘密性质的,40.5%的电报被列为“机密”,只有6%的电报即15652封电报被列为“秘密”,其中4330封电报被加注了“非外国”标识,意思着不应提供给非美国公民阅读。

  近250万人可以访问SIPRNet,许多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访问该网。经验表明,这一网络的最大用户是美国国防部,美军人员行动中心里的特制计算机可以看到这些保密信息。进入程序和密码基本上每隔150天更换一次。能阅读到最高级“绝密”文件的美国人达85万人之多。外交电报的泄漏只是一件迟早的事情。

  你如何阅读这些电报?

  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日志相比,外交电报的阅读难度要小很多,例如,它们所包括的缩写要更少,它们是在办公室的环境里起草的。不过,外交电报的电头有一些规定,需要就此进行一些解释,例如国务院所发信息的报头是V和ZCZC打头的。报头的保密等级ZNY标识意味着电报必须通过保密线路传送,加上SSSS意味着这一信息是秘密信息。

  情报的可靠性如何?

  外交官在电报中报告全球发生的事情,他们在这样作的时候经常会对外国政治家和他们的动机发表批评性言论,他们认为这些电报的内容在未来二十五年内是不会解密的,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美国大使和特使们在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包括了许多传闻和谣言。

  这些文件的一个主要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们可以使我们听到外交官和政治家说真话,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言论不会被公开。不过,应当指出,无法确保消息来源是在说真话,他可能只是在转述道听途说的传闻,或者是有意识地进行误导或说谎。

  是否提供了全套记录?

  目前很不清楚是否提供了一整套文件,有关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一些报告可能被包括其中。从理论上说,就文件所讨论的时间或者议题,这些文件的内容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尽管我们知道这些材料来自美国保密网络,但我们不知道“维基解密”的文件提供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复制这些材料的,例如,文件提供者是否受到了时间的压力或者在这么作的过程中中断,他或她可能选择特定材料或者随机挑选材料,或者复制了能复制的所有文件。他或者她也可能是根据一个未知的标准选择材料进行复制的。提供文件的个人可能后来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挑选。缺少“绝密”文件是因为它们是通过不同方式发送的,或者提供文件人士可能无法接触到那些文件或者选择不去试图接触那些文件。

  其它国家是如何处理内部通信的?

  这些内部文件所反映的坦率程度并不是异常的。当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听到的外交官言论都是精心构思的,但就内部文件而言,外交官所用的措词是相当明确的。其他国家的情况同美国一样。

  从技术角度而言,美国人使用的系统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德国也依靠类似网络:德国2004年建设的保密内部网络把所有德国驻外使馆和领事馆与外交部联系在一起。德国外交官的通信采用四种保密等级:“加密信息-内部使用。”、“加密信息-秘密”、“机密”、“严格机密”。它使用SINA加密系统。目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访问德国保密内部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6.12.2010 17:17:5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政府严禁雇员阅读维基解密泄露电文


12月5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已经下令,除非具有相应的安全等级或授权,否则联邦政府雇员和承包商不得阅读维基解密和新闻媒体公开的机密电文和文件。

  美国白宫下属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周五发出通知,通知声明:不管是张贴在公共网站或是泄露给媒体,机密信息仍然是机密信息。除非美国政府对其解密,否则联邦雇员和承包商都得参照相关法令进行处理。

  一位白宫官员周六表示,该通知同样适用于政府电脑,以及雇员或承包商拥有的私人设备。政府不建议各机构在政府电脑系统上封锁维基解密网站或相关网站,也不禁止联邦雇员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但是,如果之前他们“不小心”下载了这些机密文件,必须告知所在单位的“信息安全办公室”。

  美国国防部也在一则通知中告诉下属军事人员和承包商,没有适当的授权就浏览这些信息违反了长期存在的规章制度,尽管这些信息在互联网上是对公众开放的。在本周六的一次声明中,一位女发言人也表示,在非机密的政府电脑上浏览或下载机密文件是安全违规行为。

  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在所有的员工电脑和无线网络上屏蔽了维基解密网站,并指出未经授权公开这些机密文件并不能改变这些文件的状态,也不会使这些文件自动解密。

  地处华盛顿的非盈利组织,电子隐私信息中心执行董事马克•卢腾伯格(Marc Rotenberg)表示,尽管政府希望保住机密信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看起来完全是徒劳之举。卢腾伯格表示,他的组织也不支持公开这些信息,但现在再采用堵的方法恐怕是晚了一点。机密信息已经遍布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美国政府的这些行为显然没有使维基解密的工作人员气馁,他们不停地在Twitter上发文,嘲讽这项举措,周六就有一条推文这么写到:数字麦卡锡主义:美国军方试图恐吓官兵不要阅读维基解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6.12.2010 17:1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6.12.2010 17:16 编辑

英国警方最快本周逮捕阿桑奇

  在披露美国大批外交密电而引发“世界外交9·11事件”震动之后,目前,“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的个人处境及其网站的命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昨天有报道称,阿桑奇最早可能在本周被英国警方逮捕。一旦被捕,英国当局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是否将其引渡。另一则对阿桑奇不利的消息是,“维基揭秘”失去了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EBay旗下的网络支付处理商PayPal上周六宣布,决定停止“维基揭秘”的账户和服务。这对于阿桑奇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就在上周,一直为“维基揭秘”提供服务器支持的美国亚马逊网站也拒绝进一步提供相关支持。

  阿桑奇现年39岁,2006年12月创建维基揭秘网。这家网站今年公布大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秘密文件,曝光众多内幕,引起轰动。

  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已经下令,除非具有相应的安全等级或授权,否则联邦政府雇员和承包商不得阅读“维基揭秘”和新闻媒体公开的机密电文和文件。美国白宫下属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上周五发出通知,通知声明:不管是张贴在公共网站或是泄露给媒体,机密信息仍然是机密信息。除非美国政府对其解密,否则联邦雇员和承包商都得参照相关法令进行处理。美国国务院也警告未来有志从事外交工作的学生,最好不要沾惹“维基揭秘”,否则恐断送前途。

  “维基揭秘”财路被断

  EBay旗下的全球最大网上支付平台PayPal上周六宣布,由于“维基揭秘”从事非法业务、违反公司的服务政策,因此决定停止其账户和服务。这意味着“维基揭秘”将无法通过PayPal再获取捐赠者的网络捐款。

  事实上,通过PayPal获取捐赠是“维基揭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有报道称,这个账户的背后是德国一个以一位知名黑客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也是“维基揭秘”获得资助的最可靠的渠道。早前有报道称,“维基揭秘”每年需要约20万美元以支持其运营花销——主要是网络费、租金、网站服务器的存储成本、硬件和员工的外出花销;此外,如果“维基揭秘”决定向五位成员支付薪水,每年需要约60万欧元。阿桑奇今年7月曾表示,“维基揭秘”自2010年年初起已经筹集到约100万美元。

  阿桑奇威胁要曝更多猛料

  “维基揭秘”昨天指责PayPal慑于美国政府的压力而采取这一举动。而为了应对网站可能面临被关闭的命运,阿桑奇还通过网络散播了一个包含着未经审查、加密的“毒药丸”文件包,据估计里面包含了英国石油公司(简称BP)和美军关塔那摩监狱的内容。《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称,这个包裹中的一份文件——取名“保险”的文档——已经被成千上万的支持者从“维基揭秘”网站上成功下载。但专家上周称,实际上这个加密文件是打不开的。

  阿桑奇警告称,任何试图阻碍其揭秘行动的政府都将面临引发新一轮潮水般国家和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他警告称,如果他被捕或者“维基揭秘”网站被永久性地关闭,他将泄露“保险”文档中的机密内容,他还暗示,这些内容未经审查,对于美国在全球的联盟伙伴国可能带来直接性的安全威胁。“所有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发布这些材料的密码,这将立马传播出去。”他说。

  “阿桑奇是聪明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策略。他会希望这能够威慑到想要采取针对他个人行动的任何人。”英国计算机安全专家劳里说。

  英国管事警官在休假

  不过,尽管如此,阿桑奇仍然面临被警方逮捕的可能。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不具名的英国警方消息来源称,阿桑奇最早本周可能被捕。据悉,他目前藏身于英国伦敦附近一处秘密地点。

  “他昨晚仍然自由……因为原本应该签署逮捕令的官员目前仍在休假。”英国一家媒体昨天报道称,瑞典司法当局现在已发出新的欧洲范围内的通缉令,上面增加了英国警方先前指出缺失的信息,阿桑奇面临的指控是强奸罪,但他本人坚决否认。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警方也在调查阿桑奇是否曾触犯当地法律。外交部长陆克文说,澳大利亚政府谴责网站泄露机密的外交电报和资料。由于阿桑奇是澳大利亚人,陆克文也指出,政府也会根据联邦警察的建议,考虑是否取消阿桑奇的护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5.2025 18:4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