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到最后
* `5 S( w2 G/ y' L- `& \! H
R6 I; g! E" ? c3 j 经历了相约纽伦堡和慕尼黑足球之行后,我相信纽伦堡很多同学的心里久违的一种激情似乎被点燃了。在德国留学,我一直有着一种隔离感,我相信所有的留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当经历了这两次活动之后,我似乎重新找回了归属感,我隐约觉得这种归属感开始渐渐抵消那已存在长久的隔离感。我看到了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敞开心扉,那些歌声笑声把所有人凝聚在了一起。5 L7 ]2 L& l2 W/ R6 t0 _ v
活动结束了,但我自己忽然觉得应该可以为同学们做点什么,我有一种迫切的渴望加入到学生会的团队中,希望可以做点事情,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会成为同学们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组织,从而让大家凝聚起来。这也就是我联系廖宇加入学生会的初衷。. P) O7 f7 E3 A# c. f1 X$ W5 q
说实话,在国内读书时候,学生会三个字不知何故在我眼里似乎总给我中国官场作风的印象,小小的国内大学学生会,小小的利益,让人看到了人性。而且纵观中国社会,民众总是对官方或者团体机构或多或少有着小小的抵触情绪,这个现象追究起来深远,放下不说。' O) \2 q$ t! J
然而,当我加入到纽伦堡的学生会以后,我所了解的纽伦堡学生会是什么,说白了,单就除夕晚会来讲,学生会是包括我在内的,廖宇同志,李春辉、李恺、何思源、周围、包子、小范、常硕、祁力涵等同学,加在一起十个人,这其中,廖宇白天要工作,同学们都有考试,大家在考试和举办晚会的双重压力下,度过这不长不短的几周时间,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联系了赞助,我们搞到了晚会设备,我们确定了节目内容,联系了表演嘉宾,联系了出席的贵宾,联系了场地,设想了节目流程和执行可行性,确定了晚会的票价,写了剧本,进行了排练,进行了视频制作,布置了场地,并进行了调适等等。说起来简单的几行,做起来,说不出的不容易。但就我个人来讲,我已经尽了全力但只做到自己心目中的70分还不到。所以,我很希望同学们可以了解,学生会不是什么权利组织,我们没有可以命令的人,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大笔的资金,虽说有些同学会觉得大使馆,或者赞助单位一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更有甚者可能还会觉得学生会里的同学多多少少会有赚头。可是,同学们,如果说学生会的同学真是有赚头,那么出去结结实实打两周工,那个钱可比学生会那点可怜的赞助多得多。
$ W `4 f) G3 ?8 [+ L& z2 r: p 因此,这里的学生会是什么?是十个人的团队,十颗热心肠,我们没有任何权利,也不是高高邻架在同学上的组织,我们能力有限,即使组织了三次活动,依然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说明什么?说明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会是有能力上限的,我们尽力想带给大家完美,但做事情时候发现,连勉强及格都有困难。还好,多数同学给予了宽容和理解。. A$ }1 T! a' z9 x R
在组织除夕聚会的时候,出现过小插曲,一位热心同学希望为国内雪灾捐款,但在论坛上无人响应,在和我沟通的时候,说了些学生会不好,他说作为中国学生的学生会理应组织活动为国内雪灾进行声援,以展现我们留学生的爱国心,说得非常有道理,可惜我忽然觉得我自己能力如此有限,在忙考试忙春晚忙视频剪辑忙联系表演嘉宾的过程中已经完全分身乏术,无力回应同学完全合理的请求。而当我试图打听其他同学关于捐款的想法时,很多人表现的是对捐款的反感,也有些人觉得这个太官腔了。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众口难调,大家各有各的想法,都爱国,但爱国的方式不同,衡量标准不同。单从这件小事上说,我觉得同心真得就是所谓廖宇说的那样,是个理想。
# H& t# y% b& s- Q 但话说回来,事情总是要做的。恳请各位有想法想展现能力的同学加入到学生会中来,担起这份责任,让大家不仅做到凝聚,还做到心齐,让我们中国留学生能够团结起来,给周围的德国人一种感觉,让他们也觉得,中国的留学生素质高学习勤奋爱国团结有实力!
$ `9 M* ^- X# \! |4 H# y- j2 z. d4 v8 c6 x0 Q. p
* O% w* T0 Q6 B6 k, W/ M
5 c" \( Z: O* b9 Y( E" Z/ [
. p6 U8 f3 p/ z( ]
/ ^$ h4 N0 i# q1 k! Z$ B( y! Z5 f) t
针对除夕晚会,我说点实际的看法。3 m. _- W. g9 C
第一, 沟通还是存在问题,尽管通讯工具如此发达,在初期准备中,就出现了沟通不良,比如我和小范在节目理解上的偏差。
( J' |8 N: m$ v) J! C4 M第二, 学生会内部的构成要明确,谁负责什么,做哪些工作,哪几个同学要互相协调,出现问题时候,如何应对。, u1 v5 w; _9 f7 d
第三, 这次除夕聚会结尾出现混乱,我感觉如果全是学生,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我完全相信牛堡学生的素质,我个人觉得,问题出在我们的宣传是面向社会的,所以说我们幼稚的相信了国外华人的整体素质,但现在看来,有个别人素质很差,而且当个别人带头做出低素质行为时候,很多人会去跟风。所以我们以后就要思考,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如何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学生会作为非权力机构,根本对大众群体没有约束力。
& \ q$ E P) n5 l# {: X! v第四, 定位问题,到底是以实惠为前提,仅仅着眼同学们的吃喝玩乐,还是说眼光放长远,在服务同学们的基础上,扩大影响力,从而让同学们在将来就业上,在将来工作以后人际网络的建立上都获得我们独有的优势,同时拉到更多的赞助资金,给同学们带来些实惠。后者想法好,但执行起来相当难,前者实惠,执行相对容易,但似乎又太没挑战性。所以这是我们要讨论的。
y f- B/ ~, c( x7 p5 L第五, 吸收人才,确定责任,几次晚会我们其实已经发现了很多的人才,很多人是以帮忙为前提,以我个人的想法,要吸纳进学生会,不能总是以挂靠方式,加入了学生会才会有责任感。" w/ K3 M1 A; Q* g/ n
第六, 资金透明,帐务上要尽量公开,大使馆各种赞助等等,打出详细单据,公布在网上,这样赞助商,同学们都可以看,支出和收入让它透明。这样才能得到同学们的信任。% ^ R! @, |: \5 c3 s" x, h& q9 f
第七, 循序渐进,感觉几次活动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但效果似乎没有到达理想的程度,是不是我们太心急了,在缺乏足够经验和足够实践能力的时候,高估了我们的执行力?我觉得我们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非常成熟的活动,一个学生会的品牌活动,这个我觉得也可以讨论。 7 K& U6 k: {5 I. o' v
$ a! g o3 b0 I* z' X. G/ |
( s% D" Q; L5 M8 \* p0 \+ ~, J
# `! }# A1 Q# \; n1 E& G5 c杨帆 + A3 f4 A( {0 B2 W" Q4 U0 {/ |
2 Z2 ~! a8 H8 ^[ 本帖最后由 yflylm1111 于 17.2.2008 19: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