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24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海鸥 vs 海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2.10.2008 14:3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到了2008年,出现一个新名词,叫海鸥。意思是在欧洲工作的中国人。这个时候再来看看以前曾经很猛烈的进行过的海归的发展问题的讨论,觉得很有意思。
/ |  a& {* Q/ K1 M8 U6 h

  h# z: Q/ j7 N5 @
: l. u! L$ V1 U/ r3 s9 _. ]! v3 ?7 e; ^) x5 _' D, M3 v' k
4 }* B2 A! F% S! Z. j+ y, C: e& w

3 a7 _- T8 u! w4 m, r0 P; J& g. t3 Q

3 m6 S( M5 n% L. O
3 o$ t& T, Y! I3 c; X6 N. n+ a" t7 {8 W" v; h( X& F- E
% h2 _1 M% [# G* W" u: m$ g

: P# O6 {6 _% M' R* b- y! \
/ t6 `: d1 N, m0 I: y8 E3 t( F8 _
0 L  \  p2 k! x* \  k/ z2 l
海归们应该得到的和不应该得到的

7 ^8 [, A, J7 ~. K+ v4 O   首先明确一下海归的定义,是在海外留学并取得高等学位的人,所以一大堆人,比如媒体口伐笔诛的所谓留学垃圾,可以从这里面剔除出去,其实这个定义可以在我们的驻外使馆找到,标准是学习时间一年以上,取得本科以上的国家承认的文凭,否则不予办理留学证明,当然,也就买不到免税车和享受户口迁移的政策。应该说这个底线是比较中肯的,因为政府是精明的,他不可能随便就为阿猫阿狗的海外厮混买单。- [8 \+ B- C9 G0 T

% \1 _7 \6 U  m: i- T0 ~5 X- b+ P; [. y. J; D
海归不都是人才,这一点,现在国内的认识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从从前的一味迷信到今天的落井下石,转变力度和加速度之大,让人还来不及适应。海归们现在的感觉就好像被人群簇拥着爬上屋顶之后,梯子却被人抽走。最委屈的不是你不懂游戏规则,而是等你做好准备上场的时候发现游戏规则变了。知识有强势弱势之分,就好像早些年学计算机的可以送女朋友钻戒而学哲学的只能拿根草绳编一个戒指表衷心,而强势知识也有国内稀缺和饱和之分,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给海归们定待遇,按照上述的划分,假设专业分布均匀的话,那么四个海归里,只有一个能锦衣玉食,剩下的只能咽着口水叹委屈。1 i  d. M  x7 ]6 l/ [; f; \$ E  j
/ @" {5 W" d( k5 q% W

( u( T% v: L. T+ e8 V( O' }$ J1 x: I% h% v% _( Y  q- i! G" W6 n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海归是应该受到欢迎的,因为毕竟还有很多海未归在观望,如果这些人都能回来,我们的人才库会饱满许多,人口素质也会提升。但市场没有这么高瞻远瞩,实行的是白猫黑猫理论。于是有了海归们名至实不归的尴尬。
! {( P6 P( V! _& ~( @! y! ]) o3 F9 a' x6 @

2 X: w$ `* w( P9 }. r7 b$ v, Z0 ^$ \; X0 z! g
公平地说,海归的素质要比国内同龄同学历的要高一些,因为用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本身就需要一种额外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大强度的投入,而且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不单是学习这么单纯,处理身边繁杂事务,对付和适应环境都需要精力的投入,这种生活方式让留学生们不得不抛弃所有的依赖惰性,学会自己思考规划人生。这种生存方式的磨砺,虽然来得残酷,但其作用,要比父母师长的苦口婆心来得有效得多。而且庞大的留学成本和机会成本,让他们学会精打细算地做出每一次选择和规划,这种难得糊涂的境界,应该是国内同龄人不能比拟的。% L7 g9 F6 `0 _, D% u5 [
. _! L& L# K" x8 ?, [
% i$ j  ?) e' q, }& w5 ]8 L
6 F/ C. h1 r# I% s0 p; C& g
海归的另一种优秀素质,应该是眼界的问题,如果留学的时间够长,投入得够多,海归们对留学所在地的文化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熏陶会给他们在思维方式带来更多的回旋余地和空间,当然,这种优势,因其微妙和无法量化,不但不能在人才市场上变现换钱,反而有时会招至媚外,挟洋自重的之嫌。  Y; D" o& N6 Y
& n  m3 ^, {- Z

* O$ s5 r7 i( ]7 J# f' j
" [  i; n9 O% t) M% s8 B不过海归们确实有不少毛病,比如喜欢说散装英语,喜欢对国内的事情指手画脚,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批判一番,喜欢追忆虚幻的峥嵘岁月,如此种种,极易招人反感,媒体的嘲讽,大多也都在这上面做文章。其实真正的中西合璧,应该是思维方式而非生活习惯,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顽固和同化力,绝大部分人还是更习惯这片生己养己的土地上的生活方式,与隔绝的时间长短无关,所以海归们这些烧包之举,不为也罢。不过毛病虽有,但终究无伤大雅,国人也大可不必为此而发难,就好像办公室里天天搔首弄姿唠叨着品味的小资,你可以看不惯,但绝没有与之为敌的必要,毕竟,小资的出现和风行,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7 r8 G. ~& o6 U) ~, D
$ |% J3 m, I) A; S1 P
2 v+ b8 `3 o& Z, I
! |, B& P7 i: S2 s& e海归们今天尴尬的场面,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本土化意识的缺乏。如果看看前辈们的发家轨迹,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海归的历史,应该追溯到严复的年代,这位中国海防思想的启蒙者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始终把他的日本精英同学,后来成为日本首相并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伊藤博文压在身后,但严复在故乡的作为,却并没有和他的才华成正比,仕途走得坎坷不畅,而且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帮助袁世凯称帝,同情张勋复辟等,直到晚年做了北大第一任校长,才给自己的报负做了个交待。
2 u  P) l# {8 i
2 c+ u* f2 [: w9 @
" K# p0 d4 ]0 Z, ^* L6 U  _9 j
5 I( g7 F0 q( D0 H和本土化格格不入,大海归有大海归的不如意,小海归有小海归的委屈,再比如上海滩三大流氓头子之一的张啸林之子,留学法国并拿到博士学位,因为张与将介石的渊源,得以被委员长召见,陈述救国大略,结果张公子几乎在背诵法国宪法,后果可想而知,最后从政一事,被无限期搁置,虽然后来没有堕落到和老子一起收保护费的地步,却也是碌碌无为。
9 x! i0 H4 `4 j0 u, ^6 X当然,前面两个案例里的本土,乃是一片黑暗无道,但在没有能力改变环境之前,你只能先顺应环境。
) I# ?7 |# e  z  j; Z/ l$ `/ r* v1 y0 `9 F" N

- t! s* k9 i2 ?
# ^. \% ^" r+ N; k如果说严复和张公子扯得有些远的话,那么就近的例子,可以举出现在如日中天的门户网站。在网络精英们初回故土创业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西洋理念,电子商务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拒绝本土化的后果是股票险些被那厮打客摘牌,靠着后来的救命稻草,新闻和短信这些土枪捡回一条命,换句话说,也就是靠着本土化立稳了足,而那些始终坚持电子商务的剑客们,运气好的苟延残喘,运气不好的早就关门大吉了。, P- R6 E! [: T. N8 Q* \1 J- L5 N
+ Q/ a* N( _( L, p* ^8 \2 |
) d2 J* T7 ?% o0 \( ?

* F& ]0 P" F% y- J所以海归们今天的不如意,来自于挤泡沫的矫枉过正,和本土化的适应期,相信在价值回归之后,再把自己修炼得土得掉渣,海归的行情应该会有一捆的涨停板。到那时再和媒体算帐,吐去一胸恶气。& D" ?5 ]+ z( R/ P  ]7 B* L

) @1 u6 ]8 c5 c  n& O6 \[ 本帖最后由 Benghazi 于 22.10.2008 15:4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8 14:43:3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 G/ N- c1 `4 ^
# J8 ?& d6 F/ T$ A/ k! B4 h
―――驳文《海归们应该得到的和不应该得到的》
# s  Y$ ~2 I% w8 c5 l
前日在德国的著名留学生网站上,读到了一篇名为《海归们应该得到的和不应该得到的》的文章,不少人初读此文,以为鞭辟入里,不禁啧然称道。然而在笔者看来,虽然此文局部论证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就整体立意而言,依然没有逃出功利化的思维模式,因而尽管论据并无大错,但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些属于潜意识的方向性错误势必荼毒不浅,故特作此文以明其咎。
8 d' X$ j( A( r5 p& O2 j# `+ e1 @6 j
- G4 X/ a- _4 P: y8 G+ m- |% U! `
原文一上手先一脚把“留学垃圾”的称号踹开,而后痛诉海归今日不平之遇,继而以海归的素质、眼界高于国内同龄人的双论据展开,捎带解脱了一些生活小节上的尴尬之后,援引严复、张啸林之公子及门户网站的三个实例来托出最后的观点:只要海归加强了本土化意识之后,就一定会“仕途”通顺、“发家”致富,自然就可“和媒体算帐,吐出一胸恶气。”3 \; @1 U/ N: w
- u* V) h; D) l. f; m+ ~

5 w4 G- l. e2 g; d1 O8 |真的是这样么?海归所应该得到的就是这些么?不是,当然不是。
; L5 F- e% }/ c4 m' [6 {原文作者所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在试图用理性分析一个现象时,寻找了实用主义作为支撑,并以功利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当全文充斥着“锦衣玉食”“变现换钱”这样的词语时,我疑心如果我们海归就是为了得到这些,那么那些所谓的素质、眼界又从何体现呢?
7 v: h+ W4 n8 o. K" T" j- Y: m
1 D1 M4 Z4 J. t( s4 Y/ A, l$ `# H& k" H  t5 j
一个国家、民族的振兴,需要的不是一两个比尔盖茨、杨致远这样的个人英雄,而是依靠着一大批扎实工作并得以前仆后继的技术工程师、人文工作者,去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和经济模式。因而海归也好,高学历人才也罢,所想所做的都应该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推动这个进程,而不能只是醉心于名利,整日惦记着免税车和学而优则仕。7 X& L) b3 N( Q1 `& w8 X; u1 H2 o

3 \% J0 m% s+ H- K7 |" _: [5 ?
. f: c# W. R% X0 Z0 J% O其实对于人才、成功的定义,早就应该脱离那些简单的形而上的群落划分,而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实际定位上。因而显然并非所有的海归,或者其他名义修饰下的人就一定具备某种素质或眼界,这一切实际还是取决于每个不同的个体。同样也并非每一个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或具备了优秀素质的人才,就一定要以是否成为政坛铁腕、商界奇子来衡量是否得以一展抱负、学有所用。严复纵然学富五车学贯中西,但仅仅凭考试成绩就能证明其政治才能也在伊藤博文之上,似乎有些牵强。那么由此就把严复的仕途不顺归结为缺乏本土化意识,未免错看了这位西学中用的读书人。如果他原本就只是一个作学问的人,又何必一厢情愿的以出将入相来论定成败呢。
0 A/ o- h9 a5 ?9 h  K( N- f7 {3 l! G! {. E: v) X  ~1 F7 Y6 n0 X6 l
+ @4 Q: i( L8 j8 v: Z% x& r
因此,尽管和原文的作者一样,对海归在国内的所谓“遭遇”也心有戚戚,但实在不敢赞同作者隐含在文字之下的心态。如果真的“被”熏陶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总是对一些舆论非议念念不忘,更不可在功利思想指导下作出现实规避,而应当意识到:什么是自己应该和值得做的。% P3 W# p" e% F: h; ]/ Z
如果事先就以留学作为一种投机,枕着风险成本入眠,自然在心态上未免浮躁、媚俗,稍有不顺便想方设法的反唇相讥、立身正名,却忘记了为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其实原文中的两个论据笔者也是非常认可的,即眼界和素质的提升的确是海归们在国外的留学生活中可能获得的最大财富,但这些绝不该像原作者认为的那样应该成为将来扬名立万、呼风唤雨的资本,而恰恰是更应该由此而懂得,面对个人成功和国家强盛,怎样选择才会让自己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合理应用。
0 Z3 {4 u; d9 ?9 K. L0 l0 f$ t) A. k

6 S3 X/ Y' _3 k( G+ x; E9 _4 F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中西方文化及技术的沟通重任,理应为实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而身先士卒。然而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是时时兼顾个人飞黄腾达的双赢,而势必需要一大群人去艰苦卓绝的长期努力。而支撑这些的,除了政府行为的引导激励之外,就只能是依靠着一种事业心。僭越一下原文的例子,电子商务从能否迅速赚钱的角度来衡量,也许的确应当放弃。但如果其全球范围内的实现将是一种必然,去实现这种必然就历史而又必然的落在了海归们肩上,即便中间可能沉沙折戟、颗粒无收,但最后的成功一定是源于这种信念而不断地尝试。因此,本土化其实只是技术细节,加入这样的元素,图存而后造自然是应当的,但如果却以此作为回避甚至是逃脱的借口,而只想着自己能否籍此暴富,那这样一个过程,究竟应该由谁来完成呢?(更何况那些门户网站的衰败,又岂是仅仅因为电子商务拒绝本土化这么简单,原文作者这里未免不求甚解,过于武断了些)* w7 @0 B2 G0 @7 y' e/ [  G

8 @- G0 g1 V7 k* ^+ J, o+ W  ~2 W& n4 @# _. `
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作些事情,除了真正自信、勇于负责之外,还必须懂得坚强忍耐,这样才能做到笑对得失,空倚毁誉。那么在“海归”或者“海龟”这样的名词还没有消失以前,还是早点把那些盘算好的应该得到的和不应该得到的明细表撕去吧,因为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是应该得到的,即便你是爱因斯坦、秦始皇,即便是你赖以生存的阳光和空气。
% w7 L. g: D8 i: r5 T! E% z, l$ J6 e) E
% W5 p8 u/ L* e- @( X
其实海归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大唐贞观年间的玄奘大师,或者更广义些,应该是那位邯郸学步的追风少年。无论是谁,敢于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去做自己视为理想的事,就是一种成功,而不是看归来之后是作一字并肩的亲王御弟呢,还是作一个不好好走路的草莽百姓。然而不管怎样,或褒或贬,本土人群对待海归的评判都不曾对出海、归来这样一个进程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其实海归的归,不应当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归,而应当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归。因为真正其实你应该得到的,你原本都已经得到了;而那些你认为不应该得到的,原本就是你应该得到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其实也没有什么是你不应该得到的!
$ E8 Q" H5 l! J: W  i
% c1 ]5 |9 v: c: }. }/ j1 e) E
: W4 L- x8 X+ m/ N: j+ g0 O! h) R! H. n- W2 f
作者:廖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2.10.2008 18: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8.10.2008 00:2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沙发 Benghazi 的帖子

什么是功利?+ d. O8 y/ C% v+ u; {4 t- f9 K+ T
原来的纽伦堡学生会怎么会变成如今的学者学生会?
! T9 A: G: q6 J主席现在是学生吗?
4 n  e( u6 i2 k; M5 I9 _8 d这是功利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8 08:06:49 | 只看该作者
有句话叫,有欲望不是恶,欲望无休止无节制的扩展才是恶。
( j* b4 k' R0 h6 x; c/ K: `  Q+ @+ m" c$ t
所以,奋力上进以获取更多的upgrade并不是功利,而奋力想到获取却脱离本身实际,同时又非常局限在获取本身,就是功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8.10.2008 10:1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8.10.2008 14:55:49 | 只看该作者
享受户口迁移的政策,具体是指什么?有人知道吗?$ a! z5 _; _- n9 ^" f
* l) c" n$ s! I
比如将回北京工作,但本身是上海人,没北京户口,做为海归,能获得北京户口?现在回国工作,好多公司都要求有本地户口,所以说户口申请迁移是个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8.10.2008 17:0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眼睛里的湖水 于 28.10.2008 14:55 发表
4 l/ _: O5 N& J5 s2 e2 V享受户口迁移的政策,具体是指什么?有人知道吗?% b1 u& w" J9 d# g
/ _! ^  c3 X$ w3 o
比如将回北京工作,但本身是上海人,没北京户口,做为海归,能获得北京户口?现在回国工作,好多公司都要求有本地户口,所以说户口申请迁移是个大问题!

) X0 J4 W2 Q+ u5 _. Z! A! P) G, ^3 O4 K" a$ K' W
国家对海外学成归国人员有落户优惠政策,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网页就可以查到.& _) b/ B3 u! B" A
大致来讲,公司招你的时候不用考虑进京指标这个因素,跟国内大学毕业生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8.10.2008 18:3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眼睛里的湖水 于 28.10.2008 14:55 发表
# k3 d+ Y3 _. J* ^; @5 u享受户口迁移的政策,具体是指什么?有人知道吗?
! n8 |% l( ^3 ?4 `. l, k2 f
5 P) Y+ y/ Q! O* a" v! W, e比如将回北京工作,但本身是上海人,没北京户口,做为海归,能获得北京户口?现在回国工作,好多公司都要求有本地户口,所以说户口申请迁移是个大问题!

7 h1 c4 _2 f1 D, }5 s! y虽然知道你这是举例不过老实讲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很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8.10.2008 20:0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可儿lee 于 28.10.2008 17:00 发表 0 j# c3 h5 S4 D# f1 }

1 \+ U) |* u+ L/ X& @2 P. S% X# I$ H$ M3 _" U4 M
国家对海外学成归国人员有落户优惠政策,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网页就可以查到." K+ L* S$ h- d% g
大致来讲,公司招你的时候不用考虑进京指标这个因素,跟国内大学毕业生不一样.
& p' n! j7 q8 i) K( r2 B. f1 [

- K0 P+ |" m) N+ k4 j7 H谢了。国内公司HR的人说最好能申请到本地户口,海归似乎容易申请到,据说缴税买房都有优惠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5.2025 16:1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