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mom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的黑夜 (连载)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16.1.2009 18:13:3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呵呵,粪水浇冢。这是盗墓人开创的一项绝技。然而这个文章写的有点虚了。其实要浇上几个月呢!大凡盗墓的人。没有行家跟着是不行,一个队伍里有个叫“掌眼”的技术主管。像本文所写,一看就是个盗墓的菜鸟。从墓道进入要破金刚墙,只有官盗才这么干,比如温涛之流。明目张胆,不怕工作量大。
1 w0 H1 Q6 t3 z! i: X' j4 Y& H& z3 ?真正的盗墓的,是要闻墓土辨朝代,从而确定棺材的位置的。挖下去就是主室,墓葬里有什么,了如指掌,拿了就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6.1.2009 18:30:5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能都听过北京的琉璃厂。7 D) k# I& V. A7 C
其实琉璃厂摆在外面卖的都是垃圾。真的东西都在里面,不对外人开放,而且不多,质量不好。
4 e/ f! a; {0 j$ I4 U究其原因因为潘家园是一个终端市场,没有洗白的真的出土品其实在出土后的几个周转环节就被地下买家截断或销往海外了。盗墓产生的价值在中间商是利益最大的,几经倒手。大多数国外买家是终端,盗墓的是廉价劳动力,一个掌眼挖个小墓前几年才不过给2000RMB,雇的民工就更没几个钱了。盗墓出钱的小老板身后都能扯出一条收售的网络。自己盗墓的个体户,即使盗出好东西,知道值100万的,他出手也就能卖个几千。而且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说,其实盗墓的,跟咱学机械的一样。都是产业链上的最底层的技术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7.1.2009 14:04:15 | 只看该作者
禅定寺歌妓
5 |# w3 [9 G" V& t  
. ~1 P! P' k* E. {# }& F6 i  # _8 X4 j, |6 O* _5 l- t
  开元时代,歌舞升平。有一天,姜皎去禅定寺参加一个夜宴。在饭局上,按照老规定,大家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在助兴表演节目的歌曲妓中,有一女,梳着流行的堕马髻,貌美绝伦,引得姜皎不时愣神儿,问身边的官员A:“此女是叫什么?”官员A摇摇头说不知道。又问官员B,后者也说以前没见过。姜皎感到好奇,禅定寺的局他总参加,跟那些歌舞妓混得也很熟了,怎么独不认得眼前这位美女呢?姜皎深为好奇。在观看那女子跳舞时,姜皎发现,该女子不时地凝视着他。又过了一会儿,姜皎突然发现,那女子不是有时凝视于他,而是自始至终凝视于他,尤其是在舞动长袖,转身回首时,那一瞥更是满带深情。姜皎望着那张脸,那是一张美丽而白皙的脸,白皙得仿佛没有血色。望着望着,不知道为什么,姜皎在某一个瞬间,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正在胡思乱想时,那女子一路舞动着,捧得美酒献于案前,姜皎尴尬地笑了一下,接过来一饮而尽,但那女子却面无表情。姜皎打量着眼前这个有些奇怪的女子。他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无论是在跳舞时,还是向客人敬酒时,那白皙的女子从没露出过手来。这让姜皎感到纳闷儿,他又问身边的官员A:“这女子怎么从不露手?”还没等官员A答话,官员B说:“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有意思,没准这女子是个六指哦。”官员A说:“不会吧!”姜皎说:“那她怎么一直没露过手着,而且还总盯着我看……”官员A说:“呵呵,那散席后你可以把她带回家哦!”正在这时,那女子又上来敬酒,官员B有点忍不住了,站起身来……且看《酉阳杂俎》中的记载:9 X$ Z( u; N4 j0 a
  / V9 w2 ?; Q, c+ F2 X" m% a& n% L+ ^
  
. X" B9 L/ Y' o( A# F5 J5 x  姜楚公常游禅定寺,京兆办局甚盛。及饮酒,座上一妓绝色,献杯整鬟,未尝见手,众怪之。有客被酒戏曰:“勿六指乎?”乃强牵视。妓随牵而倒,乃枯骸也。姜竟及祸焉。. D: N3 n1 W: G3 B, Q% y/ s8 o
  
. S; w7 f0 [' G0 k' a  * W4 o% F" g2 R7 Z! }
  故事阴森如此。
- u1 W7 _: B0 Q  B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后来姜皎真的有祸及身了。当时,唐玄宗迷恋上了武惠妃,欲废除正宫王皇后,但又不敢草率而为。姜皎得知了皇帝的想法,在后来的一天,突然发昏,把消息走漏了,引得大臣皆知,一大批公开反对,皇帝大怒,一气之下将姜皎贬至荒蛮的广西钦州,路途遥远如此,姜皎还没到呢就死于中途了。
2 a1 A+ J* H) g2 k  禅定寺的一幕,是否正昭示了这个不祥的结局呢?
7 c9 O; V, i6 O0 i' ]. x9 f& z1 m  姜皎活着的时候,颇具有才华,尤其好文艺,最善于画鹰,风格冷峻寒僻。杜甫有诗《姜楚公画角鹰歌》:“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
# q/ B* d/ ~5 N; U. L  姜皎生活在唐朝开元时期,其本人名声不大,但有一个名声大的外甥:李林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8.1.2009 01:2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09:57:33 | 只看该作者
虾国奇遇记
% p  v: z7 Z2 i8 g5 _0 l 
) k, l2 K8 Z3 `  《酉阳杂俎》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1 e5 r, b' P0 w; `    
# v' y5 P( M$ v! P: g7 F' A; c  故事的背景设在安史之乱刚刚平息的唐代宗或者唐德宗年间:有士人跟随新罗使臣去朝鲜,在大海中,被风吹至一岛,名曰扶桑洲长须国。后来,士人被安排在馆驿居住。那里的居民都是大长脸,上面长着长须,士人探头隔窗而看,甚为好奇。有一天,士人被国王召见,见是中华人物,来自上国,所以极受恩典,拜士人为“司风长”一职,兼“驸马”。也就是说,还没怎么着呢,就讨了国王的闺女做老婆,富贵显赫。却说那公主,特别得漂亮,美中不足的是,腮边有胡子数十根,令士人暗子郁闷。于是,动不东就给人家公主脸色看。还真是来劲了。有一天,在月圆之夜,国王请群臣吃饭,士人冷眼一看,见国王身边的嫔妃,一个个也长着长须,于是因感而发,写诗一首:“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试遣总无,未必不如总有。”0 k7 d; g6 ^. a- \& w1 t4 O
  国王听后大笑:“驸马呀,你竟然一直在为小女的胡子而耿耿于怀吗?”& Y. `1 N( L9 {" W$ _$ z9 S
  过了十来年,士人和公主生了一儿二女。忽有一天,上朝时,士人见国王和周围的大臣面色忧愁,于是问其缘由,随后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o" U2 q. Q4 A( [. C
  国王(哭泣着):“国家有难!而且祸在旦夕!”
$ e* t( B; z, k& @  士人(惊讶地):“怎么呢?”/ |& N  p$ `# |
  国王(哽咽着):“只有一个人能帮助咱们国家!”7 a, X# P8 `# B8 t8 q  C
  士人(好奇地):“谁啊,这么大能耐?”& i" g" }) V1 _; y! o4 M
  国王(深情地):“就是你呀!”
0 y- Y$ w/ x- `9 G! U  士人(诚挚地):“什么也别说了,就听您一句话,怎么个帮法?”
2 m. H4 i2 i( C' w  国王(严肃地):“那就有劳驸马去拜见一下这大海的龙王,就说东海第三汊第十岛长须国有难求救。另外,一定要注意:我国微小,也许龙王有所不知,一定再三陈明。”% J# S5 `6 l. x! ~/ l! @; p3 C
  后面的故事自是:士人辞别国王,登上小船,还像还没怎么划呢,就到龙宫了。龙宫珠光宝气,目不能视。士人嚷嚷找要见龙王,后者很是谦虚,亲自出门迎接,问其来意,士人把事情原委说罢,龙王即下令勘查此事。过了一会儿,有人禀报:“我境内并没什么长须国!” ! }: K6 U  \, w+ y: C& ~, I6 ]
  士人说:“怎么没有?长须国在东海第三汊第十岛上!”& p0 Z! U/ F. G# S
  龙王又令人去复查。一顿饭的工夫过后,派去勘查的人回来禀报龙王:“所谓长须国?莫非前些日臣下为您弄到的一批大虾?这锅大虾可是您这个月的伙食啊!”' J2 O9 [# @: e% O0 C8 q2 d" m+ ^
  龙王笑道,转脸跟士人说:“你被大虾所迷惑了!随我来看……”2 }6 F2 D; b+ ~2 Y# J
  龙王把士人引到后宫厨房,只见有铁锅数十个,大小如屋,里面满是青背大虾,其中在一个锅里,有五六头是红色的,大如人臂,其中一只特大个的见士人后跳跃不止,状似求救。正是虾王。
/ e& [9 S% R9 c$ v$ e3 K  士人唏嘘不已,俯身寻找自己的虾妻和虾孩,恍然如梦,不觉悲从心中。龙王随即命令放掉盛有虾王一家的那锅虾,士人想叫龙王把所有锅的虾都放了,但被拒绝,理由是:“我下个月吃什么?”; d8 a( z! K* x
  士人无奈,起身告别,至于他和那一锅虾说了些什么,那虾王一家又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再后来,龙王令二使者送其回中国。一日傍晚登陆,回头看那两使者,已经化为巨龙,渐渐潜入大海……, Y1 {  o8 D# Y
  入一神秘王国,被招为驸马,显贵一时,此为志怪笔记的一类,最著名的是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梦到自己入蚁穴的离奇经历。此外,类似的故事还有同为唐朝人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一梦)。无论是南柯一梦,还是黄粱一梦,都讲到了荣华如云烟,人生如梦。本故事也不例外,而且更为诡异离奇:当士人来龙宫求救时,那群虾已在锅中。在叙事上,形成一个圆,甚至还有着博尔赫斯的“空缺”技巧在当中。而士人是如何进入微观的虾国的,更引起我们无限的联想。而当士人含着眼泪俯在锅边寻找妻儿时,我们的心底总会有一丝感触,总会有一缕唏嘘。《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因是单个的“唐传奇”,在后世名声很大,而这篇虾国奇遇记因混在浩繁的《酉阳杂俎》中,不为人所知,今天能把它介绍给大家,我也很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10:13:18 | 只看该作者
凶夜  
) H* V* e7 x. `; p0 ]  下面这则故事带有典型的《酉阳杂俎》风格:
/ x  F" }: X2 F( x) F7 A  ) v0 R0 U, C" b/ m7 D
  “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忽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熟视之。良久,渐近床前。床前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藏。见老人口大如簸箕,子方叫,一无所见,婢已骨矣。数月后,亦无他。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暴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着于树。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3 G" Q1 x- }# H* n
  
8 C! O# X! i: n% E2 W( K& v  在故事中,先是讲到这一家的男主人突然遇疾病猝死于京城长安,随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先是男主人在渭南庄园中的12岁的儿子于夏夜“恐悸不眠”,似乎在窗外看到了什么。果然,午夜后有一个白衣獠牙者出现在屋里,先是默默地望着,然后逼近床头,有女婢在一旁熟睡,白衣獠牙者遂掐住女婢的脖子,一点点把她吃得露出骨头,后又吞噬其五脏。此时孩子被惊醒,可以想像当时的场面,听得一声惊恐的叫声。等孩子的母亲柳氏跑进来时,屋子里除了她儿子和女婢的一堆骨头外,什么都没有。事情并没有结束。几个月后,柳氏祭奠丈夫,完事后已是傍晚时分,突有胡蜂飞来不去,柳氏将击落,拾起来一看是胡桃,正在端详着胡桃一下子变大如磨盘,分为两扇,在空中迅速旋转,随后猛地合击柳氏的脑袋,其头粉碎,旁边的树上都连肉带血地挂柳氏的牙齿。: O, S2 ?9 t" Y" m
  故事到此结束,黑夜之门已合,无须再解。8 ^9 N% W: b6 W& i$ x
  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唐朝是明丽的,而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道大门,进入这道大门后,你发现的却是一个黑暗的、恐怖、充满诡异事件的唐朝,一如此故事。到了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实际上走的并不是志怪笔记的路子,而是传奇的路子,尽管其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突出,但奇幻色彩已经大不如唐朝的志怪笔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9.1.2009 11:35:09 | 只看该作者
上面的才是真正的志怪笔记嘛。而且不对原因善恶做任何评论。
8 V, y6 L, |$ X% _: h让看客们做无尽的猜想:
# X7 `7 L7 I4 y8 T4 Z$ i* o$ ^1 这个怪为甚么害这一家?
& [% }1 i' v) @: A$ B2与此一家有什么关系?! Z: M: t$ B0 T, D% ?
3为什么不害别人?
/ l4 g( s1 ?" H$ `6 `/ `4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鬼怪孰善孰恶?
5 Y( c% o, }% j8 H! z5这个故事是哪个王八蛋写的,害的我们想来想去。
0 E/ S8 c. }! H3 N+ ?$ h$ a这才是标准的那个敬鬼神的封建时代茶余饭后男人用来吓唬小媳妇、长舌妇用来八卦时下的混乱男女关系的猛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9.1.2009 11:55:24 | 只看该作者
本版主不顾廉耻的上来猜想一下。。
" D8 h! _  x) n, Q3 h& A! i8 l) v1此怪为寻仇而来,誓要搞死一家人
7 V4 W8 Y( o% `+ |( m+ V2此怪为柳氏她老公,但又非孩子他爸。在知晓非孩子亲爹,发现戴了绿帽子后被老婆害死,(丫鬟也知情,参与其中)心有不甘,决心化鬼怪来寻仇。。。
# A8 m% W6 [- P: @: I7 Y3 s6 D' @3冤有头债有主,不涉及别人。从文学作品来讲又有时髦的乱搞男女关系,不能成为公害,否则就降低了料的猛度和人们的阅读兴趣。5 |% @- N! L* P; z2 E, Z
4孰善?孰恶?
# l1 E" }# m4 \6 X' T  f7 z唐代是个浪漫而富足的人人向往精神生活的年代,现代中国人的小市民的狡猾事故爱好八卦的思想起源于宋代,因此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年代人们对于出轨,搞小三,私生子,谋杀亲夫等等的真实看法,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中窥的端倪。
4 k# V: x6 B+ k3 r+ v1 j) m不管怎么说,此类当下很普遍时髦的事件在当时肯定是有悖于纲常伦理的,有吓唬心痒者的威慑的力量。
* V3 V1 a7 {! I( P! D5这王八蛋肯定不是收集故事的作者,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也不应该是男人,最大可能是闲在家里无聊的不得宠的,看到丈夫小妾外面勾男人的中年妇女。即富有恶毒的娱乐精神,又有的是传播对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9.1.2009 11:58:1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自觉分析的很精彩。。然哥给我加分,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13:03:54 | 只看该作者
美女与野兽8 `  j! F7 a: q# {# d0 t4 X' m. p

9 D8 |- t1 f. g6 L《酉阳杂俎》所载的这则故事非常有趣:
. T% n! t- r- f. E8 L- }  
! {, k8 [% y5 F1 `, Z  宁王常猎于鄠县界,搜林,忽见草中一柜,扃锁甚固。王命发视之,乃一少女也。问其所自,女言:“姓莫氏,叔伯庄居。昨夜遇光火贼,贼中二人是僧,因劫某至此。”动婉含颦,冶态横生。王惊悦之,乃载以后乘。时慕荦者方生获一熊,置柜中,如旧锁之。时上方求极色,王以莫氏衣冠子女,即日表上之,具其所由。上令充才人。经三日,京兆奏?县食店有僧二人,以钱一万,独赁店一日一夜,言作法事,唯舁一柜入店中。夜久,腷膊有声。店户人怪日出不启门,撤户视之,有熊冲人走出,二僧已死,骸骨悉露。上知之,大笑,书报宁王:“宁哥大能处置此僧也。”莫才人能为秦声,当时号“莫才人啭”焉。
8 U: j' a) S# I, y" D    z) c7 W& Y7 _  w
  故事讲的是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鄠县打猎,搜索山林,在草丛中发现一个大柜,上着特别牢固的锁头。宁王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叫人将柜子弄开,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漂亮性感的少女。随后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M4 p. u) n/ |
  宁王:“你谁啊?”
8 }5 D$ ]. A8 I( e! p# t  少女:“您叫我小莫好了,我家叔伯住在前面的庄子,昨天晚上遇到强盗,他们当中有俩人是和尚,就把我弄到这了……”3 Q5 ^2 a- t/ ~. q- ~3 M8 |
  下面的话少女没说,但两腮绯红,顾盼流波,神色妖冶,站在漫漫青草间,有着民间少女的万种风情。见惯了贵族仕女的宁王觉得很是新鲜,于是叫人将少女请上车,运回王府。当时,刚好捕捉了一头黑熊,宁王出于恶作剧,在临走前,便叫人将那黑熊装进柜子,重新锁上。至于后来宁王跟小莫姑娘在王府里的风流韵事,我们不说也罢,只说有一天,唐玄宗招聘天下美女入宫,被小莫搞得有些腰疼的宁王顺水推舟,将她献给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当今的皇帝,并把获得此女的来由说了清楚。皇帝见这小莫具有别样风情,甚是喜欢,封其为“才人”。三天后,长安市长打来报告,说附近的鄠县发现一桩怪事:& V# O3 E* r" m
  有两个和尚抬着一个大柜住进了当地一家豪华旅社,出手阔绰,给了店家一万钱,说要做法事,只呆一天一夜,但别人不能进入他们的室内。到了后半夜,旁边的人听到两个和尚呆的屋子有奇怪的声响,像是搏斗之声。到了天亮,店主感到奇怪,于是往里一探头,就觉得耳边生风,一头黑熊冲了出来,进去再看那两个和尚,都已经被黑熊啃得露出了骨头。5 N* X: t0 Q  X. ~
  唐玄宗看完报上来的这则奇闻后,放声大笑,随即给哥哥宁王写了一封信:“宁王大哥,你真是处置那两个花和尚哦!”宁王收到信后,嘿嘿一笑,这样的结果他实在没想到呢。
. F% e6 H5 C0 P9 H" A% @  后来,小莫姑娘在宫里更为得宠,她那村姑一样的野性美征服了皇帝。小莫特别擅长唱歌,尤其是唱三秦民歌,一下子就成为宫里最红的歌手,当时她的曲子被称为“莫才人啭”。据说,由于皇帝很是宠爱小莫姑娘,搞得杨贵妃也很不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8.2025 08: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