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调查 6 u$ r9 X1 p7 m
% J& d; a8 P6 K* ^5 H) P/ ]《酉阳杂俎》中记录了唐朝诗人顾况的一则轶事:
; U6 q( E2 y P1 Y# o! i$ f3 {& H( X' ~
顾况丧一子,年十七。其子魂游,恍惚如梦,不离其家。顾悲伤不已,因作诗,吟之且哭。诗云:“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听之感恸,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顾家子。”经日,如被人执至一处,若县吏者,断令托生顾家,复都无所知。忽觉心醒,开目认其屋宇,兄弟亲满侧,唯语不得。当其生也,已后又不记。年至七岁,其兄戏批之,忽曰:“我是尔兄,何故批我。”一家惊异,方叙前生事,历历不误,弟妹小名悉遍呼之。即进士顾非熊。成式常访之,涕泣为成式言。
1 X5 S2 V& i6 w7 z7 K7 c' ]3 Y0 H8 V/ ?
顾况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关于他最出名的事迹,与白居易有关。当初,原籍山西的小伙子白居易来到首都长安发展,还没什么名气,于是写了很多诗,四处投递给当时的名家,顾况还没怎么看白居易的诗,先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便开玩笑道:“长安物贵,居大不易。”那意思是说,长安是我大唐首都,物价很高啊,想在这居住下来混口饭吃实在不容易哦!”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大声喊道:“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居亦何难!” , Y: u( j z _
; A" B- k# }! w# T2 F" y. u. C
本故事讲的是:顾况老来丧子,年十七岁,魂魄不离其家。这让顾况悲伤不已,于是因作诗:“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之魂魄听后深为感动,说:“爸,若我下辈子还能投生做人,一定再做您儿子!”没过多久,其子魂魄不见,原来已被善解人意的幽冥人士带走,被判来生依旧托生在顾家啦! , \; e5 i3 J2 I+ \ E0 Z
- B3 f n- B7 K0 D1 s" L
大约某个时刻,那死去的顾家儿子,只觉得自己心境通明,睁看眼睛,看到熟悉的屋舍,兄弟姐妹,站于床前;而对于顾况来说,这一日,他又新得了一个儿子。自然,这新生儿子正是那死去的孩子所投之胎,只是新子自生下来,一直不会说话,急坏了诗人一家。直到七岁那年,这孩子跟哥哥一起在庭院中玩耍,哥哥捉弄他,结果把他搞急了,忽然开口:“其实我本是你的兄长,为嘛老捉弄我?!”顾况一家惊异。那孩子这才叙述自己的前生,事事无误,弟弟、妹妹的小名呼之准确。这个孩子,就是顾况的小儿子、后来的进士顾非熊。后来,成式常听说到这件事情,亲自去采访了顾非熊,后者哭泣着向段诉说了这件往事。
0 E- D$ T# ]5 }! n& _' i2 i$ }( Q: W7 `& L+ o% P* y
关于顾况之子顾非熊,在唐朝中期也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跟父亲一样,他也写诗,而且写得特别棒,后来的《全唐诗》中收入诗歌七十多首,但是,使他深具名声其实不在于诗,是在科举考试方面。顾非熊性格滑稽好辩,求学长安,参加科举开始,为性格所累,受人排挤,连续三十年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8 u0 k3 b. x+ u, B) H' q% X( _0 a/ E
唐穆宗长庆年间,老兄再次落榜,这件事竟然让平时很少干正事的穆宗皇帝发了怒,责问考试部门:人家非熊连续考了三十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啊?你们也太过分了吧?皇帝命令主管考试的家伙们好好反思一下,重新张榜。有了皇帝的关照,顾非熊终于中了进士啦。这一年,他已经五六十岁了。当时,有人感慨地作诗如下赠送于非熊:“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 B0 }4 Y c+ A' v! D
, d" D- F' A v9 R: a 顾非熊终于考试成功,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官至盱眙尉。当然,顾非熊并不是一个官迷,他三十年困于考场,也并非仅仅为了能拿个通向仕途的文凭;或者说,他仅仅为了出这口气,现在气出来了,顾非熊觉得爽了很多,所在在做官没多长时间,他就弃之而去,回茅山跟亲爱的老父亲顾况一起隐居去过其乐融融的生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