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xtsh 于 19.1.2010 22:01 编辑 2 |: g1 Q( }' T" s, I
1 R$ h. f7 f s回复 8# 穿裤子的云 ! ~$ T' m. q2 U+ a3 |8 f& n
& P% `, B; K' B' h
" M% V" k2 Y# U( x' o" v4 u
因为我们有出口退税(增值税17%---一般纳税人,消费税,特别消费税)政策。
% w4 L& U! k: P- s- y6 a9 R2 d1 a* n
背景:
' t. k( {) _4 g, b* p# L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在80年代,当时国家底子薄,外汇储备少,为了鼓励企业出口换取外汇-----特别是美元(当时的硬通货),以用来购买国家急需的设备物资;同时也是为了吸引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企业,出口产品而设定的。其实就是变相补贴出口企业。
2 V3 u5 V/ S9 s" b5 T" [1 \( E( ^: A; U1 `- H
内容:2 M& t' v- X) f8 d* r# U
这个政策的内容是:出口企业可以把产品销售价格压低(最低时可以等于成本价)销售给外商,然后回头从国家哪里拿到出口退税===最少17%的利润,其实就是等于政府补贴出口企业==补贴了外商==补贴了外国的老百姓(这也是影响之一,我们的政府真是胸怀天下啊!)
" X* Z6 X" ]$ z2 w+ d
?$ g" [; }5 @影响:1 v# J( h) L4 u7 a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出口产业的在国内GDP中占的份额的升高(从最早的低于5%,到现在的30%多),这个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尾大不掉的政策了。一方面国内的外汇储备迅速的增长,但是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于是就买了美国的国债===我们借钱给美国政府花;另一方面我们的出口企业还在拼命压价往外出口,造成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对我国的多种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者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出口企业的出口行为又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这些外汇不能在国内直接用掉(因为RMB不是国际货币,不能直接兑换,出口退税企业挣得的外汇只能卖给国家,称之为”结汇“),因为会造成RMB增发(带来货币流动量过剩,即通货膨胀),政府拿这些外汇也没办法,只能再去买美国国债,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出口企业低价出口创汇--》国家结汇--》买美国国债,补贴美国老百姓,低价产品刺激美国过度消费--》美国买中国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创汇 。直到美国经济绷不住的那一天---即经济危机。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国内那么紧张的原因,关联度太强。给国内带来的好处是: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培训了大量熟练工人,带来了财富,造就大批的出口企业和企业家,在一些企业里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制度与模式,国内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同时某些企业肯定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劳资问题。
; z: w( D' d9 l0 W0 n. d+ e& x" F* q政府刚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08年,新《劳动法》就是措施之一,逼出口企业转型),赶上美国经济危机,就变成保增长了,其他的先放一边。
& }- v( D1 f1 f' n, X, r( k) }+ I% {: i9 t% c/ O& Z
能想到的就这么多,肯定有不对或不全的地方,看出来的大虾欢迎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