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9.2.2010 10: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烈祝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
3 C( j; q- Y. x  n0 K: u
2 J$ w# J1 E; L8 Z
9 o( ?3 y4 h4 w  u6 w" J; C  V5 r% l1 Z# e8 v
昨天,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受关注的永久性标志建筑———中国馆,正式宣告竣工。这标志着中国馆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装修布展和运营准备阶段。
2 W3 v, R6 Q5 k% u" D 4 t" T# y2 W9 w' s& _8 R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介绍,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其一高一低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 L1 B5 Y# i4 U( h0 b  % p0 Q" _# `7 t: p; m
参与世博会总体项目管理的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乐云指出,“中国馆一些局部的施工难度,超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
% J; g+ ?1 G. |' D$ H( ?7 K0 b- |  
/ Y# q% n% l4 o/ [% c) ]竣工仪式上,中国馆主体“大斗拱”一侧的屋顶花园“新九洲清宴”,首次对媒体记者开放。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张利介绍,在中国馆地区馆的屋顶上再现圆明园的 “九洲清宴”,是融合传统造园技法和当代造绿技术的一个典范,也是对世界人口密集城市中公民活动空间的“中国式探索”。它在世博会中主要用于人流集散,世博会后主要用于公共休闲活动。+ m) s$ {' ~* H) O2 G
  : y" b: u2 m  h: z& A" J
中国馆的建筑工艺处处体现中国特色。据了解,中国馆门前76级大台阶,看似朴素,却是十足的“建筑奢侈品”,打造过程堪称“鬼斧神工”。
; n. t2 I+ n  }2 X4 j3 v; P, M; V& L  
* {) ]; c+ q# {8 h* i6 N# _5 D$ W承建商负责人袁国良胸有成竹地说,这些大台阶的来历,简而言之就是:山东的石头、浙江的石匠、上海的加工。  J0 U2 F% w0 ~1 }- {1 y
  
" @0 n$ ~+ {9 N# w$ T/ k袁国良说,“三斩斧”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时需要初斩、细斩、终斩三道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上,工匠们必须斩上过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超过5400多万刀。“现代的石匠已经不学‘三斩斧’了,因为太累,但机器是做不出这种效果的。”袁国良说,本次负责中国馆大台阶及平台工程的130位石匠,是他们经过8个多月民间寻访才找来的,平均年龄55岁以上。
2#
发表于 9.2.2010 12:08:4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报导称此次SB会耗资4000亿RMB,为史上最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5.2025 06:0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