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唐诗楼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4:4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
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
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
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
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
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
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4:58 | 只看该作者
《遣悲怀·其一》
作者: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解】:
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
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
2、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
3、乖:不顺遂。
4、顾我:看到我。
5、荩箧:草编的箱子。荩:草。

【韵译】:
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
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
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
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
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评析】:
这是一组悼亡诗。第一首是追忆生前。先写爱妻甘于贫寒,再写如今富贵却不能
共享,逼出“悲怀”二字,可谓至性至情,有力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5:11 | 只看该作者
《遣悲怀·其二》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解】:
1、施:施舍与人。
2、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怜婢仆:伸足“旧情”。

【韵译】: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
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
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
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
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评析】:
这一首主要写身后的纪念伤怀,起笔自然,毫不做作。接着写人亡物存,触目生
悲。反复吟诵贫贱相交,情真意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5:22 | 只看该作者
《遣悲怀·其三》
作者: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解】:
1、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
“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
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
2、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犹费辞:意谓
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
3、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
葬。

【韵译】:
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邓攸终身无子,难道不是命运安排?
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
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长远怀念你;
以报答你终身清苦,从未喜笑开眉!

【评析】:
这是一首自伤身世不幸的诗。它运用典故,抒发无子丧偶之悲,进而以长鳏来报
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聊以自慰,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其情痴,其语
挚,吟来催人泪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5:33 | 只看该作者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作者: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解】: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
(安徽宿县),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
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
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
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
“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
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
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5:44 | 只看该作者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
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韵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评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
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
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
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
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
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
难以排遣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5:56 | 只看该作者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6:08 | 只看该作者
《隋宫》
作者: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解】:
1、紫泉:即紫渊。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紫泉。这里以紫泉宫殿指长安隋宫。
2、锁烟霞:喻冷落。
3、芜城:指隋时的江都,旧名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刘宋时鲍照见该城荒芜,曾
作《芜城赋》,后遂有此称。
4、玉玺:皇帝的玉印。
5、缘:因。
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王之相。
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
8、天涯:这里指天下。
9、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据《隋遗录》,炀帝在扬
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张丽华舞
《玉树后庭花》,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玉树后庭花》,乐府《
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评析】:
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
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
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
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
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
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
布杨柳。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
“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
设反诘的语气,揭示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而著称的君主。他降
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相
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映宫廷生活的淫靡,被后
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6:20 | 只看该作者
《无题·其一》
作者: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解】: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评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
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
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
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
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9.3.2010 23:16:34 | 只看该作者
《无题·其二》
作者: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解】:
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
用以饰锁”。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玉虎:井上的辘轳。丝:井索。
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掾:僚属。
少:年轻。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
    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留枕:这里指幽会。魏王:曹植封东阿
王,后改陈王。

【韵译】: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
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
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
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评析】:
这也是艳情诗,是回忆前情的。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
苦。开首从眼前景致说起,再以物为喻;金蟾虽坚香烟可入;井水虽深,辘轳可汲,
我岂无隙可乘?接着用贾氏窥帘,幸而缘合,宓妃留枕,终属梦想的典故,说明相聚
皆成幻梦,归结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讨苦吃的意念,创出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
句。
全诗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
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氏的爱情诗写得最佳的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这大概与他沉沦的身世遭遇有关。
自身失意的际遇,使其对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的体验。而在诗歌创作中有可能
融入自己身世的感受。象这二首在蓬山远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难道没有他仕途遭
折的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2024 09: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