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想看看国民党怎么描述77事件! l9 L. d0 O. ]7 z1 Y: T+ ^
cadick 发表于 7.7.2010 16:30 ![]() & ^+ i$ Q1 u9 |+ Y
. x$ A- H+ S- L: h1 O1 x
' L/ L' f, k7 D$ K" w/ P 挺长,有兴趣你看完
7 G4 |/ w* \$ z- i9 b- e% _: C& y" q2 U T& D6 d6 w
这是台湾的教科书,高中1年纪用的
9 n/ |0 \) y! L0 r* k" |0 G
; H$ z6 p% b s X+ ~& [ F h我截取了卢沟桥事变的章节
' k1 D% Z6 r s
3 c1 l, {: I$ W+ ^" T U ` m6 K/ N/ @& g% v; k
! h2 p8 I' W3 x( ~; B
/ s8 Q& a4 I' K1 f H0 [" i二、卢沟桥事变
: ^7 S/ l0 p; r, J 1.卢沟桥的星火
6 O& l4 f( b! z6 [0 T. j/ l( I- u 辛丑和约允许各国在北京、天津、山海关之间的交通要地驻兵,日本因此在天津
6 A; Z' _+ p" e, `# O设立“华北驻屯军”总部。民国以后,日方一再以保护侨民为由,增兵华北,扩大驻兵* c1 I2 V) ]/ h2 v+ e) u
区域,并不时举行军事演习。 0 j( L$ d& }$ c7 b
4 U2 M+ c4 H6 j/ d$ E; P4 m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卢沟桥北面演习,至夜晚十一时左右,诡称一名
; \9 f l8 `6 q士兵失踪,欲过桥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为中国驻军所拒。日军即向宛平进攻,驻守卢沟
! r% O# w3 |# {8 Q) J桥附近的二十九军二一九团坚决抵抗,一天之内,击退日军三次猛攻。
# r' @$ x2 [* a1 x% I' s
" V6 r4 T& _6 ]+ l 2.中日全面开战
' p6 K, N6 B( J: R( G: h" y 卢沟桥的战火点燃之后,日方进行增兵,随时准备占领华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 {6 M2 \8 Q, r( C7 a" \5 a/ f会蒋委员张立即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f. ~- d, u7 Y. B9 k
;如果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 T9 s3 r B& e- t7 q3 t% A3 F
切之决心”。 ' u* c8 T, G u n3 ~
$ @% @ u- |6 U: x2 `( P0 B# {! K' v 七月下旬日军大举向二十九军各部队进攻,主政华北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知道
4 f$ q! ?. G5 B3 V, i. V: J中日大战已无可避免,通令各部队奋起抵抗。八月一日,蒋委员长明白宣示:中国已到
% ^( f/ {) I) T7 `" m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准备全国应战。八月十三日,凇沪会战开始,历时三月,中国 H% [1 t9 O/ P ~ ~
精锐部队牺牲惨重,上海失守,但已打破日军“三月亡华”的口号。十一月中旬,国民
- w- `6 z" }' G; I! K3 @政府西迁重庆,十二月中旬,日军进南京城,展开血腥屠杀,中国军民死亡三十万以上
4 V( H1 p6 |- J; G, M3 J2 @,史称南京大屠杀。 / K0 O: l- s: O4 a+ n* a% j
0 I( _7 v% J; Q" D) w: U, |4 D
\ 三、抗战的政略与战略 : F% T, c( Q3 c6 r# p3 K
政略(国策)与战略(军事政策)之交互运用,是中国以劣势之军事与国力,而" q. |( i* X! h2 K5 Z8 N
能坚持抗战八年之久,终获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抗战期间,主要的政略与战略运用,/ z- A2 h: R/ J8 a* W0 ^% j
至少包括四方面:
- n' Q% |, J& \/ E
" ]7 `' ~- O& m& M4 O$ W 1.全民抗战 : L, Q7 ~6 ?% r& Y0 S3 _. F5 w/ \) i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军改编,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对日作战;
( ?. E0 Z# W$ B3 A( v, |全国各界则推派代表组织国民参政会,作为战时的准民意机构,对于团结全国支持政府
8 f1 H2 `$ b% a' j2 p1 q抗战到底的政策,有积极贡献。
, t/ o- p& j1 g0 |: {" K# X
+ p, Z0 \5 t o, K+ C! I0 Q 2.坚持抗战到底 - F# A* c6 n- U
战争初期,中国军民牺牲惨烈,政府内部部分领导人有主和之说,汪兆铭(精卫
( _1 _8 [5 P' M: Z)等人于民国二十九年即受日人诱惑,在南京建立傀儡政府,不过国民政府仍基于国家5 z. x3 R) d; t+ I
存亡与民族人格之维护,绝不妥协,坚持抗战到底。
7 t: M1 y' K3 o8 ~& {& A
$ S6 a2 m c+ P# R9 X& f 3.苦撑待变
& \' c0 T2 L% |. U6 s1 v 抗战初期,俄国首先提供部分军事援助。民国二十八年九月,欧战爆发,一年后 V) t1 J+ v4 s% S5 a) C
日本与德、意结盟组成轴心国,英、美开始大量提供借款给中国,用以购买军事物资。" B& F, q9 _% [5 }" L0 c/ h- _
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于十二月九日正式对
, G% |8 a( g% v" U3 |4 T5 s日宣战。此后中国与同盟国并肩作战,在战争期间废除百余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并获得* h3 v: Y% Q; E
抗战的最后胜利,均为前此苦撑坚持之代价。
- h1 U' w2 b& h/ K2 [8 ^3 `2 m7 c& K! L. ?
4.持久战与消耗战
9 O7 g1 P c8 F3 n& C 中日战争初起,日本想以优势军力,以速战速决方式迫使中国屈服;中国国力不# ?% J! V0 s# z; ^% R- L
足、军事落伍,但土广人众,资源分散,有长期作战的条件。战争发生后,国民政府迁% S( g" _6 c, X' E* u0 S W
都武汉,再迁重庆,以西南各省为大后方,以广大的空间换取抗战的时间,在战略上则$ n" {% W# t9 @2 ?9 d$ j
以持久战、消耗战打破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终于使日军陷入中国广大的战场泥沼之中
- j! K- }$ G! @0 J1 K6 y j0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