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功夫》看不懂门道 就看不到热闹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1.2005 09:49:43 | 只看该作者
2004年港片垂危,周星驰的《功夫》在年尾圣诞期孤军作战,单天保至尊,百万军中护阿斗,简直负上港片生死存亡的重担。港片能否反弹复苏?当然不能单靠某个人某部片。可喜的是,《功夫》拍得出色,比预期优异,实际上把功夫电影发挥到别开生面,动感与漫画感极强,周星驰及其他台前幕后工作者的高水准表现,值得鼓掌。<br><br>有层次 有风格<br><br>《功夫》是以高度黑色幽默感,重构香港电影惊世的功夫神话。然而并非一味拿夸张神话搞笑搞谑,也不是反神话反英雄地颠覆玩转。此片大玩狂玩,玩到飞起,但对功夫神话充满爱意和诚意,并且承接了更广更深更悠久的华人武侠传统,以及由旧上海至旧香港的小市民电影传统,一层层从现实讽刺发展到超现实奇幻,成为华人电影中罕见的有层次、有风格的动感佳作,可以说是一部奇妙、荒诞的功夫片“史诗”。<br><br>剧情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为背景,黑帮“斧头党”横行,那是张彻功夫片《马永贞》的世界。作为影片中心的贫民区大杂院,则似源于旧上海滑稽戏的《七十二家房客》。上世纪涌现的华人武侠、功夫神话,正是在极贫困恶劣的现实环境下一方面艰苦搏杀,一方面天马行空地幻想,才创出动感奇迹和特异神话。<br><br>节奏强烈映像奇佳<br><br>周星驰这次把这怀旧神话还原,同时进一步神话化。最出人意表的,是他真正拍出精巧的电影风格,把他拿手的小市民无厘头趣怪、特异功能及武打怪招,结合电脑数码特技,构成很独特又很统一的形式,节奏强烈,映像奇佳,充满魔术性。<br><br>在片中,周星驰难得以简单故事拍出丰富枝叶和多采人物,特别重要是展现出各式武打的“高低”的层次,做到“一山还有一山高”。首先,斧头党施展下马威,已经有声有势。接着,贫民区卧虎藏龙: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相继出马,大展“真功夫”。但随即两大黑超杀手奏出“六指琴魔”音波绝技,真是鬼哭神号,效果凌厉。<br><br>好戏在后头,出现更高超的“狮吼功”,神雕侠侣重出江湖,还惹来绝世煞星“火云邪神”,真是打到天崩地裂。终于由“如来神掌”迎战“蛤蟆功”,“提升”到太空神话层面。这一切当然很荒唐,但在银幕上的确奇幻奇趣,真正做足功夫!<br><br>黑色荒谬感杰出<br><br>目前港片在本地最卖座纪录,是2001年周星驰《少林足球》的6000万元,现在《功夫》能否追上、甚至超前呢?我不懂预测,只能说开画特旺,为空前低迷的港片“雪中送炭”。<br><br>两片比较,《少林足球》胜在对足球迷及青少年很有通俗吸引力,《功夫》就怀旧得多,适合功夫迷、武侠迷及旧港片迷欣赏,对陪伴香港中生代成长的整个怀旧神话致意。以片而论,《功夫》无疑更精,周星驰现已不单是笑星,还正式成为风格优异的导演。<br><br>但《功夫》并非周星驰“个人表演”,因此有些影迷嫌他占戏不够多,常由“阿婶”、“阿伯”及“无名小卒”大出镜头、大展身手。然而这样正好表现出周星驰已具大将风范,个人作品不必一味表现自己,而能为电影找各式好手倾力合作,请袁和平做武指(洪金宝局部协力),并请“先涛数码”人才精心加工,都有很大贡献。<br><br>此片还多用资深武打演员,其中“铁线拳”那位,就是张彻片时代常见,“五指琴魔”的冯克安资历更深。包租公元华、包租婆元秋,合演“神雕侠侣”极生动抵死,尤其是元秋很奔放。演无敌杀手“火云邪神”的梁小龙,是20世纪70年代初功夫片明星,久违后重出江湖,变成秃头“蛤蟆”,功力很强。周星驰尊重长辈,充满怀旧敬意,很难得。其实他在片中亦演得绝妙,完全是超级漫画英雄,黑色荒谬感杰出。黄圣依演哑女相当清丽,那段童年回忆及棒棒糖亦安排得巧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6.2024 21: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