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岁私营旅店将拆迁 曾是"文革"北京唯一个体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7.5.2013 05:0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道里堆满杂物,床铺和老式家具上蒙着一层尘土。海淀八里庄内一条胡同东口,因“玲珑巷和五路居地区综合整治腾退搬迁工程”,历经一甲子沧桑的天义客店已关张半年,并面临拆迁。

这栋与周围民宅并无多大区别的二层小楼旅店,曾在30多年前红极一时。那时,它是北京仅有的一家私营夫妻店,也是“文革”期间北京唯一一家未停止营业的私营店。

1979年,中国经济即将转型之际,《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接连报道这间“奇迹般幸存的私营夫妻店”时称,“人们需要这样的夫妻客店”。

仅14间房客店生意兴隆

泛黄斑驳的墙面,老旧简易的床柜,天义客店的装修甚至可以说简陋。

店主乔树枝称,即使周边各种豪华酒店、商务宾馆林立,但只有14间房,不足30张床的客店停业前并不缺乏客源,来京打工者、前往附近空军总医院、304医院的病人和家属热衷于住进天义。

“便宜,一张床位一天30元左右。”乔树枝说,60年间,天义客店的服务对象始终是这样的底层人群。

“这个不起眼的小旅店身上,刻录着一段时期中,北京甚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时代印记,也有着些许贡献。”乔树枝认为。

去年底接到拆迁公告

2012年底,乔树枝准备将老店传给儿子乔旋。但就在此时,客店接到了一纸拆迁公告。公告称,为改善玲珑巷和五路居地区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按照市、区要求,这一地区将启动综合整治腾退搬迁工作。

历经一甲子风雨飘摇后,老客店面临被拆。乔树枝感到遗憾,2006年,他受邀参加了商务部北京市商务局组织的认定中华老字号的培训,并在此前一段时间中计划为天义老店申请“中华老字号”的招牌。

乔树枝也曾找过拆迁指挥部等单位,“我们希望能考虑到这家老店的历史,能在拆迁后旧地复建,或是就近重建客店。”他说,“我们宁可不要安置房和补偿款,也想保住老店。但对方表示很难。”

“离开了故地,老店即使再开也变了味儿。”乔树枝说。

追访

一间房起家 经营半个多世纪

1953年,乔树枝的父亲,44岁的乔天明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决定开客店。

“夫妻俩腾出一间房,砌上土炕,借了两张炕席,一个桌子,买了一套茶具,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办起了天义客店。”乔树枝回忆,因为当时走街串户的小买卖人比较多,所以客店生意兴隆,一家人的生活得以保障。

他们至今保留着开店时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颁发的“特种经营许可执照”,在执照上签名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冯基平。

“文革”期间,天义客店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未停止营业的私营夫妻店。1979年2月,《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报道这家客店时,称这是一个奇迹。


《人民日报》报道中称,“文革”致使北京所有个体经营户被迫停业,政府虽然给乔天明安排了工作,他却因身体不好没有干成。“老乔一家四口吃喝无着,区工商管理部门看到这种情况,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老乔继续开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奇迹存活的天义客店被树为典型。乔树枝称,那时提到最多的,是天义客店历经风雨不倒,开店20多年接纳四五万旅客,上缴税收3000多元,并在周边连开3家国营旅馆后,仍然客源不断。改革者们用这些事例证明,个体经济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可以与国有经济共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6.2024 04: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