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改革(Stefan Geiger),巴伐利亚中德经济文化协会(Chinaforum Bayern)执行会长,先后在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学习汉语、企业经济学和法律,并于1994年通过DAAD申请前往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1年汉语。2003年,施改革正式接手巴伐利亚中德经济文化协会,迄今为止,共组织了150多场向中德企业宣讲中国经济法知识的讲座和论坛,为有意在中国投资的中小型企业搭建桥梁,给他们提供中国投资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巴伐利亚中德经济文化协会的会员由一开始的19个发展到了现如今的130位。$ e' C, U7 G( L1 ~' c& g
+ Z" |" K& \6 ?3 F
一枚硬币掷出的中国情缘
2 u, V7 ~1 R. B
5 R. V2 e+ l$ v$ b开元网:你在海德堡、科隆和南京都学习过中文,现在的工作也是和中国相关。为什么选择学习中文?
- q0 I; L# C; |& n6 ]' f9 @# c: X0 n$ s3 U& w
施改革:对,1992年开始我在海德堡学习了1年的中文。中学毕业以后,我的一个朋友的女朋友跟我说,她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中文和日文。我在中学里就非常喜欢学习外语。当时我住在黑森林那边的一个小村庄里,我觉得学习中文将会非常有意思。那个时候,其实我对中文一点都不了解,我就知道中国菜很好吃。& v( |2 E7 F5 ? w+ l( J7 \: F0 j1 V n! M
5 k* J3 Y* U" b" l) M6 t1 o+ [开元网:那个时候你们村子里有中餐馆?
0 p: X/ ?$ B0 X0 v& o施改革:对,在离我住的小村子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中国餐厅。我当时非常喜欢吃那里的中国菜。对日文我也不太了解,不过那个时候我有练习空手道。我必须要决定上大学学什么,所以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他们让我掷硬币决定学习什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中文。所以我以后就决定要开始学习中文。" c, ^, |4 D% c# L! a# }, ~) S5 _
6 u9 D6 M- i9 d4 V4 L
开元网:那是1992年。那个时候学习中文有中国语伴吗?
% L: J. f7 l& T! h5 t& j+ c! S施改革:没有中国语伴,但是我们的老师是中国人。那段学习中文的时光是非常苦的,每天我们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有时候下午也要上课。公共假期,比如圣诞节,我都在学习中文。每天大概要学习100多个生词。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上有24个学生,最后只有8个坚持了下来。 a8 H5 } R2 K4 d# ?
% \5 s/ b9 h7 p; p2 y! h# N5 {1 l开元网: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因为喜欢中文吗?: }7 ~! T3 l9 _
施改革:那个时候我还不能说我喜欢中文,因为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我当时只是想,我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情,我就要把它做下去。/ [9 m/ h: {& Y# M, t
- ^6 {1 Z( G. M. B# k
开元网:那后来为什么又转学去科隆大学?
; c- i/ I# e% [; W# }: ?$ C3 H施改革:当时海德堡大学规定学习汉语的学生同时必须学习拉丁语,而我在中学选择的是法语,并没有拉丁语基础。93年那个时候,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的爸爸非常反对我学习中文,怕我将来会失业。而科隆大学的汉学系经济学是必修课,所以我就来科隆读了汉学的Diplom,学习了企业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法,民法等。0 t5 C* }8 P4 d, }3 q- E2 `
?+ w) k' i7 X, r( {
开元网:你94年又去南京学习了1年汉语?
- c" O; j+ ~( y* P( y3 P施改革:对,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的这1年对我的汉语提高帮助非常大。我觉得要学习好中文,必须去中国学习一段时间。
9 ]1 w, T$ Q# }9 \$ x) w0 U: V1 W1 v, b5 a: w/ H$ Z
在中国从“享受特殊照顾”到“被人忽视”
6 L# S" s) ^) }; l$ x& }- {" n- m1 c4 N. @7 ?. h
开元网:你对十年前的南京是什么印象?
/ k; g3 D3 U6 l/ P4 [+ L7 n, v$ Y施改革:我到了南京以后,觉得很多东西都很新鲜。我当时像个小孩子,在路边傻傻的看着。我之前去过美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但是和亚洲是非常不一样的。我看着街上一辆奔驰车旁边停着一辆马车,心想贫富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当时我记得我在海德堡学习的时候,中文教科书上写,“上海百货大楼是中国最发达的商场,什么都有”,但是我特地从南京去上海看了,里面东西很少。那个时候和现在的发展是没法比的。
* b+ Y2 ~3 O0 N$ I) Q$ ]
9 ]4 X9 r% V2 A, ? V2 b开元网:那时候对南京人是什么印象?
5 p7 H3 S1 Y" a: b2 n3 k9 o4 e施改革:他们真的是特别热情。我记得我们从南京坐硬座去上海,当时夏天天气非常热,我们的行李也很多。火车上值班的负责人走过来说:“你们是外国人,我可以给你们换成硬卧”。但是我们说,我们已经买票了。那个负责人说:““无所谓,不用你们给钱了”。
; h5 H, I' V/ a# L' K
* [3 L4 {- \3 A, g' w开元网:你们喜欢这份“特殊照顾”吗?
! J- T6 ]9 j; P施改革:我们一方面觉得他们很客气,但是其实很不方便。因为当时天很热,很多行李要搬去硬卧的地方。但是他们真的是很友好。' J: f: l& U- u5 w& M8 `
, C8 x0 d% Q6 |+ y3 v开元网:那个时候你走在大街上,是不是很多人会关注你?
$ |# \$ z: A+ r3 K% _: Z# o施改革:记得那个时候很多人在街上看到我都要和我照片,说我是老外。但是现在不可能了。我记得上一次我去上海,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我听背后有人说,“照相,照相!”,我就回头凑到说话的那个小伙子旁边,等他和我合影。结果那个小伙子很礼貌地和我说:“请你让开,我要给我女朋友照相!”: Z7 Q3 z9 m" s
$ x0 X) |% h" b% Q" ]; L开元网:你当时什么感觉?觉得失落吗?
8 T" Z# @9 N2 @7 t$ y* X施改革:失落倒是没有。我反而觉得很舒服,因为他们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10年前的那个“享受特殊照顾的老外”。这个变化让我也感觉到了中国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变化特别好。3 @8 p" A0 @% n
9 G0 \( W) C$ N1 b3 x# S
“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一般都是德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多人没有去过中国,只听信西方媒体的报道。而德国的经济学家却不一样”。
9 R6 ]8 j% w" d9 r: o6 _7 k& O3 H: Y6 \5 ]4 f' s, ]7 U+ p/ }
开元网:2000年你从科隆大学毕业之后,你的中文已经很好了。第一份工作是什么?1 D) H4 b0 T9 ]9 `
施改革:刚开始我在哥廷根的New Economy的公司工作,网上向中国销售德国的一些笔和厨房用具。同时,也从中国广东博览会上买回来一些中国的货品在德国卖。但是后来这些New Economy的公司很多都倒闭了。
! `1 r* e1 w& Y$ x7 e& D& B: f, v
, \6 ?$ X. ^- @6 a2 D$ y开元网:现在中德之间产品交易额越来越大,为什么十年前的市场没有这么景气呢?
0 B$ {1 M L7 M% r施改革:那个时候做中国外贸的德国公司都觉察到了这一块的商机,1995年到2000年开始流行网上营销和外贸代购。但是规模都很小,没有真正打开市场。
1 X6 k; Q/ M- E( [2 [6 l& M% K% E. g9 @5 }' c! m
开元网:那后来如何想到要去中德经济文化协会工作的呢?
9 N& M( w( H" o" x; t7 V" e8 y施改革:New Economy的那个公司倒闭之后,我去了汉诺威的中国中心工作了三年。它是下萨克森州政府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建立的公益性协会。当时我负责给协会的会员做一些中国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培训。这样有关中德交流的协会都在北面,比如汉堡的OAV(Ostasiatischer Verein),但是德国南方没有这样的平台,所以在汉诺威中国中心的工作合同结束以后,我选择到了慕尼黑,接手Chinaforum Bayern。
' v5 v3 F7 J' {0 T/ s3 ?
* L* r8 q5 ?: ~ B- X% X7 e开元网:你是2003年开始接手Chinaforum Bayern,当时是什么一种情况?
# |% Y0 k. k* ^8 y- z施改革:刚开始我是光杆司令,也是唯一的员工。当时的会员也只有19位。但是在汉诺威的协会工作的经验让我很“淡定”,主要是我学会了如何在欧盟申请项目的方法和渠道。我们通过开展“中国经理人”项目,举办各种有关中国商贸、经济、法律、文化的论坛和讲座,建设自己的主页,目前会员已经发展到了130位。会员包括了德中两国经济、文化、教育及科研机构和单位。% F- e$ l) q; S/ m3 w/ w" t# V
/ j9 p; S7 s; d+ i- L: v开元网:这些活动让很多德国人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4 V; v) h4 L4 M2 ]
施改革:对。其实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一般都是德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多人没有去过中国,只听信西方媒体的报道。而德国的经济学家却不一样。我们的很多会员反映说,德国媒体上有时候对中国的报道是片面的,这是我们为什么设立了“Chinaforum Breakfast Club”的原因。我们会选择一些德国人偏见比较多的热点话题,然后让大家进行讨论。比如,我们下一期将要在7月15日举行,题目为:“德国人高傲,还是中国人狡猾?”
4 o! R$ k1 q: h( ~$ M+ A) T' ]+ T6 z8 M g0 g
开元网:这样的问题好像不太好回答。
: E- U# `# t3 t7 W. F+ E2 Q施改革:我们一般都会选择这种比较挑衅的话题,这样大家才会真正的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如果大家都是中规中矩地持保留意见,那就太没劲了。6 n$ f+ f5 s3 H. h. ~
, \, Q6 p; w1 f9 w“我与中国的关系就是如同太太一样,但是有时候我真的想杀死我的太太。中国应该放松点”。7 @" L/ @# k- Q3 w9 z
0 E& ?# z( P9 ]# }0 [4 X! l! q9 l% T开元网:你对中国怎么看?
2 {6 k z/ y0 ^6 t# Q6 \施改革:我很爱中国。如果不是对中国的感情,我不会一路坚持下来。我觉得我与中国的关系就如同和“太太”的关系一样,但是有时候我真的想杀死这个“太太”。
7 n5 Y; o8 w4 e
x4 Z1 f6 ^( y% l! B. M. @开元网:你对中国是又爱又恨?什么时候非常恨?
# w' i; p+ I2 `( C4 g4 j* ^- ^施改革:比如说,达赖喇嘛和之前的刘晓波事件。中国对声音不一样的人不够放松。其实,中国越是设法去堵住别人的嘴,别人反对的声音就越会不断。我觉得中国应该放松点,不要过分在意。$ ?+ H9 s# R0 P1 l8 t6 R
; Q+ j- Y* ?; q6 v9 ?$ @3 z开元网:谢谢您的分享。6 w5 @: v3 F! D0 j1 g0 {7 j' s
施改革:谢谢你。! s& Q/ t: u$ l
5 ]% F( o6 J3 m' p: m" v
附:Chinaforum Bayern为公益性的中德交流协会,其组织的培训和论坛有:“中国经理人(China Manager)”培训、“早餐俱乐部”(Chinaforum Breakfast Club)和“对话中国”(China im Dialog)。如果你对跨文化经理培训,中国经济法律法规,中德文化交流等感兴趣,可以在他们的主页上(http://www.chinaforumbayern.de/)订阅Newsletter,以及时收到活动信息。
' x# r5 x$ f) w- ]9 W, D
+ Y) ^! w9 p. p$ [( e y
4 [4 ]9 }3 L1 G$ M照片马上来。。。。
" z! B6 l" y/ V+ I% m
6 t/ o/ `) ?9 M t$ F
. q g' t" N0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