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霜降来临。《中国电视》邀您走进《方言这么美》霜降篇,了解“鼎”“簋”“簠” 中的古代丰收密码。 霜降节气与秋收密切相关,它既是秋收的“终点”,也是秋冬农事转换的“起点”,确保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衔接。古人秋收后会举行祭祀活动,商周青铜器多作礼器使用。 (颂鼎(西周宣王)) 上海博物馆所藏“牺尊”出土于山西浑源,为春秋时期青铜酒器,整体作牛形,牛鼻穿环,既反映出牛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当时成熟的牲畜驯养技术。另一类重要礼器“甲簋”,是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谷物,常见于祭祀场合。出土于周人发源地陕西宝鸡的甲簋装饰有凤鸟纹,呼应“凤鸣岐山”的传说。周代重视食祭,因此鼎、簋、盨、簠等用于盛装食物的青铜礼器逐渐增多。 (牺尊(春秋晚期)) 霜降是自然节律的体现,青铜礼器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方言这么美》霜降篇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spapp.cn/4o1c https://www.yspapp.cn/4o1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