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律是公正的———但执法者往往将法律当成手中泥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权当百姓是傻子?
3 K$ H' o. F$ r: |5 f. h" H# F. _" |0 {1 R
6 f# r+ Z7 N$ N6 K# Y2 U$ V
近日,中国海南省临高县有群众反映,该县有两名领导干部,因犯贪污、受贿罪被法院判刑后,仍保留“铁饭碗”,工资照领。1月15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临高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林健刚,对方解释,临高县纪委部门对此事的处理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的。柯某和方某犯罪事件发生于2007年1月份,对于二人是否开除公职,是按照2007年6月1日前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的,而不是按照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执行的。在办案过程中,柯某和方某向纪检部门坦白交待了犯罪事实,积极主动地退赃,因此决定给予二人人性化处理,保留了二人的公职身份。
% G. \3 ^9 l& m# |3 X: S
# Q8 i5 d5 Q& n( _3 v, S c( y1 n2 q优待贪官 何以警诫后继者
* {- g Q' [! b- w _' m* [# t( u4 x; Z4 t: M
都说贪官的能量很足,这回算是开了眼界。被判了刑,居然还能保留公职,居然还能工资照领,而这样超出我们想象的做法,居然还被称为人性化处理。这真是天下奇闻。* \' W0 g- S* P2 ~9 ^) F
/ a- {& N4 Z! R( @, q: H+ Z
法律是公正的,也唯有公正才让人敬畏。但执法者往往将法律当成手中的泥团。据悉,从2003年到2005年,全国共有33519名职务犯罪被告被宣告缓刑,贪官污吏的年均缓刑率为51.5%,明显偏高;2004年1月到2005年8月,江西省共判处贪官污吏94人缓刑,经过核查其中30人明显判处太轻。. ?$ T: Z' t& ~
% b2 S# u/ H5 C2 h
贪官被人性化,意味着“贪”的风险和成本很小,这对贪官是一种“激励”,也无怪乎贪官越来越多。
$ o9 O; X$ ?. F$ V- _8 n' L
' G- [8 Y0 x4 X* g6 }. X. [- ~一方面贪官被“发现”的机率很少,另一方面贪官受到的惩罚很轻。如果这是法律“授意”下的特殊现象,那我们如何面对贪官狰狞的笑脸?
v1 L9 G9 I( D) C3 ?3 Z4 i1 U- P9 Z% V
. B1 q8 q) q3 k W" i4 x. @对贪官很人性 让和谐很受伤
3 c$ C/ A0 m5 N/ [9 O D
) H' R% \# G- ]+ u. H$ P众所周知,服刑期间,罪人的一些权利是应该被剥夺的。公职也罢,工资也好,都是不能在这个时候享有的。不然,法律的惩戒性与权威性又何以体现?犯罪和不犯罪又有何区别?2 Y4 |( N- P9 |" n8 ~, B' ]
5 U1 z$ {- D1 @; T) Y9 d对于政治文明建设来讲,同情贪官就无异于对腐败的纵容。某时评人士曾说,“人性化处理贪官就等于向贪官示弱”,所以,对于反腐工作来讲,这样的“人性化处理”只能会制造越来越多的壁垒。) K. h) n6 i, _4 p
; B) T* X; R/ ?9 V2 s5 E$ x真正的“人性化”当体现在公权对于百姓权利赋予的人性化上。讲“以人为本”,首先是对百姓和市民讲的,虽说犯罪分子也应享有“人性化处理”的权利,可法律准绳也是不容践踏的。如果说对贪官污吏的这种“人性化”合情合理了,那么世间也不会有什么事非曲直、善恶美丑的区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