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818|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兰克福书展侧记(连载结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009 23:08: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Benghazi 于 25.10.2009 23:09 编辑
' T  O) c7 F& s: w" w
5 o* G, {" E3 D" c8 L4 m最近德国这边最热闹的事,就是法兰克福书展了。今年是中国头一次做主宾国,自然很有些不同凡响。
' O6 R* p3 a% `# }6 M. D- s! G: Y& |' U( F& T/ a
所谓主宾国,听起来很高雅,其实说穿了就是。。。我请客吃饭,但是你来下厨,因此自然大家要对你的厨艺品评一番。。。当然也是一个舞台,可以让你展现一下风采,不过也就多了很多是非,热点,八卦。- b4 C3 L  J* W; B. Z. j

( \: e+ B' e* `# Y7 S; d于是我综合一下自己和yy所听,所看,所想的,是为侧记。, v* N1 |8 U# g( c% h
) E# N& u6 R( p( C
  • 我们不是来上民主课的

7 i3 R  L  w6 s6 [! p: T+ R# F. d7 s8 S3 w+ B' i$ X# ^
这次书展最大的八卦,就是9月初为了书展搞得一个关于中国现实和发展的对话论坛,中方的退场事件。
4 E0 ]% V0 x8 o' x3 N
6 W- S" G. H# P# t* Q法兰克福书展主办方邀请了传说中的“异议人士”--戴晴和贝岭,结果弄得我中方代表团当众临时退场以示抗议,于是德国方面不得不又当场道歉,中方代表于是又回到会场,代表团里的前中国驻德大使上台,郑重的讲了这么两句话:
/ D, n& ?9 z- f6 s0 ], P3 e" k我们来参加这次论坛,是为了交换双方的不同意见,促进了解,而不是来被你们德国人上民主课的!”
5 l# L1 n. g) i9 X6 @% P* p& b. e9 S; y6 M& [6 w8 w" F4 S" o
关于这件事,网上有很多报道,众说纷纭,各自猜测和评论都有。所以也不容赘言,只补充几点:6 E, D" Y; a, @9 O: Z3 E

8 i3 e# e0 \( }. E' D很多德国媒体认为,中国官方代表团太没雅量了,邀请个把异议人士就闹退场,太霸道。其实这并非究竟,德国人还是没搞清楚状况。真实的原因就是,德国人太不会做人。  g1 j% \4 E. h# k2 N2 K0 x
( x. J, H4 ~$ ?: A* K( ^
第一,德方邀请戴晴,中方自然不爽,但其实也不没有正面打压。但德方竟然莫名的把邀请信寄到中国新闻出版署,要求转达,这就很莫名了。然后中方自然把信寄回德国,其潜台词就是,他娘的你要请自己请,别想叫我来背书;然后德国媒体一脚朝天,竟然说是中方强烈反对,阻挠戴晴前行,太不民主自由了----其实德国人错估的是,戴晴根本就是个小角色,20年前的一只啸天犬而已,政府压根没care她多少。但是一个小case被德国人弄出这么多飞机,往最好里说也是德国人直接不了解中国人心理,但实际上还是脱不了故意这么干的嫌疑,这是罪过一。  Q4 R3 h. t# d' N5 J9 Q

# W$ {7 U. i7 D第二,戴晴最后还是来了,心里清楚的人都知道,这说明政府没把这事当什么大事,和谐一下而已。你在下面坐着听政府代表做报告,没事讨论一下也可以。但德国人不知道抽了什么疯,非要安排戴晴上主席台就座,并且发表讲话,这就属于更改议程了。更神奇的是,竟然还不提前通知我国政府,靠,你当我们祖上是卖棉花糖的啊?所以啊,自作聪明,还名为促进对话的德国人,还没开场就已经把中国代表团得罪光了,此罪过二;- D+ S; w" G4 n1 q+ e6 o/ e
/ p8 C" P, z% ?$ u4 D/ V1 D  Q7 W
第三,最后逼死中方代表发飙退场的,是法兰克福女市长的讲话。此女上来说尊敬的书展经理,尊敬的戴女士,最近的贝先生。。。。弓虽,竟然没有尊敬的中方代表一个字!!!如果说前面是明知故犯,小题大做,自说自话,那到这里就完全是主次颠倒,本末倒置,拿村长不当干部了。这下中方代表团要是还不退场,就太不够格了。德国人还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有几个代表事后说的话很值得大家去了解他们的心理:2 b5 i  X+ S% [' B
-请我们来,却根本不问候我们,那说明我们是不受欢迎的人咯;% o+ a! {# H0 x% i6 u
-我们这么大一个代表团,只字不提,却只提那位女士和男士,好像他们才是13亿中国人的代表,太离谱了。. r0 @" n6 R, T

+ ~$ N5 C# A( h9 b$ z0 R另外有个细节,很值得注意。德国媒体说的,中方代表全部退场,并不是事实。其实中国驻德国使馆的主管教育的姜公参,自始至终就坐在那里。
( J/ m4 n' p7 R) d
& O/ O6 \' {6 B, w* S; m这个细节可以耐人寻味的告诉世人真相:不管是德国人有意还是无意,搞飞机搞得这么不给面子,连让中方代表回国宣传一下----“这种卑鄙的伎俩,不能阻挡中德人民的传统友谊”----都不再可能了。+ `2 H4 c! G- a) Z" c5 m+ }+ ~
7 Q7 z1 ]2 ^. Z) m0 E4 G$ r  r
这种场面,就是李鸿章也要拍案而起了。' j: m* X3 P1 Y# q

' H; c+ N- m; d/ t: {其实,按照我这种比较了解中德两国状况的人的理解,德方显然不是因为文化差异才搞得这么鲁莽行事,这的确是有预谋,却并不高明的炒作----貌似看来是好为人师,想逼使中国政府和异议人士对话,以彰显德国人崇尚自由对话、无限沟通的气节,其实呢,唯一的目的只是--用炒作的方式不断地维持与中国作对的人的当量级。
4 V9 J, @$ ~; f+ J0 V6 G/ P. W* A  k' p+ X' Q, |
而中方的立场呢,简单地说就是:中国没有说不,但是中国不高兴。
) T, X8 w" _6 P5 y! Q
% u9 I- z+ M9 ^* g* o: ?这就是双方的底牌。2 s8 r5 i; V$ }6 P2 K
+ T3 f2 E# j6 }- i; f* H) |- W5 Z* l
正因为如此,当法兰克福书展经理博斯先生公开道歉,哽咽地说我对不住大家,以后再搞自由平等的对话论坛我会征求各方合作者的意见再行事时,大家都给予了掌声;
9 E/ {. S3 @( Q, @) b8 f
6 g6 }0 p" q" k8 a4 o! J$ H正因为如此,当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先生掷地有声,慷慨激昂的说出我们中国人老是被人上民主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很多人给予了充分的赞扬。
' I  N; `2 p* n$ G6 @7 [! v' H$ v7 S1 W

5 N+ ?( n, Q8 a; y9 v4 n4 p7 L7 @) K
然而前大使梅先生的这番话,的确很应该,但从技术层面讲,也并非没有值得推敲之处。
6 f7 f1 {3 y9 E0 f( W, L; {' v6 p6 Y7 o+ [  D
举个例子。
# n4 L& {" [# w; ~9 Q
* F4 L1 S2 P. P8 x) w, P周日我们去朋友家吃饭,也在谈论这个风波。然后话题回到吃饭上面,请客的朋友忽然在那里说,要多吃鸡肉鱼肉啊,不要吃猪肉啊,猪肉不干净,容易得病。。云云。4 M# I. |4 I& ?1 |$ t
. d5 K( l$ r7 z, Q1 R5 r
yy在那里据理力争,非要问个究竟。。。于是大家开始热烈的探讨起来,争得面红耳赤。
  f! b5 D$ p& z, q8 K  ~- o0 ]4 B
' i6 Z0 K; p1 U7 Z$ z忽然,我灵机一动,说:“我们来你们家是来吃饭的,不是来听你上烹饪课的!----这样说,你们会做何感想?”' G. H+ s% @" j8 _- a( M
, v( c- d/ _  L& R5 P
朋友一时语塞。
4 k1 C7 c8 l  W$ n
9 T7 f, v$ V* z- _% y7 W0 D' a  x如果真是为了求知,为了沟通,那么这句话也太过蛮横了些。! U( s6 d4 a) c1 z+ v

9 u# t! L% o/ b4 i不过如果只是为了让对方shut up,那么这句话倒是非常灵验。9 l, C8 w; k6 o, q
# Z4 X8 U  F+ S' d8 R
所以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对话,不仅要面对面,更要心连心。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9 23:0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lylm1111 于 21.10.2009 22:25 编辑
" h! ?0 L0 ^1 }! C5 K2 @4 z4 {  c( K5 j, D& x) t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9 23:09: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lylm1111 于 21.10.2009 22:34 编辑 6 a5 p9 m) B! X' ^3 Q

7 t* y) i& X) M# W* r- d4 B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9 23: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enghazi 于 22.10.2009 23:39 编辑 / R. a0 K1 ]/ B0 [( N6 l

4 z" d, Q& ~& J8 k1 _上面谈了这么多都是政治,还是迅速回到文学和书展本身吧。; q* P9 a: ^( W4 e  W1 u2 i
) l- P/ z4 H. l" q1 G7 Q
这次中国作为主宾国,确实还是花了很大力气的。在美女作协主席铁凝的率领下,近百名中国作家在德国各地共有近千场的不同主题的研讨会或朗诵会。
6 v; m; A: S. k) T% o9 p总预算近6000万人民币。
1 y9 w6 d! V" X1 P( |
/ l- a# Q# w( r( j4 i0 ^对于我这个自小的文学爱好者来讲,这一串名字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 V/ k  j8 H7 |6 b3 q6 D& t铁凝、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阿来、陈染、刘震云。。。。。
5 I" n& T' ^* _# o% M" r8 H或者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 永远有多远,丰乳肥臀,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与往事干杯,尘埃落定,一地鸡毛,手机。。。。
; }( ~6 j) f- [5 Q4 q1 ?$ r5 e0 D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这些作家,其实成名极早,应该都是属于八、九十年代创作高峰的代表,而21世纪后那些新潮的网络作家,只来了一个安妮宝贝。
; J/ Q* _8 w0 m+ k4 |
9 [. u3 U0 }+ ]看来,谁更能代表中国文学,代表的又是怎样的中国,已无需多论。
8 k& ]9 h, T4 Y$ K. _- G, G; _, w* \
  o! [2 P% {2 k6 s3 K6 T, k. O' @  m" l4 Z; c9 Z8 a4 Y5 Z# H
先来看看中国展厅的大场面。* \: \" J6 I1 o/ e: R4 m1 t# v
2 L0 P) L6 s4 p6 o. Q
- d+ c6 k6 T. I0 B: Z

& t$ {3 c" v" Q1 b1 ^  v其实中国展厅的主徽标,就是我们一位德国留学届的名人设计的:刘扬,那位绘写了“东西相遇”,漫画中德人民文化差异的柏林女生。
# z6 u, V& [2 f$ S: b: @
, w) x9 g& |  M$ A; I
! `" s& j/ ^) g; Z1 v( d! B8 d! i  k/ U$ M6 c- l# G) J4 z# j
“中国-经典与创新”,但是我总觉得,这个徽标Logo固然直观,大大小小的中国字非常引入注目,但未免给外国人去遐想的空间还是有些促狭。
; p* O! [9 v; W* a; r  Q2 g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处处高悬的中国当代作家群画像。平心而论,如果不是因为参展,即使在中国,也很难找到机会将这些名人作家们一网打尽,打包宣传。) I* }9 |7 G8 a, q/ ?% a" {

7 P+ }0 [4 X8 y9 J1 f. y% m, a5 s
7 O9 ?; G% f+ r& c* F . P* T# `* R. D% i% g

% f! K# x; @% u0 {
1 |1 H. Y. E0 t不过不知道这些当代的名流们,还有多少是八零后一代所熟悉的。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固然在文坛那个圈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也多依赖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闻名于世。- _- ?% D, I/ E: Z3 s

4 g) v: k$ U! l+ u; B/ T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李洱,据说连梅克尔总理都是他的fans,可惜我也并不熟识。: h( z# W  _/ Q) h" ?3 P7 V
- E1 ]2 Z. K( X: Y% G2 H6 }  [
在我看来,最感兴趣的是铁凝,余华,还有来自台湾的龙应台。
2 E1 ~# ~# V3 f( m; G( T) d. g0 l2 d/ e- n7 W0 p. M
不过在介绍他们之前,还是先来看看在书展闲逛时看到的奇怪事:
9 o. d8 T) `2 a* I. i
8 r) ?5 y9 N. P' `) d一,不知道藏独分子从哪里雇来一个超帅的GG,拿着自由西藏的旗帜到处乱晃。  |( c+ ]. k4 ]; `( Y: e$ j
5 g* }# M5 v; \9 f  E% M* _
4 `% `5 f- s% w+ c3 n' t: ^* i! o. P
3 f5 B; e/ Z$ R
二,不知道哪个出版社,发行了这么一本奇怪的书,让人严重怀疑它是三百两白银。3 E4 m3 @$ j/ H
; W$ E8 S. Z# [5 m*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9 23:1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enghazi 于 25.10.2009 23:07 编辑 9 O7 i" }6 L1 A, a6 f  A3 k7 P
: g; l. s2 [6 t; m5 t
  • 倔强的龙应台

5 [6 E) t! ~, g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认识到她的,那会还是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的我,翻了翻单位订阅的机关报,竟然在一向无聊刻板的XX日报上,发现了一篇题为“人真的很脏”的文章,讲的是西班牙的一个一向批评政府的杂志主编如何地被人陷害,被偷拍了其和女友的隐秘,却依然神奇的在引起轩然大波后存活了下来,不过不再公开曝光而已。( _# ~' V8 m  A9 F, c

" P) ]9 Y2 f' G& I1 O作者经过对比,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民主制度还是专制,所要管理和针对的对象都是两个字:人性。无论什么制度下,人性都是基本类似的,既有闪光点也有猥琐处。即使是完美的民主也不会使人变得高尚和纯洁,只不过,并不会像专制制度下那样,会公然允许某种肮脏和无耻变成合法。2 \' ]' @' u% F

! g# j' ^' W& w才21岁的我,在讶异完该机关报编辑和作者的大胆勇猛之后,只扫了一眼就记住了作者的名字:龙应台。6 q  k5 ?8 }: }

- O# s8 r; A, P严格意义上来讲,龙应台似乎并不能算是作家----按照yy的理解,作家其实是个挑剔的称号。一个人如果没有写过什么像样的小说,那么可以称他为文人,评论家,专栏记者,杂文家或者写手,却独独不能成为作家。
1 K. Z0 P. b7 ?' E2 J- m) g7 C1 e3 J1 M) h
但是龙应台,却也的确是我最欣赏的一位。。。。很会写字的知识分子。3 [, h! C* j4 d

- a7 _1 I# W! {% _, a9 u; K她写了野火集,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上海男人,孩子你慢慢来,评小说等脍炙人口的杂评。
2 A6 u' Z* n( Z6 Y4 }! f( c5 [; r' }9 h3 t6 r" l
她,是博士,教授,还是台北的文化局长;她,嫁了个德国老公,在瑞士德国都居住过很多年,在海德堡大学做过客座教授。
" s1 M! h, S7 m4 h6 n8 j$ A4 K: B- X0 V9 z
作为为数不多见的还能在德国媒体上撰写专栏的知识分子,龙应台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能成为很多人的偶像。
2 }, p" W) d6 H, K  l. y7 u7 i, ^% G% Q, F- L6 O9 q8 Y! o
连李敖也说,“龙应台是我见过最会写字的女人。。。。”
* S' `" N! M- }' ?6 x/ D: y. T* W* F, K8 B* b
8 ?7 N3 Q* n$ H  ~
   $ K6 ?5 x" q4 _; o' x

3 X8 i& B. J6 K5 d5 e" [* Q
* k8 ]. }7 m$ `8 N% \1 L5 G这次在书展,龙教授专门为她的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办了一个讲座:向失败者致敬。
4 a, Z5 e  C+ ?% h
' q' }( a8 E0 V: q) l  z( a2 {见到本人,你会立马意识到:这个女人真硬气。她不算漂亮,但是本人要比照片好看许多。打扮的也非常干练清爽。" V; G6 d* K. H+ F6 ~# n9 d* A/ I! X

3 h7 \" C3 L& x* U" n# O# G! b. t另外让人惊喜的是,她的儿子长得很高很帅。不过如果有女fans试图上去要求合影,龙妈妈会礼貌的说,跟我合影随便,但是请放过他吧。) @3 u! {) C" ^

! ^9 `4 G0 H) P- ~3 q : _" d9 y# _7 c: F; k0 \6 i

/ `( H/ N' c6 k: ^' l+ j3 H她的这本新书是她用了1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很多当年经历过解放战争的“小人物”写成的。在谈到何以会想到以这样的视角去写作那段历史时,龙应台讲述了一段很奇妙的故事。7 L5 \+ z0 i& q5 T; X' ?" h! O

, b* D- w2 X; s. M6 v" d# m4 v龙应台本来是想写本书来反映一下1949年前后国共双方的得失进退,于是在得知2006年蒋家后人把蒋介石的日记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图书馆公开解密后,特意去美国查阅了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8 ^2 t' \/ v* k9 a) y/ T(要交代一下的是,蒋介石此人很神奇,竟然从1917年开始到死都坚持每日写日记,还是用毛笔,并且日记中还很多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类。蒋介石的日记后来辗转被后人弄到美国去保存,现在允许的是到1945年为止的部分得以公开,但不能复印,拍照,扫描,因此,在这家图书馆每天有很多人在疯狂抄写。)# p. @* `! d- l4 P; D0 P! }* {
谁知龙应台跑到美国去坐了几个月,一口气看完了蒋公日记之后,竟决定不要写什么蒋介石大战毛泽东了:“我只想写写小人物,看看他们在这段历史中的命运激荡。”
( @6 b0 c* c- e) n4 c1 P- n; M9 u7 K' z
, B* Q: ^9 V7 `" z8 Z* O3 o
Why?是因为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才最震撼,还是因为秘密知道地太多只能闭嘴?龙应台没有说,这倒不由的让人心生意念,也非要到斯坦福去看个究竟了。  z7 z5 e0 n1 D1 O# S
0 p( ]: x8 h- l' `) l
8 B& l$ Q7 ]9 o, Q8 t* y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持续阅读龙应台的文字,我想说的是,她毕竟是个女人,再强的女人依然还是女人:犀利到刻薄地钻牛角尖,感性到突然地发神经质,都是常有的事。  ^' L' e/ h% i8 J5 I7 v
  a1 A) A/ z0 \% h) q& w8 W) M
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更适合作为一个目标去追逐或超越,而不是作为一个偶像,供人去敬仰或楷模。这一点,不知道那天涌来听她演讲的各国男女们是否会明白。$ V& D5 o4 r9 v9 S9 H# e

* f/ }1 p( m. D, z但是她的出现,已足够让人值回那天20欧元的门票。
6 f+ K5 X! z: ~6 [4 @6 d7 k4 E
  d) d. x6 R) j+ b/ ]% {" V/ j% z! `" u3 ?
4 n2 P% g; H- Q8 N
  • 美女作协主席--铁凝
% b5 ?+ X# i  q! B
很多人在听到这个名字是中国作协主席时,都会非常吃惊--怎么会是她?或者。。她是谁?. y. o/ f. P" \

: [* Q0 ~. H' [7 N/ ^8 J2 _4 A8 w也难怪,之前作协主席这个称呼,只属于两个人:茅盾和巴金。
+ J  {4 b8 T& u, x( v$ y$ k# z5 G: S) [
但若不是她,又还有谁能有这个资格和魄力?既然连韩寒都会说,“50年后,人们会说我是中国最好的作家”,那么铁凝也未尝不会是这50年中国最好的作家。
2 ?% C, R2 }2 `1 t! b+ U0 ~3 U1 ]) B0 w7 w

1 Q* J5 S  u- E" Y( W& X在我看来,中国小说写的最好的,就是铁凝。
! b2 l8 Z2 D2 H3 W; S& d% y0 j) R. G1 n. M2 t
我在1994年读高二的时候,机缘巧合的读过一部她的中篇:对面9 U& a2 {# l: [1 w9 c: p3 D* z
" e4 o" b9 `( |3 i/ S3 c( r. ]$ q: O
这部构造精妙的小说讲的是一个极品男,隐藏在公司的废仓库里面住着,一面带女人来这里厮混戏耍,一面还不忘偷窥对面的一位漂亮姐姐。结果被他发现对面的神仙姐姐还不止一个情人,于是强烈地诱使他想搞清楚,究竟这几个男人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有条不紊的来私会这个女人,竟然从未撞车。但他一直没有找到那个隐藏的日期规律,于是他忽然有一天决定恶作剧地报复:买了几个100瓦的大灯泡,算好就在对面的男女亲热地时候突然点亮,还用双卡录音机大声地播放东方红。结果对面的女人果然不幸心脏病突发死去,但此极品男依然没有罢休,还化妆成水管工去到她家,竟然真的被他在洗碗池边找到答案。, h, S7 k. X7 G5 {# J

" g5 s" v& a8 N8 k: g) T4 t; t$ _* d
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看这部小说,聚精会神之时不幸被老师收去。经过鉴定这是一篇“黄色”小说,于是我被警告处分。记得当时在班会上有一段经典地对话:
0 d+ Y! g' J' J8 m9 Q' [--“你这么小就看这种老流氓写的书,小心长大了以后也变成一个流氓。。。。”/ s+ L) r& E- `0 ?+ O
--“老师,那个作者是个。。。女的。。。”2 _; H! q' E8 ^/ ?3 J% J/ }
--“你还撒谎。。。。铁凝,一看就是编的江湖名字。。”. A, _+ ~6 s3 O- @) X
, r3 u& Z- a4 u( P
5 U% f' A6 r3 j& Q
不知道铁主席一旦得知了这位15岁男孩的悲惨故事,会觉得得意还是无奈。: t: A, g" V( m1 c8 H$ k5 d
0 B: g, [+ u. A  ?
但是,一个女人以男性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不仅可以如此逼真,还能做到让男性读者都随之充满欲望,其功力可见一般。
& U5 D2 K7 c1 _
* M2 e) K- W6 L' ?7 j  J! |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很多年以后我和一个美丽的女孩谈起这部小说时,正是她对我竟然也读过并也推崇这篇小说的意外,让她慢慢意识到我的卓尔不群和与众不同。* U( g4 Q. c8 o0 F

# m7 a1 W0 T/ w( w7 e后来我对这个美丽女孩有了一个专有称呼:老婆。
! a) p! Z+ p. q4 Z) i% l, A
4 h! T* j  @9 G. v1 T. ~) Q. w5 J' L* t4 D
- q( r1 b! h1 e% c! r+ T3 O

5 T+ j. q) [% e# Y9 n3 _但是当你第一眼见到法兰克福书展上铁凝这个人的时候,最让你惊艳的,一定不是她开朗果断的笑,也并非清爽干练的气质。
% v& q4 u" A% _2 l' H
: z4 Q( ]$ U" k6 j, G而是:那精致修饰的妆容。
" `; v' O9 C% F. v# q7 X/ {( T! Q6 h4 e# ?
谁能相信,50岁的女人,看上去丝毫没有皱纹?看上去处处细腻熨平,舒展光亮?0 t/ G/ Y$ K7 J2 ]9 y2 Y1 y
8 q) P& Y- k$ ^1 [' B# [- A6 t
想必铁主席除了要感谢自己平时的保养呵护,也要感谢法兰克福书展的开幕式是下午而不是上午八点:不然就不知道要多早起来化妆了。7 c7 @0 j0 t; _- I# j
   本来铁凝精心准备的职业套装和她精心修饰的妆容,可以为她赢得更多的魅力分,也会使她当仁不让的作为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的最完美代表。
2 A% @( x% l4 ^8 T: ?! J2 }3 D
  O  O# ?! C$ s2 }" n# U但这一切,都被她充斥着官腔陈词滥调的演讲,和一直顾左右而言它的避重就轻给毁了。4 m" ?$ O6 `5 J3 |

7 J1 _' [5 S$ ?/ Q她曾是我的偶像,但这也不妨碍我对这样的出境表现感到汗颜。
: I6 z5 u8 ~$ A. e% z& F1 c5 k' R9 T$ F* C( l  |) S3 {

4 s( Z9 s* E! H3 d5 l: m她,包括很多其他官员的讲话特点归结起来就是:喜欢用排比,对仗,引喻,加上不合时宜的幽默,牵强附会的攀用典故,再配上最不熟练的朗诵语气,成就了最让听众不明不白的说辞。1 k' k! C/ j7 l& R1 n; l' n

- y- Y" j/ j- ?+ N! ]但是往往他们,甚至包括很多听众,对此还颇感自豪。
/ {9 t0 `  B* Q
; \$ H- C8 `/ e. F* D& Y6 K有兴趣的可以去look一下: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2/40463/10239148.html
/ A+ V. _3 E) |8 _# ]" W2 D! |) A
) ^( i9 e/ o; n$ o& [) a8 n. X
# V+ S. K% T$ g
  • 龙应台 VS 铁凝
" J3 x7 c& G" y4 a) L: b5 t& z
这两位年纪相仿,也可以说是海峡两岸最出色的“学而优则仕”的高级女性知识分子,其实原本有很多的相似点。然而依照中国文化中文人相轻的传统,龙应台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毫不意外地表达了对大陆方面铁主席代表官方发言的不满:
; P( L1 c" k& n9 |2 l4 w& @9 ^9 z
“铁凝,我是第一次听她讲话,我比较惊讶,非常的官方,不管是内容还是语言表现的方法。不管怎样,她是个作家,即使是作协主席,我都以为她会讲出内容更深刻的东西,所以今天铁凝的说话让我觉得有点惊讶。”
4 a4 O9 `% {3 M: k
  ]+ W/ r/ ~& T: I2 _7 ~: D其实没有什么好惊讶的,都在一个圈子里混,你嫌我马屁精,我嫌你不上路,都是很正常的。" W: j" P" i, c
6 B2 P) D) @4 K- D
所以仔细观测这两位成功女性的作为,就会发现:她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试图通过一定的权利和地位,释放自身能量去做事情的人。只不过两者采取的手段有所不同:一个坚信政治上的正确和内部的和谐才能使自己事半功倍,一个笃定只有震撼的思想和积极的思考才能令自己一呼百应。+ c( k. _' J) ]  }& q- l

3 C9 ]) Z3 f4 d6 X( R6 ~志同而道不合,这个世界才因而变得精彩。2 E5 L; ~$ [3 D! k/ [& \+ z

& G9 q; `6 @. z3 u1 V( [# U* q9 m; D- \) ^" B1 o! Z% D

' g* ^+ q8 A3 m4 M' ^5 P9 b+ K/ O
  • 中国文学之夜
/ l$ a- D2 f& |3 e/ c1 a- M( C
10月15日晚在法兰克福的文学馆举办了一个中国文学之夜活动,一干作家名人“与民同乐”,现场见面。
5 Y& D, s* N9 x6 l" g( F  e: B4 i/ B" N" ]
但是这个活动不知何故,完全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我是在法兰克福书展网站上看到这个活动的,然后电话直接打到文学馆办公室,人家说主办方是中国方面的,应该需要邀请卡才能进入,是否对外开放,门票几何一概不知。
! I. n! B6 l0 B- k, V- @
. R' G- Q3 ]- s, ^+ x于是辗转数次果断出击:没有邀请卡也去冲场子,不让进就上演追星一族。' N* `" q7 x/ C" @
0 G; X. f) \; E! v7 b9 X( O) l
结果去了以后令人大失所望:压根没人管,cha(音三声)着让人进。
. t: K9 ?7 t4 C" |% l4 v
' W  Z5 j2 I5 D9 U* P2 }
% z1 l- i3 v$ `: w
1 Y3 S9 D5 L& |- I
) [2 z# F% p# M: b
" G, ]) r* U0 z' ]到场的中外来宾还是很多的,不过貌似大部分人对这些成名已久的作家并不熟悉。到处有人在不同的角落议论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还有一个热心女fans过来拉着yy说,你是不是安妮宝贝啊?哈哈哈,看来美女作家的风采还是经久不衰啊。/ e/ u- F& G# A
( d) p3 g: t$ a+ d, ?( M, R% n
大部分这些来参加书展的作家们,就和平常来德国参加各种展会的中国展商们一样,灰头土脑其貌不扬的,基本和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展会旅游团的中坚一样。所以当刘震云穿着一件脏脏的夹克在会场里踱步,苏童背着手一言不发时,并没有人上去和他们搭讪或是social。6 b5 s$ I- A: \# F( c
$ F; x# W! v4 O. c$ \  Q
这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认为英雄人物都是英俊潇洒器宇不凡的,不过是寻常百姓的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 u! A5 X" r! T- H3 a+ x/ |
1 L5 k: z4 H0 _
所以说长得帅,还有几分文采的,几千年来也只有那么几个而已。
  n- F' d1 w, C* V$ B4 o2 P& m7 S3 _" G2 ~6 G1 U1 l' z  A' |

  i# Z- l2 T; K1 \
5 V. W/ |! r5 A" m1 \! k7 l6 R2 b6 D0 }2 G$ D3 d# u
从做到右依次是:刘震云,苏童,余华,阿来
- i6 r9 |" n5 r5 s$ Y7 H; m9 x- D: A4 I- B
下面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美女网络作家安妮宝贝,如假包换。顺便说一下,一看她的模样就知道为什么作协只带了她来,而没有把拉风的比如郭敬明啊,韩寒带来:她一看就是那种很闷好老实的女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 t- I# \1 A+ m1 Z$ c& _; [% C  `; `& I2 N2 z2 R& C& u, x# K

* K. u* ~& i' ?0 @; m7 M  \8 k6 s2 n/ [, `) T, s% I7 ]
和经常在法兰克福举办的各种交流会,招聘会一样,大家听着这些大人物胡扯了几句之后,就热热闹闹的一起吃饭去咯。整个晚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当有人问刘震云,德国和中国有啥不同时。老刘说,我写了一部小说 我叫刘跃进, 可是没想到在德国,我的手机钱包护照也一股脑地被小偷偷。看来也没什么分别。
/ U; c% V5 W$ R, u  H- x$ i笑点很低的德国人很开心的笑了。4 e$ h2 H, y2 _4 c

: Q! p# t1 p* S+ U$ N) ?) j7 I但对于我们这些其实不是慕名,而是慕才而去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怀疑这些能写出如此多好书的作家缺乏必要的见识和才气,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是因为缺乏口才还是缺乏必要性,使人看到的闪光之处太少。
7 t+ l6 ]: G6 u+ q
7 {5 a8 S& h/ c8 r+ I! h看来有文才,还有口才,也敢说的人,几千年来也不会有几个。
' M8 E) X9 u6 }. S; J/ [. i8 O1 t& T: k

1 E0 z4 @' w5 u% B; b7 q2 k4 \: K) k% r, `8 M
) C& M/ v# X# d8 k0 h% @2 J' N
  • 尾声
昨天有个朋友和我说,其实去书展参观的人很多,也有各自的一些感受。但是像我这样愿意花时间把各方面的消息和主观感受整理出来的,不多。况且也未必有人关注或认同,难免吃力不讨好。
. t% a+ C7 C: F
8 E# L5 ^' |" k+ q: d% L, B; N4 J& Q. W, Z/ P
这倒让我想起来一位很了解中国,也去过很多次中国的一个德国朋友和我说过的话。他说,中国和德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德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组织,比如像ADAC,DAAD,或者各种基金会、协会等民间组织,他们有很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手段,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文化,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拥有相当于半官方半民间的权威和资源。但是在中国,你几乎找不到这样的类似组织团体,因而你若是想在中国做些什么,必须要求助于官方,至少也要获得他们的认可,因而会使得两国间的交流尤其是文化的交流并不那么顺畅。
& _$ h1 v! x2 q/ R3 I; X# u
# x* _; V& W0 [2 f" C
3 C8 f2 Z2 N: I+ R$ n" n/ L的确如此,其实即使像法兰克福书展公司,甚至包括ARD,ZDF这些大电视台,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他们几乎与政府部门无异,代表的也是“官方”形象,但其实他们的实质,并不具备任何“官”的色彩,而代表的,依然只是民间的力量而已----对于这一点,即使是所谓的异议人士戴晴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她一直执着的将书展经理博斯先生称为德方官员。# ]8 L( a, Y0 G) L- K, w5 M
( q5 a! ]# |% S5 J
) X" v4 n& G9 j# ~
这也就是我最想通过这篇侧记所表达的基本思想。经过这几天的观察,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有那么一只力量,自始至终被产生冲突和交流的双方----德国和中国各界所忽视,因而使得他们在谋求理念交换和最大限度的互相理解时,完全缺乏一个必要的缓冲地带,也因此而缺乏最合适的手段和方式,真正的做到沟通与合作----尽管他们彼此对此在言语上都表现出极大的求之若渴。
! h) s$ _) |% n4 u& @  u# ]# ^" K' U0 E% ?0 ?# Q  V
0 N& o! Y! H2 A- Z" Y
我们看到一切有关中国文化或经济输出活动中,直接进行各方面操办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政府部门:或者是通过他们各自的属下部门,比如外事办,旅游局等等;或是通过他们各自的人际网络,比如驻外机构或者是相熟的旅行社等等。由于这些机构更多地是采用中国特色的运行方式,因而出现这样那样的缺憾,甚至是混乱和回避,也是不难意外了。
& n/ Y9 K8 w$ x; R
* o- U# T$ ~5 Z/ f
+ i$ }6 v8 S; B6 S5 f这只力量,就是在德国留学工作的这近十万中国精英。% m1 i& I4 ]/ ~( M% `

8 j4 D* N( E( j他们原本,可以不只是发挥比如翻译,礼仪,导游等等这样的螺丝钉角色,而参与到更多的组织和规划工作中去,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不仅是傲慢蛮横的德国人,也包括源自同根的中国政府官员,他们集体将这些拥有着高学历,也了解中德两国各自国情的第三只力量强行忽略了----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那就是今后十年最让人感到忧虑和不安的事情了。0 T  z  X1 Y/ B4 F9 [$ f4 T7 V: v

2 Q% Q' [2 h; R* G" `6 X& @2 u
# A/ f+ k6 \2 y6 M为什么???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支力量集体被忽视?
+ d' a2 J3 O# T) S3 J" u* E: o  P2 U6 G8 I
是因为这些生活在德国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们,能力不足?经验不足?可靠性不高?# m" q, h+ u& s2 I7 k- H. e* P
( O- K& U; [8 D
答案其实很明显。就是我上面那位德国朋友说的,这些所谓的留德精英们,完全没有展现出成熟的组织手段和集体优势,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拥有相当公信力的强大组织,得以在中德官方一旦发生冲突时,形成第三方力量,来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三角关系;在中国官方谋求积极合作时,也能作为一只技术手段完备的潜在,形成强有力的杠杆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缓冲剂,融合剂,催化剂,吸铁石”的作用。6 ]) Y* V$ i, W# L

9 z- C2 g& N* Z1 V" L& f# X% y如若不然,还是犹如一盘散沙一样,那么这个整体将只能在中国今后强大的发展浪潮中被慢慢吞噬,而至多飘出几朵小浪花。8 @+ ^% K! R* f/ R0 s

* x1 T( e1 O* v5 Y7 O; G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也不是最坏的时代。毋庸置疑的是,任何人的个人成功,都离不开与大时代的必要结合。而任何国家的飞跃,也离不开其归属下的各种人群的集体性成长。( o; t) F3 R# }3 }  [

  n$ A5 M, Z# a, @& l$ l& d% s2 ]5 V$ b* X$ c: q
仅以此文,与有识者共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009 23:21:19 | 只看该作者
一不小心坐到六楼了。6 y  I' V5 o( a( Y4 M6 M
- ]/ k8 v' z0 c1 ?# T- g; }
主席台上的~~不是我不往前坐呵~~~前面都被占了~~~~我想来上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1.10.2009 08:0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1.10.2009 08: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空 于 21.10.2009 09:21 编辑 - U  S( ~" c! f5 H
( L0 u+ q" w. }; O' V! h! n4 x
benghazi携其家属全被主办楼安排在前排就座了,我们不高兴,要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1.10.2009 08:45:45 | 只看该作者
也看了不少文章,包括明镜的一些报道。德国媒体这回确实是没事找抽型。/ `- \1 f9 u. W$ c, q4 Q7 G
民主是两边价值观最具有冲突的一点,而偏偏这一点德国人奉为圣经而中国人又不吊,两方如果都在这个问题上僵住,那就没有对话的可能性,况且,要对话,双方都要有一定的姿态。中方这一回姿态其实不错,异见人士也放行了,只是德国人太不会做人:主办方本来是好心却办了坏事,而政客们当然想在这种敏感问题上讨德国媒体的好,中国人怎么想他们才不care,至少眼前不care。
8 q( i9 A; K. B4 F: Q" B! m
- L9 P5 X7 E( y* ^都是想捞政治资本,对话可别要指望这些政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1.10.2009 09:25:18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对中国的错误报道不是一回两回了,这是他们的一贯作风。% r: Y+ L$ u! G7 ]0 R' L1 L
就算没有负面,也要贴张尼泊尔警察打人照片一样来创造负面。
7 }+ O1 _3 i# d& Y! w  D0 V( q0 Z- I* O
圣诞树涨价说因为中国人开始过圣诞了,牛奶涨价说因为中国人开始喝牛奶了。。。要炒作也要先摆平自己奶农的嘴啊!
  D7 p" B# G/ |5 y
  ], R  x! _7 S5 J6 N1 s9 I: m# d现在的书展那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出点风波,那就不是德国人一贯的作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8.2025 16:2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