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8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艺术展“创意中国—我相信我会飞”柏林开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12.2012 11:3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当代艺术展“创意中国—我相信我会飞”在柏林希尔顿酒店顺利开幕" Q) }. B/ n0 S. {

# l8 w, o, {( s  b4 ?柏林成语
  B  s* D: ~/ _% C
% a' {' n# |: o- G/ k! Z3 x! G11月28日晚上19点,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最中心的宪兵广场上的豪华希尔顿酒店举行了当代艺术展“创意中国—我相信我会飞!Creative China :I believe I can fly”的开幕式。受活动发起人德中文化交流会主席,德国中促集团董事长张彧教授(Prof. Yu Zhang)邀请,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参展艺术家及各界来宾近200人出席了开幕酒会。陈平参赞、张彧女士分别致辞,热烈祝贺展览的顺利开幕。) a$ }. ^' d0 w, }/ ~

% U4 ]# `9 [" v! d这次展览由德中文化交流会主办(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Chinesischen Kulturellen Austausch e.V.),德国中促集团(China Communications Corp.)、妙有艺术画廊(中国北京)和Philine Cremer艺术画廊(德国杜塞尔多夫)协办,受邀参展艺术家有著名中国艺术家刘瑾、著名中国艺术家赵洋,旅法艺术家何俊彦、以及旅德艺术家朱贤巍。4 q& S2 ^: O2 P3 j. Y
3 c4 V' F' Y5 o% @  `. k  [4 n" N
2012年是中德文化年,也是中国和德国建交40周年,是两国建交后最具重要性和代表性的年份之一。中德两国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在过去的十年中突飞猛进,而中德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一直是两国间长期和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桥梁。通过这些频繁而紧密的交流,也使得两国国民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彼此的文化,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和互相学习,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形成了新的当代世界文化。在这样的大氛围中,中德之间的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和有趣,艺术家们用他们对视觉的敏感,以不一样的独特视角向观众们展示他们的创意和灵感。8 C( E( F: @6 n  p
# ?1 T# Y) z# z5 \# o! j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平参赞说,当代艺术方面的交流和展示对于促进中德两国公众间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民众了解的,但是三十年中,我们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也在蓬勃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飞速发展,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留下来的文物等,通过与国外博物馆的合作、展览,让观众们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今天中国的艺术文化的舞台上发生着什么,外国观众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所以像这次德中文化交流会举办的当代艺术展,通过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让德国民众了解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c  A" ~2 \# Z$ p  m$ C& g2 q1 }
主办方德中文化交流会主席 德国中促集团董事长张彧女士谈到,中德两国文化交流工作有不同的方方面面,选择当代艺术的交流,首先是她本人对此非常感兴趣;另一点是当前在欧洲当代艺术这个范畴,对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没有自己的内涵,德国的观众也比较偏爱带有政治符号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但其实除了这些艺术家以外,中国还有很多的有才华、有潜力的、有内涵和底蕴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的表现手法各有不一,也需要给这些艺术家们提供足够的平台,德中文化交流会正致力于此。除了给中国艺术家们提供在德国展示的机会,德中文化交流会也将于明年开始把德国的艺术家带到中国展览,希望两边能够互动起来,真正地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张彧女士也希望商界的成功的人士,也能够在两国文化事业这种软性的领域里多去做一些努力和贡献。
  s2 t, C6 i. Q' b' \9 s
% ]5 @8 X0 x9 I$ L2 l, r4 ?2 j/ a德中文化交流会是非盈利的民间公益组织,希望能够凝聚在德华人和德国友人的力量,对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为初衷成立的,每年都固定在柏林举办类似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为两国当代艺术的交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这次,德中文化交流会邀请了四位艺术家,选址柏林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希尔顿酒店这样一个各种文化交融的开放平台,以期达到更好地文化交流的目的。( [$ ?3 o- t1 Y' s  N4 O

3 W9 Z, n8 a" E: ^. S( r本次参展艺术家之一刘谨(Liu Jin),曾在2009年11月受邀参加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 活动,作品为影像作品《穿越另一边》。作品拍摄在柏林市中心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亦称大屠杀纪念碑,由美国建筑师彼得 艾森曼和工程师布罗 哈普达设计,以纪念二战中受害的犹太人。纪念碑占地19,000 平方米(4.7 英亩)。纪念碑兴建于2003年4月1日,2004年12月15日完成。2009年11月9日当天,他以偶发的行为方式,脱下外衣,背上翅膀,在纪念碑林中穿梭游走,天使像鬼魂一样,在追寻什么,又在躲避什么,好奇、渴望又恐惧,以此行为,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在拍摄的过程中,遭到了纪念碑管理人员及警察的干预和阻止,被盘询5个小时后才得离开。 将自己装扮成天使的刘瑾似乎想要追寻一种“纯精神”的状态存在,在时空中穿梭于城市,栖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从一个故事走向另一个故事。
: u+ u# D. u* }. n1 D6 F! f3 v, d
6 }  X4 w- D' G2 i5 a0 l1 e& V3 H1 f参展艺术家赵洋(Zhao Yang)的作品有着浓重的表现主义色彩。表现主义对普通人性的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语焉不详的显见。他的作品晦涩和荒诞,在光怪陆离的景致中实现了对时空限制的穿越,他用古今形象的叠加和组合,让人发现荒谬中德和谐与混沌中的清晰,他的作品没有诠释,你看得到机器、武器、人、兽和不知名的灵魂,但看到的永远是假象,他的作品,让人不由地关注起那些正在逐渐消逝的东西。
1 P0 u( U8 F: V6 ?: Q! O% v" w+ Z2 M  F! r; f4 |
) y# `" s. i0 f" N% f  ]
艺术家朱贤巍(Xianwei Zhu),留德13年,作品充满了对话性和并置感,他的绘画里裸露着高度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他的内心里隐藏着极为复杂的图景。 近三十年的东方经验和十三年的西方经验叠在了一起,使朱贤巍的精神线索总会不时地出现悸动与紊乱。不难明白,朱贤巍绘画里为何常常会出现没有边界的高山,那些东西方的信息与符码,在天堂或者终极意义的词汇面前,往往一片茫然。 他运用嘲讽、夸张的手法,站在中国的高度对喧嚣的西方消费社会进行了批判。2 N5 O0 |; W! Q9 Z
8 k( O% {6 \; P9 j$ @8 M! x; q
何俊彦(He Junyan)是本次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毕业于世界排名第一的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院,这位年仅28岁的旅法艺术家是2011年度巴黎五月艺术沙龙中marin奖的唯一获奖人。他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景象,城市建筑的构建和拆毁,用他富有张力和爆发力的绘画手法再现,通过每一个笔触将它升华。他非常欣赏德国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喜爱柏林这个各种文化交融的有活力的城市,所以他并没有将熟悉的巴黎或者法国其他城市作为生活和创作的主要地方,而是选择了柏林。
. e( Z) j+ S9 e. P/ Q5 h$ o0 ~
# w2 ]3 G) l# M3 l+ I: l该展览的展出时间为2012年11月28日——12月14日。; M) [4 B! s) \4 P9 F; _

- W* i6 D3 H; V4 P4 n5 C7 ^; ?9 M. ~2 B4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7.2025 09: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