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9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维摩诘所说经浅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7.11.2008 18: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非常幸运与诸位一起读诵受持佛说《维摩诘所说经》。这部经为大乘经典,是三藏法师鸠摩罗译,共分上中下三卷十四品。这位法师的功迹,我在讲其它经典中介绍过。所以,这里不讲。佛说这部经的主要意思有二:
一是圆满出家人的菩萨道,去除出家人轻慢白衣的邪知邪见。佛住世时,佛让维摩诘居士说法,教化佛的出家弟子。告诉出家弟子佛法在世间,圆满菩萨道还在世间;告诉出家弟子,很多得佛位的菩萨,又多示现天王身、外道身说法,也示现长者身、居士身等说法。若出家人轻慢白衣,为未发菩提心的声闻;若轻慢证佛位的菩萨或示现白衣的菩萨,为自毁菩萨道。
二是鼓励在家人精勤修行,增加成道的信心。在家人不要轻视自己,在修行证悟上不分出家在家。在家人只要坚定成道信心,自古至今有无数人证一至四果罗汉、辟支佛、往生佛净土而证菩萨道。诸位一定要知道,在家人尊敬供养出家人,不是在尊敬供养哪个人,而是在尊敬供养常住佛法真僧。出家人受尊敬供养是沾佛的光,衣食住行的哪一样不是在家人供养的;哪位一出生就是出家人;哪位出家人的父母不是在家人。

再者,佛法只有在家人二众弟子修行,在世间才能圆满;否则,只有出家人有道,没有在家人行道,佛法在世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何谈度众生。还有很多出家人,今生现出家像很威仪,可往昔可能是在家人行菩萨道救度,依佛法度才有机缘今世出家。况且,很多行菩萨道的在家人,前世乃至百世和无量阿僧祇劫都是出家人。出家人和在家人只是身份不同、相貌不同。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有修为的出家人将佛法传授给在家人。佛住世的时候,就预示了末法时代很多有修为、有成就的人在世间,是白衣。现在,在家人真修真做肯定成就,比出家人要快。为什么要快呢?天天在逆境当中修行。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诸矛盾中修行。你把这些烦恼都转了,修一个成就一个。前提条件是你必须依正法的修持方法和法门去修行。

讲这部经的缘起是,有很多出家人赞叹此经境界微妙不可思议,是在世间发菩提心,成就菩提心,成就菩萨道必须受持之法;受持此经,才能更好的弘法利生。有很多在家人请讲这部经,更好的受持这部经,发菩提心、证菩萨果。所以,在此讲经的第一句话是,非常幸运。
这部经的经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也称为《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经》,是以人名为经名的佛说经典。名为维摩诘所说,实为佛说。主要有两点不可思议,一是在世间受持佛法的人,随因缘示现不可思议;二是行菩萨道的境界不可思议。此经通篇都是诸佛境界,佛说菩萨道是方便示现,智慧解脱微妙意义于大成,今生没有机缘读诵受持此经的修行人,实为三生憾事,一慢而失大法,一轻漏而失菩提,是行菩萨道的缘分不具足。维摩诘居士是出生在古印度的一位富翁的家里,维摩诘翻译成中文为净明。
【佛國土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诸位都知道,是佛经与外道经论的区别,是佛教常识。所以,不讲。说佛法的地点是一罗树园。听法的大众有大比丘众八千人;菩萨三万二千尊,为首的有等观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还有各天王一万二千位;还有诸天龙神、夜叉等;还有长者及长者子五百人。五百在家人,供养佛与大众,庄严道场、赞叹道场。
这时,有一位长者之子宝积居士向佛请法说,我们这五百在家人,都已经发了菩提心;想知道一下佛国土是如何清净,诸菩萨在佛净土怎样修行。请佛慈悲为我们说一说。
佛说,哪里有众生哪里就是菩萨的佛净土。因为,菩萨要随所教化的众生而取得佛净土,随所调伏的众生而取得佛净土,随众生善业因缘在哪一国而取得佛净土,随众生发菩提心在哪一国而取得佛净土。这是逃离三界火宅,报身往生佛净土,化身成就的菩萨,因地发下高深誓愿度众生所行的菩萨行。菩萨可度化入六道众生,度不同的有缘人。就人道而言,千行百业里的人,都有菩萨化身示现,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方式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就是报佛恩,报众生恩;就是圆满自性功德,成就自性的佛净土。所以,哪里的众生有苦难,哪里就有化身菩萨的佛净土,哪里就有菩萨无声无息在救度。声闻人和凡夫不知道菩萨救度人的境界和方式。只有诸菩萨行人知道。在冥冥之中帮助你,又不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诸菩萨在佛净土怎样修行。
在众生这里的菩萨净土,直心是道场。教化众生实话实说,不误众生的正心、正行、正见。有时,可能接受不了菩萨行人所说之法,接受不了是做不来。如有一出家人,听闻大乘佛法后,发菩提心,在寺庙里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自觉的去做。别人说她傻,有的还打她、骂她,她不但不生气还高兴的给别人磕头,感谢您的慈悲,去除了我的业力,成就了我的菩萨道。

深心是菩萨的道场。培养众生的功德不光是在说教上,有时是在身行上,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做的目的是,欢迎有功德的众生往生到佛净土。菩萨心是佛净土。菩萨是行菩萨道的人,用佛法和实际行作,示范给有缘众生看,有智慧的众生就跟啥人学啥人,也发菩提心。

布施是道场。布施包括财物和身力及正义语言,法布施除说正法外,行正法也是法布施。没有行正法为基础,说法时证悟不具足。所以,菩萨布施时,内财外财都布施,而内财是身心行正法布施,才能引领众生行正法布施。成就众生无贪功德,而往生佛净土。

持戒是道场。菩萨行人在哪里都是严持禁戒的模范,引领众生圆满十善道。善是众生自性回归,又不执著善,才圆满自性慈悲功德。有人问我怎么往生最快,我说你自己觉得像极乐世界的人,并和极乐世界的人比着修最快。可有的人,嘴上说的比菩萨说的都好,行作起来全是三恶道的事。问题在哪里?没有实际修行与证悟,光练嘴上功夫了。极乐世界没有这样的人,还是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吧!

忍辱是道场。佛的三十二相庄严,是以修忍辱为主的三十二种功德成就。众生身忍其辱难;心忍其辱更难。菩萨修忍是忍于心,是忍自已,见性之人无忍。难忍能忍之人之事,是了菩萨行人往昔余业,快速成就佛的净土。
精进是菩萨的道场。精进是针对众生的放逸而说,散漫享乐和怕苦怕累等习气是众生生死解脱的拦路虎,是发菩提心的绊脚石。只有精勤道业,才不枉人生出一回家,信一回佛,做一次人。否则,悠悠万事转头空。菩萨精勤已成道业,教化众生精勤是宣说自己走过来的路和行路过程。

禅定是菩萨的道场。禅定是通过身不散乱,达到心不散乱。摄身根不动,才心行清净。

般若是菩萨的道场。智慧由定而生,是离思维而得;又作用于身心转内外烦恼境界,欢喜烦恼处。有了智慧容易让众生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让自性显现而断无明。还有,修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三十七道品、救度众生三灾八难等是菩萨道场。菩萨的道场清净就是未来佛国土清净。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等,在讲其它经典中详解,这里不再细讲。

佛说,宝积居士,如果菩萨在烦恼的众生那里,能够随其直心,就能说到行道,行道超过说到,就能达到深心,有广度众生深不可量的誓愿,就能调伏众生,和众生共同如法而行,众生也发菩提心。再以菩提行的方便力,让众生也成就菩萨道。只有这样,菩萨自性的佛国土净,而说法净,智慧净,心净,功德净。所以,菩萨要成就佛国土净,应该先净其心,心净才能度众生的心净,众生得心净,才得佛国土净。

这时,舍利弗心想,如果按菩萨心净则佛国土净这个说法,本师因地菩萨时是不是心不净,才让这个世界不净呢。

佛知道舍利弗在想什么,便对舍利弗说,盲人能怪日月无光吗!众生不能见佛国土净,能说是佛的过失吗!佛的国土都非常清净。接着,大梵天天王对舍利弗说,我佛国土清净如自在天宫。

舍利弗说,我怎么只见此世界丘陵、坑坎、荆棘等秽恶充满。

大梵天王说,仁者心里有高下,不能证知佛的智慧,才见此土不净。
这时,佛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都清净严饰,珍宝充满,人都做在宝莲之上。佛说,佛的国土就是这样美好,为了度脱智慧下劣的人,才示现此世界的不净国土。值佛住世的人,仗佛威神,佛把清净的佛国土展示给大家看,大众实见生实信,实信到实行,实修到实证,实证到实悟,实悟则有实智慧,真实的报身佛国土,真实的清净,与十方诸佛世界无二无别,一样庄严。现在的人,修行证悟后可以见到十方佛净土清净,兜率内院的净土也清净庄严。可平常的凡夫只能把这些当成神话,超出了思维想象。就连四王天的天宫宫殿都是不可望不可及的事。
17#
发表于 12.12.2009 10:05:07 | 只看该作者
在此法供养的基础上,又对其它经典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法,远离诸邪见禅行定观之昧,诸法空相,得无生法忍,实知实见诸法无我又无众生,现在的我与众生只是假名的我与众生;对因缘果报的因是果、果又是因的因果律不争论、不怀疑,不以人见、我见、众生见为标准;而依于义不依语为标准,义为佛法深义,语为禅机言词;依于智不依识为标准,智为佛的智慧,识为人的思维;依于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经为佛说经典,不了义经为外道经论,了义为智慧了义,不了义为法不了义;依于法不依人为标准,法为常态的三宝一体相、是常住佛法僧,人为无常相、是有毒之身;在世间要随顺世间法又要恒顺众生,是示现身入世间,皈依示现有为的佛法僧,而性我真身已出世间,不入世间诸法,不皈依世间有为,于生死无明已毕竟解脱;在世间的无量众生,又因业力循环于因果律中,十二因缘法无有尽相,不舍有缘众生又示现诸相。能做到这样的人,为最上法供养。法供养和最上法供养都是一个体系,都是自己有修有证为受持的基础上弘法,弘佛说正法,弘大乘佛法而不舍小乘;而不单是依文解义或东寻西找名人几句禅语加起来就是弘法,就是法供养。难得人身一回,难闻佛法一次,千万别误在几句口头禅上,枉死在花架子上。法供养和最上法供养在世间是苦行,是苦乐法,是无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4.5.2009 07:4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12:06 | 只看该作者
【囑累品第十四】
佛说,弥勒菩萨,在今天的法会上,佛要将无量劫诸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之法,全部嘱托交付于你。如此经这样的大乘经典,在此世界末法时代,你要以神力广泛宣讲让其流传世间。因为,在末法时代有发菩提的人、天人、龙、神、乾闼婆、罗刹等,要生于世间,喜欢大乘佛法。如果听闻不到此经和其它大乘经典,失去得善行利益的机会,空来人间一回。所以,一定要以神力让此经等大乘经典住世。发菩提心来此世间的人,听闻此经后一定会欢喜信受,发珍贵的稀有心去顶戴奉行。讲解此经,让众生也得到善行利益。
佛说,弥勒菩萨你要知道,在末法时代行于世间得菩萨有二种相。一是喜欢经文中有禅机的语句或用文字装饰自己,弘法只求轰动效应。二是对佛经深义不畏惧,精勤正法修行,证悟到佛法实相,重视度人的效果。第一种人为新发意菩萨来此世间相,第二种人为久行菩萨道的菩萨来此世间相。来此世间的新发意菩萨,有的由于入胎之谜,忘记前世因缘;于末法时代,又难修行证悟,又不能忆起前世愿力,虽有机缘听闻到此经;但有两种情况。一是听闻此经或大乘经典后,会吃惊世间有这样的佛法吗!是不是神话呀!怀疑世间能有菩萨住世吗!能有按佛说经典修行之人吗!不能随顺信受此经或法师讲法之义,旁敲侧击,毁谤不信。二是对护持、解说此经的人,不能亲近、恭敬、供养,而是专心挑语句的毛病或挑人的毛病。这样来此世间的新发意菩萨,既自伤菩提,又不能调伏自心;虽来此世间,只是了业业未了又添新业。来此世间的新发意菩萨,还有二种情况。一是自己不信此经和大乘经典,自伤菩提后,还轻慢世间发菩提的人或知而不教世间的新发意菩萨。二是根据自我喜欢意趣,对此经和大乘经典,用取舍相和分别心去信受,有的说到行不到,有的表面信而心不信。心与法为二,不能心法合一。
弥勒菩萨说,此经新奇妙意我是第一次听闻。如果在末法时代有人受持、读诵、讲解此经,要知道就是我弥勒的神力建立的道场。我要全面奉持诸佛所说诸法,让此经等大乘经典住世,让求大乘的人亲手请到此经等佛法宝藏。佛说,弥勒菩萨你有这样的愿心,佛也会帮助你,也为你贺喜!
一切菩萨都发愿于十方世界广说此经,四天王表示要护持此经。阿难向佛请法,此经为何名?
佛说,经名为《维摩诘所说经》,也可称为《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经》。
佛说此经后,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感谢诸位请法!感谢诸位拥护道场!根据录音整理,难免有误,敬请原谅。
回向
天仙不墜,國主清寧。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圓成,同證佛境。
讲于佛历二五四九年八月  
西历二零零六年九月  
释果娇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11:38 | 只看该作者
【法供養品第十三】
这时,忉利天主玉皇大帝向佛请法说,我虽然在佛与文殊师利菩萨这里听闻百千卷经,还是第一次听闻到这么不可思议的神通自在的决定实相的经典。如我理解,如果有缘众生能听闻到此经佛法,信解、受持、读诵的人不用怀疑一定是得闻佛说法发菩提心之人;如佛说修行此经的人,一定是行菩萨道的人。这样的人,已经关闭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善门,为诸佛所护念。这样的人在内心已降伏外道经论,摧灭魔怨,持戒修行佛道,身心安稳处即是道场,在履行和实践佛所行愿。如果有这样的人所在的地方,我就带领眷属前去供养并为其服务。此经在的地方或讲解此经的地方,我将带领眷属前去听受此法、受信此法并护佑道场。

佛说,你这么说我为你贺喜,此经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说,能成就佛道,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有受持、读诵、供养此经的人,等于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果有人一劫供养十方诸佛,佛入般涅槃后又一劫起七宝塔供养十方佛的全身舍利,以这样百千亿劫说不尽的福德,不能与听闻、信解、受持、读诵、修行此经的人所得福德相比。因为,诸佛证得菩提皆如此经之法而成就,佛的功德不可限量。所以,有此因缘而得福不可量。
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上,为最第一。什么是法供养呢!如过去有大庄严劫,药王佛住世。当时有一位四天王宝盖,与其眷属五劫供养药王佛。又告诉他的一千王子又五劫供养药王佛。千子中有一名月盖王子想,还有什么样的供养能超过现在的供养呢!空中有一天人说,法供养可以胜过诸所供养。怎么样为法供养,你可去药王佛道场去请教。月盖王子立即就到药王佛那里请法。药王佛说,法为十方三世诸佛所说,世间一切众生难信难受持又微妙难以见闻到,清净无染又不是众生能思维到的深经法藏。
这样的法藏为诸菩萨所行持,与菩萨心秘密相印,直至佛道而不退转。
这样的法藏,能成就修行六度,让受持的人既善解法义,又顺行能证得菩提,为众经之上。这样的法藏,能让受持修行的人,性我真身证入大慈大悲的菩萨地,离诸魔事邪见,又能随顺世间因缘法而不染著世间,无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心无起作而度众生又能让得度的众生坐道场说法,让诸天龙神等赞叹,得成佛道。这样的法藏,为诸菩萨所行之道,并依此法藏实相之义,明明白白的,言简意赅的通俗易懂的把佛说无常、苦、空、无我的灭除众生烦恼的清净之法,讲说给众生。这样的法藏,菩萨用为救度一切毁戒众生,救度诸魔眷属,救度一切外道,救度一切贪欲著乐的受苦众生。依这样法藏修行的人,为十方诸佛赞叹,离生死苦,示现常乐我净的大涅槃乐。如果有人能听闻、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并为大众开示又分明法理义趣、又有愿力守护这样的法藏,为法供养。在此法供养的基础上,又对其它经典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法,远离诸邪见禅行定观之昧,诸法空相,得无生法忍,实知实见诸法无我又无众生,现在的我与众生只是假名的我与众生;对因缘果报的因是果、果又是因的因果律不争论、不怀疑,不以人见、我见、众生见为标准;而依于义不依语为标准,义为佛法深义,语为禅机言词;依于智不依识为标准,智为佛的智慧,识为人的思维;依于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经为佛说经典,不了义经为外道经论,了义为智慧了义,不了义为法不了义;依于法不依人为标准,法为常态的三宝一体相、是常住佛法僧,人为无常相、是有毒之身;在世间要随顺世间法又要恒顺众生,是示现身入世间,皈依示现有为的佛法僧,而性我真身已出世间,不入世间诸法,不皈依世间有为,于生死无明已毕竟解脱;在世间的无量众生,又因业力循环于因果律中,十二因缘法无有尽相,不舍有缘众生又示现诸相。能做到这样的人,为最上法供养。法供养和最上法供养都是一个体系,都是自己有修有证为受持的基础上弘法,弘佛说正法,弘大乘佛法而不舍小乘;而不单是依文解义或东寻西找名人几句禅语加起来就是弘法,就是法供养。难得人身一回,难闻佛法一次,千万别误在几句口头禅上,枉死在花架子上。法供养和最上法供养在世间是苦行,是苦乐法,是无功德!此经属于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深经法藏,玉皇大帝能护持此经,信受此经,已成就法供养功德。所以,佛为之贺喜!
佛说,月盖王子从药王佛那里听闻法供养后,解宝衣供养佛后,出家修行善法,精勤菩萨道,弘扬正法,守护正法,化度无量众生得阿罗汉和辟支佛果或发菩提心生于人天。当时的四天王宝盖即现在世的宝炎佛是,王之千子即贤劫千佛是,月盖王子我释迦牟尼是。贤劫千佛从拘留孙佛开始,至最后楼至佛,即韦陀菩萨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11:20 | 只看该作者
【見阿佛品第十二】
这时,佛对维摩诘居士说,你是怎么观佛的呀!
维摩诘居士说,如观自身实相一样;即对佛性的实知实见。但是,我观佛不从色相观,不从受想行识观,往前观不见来者,往后观不见去者,观当下不见住者。真正的佛身等如虚空,不是地水火风所成肉体,无六根对六尘,也无六入,不在三界,远离贪嗔痴三垢,随顺世间示现戒定慧,具足三昧光明智慧,示现之肉身与众生的无明身一样,没有不一样的地方,示现相又不执著相而空无相,示现此岸又不住此岸,示现彼岸又不住彼岸,示现中道而不入中流教化众生,观佛性寂灭而不永灭,不能用世间相对法来推断论定,又不能用世间智慧能想象的到,不能用人的意识来分别,不是昏暗也不是光明,没有名称也无形像,既不强壮也不弱小,既不清净又不污秽,不在什么地方又不离什么地方,既不有为又不无为,既无有表示又无言说,既不布施又不悭吝,既不持戒又不犯戒,既不忍辱又不嗔恚,既不精进又不懈怠,既不禅定又不散乱,既不智慧又不愚痴,既不诚实又不欺骗,既不见来又不见去,既不见出又不见入,一切言语道断,即言而无道,语而离道,语言文字说道不是道,只是悟道与证道;既不是福田又是福田,既不应该供养又应供养,既不能拿来又不能舍去,既没有相又不能说空无,既以高能量高智慧等同法性一样真实存在又不可用什么去称呼与衡量,超出人体思维能力和利用一切手段的能力来称量是大是小、是看见是听到、是觉到是知道,既示现众生就同众生一样有血有肉又随顺世间法则行住坐卧等没有区别,既无所得又无所失,既无浊恶又无烦恼,既无行作又无起心动念,既示现无生又示现灭而不灭,既示现生死又对生死无有畏惧、无有忧悲、无有欢喜、无有厌离、无有过去、无有当下,无有未来,不可以用一切语言文字能表示出来。如果能这样观或达到这样观的智慧,为正观。否则,为盲人摸象猜想观,是邪观。
舍利弗说,维摩诘居士你过去世生命是从哪里结束而生于此地的?
维摩诘居士说,舍利弗你现在修行之法有终了和新生吗?

舍利弗说,所修行之法不是我创立,也不是现在佛创立;不因为我不存在而所修行之法终了,也不因为佛入涅槃而所修行之法终了。
维摩诘居士说,法即没有终始相,你怎么问过去世生命从哪里结束而生于此地呢!你怎么会想性我真身能如同变魔术一样一会是男、一会是女、一会生、一会死呢!
舍利弗说,我听佛说法诸法如幻相,你怎么会没有生死呢?
维摩诘居士说,佛所说诸法如幻相是那么回事;而你所问是另外一回事;所谓没者为终了,说法有结束的败坏之相是虚妄乱说;说法有结束与开始的相续之相也是虚妄乱说。因为,菩萨虽示现身体有灭而本誓善愿没有尽,虽示现生于五浊恶世而不见增长恶法。
佛说,舍利弗依你声闻知见有生没,那告诉你,维摩诘居士是从妙喜国土不动佛那里没而生于此土。
舍利弗说,我不相信会有人能舍清净佛国土而喜欢生到多怒有恼害的地方来。
维摩诘居士说,太阳光芒照耀的地方,还有黑暗吗?太阳又怎么会照耀这个世界呢?
舍利弗说,太阳光芒照耀的地方无有黑暗;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就是光明去除黑暗。
维摩诘居士说,菩萨为教化众生,示现生到这个不净的世界也同太阳要照耀这个世界一样。光明不与黑暗同时同地存在,智慧不与愚痴同时同人存在。菩萨示现生此不净世界,就是以大智慧的光明,破除众生愚痴的黑暗。维摩诘居士知大众想见一见妙喜世界和无动佛及诸菩萨等,即身心不动入于三昧,显现神通自在力,以右手断取妙喜世界安置在此世界。
这时,妙喜世界诸菩萨、声闻、天人对不动佛说,是谁将我们连同这个世界都取走,请不动佛护佑。不动佛说,是维摩诘居士用神力所作。妙喜世界虽入此世界不增不减,没有变化,众生生活等也不受影响。我们这个世界不因又来一个妙喜世界显的狭小,一切无有变化。
诸位这里的妙喜世界,也是化身佛国土,一有声闻,二有天人。维摩诘居士也是等同无动佛的化身佛的示现。一尊报身佛可有无量化身,如十方分身释迦文佛,又如释迦文佛在东方净琉璃世界示现护法身等。
佛说,你们可以观看妙喜世界和不动佛,妙喜世界的国土清净,菩萨行净,声闻弟子清白。如果诸菩萨愿力成就妙喜这样美好的世界,就应修行不动佛所行之道。不动佛所行之道在哪里?维摩诘居士所说是。我们这个世界有幸见到妙喜世界和不动佛的无量人与天人,都发菩提心,愿往生到妙喜世界。佛当时证记,当生灭后就可往生彼妙喜世界。为什么佛当时证记,因这些人、天人已与维摩诘居士结善法因缘。读诵受持此经的人,也有法缘往生到妙喜世界。佛事已办,妙喜世界还归本处。佛又对舍利弗说,你见到妙喜世界和不动佛了吗!
舍利弗说,见到了!我愿让一切众生都能证得如不动佛一样的佛清净国土;神通自在力如维摩诘居士。我们这些佛弟子有幸供养亲近维摩诘居士这样的人,很快就能得到善行的利益。如果在未来,佛灭度后,有人能听闻此经也得到善行利益;何况听闻又能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等,或亲手请到此经的人,等于得到法宝之藏,善行利益无量。如果有人读诵、解释经义并如说修行,就会有诸佛护念。如果有人能供养受持、解说,依法修行此经的人,等于供养佛的功德。如果有人书写此经的地方,其室即有佛护佑。如果有人听闻此经后能随喜赞叹,这样的人非常有智慧,未来世也有智慧。如果有人能信解此经或一四句偈,自依法修行又为他人讲解,一定是佛为受记之人。

此经义理深,难解亦难闻。受持修行者,为佛受记人。

白衣佛不轻,菩萨在其中。天王有供养,唯人不识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10:49 | 只看该作者
【菩薩行品第十一】
阿难向佛请法说,是什么因缘让佛说法道场突然间变化为高广博大,都是金色等祥瑞之相呢?

佛说,是维摩诘居士与文殊师利菩萨等大众共同前来礼佛供养,才有此祥瑞感应。
这时,维摩诘居士即以神通自在力,将诸大众与所坐座位一起,放在右手掌上,共同来到佛的道场,又放在地上,按顺序礼佛后回归原座。
佛说,舍利弗你见到菩萨的神通自在力所作为了吗!你是怎么想的呀?
舍利弗回答说,我当然看到了!而且看到菩萨所为佛事太神奇不可思议,出乎我的思维想象和测度。
阿难向佛请法说,这是什么香气这么香,我们从来没有闻到过,香气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是众香世界来的诸菩萨身上毛孔所散发的香气。
于是舍利弗对阿难说,我们身上毛孔也有此香气,是维摩诘居士从众香世界取来香积佛送给的斋饭,食用后身上毛孔就有此香气。阿难又问维摩诘居士,这样的香气能存在多长时间呢?
维摩诘居士说,此饭食消化完香气就消失了;此饭食消化完需要七日时间。但是,所说七日是对文殊师利菩萨与我这样的人而言,对于其他人另有说法。声闻人阿罗汉果未圆满的,要圆满后此香气才消失;如果是阿罗汉果未圆满的人,此香气要证得心解脱后,在三界无烦恼才消失;如果是未发菩提心的人,此香气需要达到新发意菩萨果位时才消失;如果是新发意菩萨这样的人,此香气需要达到一地菩萨果位后才消失;如果是菩萨这样的人,此香气需要达到一生补处,即如弥勒菩萨时才消失;如果是有幸食到的人,此香气灭除体内一切烦恼诸毒后才消失;这样的人如烦恼未灭除再来受人身时,身上还有香气,不过这样的人极少。
阿难向佛请法说,这样的香饭也能作佛事吗?此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事啊!
佛说,以香饭作佛事是真实如此。有的佛国土以佛的光明而作佛事;有的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的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的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的以佛的衣服卧具作佛事;有的以饭食而作佛事;有的以园林而作佛事;有的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作佛事;有的以佛身作佛事;有的以虚空作佛事。作佛事是根据众生根基能接受;能持戒和依法修行来确定。还有的佛国土,以梦、幻、影、响、镜中像和水中月、热时炎等各种比喻而作佛事;还有的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还有的以清净佛国土的寂莫无言,无说无表示,无有想,无有行作而作佛事。诸佛所行所作和威仪进止等一切都是佛事;佛事就是说法度众生的道场。因为诸众生有为之疲劳的生老病死等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诸佛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无量度众生脱离烦恼的法门。诸菩萨是演绎诸佛法门的人,既当演员,又归纳世间原理为佛法。如果见到清净佛国土,不以此为喜,不对此贪著,不觉的比别人高;如果见一切不清净的佛国土,不以此为忧,不对此有挂碍,不因为不清净而隐没不来。诸菩萨对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诸佛功德平等,国土清净,只是为教化不同众生而现国土不同。阿难,你见诸佛国土无量,虚空无量,佛身无量,智慧无量;而教化众生的诸法,戒定慧解脱之见,大慈大悲知行,说法的时间等都相同相等,是无上正等正觉。而且,无可限量。
阿难向佛请法说,从现在起,我不敢再说我是多闻第一的佛弟子。
佛说,你不要心生退转之意。因为,佛说你多闻第一是在声闻众弟子中第一,而没有说你在菩萨中多闻第一。所以,你不要这么说。阿难,你还要知道,海水可量而菩萨的禅定智慧、能力才干、一切功德无有限度不可量。同时,你还要知道,维摩诘居士虽然一时所现神通之力,而声闻缘觉在百千万劫中无论怎么用力也不能做的做到。
这时,众香世界诸菩萨说,我们初见此世界,认为这里太下等低劣了。现在,我们自悔自责,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诸佛以方便智慧随其众生业力,随应现不同国土。所以,是我们的智慧不足。诸佛慈悲,能为我们少说一点法,回归众香国土后留作受教而忆念您释迦牟尼佛。
佛说,菩萨有尽和无尽解脱法门,你们应该修行。什么是有尽解脱法门,就是修行的有为法。什么是无尽解脱法门,就是证悟的无为法。菩萨的愿力是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不尽有为是对度众生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永不疲倦,永不厌离。对佛说法,是经常忆念修行,护持正法,不惜身命,绍隆佛种,培育众生善心本行,永不疲倦,永不厌离。志愿久常而安稳不变,为了以方便智慧行于世间;示现求佛正法不懈怠,说佛正法不吝惜,精勤供养诸佛。为践行因地所发愿力,入生死而无所畏惧,于诸荣辱而不忧喜,不轻慢不信佛法的众生,恭敬信仰佛法的众生如佛一样,让有烦恼的人得生正念,离五欲等世间乐不以己贵,不执著自己法乐而欣庆有修行人得道法喜,虽在世间禅悦之中犹如地狱想,于生死中如观赏园林风光一样轻松,对求法的人恭敬如最善恩师想,舍身命财等诸有为圆满自己慧德想,对毁戒的人如怜悯一子的救护想,以六度万行为父母,以诸法道品为眷属,以践行自己所发善心无有等同的限制,以庄严自性佛净土无有限制,以圆满自性佛相好而除一切恶、净身口意业,有勇气生死无量劫、受持佛无量功德而心不倦,带领众生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代受出离三界众生的业报而心不倦,以定观三昧而知出世间实相智慧,以不贪著世间乐为少欲,以上报四重恩为知足,虽出世间而不舍世间法,虽不舍世间法而不破坏威仪,用神通自在力根据不同根基来引导众生念佛、闻法、断疑、说法等,让初信之人修十善道而得人天福,随喜赞叹诸天善法,说佛住世正法,身口意不放逸而深修善法,依大乘教不失本善而成就菩萨真僧。
菩萨不住无为是,修空不以得定空为有所证得,修空无相无作而不以无相无作为有所证得,修行定空心不起念而不以心无念为有所证得。而是,观世间无常而不厌离善本,观世间苦而不厌恶生死,观诸法无我而教诲众生之心不厌倦,观我性于三界寂灭而度众生愿力不寂灭,观身心修善而身心又远离名闻利养,观三界无有皈依处而自然行于善法,观性我无生而于三界示现有生代受出离众生苦果,观性我真僧无漏而又示现不断诸漏的有情众生,观性我真僧无有行作而示现身修行依法教化众生,观诸法空相无我而不舍大慈大悲,观正法久住而知行正法艰难又不随顺小乘法,观世间诸法虚妄不真而以不满足的本誓愿力不让修行福德智慧的时间空过。
总之,菩萨具足福德才有愿力不住佛净土之无为,菩萨具足慧德才有能力不尽世间之有为;菩萨具足大慈大悲心才有愿力不住佛净土之无为,菩萨具足愿力才有能力不尽世间之有为;菩萨具足无量佛法才有愿力不住佛净土之无为,菩萨具足方便智慧才有能力不尽世间之有为;菩萨知众生诸病才有愿力不住佛净土之无为,菩萨为灭众生诸病才有能力不尽世间之有为。这就是菩萨修行无尽的解脱法门。你们应该认真地依法修行。
众香世界诸菩萨听闻佛说法后,皆大欢喜,以多种香供养佛、供养法、供养诸菩萨,礼佛后还归本佛国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10:27 | 只看该作者
【香積佛品第十】
这时,舍利弗心想,用斋食的时间到了,维摩诘居士能施予何食物。

维摩诘居士知道舍利弗心里所想说,用斋饭的时间到了,你们也饿了,请等一等,一定让你们用上从来没有吃到的斋饭。维摩诘居士,即时入定观三昧中,以神通力向大众展示,在此世界上方过四十二亿恒河沙佛世界有众香世界,为香积佛。这尊佛的世界人天之香与十方诸佛世界相比最为第一,连阿罗汉与辟支佛的名字都没有,只有大菩萨听闻香积佛说法。有诸发菩提心的香严天王供养香积佛与菩萨众。维摩诘居士于床上没有动,又化现出一尊相貌非常光明殊胜有威德的菩萨,至香积佛国土,礼香积佛足后说,居士维摩诘向佛致敬,问候少病、少恼!这是诸佛之间的礼称,是化现菩萨代表维摩诘居士的问候。并说,我是来化缘佛受供养后剩余的一些斋饭,用来在娑婆世界的佛国土道场作佛事,教化声闻缘觉之人发菩提心。这时,香积佛国土的诸大菩萨见到维摩诘居士所化现的菩萨说,娑婆世界在哪里呀!为什么还有喜欢小乘法的声闻缘觉之人呢!
香积佛说,在我们居住世界的下方过无量佛国土有此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佛在堪难忍受的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教化乐小乘法的声闻缘觉弟子。有维摩诘居士在那里为诸菩萨说法,派遣化现菩萨来到我这里,称扬我名,赞叹我土,为诸菩萨增长利益功德。
诸大菩萨说,这位化现的菩萨功德圆满,神通自在力怎么如香积佛您一样啊!
香积佛说,是这样的,这位化现菩萨的功德甚是伟大。因为,十方诸佛为利益众生,教化菩萨都派遣这样化现菩萨往来办理佛事。香积佛亲自用香钵盛满香饭送给维摩诘居士派遣的化现菩萨。
诸位不要听神话,在诸佛境界里是真实存在,也是很普通的事。在这里要明白二点;一是在宇宙莲花藏世界海里,娑婆世界处在二十五层中的第十三层;每层中又有无量亿佛国土;我们地球是娑婆世界无量亿星球中很小的一个星球;我们人类很渺小,我们自己也很渺小;要明白渺小而去掉骄慢心等。二是诸佛真慈悲,香积佛亲自盛饭送予化缘的菩萨,实际在平等救度众生。而我们人类众生哪里有这样谦和、平等、怜悯之慈悲心;若有也是做做样子。要明白对不如自己的人或与自己相等的人,能够和谐相待,也是为共求利益。
这时,香积佛身边的九百万菩萨异口同声向佛请旨,愿意亲自去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与维摩诘居士等诸菩萨。
香积佛说,你们可以去供养。但有几点要求:一是不要让身香外散,免得让那里的众生起疑惑心或执著心;二是要变化身形,不要让那里的新发意菩萨感到自卑而不好意思;三是你们心里不要有看不起那里的新发意菩萨的想法,以免让他们心生挂碍。四是你们要明白,十方诸佛国土都是一样的庄严清净,只是度什么样的众生就要化现什么样的净土。
香积佛国土的九百万菩萨仗佛威神之力,不一会就来到维摩诘居士这里,维摩诘居士以神通化现出九百万同室内一样的座位,请诸菩萨上座。这时,维摩诘居士所化现的菩萨将满钵香饭放在维摩诘居士面前。香饭的香味让毗耶离城全城人民和三千大千世界都已嗅到。此城有一位主月盖长者等八万四千人,嗅饭香味,心里高兴,都来到维摩诘居士家里想亲自看一看,还有诸地神、虚空神和欲界、色界天人,嗅饭香也来到维摩诘居士家里。维摩诘居士用神力让大众入其室内,礼诸菩萨后各坐在一边。
这时,维摩诘居士说,诸位声闻仁者,这斋饭是佛甘露美食,大悲力所成,你们不要限量,可以饱斋一顿。此时,有的声闻人想,这么多人而这么少的饭,能够吃吗!此时,维摩诘居士所化现菩萨说,请诸位不要以声闻人的小功德智慧来衡量佛无量功德福慧,四海之水可以饮尽,此饭食无尽。此道场大众吃一劫也不能吃尽,这钵饭还是满钵。依维摩诘居士神力,诸菩萨、声闻、天人、人民每人一满钵饭食。用斋后,诸用斋者都身出妙香,如香积佛国土诸树之香。
这时,维摩诘居士对香积佛国土来的菩萨说,香积佛说什么法教化菩萨。
有一位菩萨说,香积佛说法,无文字言说,唯用众香让诸天人按戒律而修行;众菩萨个个坐在香树下闻其妙香,即得一切德藏三昧,功德圆满。而我们不知道在此世界释迦牟尼佛怎么说法。维摩诘居士说,这个世界的众生业习刚强,难以教化。因此,释迦牟尼佛要说刚强之语,才能教化调伏。所说的刚强之语有地狱、畜生、饿鬼和世间各种灾难处,是愚痴没有智慧的人,身口意行邪恶之法的人,杀、盗、淫、两舌、恶口、无义语、贪嫉、嗔恼、邪见、悭吝、毁戒、嗔恚、懈怠、乱意、愚痴的人业习果报的地方。还说什么是持戒,什么是犯戒;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修行人的障碍,什么不是修行人的障碍;什么是罪,什么不是罪;什么是清净,什么是污秽;什么是有漏,什么是无漏;什么是邪道,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什么是世间,什么是涅槃等法。说这么多种法,是调伏这里心如猿猴一样的刚强众生。释迦牟尼佛说世间一切苦和诸苦有逼迫性,才有一部分众生受其教化,遵从戒律而修行。
众香世界来的诸菩萨说,维摩诘居士您所说的这些佛法,是我们从来没有听闻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维摩诘居士说,释迦牟尼佛隐去无量自在之神力,以智慧贫穷的人喜欢之法度脱这样的众生。这个世界的诸菩萨,都能不顾辛劳,以谦下的无量大悲心示现生在这里。这些菩萨在此世界利益众生一世,所行功德要等于你们众香世界菩萨百千劫所行功德。因为,这个娑婆世界有十善法,其它诸佛国土没有。十种善法有:一是以布施摄贫穷;二是以净戒摄毁禁戒;三是以忍辱摄嗔恚;四是以精进摄懈怠;五是以禅定摄乱意;六是以智慧摄愚痴;七是说诸难法度有诸难苦之人;八是以小乘法度欢喜小乘之人;九是以诸善根所行功德,救济既无福德又无慧德之人;十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摄法,成就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的功德。
众香世界来的诸菩萨说,此世界的众生应修行哪些法,才能去除业力烦恼,成就菩萨行而往生佛净土。
维摩诘居士说,此世界众生修行八法,才能成就菩萨行。八法有,一是为众生带来利益不望得到回报;二是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让功德圆满的众生往生佛净土;三是所行功德无保留的布施给众生;四是以平等的慈悲心,平等对待众生,以无有障碍的谦下心教化众生;五是对诸菩萨如诸佛一样恭敬;六是对没有听闻过的佛说大乘经典不疑;七是不与声闻人的意愿相背离,让他们多得供养和多得利益,于恒顺众生中调伏自心;八是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不与人争论长短、高低、得失、荣辱等,而一心修行功德。
维摩诘居士与文殊师利菩萨说此法时,有十万天人发菩提心,一万菩萨得无生法忍。
维摩诘居士所说成就菩萨的八法,是相互融会贯通,不分修什么法门的人,都必须依法而行。否则,很难往生佛净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10:06 | 只看该作者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这时,维摩诘居士说,我问诸位仁者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各自随意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
法自在菩萨说,生与灭为二。法没有生而存在,永远也没有灭。如果让世间的生命现象,通过持戒修行,证得与无生的法一样,无想无相存在于法中,顺从法则而永远无灭亡,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说,身我与性我为二。因为有性我,才有身我;如没有性我,就没有身我。按世间说,我身体里还有一个我存在,觉知道的有相有想是假我,而思维与感官不能觉知道的无想无相而存在的是真我。如果没有真我的存在,假我也不存在。人通过依佛法修行,借假修真,让真我能脱离假我不再依存于假我而能独立生存三界之外,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说,身有感受到与不能感受到为二。身有感受到为触,有接触就有感受。如果依佛法修行,证得离触无受得妙有身。如同看不见摸不到,又发挥功用的法一样,于一切无所得;无所得为无求,无求也就无有取与舍去什么;无有取与舍,也就无有行与作什么。这样的出世间智慧,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说,污垢与清净为二。世间的贪爱烦恼为污垢,身行心想离污垢为清净。污垢的实相是相对的存在,相对是这一道众生认为是污垢,另一道众生认为是清净。污垢的空相是可以转化的,即法无定法。污垢的实性即是空性,既没有污垢又没有清净。菩萨行于空道,垢与净都是无碍于行,对空道不发生作用。这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说,是动与念为不二。动是身体内心对外部财、色、名、食、睡有需求,念是为满足须求而产生的想法。如果修行禅定之人,于定中身心无求无想,对外部的财、色、名、食、睡也就没有了分别心。即是菩萨的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人,能证得这样的境界,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说,一相与无相为二。一相为宇宙人生真相,证知真相的人于三界无相,无相又无相想为出世间。有想为无色界,有相为色界,有相有想为欲界。对世间与出世间的众生平等如一,性无差别。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说,菩萨心与声闻心为二。菩萨于定观三昧中,观知二心相如幻化不实。既无菩萨心,又无声闻心,只见唯一佛性真实。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说,善于不善为二。菩萨的慈悲喜舍心离善相与不善相,以无相心入三界示现有相有想众生,度脱有相有想众生离三界为无相无想。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说,罪与福为二。罪为苦,福为乐。作恶业为因,罪苦为果;作善业为因,福乐为果,菩萨修苦乐法,知罪与福无主,了见真性如虚空;三界有罪福相,出世间无罪福性。菩萨证知金刚不坏的智慧,了达出世间既无罪相的束缚者,又不见有福相的解脱者。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说,有漏与无漏为二。有漏为众生,无漏为圣果。菩萨示现有漏众生,度脱众生证得圣果。度众生无度众生想,又不执著圣果的乐想与乐相,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说,有为与无为是二。有为是世间有因有果,无为离世间无因无果。菩萨行于无为,心如虚空,远离有为诸法,有为诸法无碍于清净的智慧。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说,世间与出世间为二。世间诸法有相与空相,而诸法空性是无相。即世间诸法是毗卢遮那佛法性身的功用,诸法则为神力所持,是佛愿力教化不同业力众生所成就。诸法空性是佛一真如法性,与宇宙一真如法界诸佛一真如法性是同一的。声闻乘有世间与出世间,菩萨知诸法空性,无有出世间与入世间的差别,对众生无慢心,对法无有散乱,精勤于佛道。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说,生死与涅槃为二。生死是众生善恶轮回相,是有因有缘和合相。涅槃是既无生相,又无灭相,法性真常,性我真空,寂灭为乐,清净无为。众生身相有生死,而佛性无生死。菩萨教化众生修六度万行,证得自性解脱为见生死性。见性之人再无烦恼束缚,也再无生死解脱。证得这样智慧,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说,尽与不尽为二。尽为究竟,不尽为不究竟。佛法从实相上说,是究竟达到彼岸为尽;从空相上说无彼岸也无此岸为不尽。在世间如果是尽,再无佛与菩萨示现救度众生;如果是不尽,众生永无彼岸所达。菩萨知尽又来于世间,知不尽又离世间。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说,我与无我为二。菩萨的我为性我,无我是不受诸法束缚。我性如虚空了不可得,性我无相不可见,唯有佛才能实见实知真性我。如果知唯一佛乘,无有二乘,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说,明与无明为二。明为智慧,无明为烦恼。无明的实相是众生烦恼诸苦;无明的实性是去掉无明,自性不受诸业力牵引,自性具足智慧之明,明不从外证,明不从内因缘得。众生是被无明覆盖不得见明,菩萨见明又践行愿力而又示现无明,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说,色与色空为二。色为一切有形物体;色空即是无常力可使有形物体破坏为无,有形物体又不能阻碍于我性的来去。菩萨于定观中无有色相,一切空寂;来去又不受色相所碍,这样的色即是空,不是色被无常力破坏灭失为空;而是色性自空,身体在定力下为空,身空后方知心空性空;受想行识也都一样,即五蕴皆空。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说,四种异与空种异为二。四种异为身体地水火风四大特性的不一样,空种异为没有虚空的存在,一切物质也无法安立。即身体的地大特性是坚固又能作用,水大的特性是浸透与湿润,火大的特性是暖与成熟,风大的特性是动与长养;空大的特性是无碍与包容。身体四大之间的关系是各自独具又相互融合为一体;四大与空大的关系是虚空容万物,万物依虚空,空遍一切处,物无碍于空。菩萨证知四大特性与空大特性都是空性,而且没有前中后的阶段分别。即我性如虚空,既包容四大之身体,又无碍于四大之身体;性无虚空,虚空又不是我性;而我性又真空,真空又不空,不空为妙有,妙有有识性。如有这样的智慧,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说,眼与色为二。菩萨行人在世间眼睛所见一切事物,美色美境顺缘等,心不起贪著;污秽弊恶逆缘等,心不起嗔恚;对人生与众生现象和顺逆二缘等,要智慧观而不愚痴。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都是如此,就是心里烦恼之火寂灭。在身心清净中去修行,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说,布施与回向一切智为二。无相、无求、无想的随缘布施,所行财物与法及身力正语等布施后,又空无所著,是布施性之福德。在性之福德基础上,不为人天享乐,而是为了于生死烦恼中解脱的一切智性之慧德。福慧之性德圆满,才是菩提道。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如此,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说,空与无相无作为二。空为修行戒定所得,无相无作为定中所证智慧。只有修行戒、定、慧,才能在世间达到身空、意空、心空,证空性、悟智慧、无束缚为解脱;这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说,佛与法众为二。在出世间,佛性如虚空遍法界,法界诸法是佛法身,佛为法界真僧,僧为众。佛法僧三宝是一合相,是无为相,是空相。证悟这样的智慧,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说,身与灭为二。在世间有生则有身,身无常有死为灭。如果持戒修行,证空悟智见真我性实相后,即脱离生死之身,为愿力又从容的示现生死之身;这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说,身口意与善为二。在定三昧中,身口意三业休息,于一切法不生其心。证悟这样的智慧,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说,福行、罪行与不动行是二。在世间不思善、不思恶,不于见善恶而生其心,行于空道而不动行。在出世间心无善恶,行于中道,善行、恶行、不动行是一菩提行,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说,一身二我与起动相随为二。在世间明心见性之人,是见我实相的人。见我实相之人知身我是性我随顺世间示现,而不执著身我;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说,有所得与相为二。有所得是有我取舍相,有取舍相则有众生相,人者相与寿者相。在出世间智慧上,于一切法无所得,也不存在取舍相,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说,暗与明为二。在世间黑暗与光明相对存在,没有黑暗也就不存在相对的光明。这里的黑暗是无明,光明是智慧。只有在定三昧中,才不见黑暗与光明,诸法平等;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宝印菩萨说,乐涅槃与乐世间为二。乐涅槃是声闻,乐世间是凡夫。在菩萨行上,既不执著涅槃乐,又不为众生世间苦而不入世间。有世间苦为束缚,有涅槃乐为解脱。而菩萨往来世间,即无束缚又无解脱,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说,正道与邪道为二。正道为善行,邪道为不善行。在出世间智慧上,菩萨行人行于空道,住于中道;佛性无正道与邪道,又住于正道;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说,实与不实为二。实见为慧眼见,不实为肉眼见。慧眼见实为实,见不实中有实。肉眼见实为不实,不见不实中有实。慧眼见为菩萨,肉眼见为众生;菩萨见众生不实而佛性是实,众生见众生是实而不见众生皆有佛性也是实。能证慧眼见实与不实,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菩萨说,于一切法无有言说,无有表示,无有思维,无有问答,就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说,我们各自所说,谁说的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而维摩诘居士,保持沉默而不作回答。文殊师利菩萨说,无有语言文字相,是真正的菩萨入不二法门。五千菩萨都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这里诸位千万不要误会,认为诸菩萨所说不是入不二法门。实相是,诸菩萨所说是菩萨境界的入不二法门,是菩萨教化众生的入不二法门。虽有问答而离文字相,虽有言说而离诸法相。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诘居士是诸佛境界,是了了见佛性,佛性无言说、无文字、无表示、无思维、无问答、无诸法等。而诸佛又能示现一切法相,诸菩萨既示现一切法相,又行一切法相;行一切法相,不离一佛乘。是三十二尊菩萨说佛行菩萨道成就的无量功德。我们诸位,修戒定慧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真学佛,肯于苦行真干的无我、无相、无求等菩萨行就是真学佛,真学佛的人,必然见性成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7.11.2008 18:09:30 | 只看该作者
【佛道品第八】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说,菩萨怎样修行才能直接通往而且达到佛道呢?

维摩诘居士说,菩萨修行于不是佛道上,而成就佛道。怎样修行于不是佛道上呢?为度众生,示现入无间地狱而没有烦恼和气愤;示现入其它地狱,没有罪业而又不受污垢所染;示现入畜生道,没有烦恼和骄慢;示现入饿鬼道,没有饿苦而又具足功德;示现入色界与无色界,也不觉的殊胜;示现入淫舍或示现淫女,说其过恶又能远离染著;示现凶神恶刹,外教化众生远离过恶,内又对众生没有气愤和挂碍;示现愚痴相,念扫帚疙瘩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以智慧调伏众生放逸懈怠之心;示现贪婪吝啬,既是教化众生惜福,又为救度众生不惜身、命、财;示现犯戒,既教化众生知犯戒过恶,又对小罪果如大罪过一样对待,防微杜渐;示现很凶的样子,心里常怀慈恩;示现懒散,心里常精勤修行功德;示现整日胡思乱想,身心常于定行;示现愚顽,既知世间世理,又有出世间的智慧;示现能说会道,既如法又善行方便;示现傲慢无礼的样子,却甘作众生度过困苦的桥梁;示现诸烦恼相,心内怀清净梵行;示现魔王,却随顺佛智慧;既统摄教化魔众,又从反面助修行成道;示现入声闻乘,而为众生说大乘法;示现入缘觉乘,而用大悲心教化众生;示现贫穷人,却又心灵手巧,什么技术活都会做;示现身体残疾,教化众生修诸善行得相好庄严;示现低能下贱的乞讨之人,让众生种悲田得佛慈悲功德;示现丑陋身像,教化众生证得佛身,让一切众生见生欢喜心;示现老态或死状的难堪样,教化众生永断生死病根,而又不畏惧生死,于生死中救度众生;示现家资万贯,教化众生知道财富属王贼水火共有,不应有所贪著,示现有妻妾婇女,教化众生既能远离五欲而出家,或在家人修出家行;示现木讷迟钝之人,教化众生不要以相貌取人,貌似平常却能于无声处听惊雷,语惊四座;示现以歪门邪道帮助人,教化众生莫入歪门邪道,要以正道救济他人;遍观于六道中,教化众生断其六道因缘;现涅槃而又往来于生死,让佛种性不断。
这时,维摩诘居士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什么是佛种性?
文殊师利菩萨说,众生的身体是种,无明贪爱是种,贪嗔痴是种,四颠倒是种,五蕴是种,六入是种,十不善业等一切烦恼是种。因为,世间一切善法与不善法对立而存在,没有不善法,也就没有善法。佛种性存在于善法与不善法中,既不在两边,又不是中间。如果离开烦恼和不善,就不会有清净之善,就没有生死轮回。处于无生无死得正位中,就不能发起成佛道的菩提心。所以,烦恼即菩提。有人会说,我宁可处于正位也不愿有生死烦恼。我告诉诸位,一是三界法则,不是人为意志可以改变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之中。二是有的人善恶不明显时,要生到北俱卢洲的人道中,即享人福,寿命也比这个地球人的长;但不能修道,只是空过时间,最后又入善恶轮回。按照这个法则,莲花不可能生长在高原的陆地上,而是要生长在有水的污泥中才能鲜艳;庄稼不可能生长在虚空中,而是要生长在粪土里才能茂盛;无价珍珠在高山上不能找到,而是要下大海才能寻到宝珠。所以,世间法中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又不是佛;欢喜烦恼处,烦恼菩提行。
这时,大迦叶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按照您的说法,尘劳短寿的凡夫,持戒修行都有可能成为佛种;就是犯五无间罪堕地狱的人都有可能发心修于佛法;唯有我们这些声闻人发菩提心很难吗?
文殊师利菩萨说,凡夫修行佛法有反复,而且经常有;而声闻缘觉中有果位的人,修行佛法无有退转。正是有修行佛法而又经常退转的凡夫,才能在反复中发起无上道心,使佛种性不断绝,又不断的绍隆佛种。即在人道中的各果罗汉,容易发菩提心,一知众生苦,二知报佛恩,三知菩提于烦恼中;而在天道中成就的三至四果阿罗汉,经常听闻佛法而久闻其香不知其香,虽不退转佛法而高高在上只见其高不见其低。所以,发菩提心很难。如同国王舍王位做一平民,富翁舍富贵做一乞人。
这时,有一位普现色身菩萨说,维摩诘居士您的父母、妻子、亲属等都是谁,又都在哪里呢?
维摩诘居士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道品善知识;诸法为等侣,四摄为妓女;四禅为床坐,戒品为涂香;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火中生金莲,是可谓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6.8.2025 05:0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